㈠ 求麻風病治療的偏方或者中葯方,或者可以治癒的常見葯,謝謝
麻風一症,近代很少中醫臨床了、經驗的方劑很少,還是看西醫吧。
㈡ 中醫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前面已經詳細講過
㈢ 麻風病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侵犯人體皮膚和神經,如果不治療可引起皮膚、神經、四肢和眼的進行性和永久性損害。?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看看下文的介紹。麻風病的治療應注意早期、及時、足量、足程、規則治療,可使可以增加康復率,減少畸形殘廢及復發。由於麻風桿菌很容易產生耐葯性,所以為了減少耐葯性,現在主張用多種有效的抗麻風化學葯物聯合治療。而正在研究的活卡介苗加死麻風菌的特異免疫治療,也可與聯合化療同時進行。也可選擇一些麻風病的輔助治療。對於麻風病足底慢性潰瘍者,應注意局部清潔,防止繼發感染,囑其適當休息,必要時需擴創或植皮。畸形者,應加強鍛煉、理療、針灸,必要時可作矯形手術。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侵犯皮膚、粘膜和周圍神經,也可侵犯深部組織和器官。本病在世界范圍內流行甚廣,據估計全世界現有麻風病人約一千萬人左右主要分布於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麻風(leprosy)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病變在皮膚和周圍神經。麻風菌抗原誘導的免疫反應性損害是指麻風菌在體內死亡後會釋放抗原,誘發機體產生免疫反應和組織損傷,如麻風結節性紅斑、虹膜睫狀體炎和神經炎等。這些表現一般出現在皮膚和周圍神經損害之前,但有時也可發生較早,成為首發和突出表現,常引起誤診。請您注意對皮膚和周圍神經檢查,可疑時請轉有關專科醫生協助診斷。在臨床上,因機體的免疫力不同,麻風病分為少菌型和多菌型兩種。少菌型麻風患者有較強的免疫力,傳染性小。初期症狀表現為一塊或數塊皮膚表面乾燥,邊界清楚,有不癢的紅斑或斑塊,查菌陰性,早期出現麻木,常有周圍神經粗大,還會出現肢體畸殘局限。
㈣ 麻風病怎麼治療
麻風病是由麻風分枝桿菌引起一種慢性度傳染性的肉芽腫疾病,建議抽空到一醫版院請專科醫權生檢查明確疾病的診斷,再治療,如果是麻風病,要早期、及時、足量、足程、規則治療,可使健康恢復較快,減少畸形殘廢及出現復發。為了減少耐葯性的產生,現在有效的抗麻風化學葯物聯合治療。
㈤ 武漢治療皮膚麻風的老中醫
麻風是來由麻風分支桿菌源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侵犯皮膚和周圍神經,嚴重者可累及深部組織和內臟器官。麻風雖然很少引起死亡,但可導致肢體殘廢和畸形,使患者喪失勞動力。麻風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男女均可發玻此外
㈥ 中醫治療麻風病有什麼好的方法
附錄麻風之福音
(麻風必效療法)
患麻風之痛苦,與療治麻風之困難,幾盡人皆知之。今有驚人之消息焉,即麻風病可治而愈是也。緣民國二十一年春間,前鹽城縣知事龐性存君,赴淮安接辦春賑,見該縣政府派令供使之警吏張永茂,容色異常,詢知曾患大麻風,已至不可救葯程度。遇一老人,授以治方,照服不半月即愈。年來且養育兒女,重享家庭之幸福矣。其法用所在多有之蒼耳草,於小暑節之日起, 刈取此草,棄根與須,切碎煮爛,取汁熬膏,絕不加他味。每飯後,約取二小匙沖服,半月即愈,重者一兩月亦愈。愈後,一如常人,不致復發雲。茲將龐性存君,與各人通信發表如後,俾明真相。(熬膏之法,詳後章鑒虞復李圓凈書。)
龐性存致印光法師書
