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白細胞減少症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
凡外周血液中自細胞數持續低於4×109/L時,統稱白細胞減少症,若白細胞總數明顯減少,低於2x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於0.5×109/L,甚至消失者,稱為粒細胞缺乏症。本病可發於任何年齡。粒細胞缺乏症為白細胞減少症發展至嚴重階段的表現,兩者病因和發病機理基本相同,故一並論述。
白細胞減少臨床縮減分為原因不明性和繼發性兩種。前者多見,後者多為化學因素、物理因素、葯物及某些疾病導致,或可見於各種實體腫瘤化療後、多種血液病、嚴重感染誘發,亦有原因不明者。粒細胞缺乏症患者如果治療不及時,年齡較大或有其他臟器疾患,病死率仍然較高。
白細胞減少症在中醫學無此病名,其主症主要有乏力、頭暈、心悸、易外感發熱等。
本病歸屬於中醫學「氣血虛」、「虛勞」、「溫病」、「諸虛不足」等范疇。
一、病因病機本病致病因素中醫學認為諸如稟賦不足,後天失於調養,勞傷過度,飲食不節,失治誤治,病後失於調理或某些化學葯物中毒,導致脾腎虧損而氣血不足,正虛於內,衛外不顧而受邪,久不復則為虛勞。本病雖病機變化多端,但不外氣血虧損、陰陽失調,心、肝、腎、脾機能受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腎精虧損和氣血不足。
(1)感染性粒細胞減少症:常見於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麻疹、流感、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細菌感染性疾病,如傷寒、副傷寒、布氏桿菌、粟粒型肺結核、重症金黃色葡萄球菌敗血症;原蟲以瘧疾合並脾大者為多見。
(2)葯物性粒細胞減少症:氯黴素、合黴素、磺胺、復方阿司匹林引起粒細胞減少的報道時常見到。
(3)放射線性粒細胞減少症:從事放射線工作或接觸放射物質,可導致白細胞減少。
(4)獲得性免疫性粒細胞減少症:結締組織病及慢性活動性肝炎等可於血清中查到抗白細胞抗體。
(5)骨髓病性粒細胞減少症: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轉移癌等部分患者可出現粒細胞減少。
(6)嬰幼兒可見遺傳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新生兒同種免疫性粒細胞減少症,周期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白細胞減少症病因雖不同,但其臨床症狀相似。單純粒細胞減少者,起病多緩慢,症狀較輕,常見乏力、心悸、頭暈、低熱、咽炎或黏膜潰瘍等;若白細胞減少症由感染所致者,則見高熱,惡寒,周身酸痛;若為粒細胞缺乏症,則起病急,可突然畏寒或寒戰,高熱,頭痛,關節痛,極度乏力,嚴重者有吞咽困難,譫語或昏迷,可在數日內死亡。體檢早期示扁桃體紅腫,咽部黏膜潰瘍,稍後可見壞死、水腫,黏膜潮紅充血以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等體征。因其病因不同,臨床表現亦不同。
2.診斷
(1)白細胞減少症:由各種原因導致外周血白細胞數(成人)低於4.0×109/L時,稱白細胞減少症。兒童則參考不同年齡正常值定為:>10歲低於4.5×109/L;<10歲低於5.0×109/L。且無出血時,稱白細胞減少症。
(2)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當外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在成人低於2.0×109/L時,稱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在兒童≥10歲低於1.5×109/L,<10歲低於1.5×109/L,稱中性粒細胞減少症。
(3)粒細胞缺乏症:當粒細胞嚴重減少,低於0.5×109/L時,稱粒細胞缺乏症。
(4)鑒別診斷:應與低增生性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相鑒別。
三、辨證施治
1.氣虛型
【辨證】血液中白細胞下降,伴面色蒼白,胸悶氣促,心慌肢軟,納呆泛惡,口渴不欲飲,便溏,時有面浮肢腫,自汗。脈細小,舌胖或有齒印,苔薄白或白膩。
【施治】益氣和胃,溫補脾腎。
【方葯】益氣煎:黨參、白術、白芍、茯苓、當歸、生地、熟地、補骨脂、木香、鹿角膠、龍眼肉、枸杞子、陳皮各9g,黃芪12g。
2.氣虛血弱型
