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想問一下什麼是風疹塊風疹塊的症狀風疹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風疹塊是蕁麻診的俗稱,還可被稱為是「癮疹」、「風團」。
蕁麻疹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系多種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種皮膚粘膜血管反應性疾病。在接觸過敏原的時候,會在身體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塊塊形狀、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表現為時隱時現的、邊緣清楚的、紅色或白色的瘙癢性風團。蕁麻疹的症狀表現為快速出現風疹,皮損處自覺劇烈瘙癢
本病一般分為急、慢性兩類。
急性者多因稟賦不受,又食魚蝦等葷腥動風或不新鮮食物;或因飲食失節。胃腸食滯,飲酒過量,復感風寒、風熱之邪;或七情內傷,營衛失和,衛外不固,汗出當風,風邪郁於皮毛腠理之間而發病;也有因葯物過敏而誘發等麻疹型葯疹的。發病急驟,經治療或脫離誘因多於數日內痊癒,病程小於6周。
慢性等蕁麻疹多因情志不遂,肝鬱不舒,郁久化熱,傷及附液,或因有慢性疾病,平素體弱,陰血不足,陰虛內熱,血虛生風,或產後受風;或因皮疹反復發作,經久不愈,氣血損耗,加之風邪外襲,以致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郁於皮膚腠理之間,邪正相搏而發病。病程大於等於6周,風團反復發作。
因此風疹成年病人建議用桑竹風疹消治療風疹,以未加工的天然草葯配製而成,葯專力宏。治療期間及恢復期均應注意多休息,多喝水,不宜吹風,勤洗手注意衛生,飲食上要注意不服用魚蝦、辣椒、煙酒等腥發動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誘發因素,以免引起該病復發。
Ⅱ 中風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
中風是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語言不利,或不經昏仆而僅以半身不遂為主證的一種病證。西醫的腦血管意外、面神經麻痹,可參照本證辨證論治。
一、病因病機中風之發生,主要因素在於患者平素氣血虧虛,與心、肝、腎三臟陰陽失調,加之憂思惱怒,或飲酒飽食,或房室過度,或外邪侵襲等誘因,以致氣血運行受阻,肌膚筋脈失於濡養;或陰虧於下,肝陽暴張,陽化風動,血隨氣逆,夾痰夾火,橫竄經隧,而形成上實下虛、陰陽互不維系的危急證候。其病機不外虛(陰虛、氣虛)、火(肝火、心火)、風(肝風、外風)、痰(風痰、濕痰)、氣(氣逆)、血(血瘀)六端,其中以肝腎陰虛為其根本。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
(1)發病急驟,口眼歪斜,舌強語謇,半身不遂;或猝然昏倒,神志昏蒙或不省人事。
(2)常發生於中年以上,老年尤多。
(3)病前多有頭痛、眩暈、肢麻、心悸等症狀,多因暴怒、飲食、勞倦誘發。
2.診斷
(1)本證應與厥證、癇證、痙證鑒別。
(2)作CT等檢查,常可發現腦部病變。
三、辨證施治
1.中經絡
(1)風痰阻絡型
【辨證】突然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口角流涎、肌膚麻木,甚則半身不遂。舌苔薄白,脈弦滑。
【施治】祛風化痰通絡。
【方葯】牽正散合導痰湯加減:白附子、膽南星各12g,僵蠶、地龍各10g,全蠍5g,法半夏、鉤藤各15g,陳皮、甘草各6g。水煎服。
【加減】痰瘀交阻者,可酌加丹參20g,桃仁10g,赤芍12g。
(2)陰虛陽亢型
【辨證】平素頭暈痛,耳鳴目眩,少寐多夢,突然發生口眼歪斜,語言不利,或手足重滯,甚則半身不遂。舌紅苔膩,脈弦細數或弦滑。
【施治】平肝息風潛陽。
【方葯】鎮肝息風湯加減:代赭石30g,白芍、天冬、玄參、菊花各15g,鉤藤、龜版、龍骨、牡蠣各20g,天麻12g,牛膝18g。水煎服。
2.中臟腑
(1)閉證
【辨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面紅,目赤,口噤,氣粗,肢體偏癱,或兼拘急。舌質紅苔黃,脈弦滑。
【施治】清肝息風,開竅。
【方葯】羚羊角湯加減:羚羊角0.3g(銼末沖服),菊花、夏枯草各15g,石決明、龜版各30g,生地黃、鉤藤各20g,白芍15g,牡丹皮、天竺黃、黃芩各10g。水煎服。
【加減】若痰濕偏盛、苔白膩,屬陰閉者,方用滌痰湯加減(法半夏15g,陳皮10g,茯苓、竹茹、膽南星、枳實各12g,鉤藤20g,石菖蒲9g,甘草6g,天麻10g。水煎服)。
(2)脫證
【辨證】神志昏糊,面色蒼白,口開,目合,氣息低微,汗出肢冷。舌痿,脈微欲絕。
【施治】回陽固脫。