現來淮查賑,而得一治大麻風之驗方。方用一到處皆有不值一文之草,以草煮水,以水熬膏,每飯後沖服,不出一月即見效。即眉毛盡落,面如火燒,指甲全脫,損及骨節,亦不過兩個月即能見效。愈後,一如常人。縣政府所派聽差之張永茂,即患大麻風最厲害之一人,當病重時,其現象一如上述。且滿臉風熱,不可耐,則以冷豆腐冰之,熱則更換,自分必死。遇一老人,傳以此方,服之半月而愈。由是治癒者,已不可勝數。聞我國患麻風者,惟廣東為最多。不惟中醫束手,即西醫亦難治療。慮其傳染也,則設麻風院以隔離之。因思同為天地所生之人,而獨嬰此痼疾,致不齒於人類,心實悲痛,而惜無法以拯救之。今幸得此方,急願公之於世。章鑒虞先生願任熬膏之責,以六月初四即小暑節,時不可失,即多收此草煮汁熬膏,以待病者之求取。章先生所開之義生葯號,在淮安城內大街,現正熬膏廣為施送。試之有效,來年小暑後,當盡量籌備以應雲。(廿一年三月十五日)
章鑒虞與龐性存書
麻風膏一節,自我公榮行後,立即趕辦,收買蒼耳鮮棵叄千餘斤。(先行曬干,以免熬成生霉。)責成小號專門夥友數人,輪流監制。當用粥廠甑鍋,晝夜熬煮,約歷半月之久,始獲竣工。現已收凈膏約壹百五十餘斤。本欲再加多熬,可惜時期已過。如以現成之膏,每人每日叄錢計算,即服半月,亦可療治四百餘人矣。(廿一年八月二十日)
刻有王長春者,系小本賣洋皂為業,雲及服膏約十日後,頭轟身熱已止,飲食加多,足力回復。又有潘立中,年三十八歲,灌雲縣人,現住淮安運河西渡口小廟內。服膏六日後,面先無汗者今有汗,十指不能伸屈者今能伸屈,飯量從一碗增至三碗,飲食有味,現能步行六七里之譜矣。楊元者,年十四歲,據雲,臉上二年無汗,服五六日後即有汗。王鴻鈞者,病已六年,服後,眉毛長出,面腫盡消。按上各節,足見功效尚速。但願患斯病者,服此皆化險為夷,庶不負我鄉長孜孜救濟之心也。(廿一年九月一日)
章鑒虞復李圓凈書
垂詢蒼耳草熬法,具見我公痌瘝在抱,壽世心堅,莫名欽佩。虞謹將此膏再三考驗,已有把握。茲將經過情形錄後,以供采擇。今年小暑時節,即在淮安公益堂,收買蒼耳棵子三十餘擔,用刀斷開約二寸長。曬干後,用粥廠大甑鍋煮汁,約六小時,將汁濾盡,用大鍋再煉汁,勤添慢熬,歷期半月,將膏熬成。(除煮汁六小時外,約計再熬六小時上下,便可成膏。)計用煤二千斤,鍋甑約用水一萬五千斤,不加糖質,成膏二百餘斤。分貯三壇,外加柳筐,特先運呈一壇。此草須在小暑後,立秋前,採取。交秋無效。細為研究,秋前有蟲在蒼耳子內,立秋後便鑽出,故無用。(蒼耳草有子,滿身皆刺,名蒼耳子,中醫常取以為葯,熬膏時不必棄去。)該草除根與根上之須不用外,余俱有用也。(膏因不加糖,收液體頗稀。)至於麻風膏之服法,如患上部者,三餐後,每服兩小匙。如患下部者,三餐前,每服兩小匙,大致服六個月即除根。而就此間之經驗,每有服至半月即見效驗,或兩月即見奇效者耳。(廿一年九月十三日) (取此草,須正在草子中有蟲時,多傷蟲命。又是病非如此不能治,只好從權以救人為要。但熬膏服膏之人,皆當常念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名,以度被傷之蟲,轉怨成恩,方有利無害。)
熬膏方法
用蒼耳草五斤,斷成二寸長,放在葯鋪所用銅鍋內,將淡河水加滿。由早七點鍾熬起約至午後一點鍾,將汁用榨取凈,再將汁熬至晚七點鍾成膏,約重九兩為止。用有蓋瓷瓶收好。但熬時須將沫用小籮篩漉盡,否則天熱生霉,以托葯鋪代熬為最好。服此膏忌食豬肉。
此葯兼治風濕,不獨治大麻風也。(文鈔三編卷二 復尹全孝居士書二)
㈦ 中醫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前面已經詳細講過,陰陽這一「標志」,是表示機體處於優勢還是處於劣勢的一種狀態。就是在一般的戰斗中(指戰場上的戰斗),在處於優勢而不斷向敵人發起進攻的時期,或是處於劣勢而不得不採取守衛的時期,其戰術是完全不同的。
機體內的戰斗也是這樣。當機體處於優勢,那在「陽」的時期里,由於體力(即戰鬥力)仍然非常旺盛,就會主動出擊,由此身體如同戰斗進入白熱化狀態那樣而出現發燒、出汗、說胡話、躁動不安、臉色發紅等症狀。這樣,在治療上就要用讓患者出汗、嘔吐或者腹瀉等積極用體力去戰勝敵人的處方為原則。