【辨證】血液中白細胞下降,伴頭暈目眩,神疲乏力,面色萎黃或灰滯,納谷不香,小便頻長,大便不實。舌淡不華,苔薄,脈細軟。
【施治】益氣養血。
【方葯】當歸補血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當歸、人參、白術各10g,甘草、陳皮、升麻、柴胡各6g,黃芪15g。
3.陰虛內熱型
【辨證】血液中自細胞下降,伴頭暈失眠,心煩口渴喜冷飲,時有牙齦出血,鼻衄,尿赤,便結,燥熱盜汗,納少。脈細小,舌紅絳,苔薄或光剝。
【施治】養陰生津,清熱安神。
【方葯】育陰煎:生地、白芍、天冬、麥冬、玄參、當歸、丹皮、枸杞子、沙參、地骨皮、黨參各9g,天花粉、旱蓮草各15g,五味子5g。
4.肝腎虧損型
【辨證】血液中白細胞下降,伴頭暈耳鳴,腰脊酸楚,心煩易怒,夜寐不安,口乾欲飲。舌紅少津,脈細澀。
【施治】滋補肝腎,益氣養血。
【方葯】當歸補血湯合六味地黃丸加減:熟地、山葯、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當歸各10g,黃芪15g,甘草6g。
5.脾腎陽虛型
【辨證】血液中自細胞下降,伴腰膝痛軟,形寒肢冷,面白神疲,便溏納少。舌淡胖或有齒印,脈沉弱。
【施治】補腎健脾,益精養血。
【方葯】附子5g,鹿角膠、巴戟天、仙靈脾、茜草各9g,補骨脂12g,肉桂3g,黃芪15g,當歸、雞血藤、桑椹子各12g,甘草6g。
四、輔助治療
1.成葯方康血寧、自立升、黃芪注射液、血美安膠囊、升白寶。
2.驗方
(1)雞血藤、炙黃芪各30g,大熟地、枸杞子、山萸肉各24g,杭芍18g,當歸、巴戟天、補骨脂各12g,鎖陽9g。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2)生黃芪、黨參、柏子仁、狗脊、當歸、白術各15g,山葯30g,茯苓、砂仁、遠志、枸杞子各12g,炒酸棗仁、菟絲子各25g,丹參18g。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3)大黃(先下)6g,地鱉蟲4.5~6g,黃芪、白術、甘草、茯苓各15g,香附10g,生地30g,紅參(嚼碎吞服)3g,水煎服。
(4)淫羊藿、補骨脂、淮山葯、雞血藤、黃芪各30g,茯苓18g,菟絲子、枸杞各12g,當歸9g,官桂6g,炙甘草12g,水煎服。
(5)女貞子、旱蓮草、制首烏、雞血藤、淮山葯各30g,當歸9g,生地、丹參各15g,陳皮、炙甘草各12g,水煎服。
五、調護
(1)注意氣候的變化,及時增減衣被,防止感受外邪而發病。
(2)慎重接觸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的各種理化因素(放射線、烷化劑等)。
(3)避免過度勞累。
(4)飲食宜清淡而富於營養,忌肥甘厚膩,以防濕生困脾。急性粒細胞缺乏的感染期,要慎食溫補的食物,如辛辣、羊肉、蝦、蟹等發物。
(5)臨床上處在慢性白細胞減少期應進食補益脾、腎、血、氣、陰之品,不宜進食生冷。
⑵ 治療白細胞減少症處方有哪些
當周圍血液中白細胞計數少於每立方毫米4000以下為白細胞減少症。其有原因不明和繼發性兩種,版一般權是由化學和物理因素、葯物過敏、細菌、病毒感染和其他疾病引起。
【處方1】
組成:紅棗10枚,花生衣10克。
製作與用法:上料加適量開水燉湯內服,小兒減量。
主治:白細胞減少。
【處方2】
組成:香菇、豬肉各100克。
製作與用法:上料共入鍋煮熟,食鹽調味食。
功效:滋陰潤燥,益氣和血,平肝解毒。
主治:白細胞減少。
⑶ 白細胞減少症的症狀有哪些呢用什麼方法治療比較好呢
可以參、芪補氣為君葯,附之以補血之品可也
⑷ 白細胞減少症治療方法有哪些
【中成葯治療】
1.茂棗沖劑:益氣補血
⑸ 白細胞減少症的治療方法都有哪些
白細胞減少症指外周血液中白細胞計數持續<4.0×10^9/L,屬於常見血液病。該病起病緩、症狀輕,常以無力、心悸、頭暈、四肢酸軟、失眠多夢等為主要表現。當白細胞計數<2.0×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0.5×10^9/L時,表現為突發頭痛、關節痛、極度乏力等,嚴重者甚至有吞咽困難等症狀,死亡率極高,下面就讓重慶血液病醫院為大家講解一下,白細胞減少症的治療方法。
3、抗感染治療
病員一旦有發熱即應做血、尿和其它有關的培養,並立即給予廣譜抗生素治療。待證實病原體後再改用針對性的制劑。如未能證實病原體則廣譜抗生素的經驗性治療必須給足療程,並應注意防治二重感染,如黴菌、厭氧菌等。
4、其他治療
輸注濃集的粒細胞懸液曾試用於伴發嚴重感染者,但因受者體內迅速產生粒細胞抗體而難以奏效,現已少用。在骨髓衰竭為粒細胞缺乏的原發病因,並排除了免疫介導所致的症狀嚴重者可考慮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
⑹ 白細胞減少症及粒細胞缺乏症的治療方法有哪幾種
(1)西醫葯治療抄。襲