相反,在處於劣勢的「陰」的時期里,就必須像戰場上所採取的利用戰壕去進行守衛的消極戰術那樣,去保存剩下來的較少體力,通過各個擊破的辦法,逐漸地消滅敵人。具體來說,就是要採用保暖、促進血液循環、恢復體力的處方,慢慢使身體康復。
由於在「陽」的時期與「陰」的時期,其處方性質完全不同,所以在診斷時,如果將「陰陽」診斷錯了,有時就會導致難以挽回的後果。上面提到虛實「辨證」也是同樣如此。當處於實證狀態時,就要把不利於身體的外邪排出。相反,在虛證時,就要補充身體的正氣。這樣看來,虛實的診斷同陰陽的診斷是一樣的,如果將虛實弄顛倒了,同樣也會出現嚴重的後果。
事實說明,中醫治療的根本所在就是診斷上。
㈧ 中國古代如何治療麻風病
湖南嶽陽有座「黃藤嶺」,漫山遍野長著雷公藤。當地人輕生時,只需服下六、七枝雷專公藤的嫩芽,屬就魂歸西天。有位被麻風病折磨得痛不欲生的青年,特地找到此山,采了一把雷公藤,煎服一碗,想以此了結生命。不料服後上吐下泄,昏睡了一天,不但沒有死,反而全身輕快,病痛去了大半。這個「絕處逢生」的故事傳到某麻風病防治院,醫生因此受到啟發,於是試用雷公藤煎劑內服治療麻風病,獲得成功。
㈨ 中醫治療的方法有哪些
中醫的治療方法很多,但是歸納起來大體可分為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八法。
汗法是運用各種發汗葯物組成方劑,來開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種方法。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人偶感寒涼,老年人往往提醒要喝碗薑糖水或酸辣湯,發一發汗,就不容易患感冒了。因為生薑或辣椒都是辛散之物,趁熱喝下去,可以擴張周圍小血管,刺激毛孔發汗,驅散體表寒邪。汗法的基本道理也是這樣。常用的方劑有桂枝湯、銀翅散等。
吐法是利用催吐葯引導病邪或有害物質從口涌吐而出的一種方法。吐法大都用於病情嚴重急迫,必須迅速吐出的積結實證。如痰涎壅塞、食停胃脘或誤食的毒物還在胃中,都急需用吐法救治。金元時代的大名醫張子和就很擅長這種治法,提倡「攻病三法」(汗、吐、下),喜用峻烈的瀉劑和吐劑。他在《儒門事親》一書中有記載:一位患風癇病的婦女,偶吃一種像蔥一樣的章,吐涎如膠,大約有一二斗,不想從此不再發病,而且身體也一天天健壯起來。張子和對這件事很重視,他走訪了許多人才知道這種像蔥一樣的草叫「憨蔥苗」,在《本草經》中稱「藜蘆苗」。從這件事以後,張子和認識了吐法的重要,高興地說,「亦偶得吐法耳」。
下法是運用瀉下葯物攻逐體內結滯(如宿食、水飲、瘀血等)的一種方法。這種治法可以排除蓄積,起到推陳出新的作用。《儒門事親·偶有所遇厥疾獲療記》中記載,有一次,張子和看見一個小孩因為誤吞銅鐵而患病,身體很瘦弱,足不勝身。那時正好是六七月份,淫雨不止,沒有木柴煮飯,小孩挨餓幾天。一天早晨,鄰居牛死了,煮牛肉葵菜飯吃,病孩乘機飽吃一頓。不久,覺腸中痛,泄注如傾,瀉下所誤吞的東西。張子和因而明白《內經》中所說的「肝苦急,食甘以緩之」的道理。因「牛肉、大棗、葵菜皆甘物也,故能寬緩腸胃。且腸中久空,又遇甘滑之物,此銅鐵所以下也」。張子和高興地說:「亦偶得瀉法耳。」
和法是通過調整人體機能,達到祛病除邪的目的一種方法。病邪既不在里,又不在表,或者氣血營衛不和,或者臟腑關系失調,採用汗、吐、下、溫、清、補、消都不適宜的,就可以採用和解的方法。目前許多中醫都用「加味逍遙丸」來治慢性肝炎,這種葯也是一種和劑。
溫法是用溫性或熱性葯物補益陽氣、驅除寒邪的一種治法。人們吃辛辣的食物,如辣椒、胡椒、桂皮、生薑等,胃中常有一種燥熱的感覺,不僅食慾增加,消化旺盛,甚至整個身子都會有熱感,於是我們就說這類東西屬於熱葯。使用溫熱葯可以起到溫中祛寒、回陽救逆、溫經散寒等作用。
清法是用寒涼葯物以達到清熱作用的一種治療方法。人們在氣候酷熱、氣悶難忍的時候,常喜歡吹風納涼,冷飲冰水,目的是為了消除煩熱。由此推論,遇到內熱燔熾、煩渴神昏的病證,服用苦寒清涼葯物,也能達到清熱的作用。