①增加白細胞葯物,如利血生或維生素B410毫克,每日3次;或碳酸鋰0.25克,每日3次。
②用G.CSF和GM.CSF以促進細胞生成。
(2)中醫葯治療。
氣血虧虛:氣短乏力,頭暈,四肢酸軟,食慾減退,失眠多夢,或極度衰弱,經常發生感冒或其他感染症群,舌淡苔白,脈細無力。治宜補益氣血。
中成葯:蜂齡膠囊,百令膠囊,施普瑞螺旋藻。
⑺ 白細胞減少症怎麼治療
繼發性粒細胞減少者應積極治療基礎疾病,中止可疑葯物,避免毒物接觸。根據不同的病理機制選用治療方法。主要的升白細胞葯物有維生素B4、鯊肝醇、利血生(利可君)、碳酸鋰、升白安等,這些葯物可增加粒細胞的生成,但對慢性骨髓功能衰竭者無效。
對於粒細胞低下較重或可能發生感染的患者可予粒系或粒一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此類葯物可誘導造血幹細胞進入增殖周期,促進粒細胞增生、分化成熟、由骨髓釋放至外周血液,並能增強粒細胞的趨化、吞噬和殺菌活性。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對治療周期性粒細胞減少和嚴重的先天性粒細胞缺乏效果較好,它能加速化療引起白細胞減少的恢復,亦可用於預防強烈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和發熱。但需要說明的是,對於一般或慢性白細胞減少的患者,如無特殊情況使用該葯意義不大,原因在於用葯後即使白細胞回升,但停葯後3~5天白細胞可能復降至原有基礎水平。
對於由於粒細胞減少的患者,一旦他們出現發熱,應立即做血、尿和其他有關的培養,並立即給予廣譜抗生素治療。並應注意有無真菌感染。
對急性粒細胞缺乏症者必須給予嚴格的消毒隔離保護,最宜於置入空氣凈化的無菌室內,同時加強皮膚、口腔護理,以防交叉感染。粒細胞缺乏症患者的抗感染治療是否得當,常為搶救是否成功的關鍵。
⑻ 白細胞減少症能治好嗎
完全藉助葯物來提升白細胞不太科學,還是在食物中攝取比較好,如牛肉、黃鱔、河蟹以及山楂、蘿卜等食物可以增加白細胞,還有蜂王漿、紫河車、羊骨髓、大棗、香菇、牛髓、牛肉、羊肉、狗肉等等。
⑼ 白細胞缺乏症如何治療
推薦療法
一、粒細胞缺乏症 採取嚴密消毒隔離措施,有條件者應安置病人於「無菌室」中。室內用具、食品均需滅菌。每日用洗必泰(1比2000)液洗抹皮膚,注意口腔鼻咽部清潔衛生,口服用不吸收抗生素(如慶大黴素、鏈黴素等)進行消化道滅菌。發生感染時應仔細檢查。即使病因未明亦應以足量的廣譜抗生素作經驗治療。待病原體及葯敏明確後再調整抗生素。對一般感染常用氨基甙類(如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等)加B-內醯胺類葯物(如氧哌嗪青黴素等)用葯3d如果有效則繼續應用。如果疑有革蘭陽性球菌感染,則可用萬古黴素。如上述葯物無效應改用第三代頭孢菌素或甚至抗真菌感染。近年來人類重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可用以治療粒細胞缺乏症。劑量為2ug/kg 1次/d皮下或靜脈注射,大多有較好療效。當白細胞上升至10乘以10的9次方/L應中止給葯,並繼續嚴密觀察。對嚴重感染者,也可輸入濃集白細胞每天應輸入1乘以10的10次方粒細胞,連續3-4d,但療效不肯定。對於病毒性感染可用無環鳥苷等葯物。
二、白細胞減少症 原因不明的白細胞減少症,注意預防感染。對病程較長,症狀不明顯,白細胞減少不明顯,且多次骨髓檢查無明顯粒細胞生成受抑者,主要是定期隨診。碳酸鋰有刺激骨髓粒細胞生成作用。劑量為0.6-0.9g/d,分3次口服,顯效後改為0.4g/d,分2次口服,維持2-4周為一療程。其副作用有輕度胃灼熱感、惡心、乏力,停葯後很快消失。但腎病者慎用。維生素B4、鯊肝醇、利血生、脫氧核糖核酸等葯物也可應用,但療效都不肯定。
臨床表現
一、粒細胞缺乏症 起病多急驟,可突然畏寒、高熱、頭痛及乏力。細胞已極度低下,出現嚴重感染。再度驟然發熱,伴頭痛,全身肌肉或關節酸痛。甚至衰竭。咽部疼痛、紅腫、潰瘍和壞死。頜下及頸部淋巴結腫大,可出現急性咽峽炎。此外,口腔、鼻腔、食管、腸道、肛門、陰道等處粘膜可出現壞死性潰瘍。嚴重的肺部感染、敗血症、膿毒血症等往往導致病人死亡。
二、白細胞減少症 起病較緩慢,少數病人可無症狀,多數病人可有頭暈,乏力疲睏,食慾減退及低熱等表現。對感染的易感性因人而異。有的病人可反復感染,如口腔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腎盂腎炎或皮膚感染等
⑽ 白細胞減少應該怎麼治療
您好,您可能是患的白細胞減少症,這種血液病必須得上正規專業的血液病醫院對症治療,目前治療這種白細胞減少症最有效果的就是中西醫結合治療,而且中葯物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