補法是運用補葯補益人體氣血,增強體質,達到扶正祛邪作用的一種治法。補法有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的種種區別。醫聖張仲景用當歸羊肉湯治癒貧窮百姓的故事被傳為佳話。
消法是採用消食、化瘀、軟堅、化痰、化濕、利水等葯物,對慢性積聚脹滿進行漸消緩散而不傷正氣的一種治療方法。
中醫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對於上述八法的運用是相當靈活的。由於有不少病的情況相當復雜,往往不是單獨使用某法,而是把許多治療方法配合起來使用,如汗下並用、溫清並用、攻補並用、消補並用等等。除去「八法」之外,歷代醫家還提出了許多其他的治法,並且還創造了相當豐富的外治法。如熏蒸法、洗浴法、敷貼法、熨法、含漱法、塞法、摩擦法、撲粉法、起泡法、探吐法、導引法等。
中醫靈活運用八法以及其他方法治病的向時必須遵守一些原則。
第一條原則是治病必求於本。「本」,指的是疾病的本質。「必求於本」,是強調一定要透過錯綜復雜的現象,抓住疾病的實質,找出治療的關鍵。有些疾病的症狀往往是很復雜的,在一大堆頭緒紛亂的症狀中,不僅有主次本末、輕重緩急的區別,而且有時候還會出現某些假象。所以,中醫治病的時候首先要注意識別那些「真熱假寒」、「真寒假熱」、「至虛有盛候」(真虛假實)、「大實有贏狀」(真實假虛)的虛假證狀。否則寒熱不分,虛實不辨,以假當真,被表面現象所迷惑,非但治不好病,甚至會造成醫療事故。
第二條原則是扶正祛邪。中醫認為,一切病證都是正邪雙方力量的消長變化所造成的。「正」,指人體的抵抗力和修復能力;「邪」,指病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意思是說,人體的正氣旺盛,就不容易受到病邪的侵犯;相反,受了病邪的侵犯,人體的正氣就要受到損傷。所以醫生治病的時候,一定要努力扶助人的正氣,增強人的體質,同時又要設法驅除病邪,以求邪去正復,使疾病朝著治癒的方面轉化。這一原則就叫做扶正祛邪。
在治病的時候,首先要看正邪雙方的盛衰情況,如果病邪顯著而正氣又不太虛,應以「祛邪」為主,如果正氣虛而病邪不盛,則應以「扶正」為主,如果正氣已虛而病邪又盛,就應該採用「扶正」和「祛邪」兼施的原則。但應該注意的是,扶助正氣不要造成「留邪」的惡果。有些人得了病,總喜歡服補葯,而庸醫也喜歡投人所好。結果往往「閉門留寇」,遺害很多。尤其是有些急性傳染病,發病急遽,如果正氣不很虛弱,更應該及時驅邪。另一種情況是祛邪不要傷害正氣。《紅樓夢》中的胡太醫就不懂得這個道理。他在給睛雯治病的時候就犯了祛邪傷正的大忌。晴雯本來是偶感風寒的小病,可是胡大醫卻搬出了一大堆紫蘇、桔梗、防風、荊芥等解表葯,又用上了枳實、麻黃一類的猛峻葯物。這就難怪賈寶玉罵他「該死,該死」。賈寶玉說:「雖疏散,也不可太過。舊年我病了,卻是傷寒,內里飲食停滯……還禁不起麻黃、石膏、枳實等虎狼葯。我和你們(指丫環們)就如……那才開的白海棠似的。我禁不起的葯,你們哪裡禁得起?」
除上述原則外,還有正治反治、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等原則,以及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原則等等。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中醫治療的原則,始終貫徹了從整體出發,又聯系時間、地點和人的各種不同的情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精神。
㈩ 麻風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治療
20世紀40年代初應用碸類葯物治療麻風病證明有效後,使麻風病的治療進入了化學治療的年代。在幾十年的臨床實踐中,又相繼發現了數種有效的抗麻風葯物。過去曾用單一葯物治療,療期很長,後來陸續發現有耐葯病例出現,而且耐葯發生率在不斷增加,說明單一葯物治療麻風病不夠理想。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根據結核病化療的經驗和馬爾他採用多種葯物聯合化療(multi-drugtherapy,MDT)治療麻風病的經驗,於1982年推薦MDT方案治療麻風病,使麻風病的治療又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即從單一葯物治療轉入多種葯物聯合化療,使麻風病的治療期縮短了不少。聯合化療的葯物通用的有3種,即氨苯碸(DDS)、利福平(RFP)和氯法齊明(氯苯吩嗪)。麻風病的治療除了麻風本病的治療外,還有麻風病合並症的治療。麻風病的合並症主要有麻風反應、麻風病潰瘍和麻風病畸形。
1.聯合化療葯物
(1)氨苯碸(4,4-diamino-diphenylsulfone,DDS):具有抑菌作用和微弱的殺菌作用。口服吸收迅速,在體內排泄緩慢,半衰期為10~50h,1次口服100mg後其抑菌作用可持續10天左右。在體內大部分從尿中排出。用標准劑量口服後在3~4個月即可殺滅99.9%的活菌。細菌指數(BI)每年平均下降約1個對數單位。由於療效確實、價格低廉、耐受性良好和服用簡便,長期以來氨苯碸(DDS)一直是治療麻風病的首選葯物。其副作用有:貧血、葯疹、顆粒白細胞減少症、肝臟損害、急性中毒、精神障礙等。成人口服每次50mg,每天1~2次。
(2)利福平(rifampicin,RFP):實驗化療研究具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口服吸收良好,服後2h血中濃度達到高峰,迅速分布到全身組織。血中有效濃度可維持8~12h,空腹服用可增加吸收。主要通過肝臟經膽汁排泄。每次口服600mg或1200mg在4天內即可殺滅99.9%的活菌。為聯合化療中的主要葯物。細菌形態指數下降比氨苯碸(DDS)快。副作用有皮膚反應、胃腸道不適、肝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少見的副作用有「流感」綜合征、溶血性貧血等。一般成人連續療法口服每次450~600mg,早晨1次空腹服下,用葯後尿顯淡粉紅色。
(3)氯法齊明(氯苯吩嗪):本葯不僅具有抑制和殺滅麻風桿菌的作用,而且還有抗炎作用。製成微粒狀膠囊口服,吸收率約為70%。其排泄極為緩慢,在人體中的半衰期至少為70天,近50%以原型從大便中排出。以常規劑量50~100mg/d口服,一般在治療3個月左右麻風桿菌即喪失感染性。本葯對ENL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治療所需劑量為100~200mg/d,嚴重反應可增至300mg/d,有時氯法齊明(B663)與潑尼松30~40mg/d聯合治療,病情穩定後即可緩慢地減少至維持量。副作用有皮膚色素沉著、魚鱗病樣改變、消化道反應等。治療麻風病一般成人口服每次50~100mg/d。治療麻風反應用量較治療量大。
2.聯合化療方案
(1)聯合化療定義:聯合化療是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用機制不同的有效殺菌性化學葯物治療。其中必須包括利福平(RFP)。
(2)聯合化療方案:WHO麻風控制規劃化療研究組1982年推薦的麻風聯合化療方案如下:①多菌型麻風:包括BB、BL、LL麻風,或任一部位皮膚塗片查菌細菌密度>2者。利福平(RFP)600mg每月1次監服;氯法齊明(B663)300mg每月1次監服,同時每天50mg自服;氨苯碸(DDS)100mg/d自服。療程至少2年或直至皮膚查菌陰轉。②少菌型麻風:包括IL、TT、BT麻風,或任一部位皮膚塗片查菌細菌密度<2者。利福平(RFP)600mg每月1次監服;氨苯碸(DDS)100mg/d自服,療程6個月。
1987年WHO第六次麻風專家委員會建議,為適應現場工作需要,凡皮膚塗片查菌陽性病例,以及少菌型麻風盡管各部位皮膚查菌均為陰性,但皮損多於5塊或有3條以上神經干受累者,均按多菌型麻風的聯合化療方案治療。
(3)聯合化療對象:①新病例、復發病例及耐葯病例。②凡經任何其他方案治療,病情仍然活動的病例。
(4)聯合化療療程:多菌型麻風用利福平(RFP)、氯法齊明(B663)及氨苯碸(DDS)聯合治療,療程至少24個月,現在又縮短到12個月。每月自服葯物不得少於20天,否則此月不計入療程。1年中至少服葯8個月,連續中斷治療超過4個月者須重新計算療程,重新開始治療。24個月療程可在36個月內完成。每年服葯時間少於8個月者為治療不規則;少菌型麻風用利福平(RFP)和氨苯碸(DDS)聯合治療,療程為6個月。根據WHO的多中心現場研究,一次劑量的利福平(600mg)、氧氟沙星(400mg)和米諾環素(100mg)可用以代替PBMDT治療。只有單個皮損的PB病人。每月自服葯物不得少於20天,否則此月不計入療程。6個月療程可在4個月內完成。連續中斷治療3個月以上得,須重新治療6個月療程。
3.其他治療方案
(1)開始先使用氧氟沙星(氟嗪酸)400mg/d,米諾環素(minocycline)100mg/d,羅紅黴素(roxithromyrcin)500mg/d,氯苯吩嗪50mg/d,療程6個月,再用氯法齊明(氯苯吩嗪)50mg/d,米諾環素100mg/d或氧氟沙星(氟嗪酸)400mg/d,治療18個月。此方案適用於利福平耐葯者。
(2)用米諾環素、克拉黴素(clarithrocycline)和氧氟沙星(氟嗪酸)聯合化療,1次/d,其效果與利福平相同,也可用於對利福平耐葯者。
(3)沙利度胺(酞咪哌啶酮,反應停,酞谷醯亞胺):300~400mg/d,分3~4次口服,至反應控制後逐漸減量至50~100mg/d,為維持量。適用於Ⅱ型反應。
(4)封閉療法:對疼痛的神經干,用0.25%~0.5%普魯卡因10~20ml,注入神經干周圍,1次/d,5~7次為1療程。此法適用於兩型反應的神經痛。
(5)手術療法:對尺神經或腓神經的神經痛劇烈者,可施行神經鞘膜松解術或剝離術,或作神經移位術。
(6)止痛劑內服。
4.畸形治療病人確診後,應在開始抗麻風病治療的同時進行康復工作,以預防麻風畸形的發生和發展。在治療早期就應向病人進行健康教育,教會自我防護的方法,並根據病情開始理療,期能獲得最佳療效。部分畸形者給予外科矯形術或成形手術。一般對爪狀手施行屈指淺肌肌腱移位術,對垂腕施行橈側屈腕肌等肌腱移位術,對猿手施行拇指對掌功能重建術,對垂足施行脛後肌肌腱移位術,對兔眼施行筋膜懸吊術,對脫眉施行植眉術,對鞍鼻用軟骨、骨或硅膠填充成形。
5.潰瘍治療一般治療原則為調整神經功能,患肢休息,保護創面,徹底擴創清潔,控制感染,清除死骨和預防復發等。局部常外用殺菌劑和保護劑,清洗潰瘍面及附近皮膚,如3%硼酸溶液、0.5%~1%腐植酸鈉溶液、1∶4000~8000高錳酸鉀溶液、1‰雷夫諾爾溶液等。每天換葯1次,使創面分泌物減少,肉芽組織新生,外敷凡士林紗條或魚肝油紗布條等。如有繼發感染,可加用抗菌葯物。有適應證者手術治療可用自體皮瓣移植術。應避免繼續受壓力和摩擦,穿用防護鞋。
(二)預後
麻風已在全世界流行3000多年,曾因葯物療效差,漫長的痛苦病程,造成較多的畸殘,雖很少直接引起死亡,仍一直是人們懼怕的一種傳染病。隨著近代麻風的病原和發病機制的深入研究,尤其是早期診斷和強有力的聯合化療的應用,已明顯改善了麻風病的預後。結核樣類麻風有明顯的自限性自愈傾向,對化療反應好,但神經損害可不恢復。患者如對聯合化療依從性好,可以有效中止和改善瘤型類麻風的進程,甚至達到臨床治癒的目的。隨著治癒病例的不斷增多,綜合防治措施的普及,通過持續的努力,有可能達到在世界范圍內消滅麻風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