【方葯】參附湯加減:人參15g,熟附子12g,山茱萸15g,五味子6g,龍骨、牡蠣各30g。水煎服。
四、輔助治療
1.成葯方
(1)川芎嗪注射液、益腦復健膠囊、腦血康口服液(適用於中經絡之風痰阻絡型)。
(2)清開靈注射液(適用於中臟腑之閉證)。
(3)心脈靈注射液(適用於中臟腑之脫證)。
(4)川芎嗪注射液、華佗再造丸、中風回春丸、散風活絡丸(適用於中風後遺症)。
2.驗方
(1)鉤藤15g,半夏、天南星、天麻、紅花、生薑、桂枝各10g,竹瀝10ml,甘草5g,雞血藤30g。水煎服(適用於中經絡之風痰阻絡型)。
(2)天麻、黃芩、鉤藤、玄參、懷牛膝、丹參、夏枯草各9g,生地黃12g,生牡蠣、石決明各30g。水煎服(適用於中經絡之陰虛陽亢型)。
(3)生地黃、山葯各20g,山茱萸、知母、鉤藤各15g,天麻、麥冬、桑葉、菊花、夏枯草各10g,蟬蛻9g,甘草6g。水煎,2次分服,每日1劑(適用於中經絡之陰虛陽亢型)。
(4)全瓜蔞30~40g,膽南星6~10g,生大黃10~15g,芒硝10~15g(熔化)。水煎服(適用於中臟腑之閉證)。
(5)當歸、丹參、白花蛇、蜈蚣、地龍、紅花、忍冬藤,製成片劑,每片重0.3g。每日3次,每次5~6片,1個月為1個療程(適用於中風後遺症)。
3.針灸療方
(1)半身不遂:上肢取肩髃、曲池、外關、合谷穴;下肢取環跳、陽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侖穴。一般刺病側,用瀉法。病久者也可先針健側,後針病側。
(2)口角歪斜:取地倉、頰車、牽正、合谷、內庭、太沖穴。按病部酌加取迎香、水溝、陽白、下關等穴。一般刺患側,用瀉法。病久可左右均刺。
(3)中風不語:取金津、玉液放血,針內關、通里、廉泉、三陰交等穴,用瀉法。
(4)中風閉證:取水溝、十二井、太沖、豐隆、勞宮、人中等穴,用瀉法或點刺出血。
(5)中風脫證:灸關元、神闕、百會、刺氣海、關元、足三里。
五、調護
(1)中年以上,經常頭暈痛,血壓偏高,肢麻肉瞤者,此乃中風之先兆,應戒除煙酒,忌肥甘厚味,避免精神刺激,保持樂觀情緒,血壓高者應適當葯物治療。
(2)對中臟腑者,應注意觀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脈搏、血壓等的變化。
(3)對肢體癱瘓者,應注意經常變換體位,注意局部保暖,按摩患肢,防止褥瘡發生。
(4)對恢復期患者,在綜合治療同時,鼓勵病人積極進行功能鍛煉,以促進癱瘓肢體的康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變形等。
Ⅲ 痛風的症狀及治療方法有嗎
痛風可分為4期:無症狀期(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期、間歇期和慢性痛風性關節為期。第一、無症狀期(高尿酸血症),在這個時期的病人血中的尿酸濃度會增高,但並沒有出現臨床上的關節炎症狀。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可能終身都會存在,也可能轉變成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或者腎結石。第二、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期,這個時期病人會突然出現關節的劇烈疼痛,很多發生在夜間睡眠中,也因疼痛而驚醒。最常見是在腳拇趾關節,關節周圍皮膚發紅,明顯腫脹,皮膚溫度增高,疼痛劇烈難忍,常常有關節活動障礙。吃高嘌呤食物、飲酒、受寒、勞累,或者感染、創傷以及手術是常見的誘發因素。第三、間歇期,間歇期是第一次痛風發作緩解到下一次痛風發作之間的階段。在這個時期有些患者受侵犯的關節周圍皮膚可以出現脫屑和瘙癢,這也是痛風特有表現。開始痛風發作間歇期可以長達數月到數年,但是如果沒有治療或治療不規則的病人,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就會逐漸發展為慢性關節炎。第四、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期,隨著急性發作次數的增多和病程的進展,尿酸鹽在關節內外和其它組織中的沉積逐漸加重,受侵犯的關節也逐漸增多,關節炎症也逐漸發展成為慢性。一般兩個月內發作兩次以上患者,可以算是慢性關節炎期。這個時期關節炎發作越來越頻繁,間歇期越來越短,疼痛日漸加劇,甚至在發作之後不能得到完全緩解。此時,開始出現關節畸形、活動受限和痛風石,長期得不到控制的病人可以出現腎功能的損傷,甚至腎功能衰竭。痛風如果不及時治療,發展到後期會出現很嚴重的後果。目前對痛風效果最佳的是復貝zi代用cha,復貝zi代用cha含多種植物鹼性成分,以茶飲的形式進入血液,中和血液中的鹼性物質,以尿液的形成代謝排出,特別是能夠提高血液及尿液的PH值,將沉積在關節、軟組織處的尿酸鹽結晶中和、溶解、排出,喝復貝zi代用cha可提高30%以上的尿酸排出率。復貝zi代用cha被痛風人群視為必備佳品。
Ⅳ 蕁麻疹與風診的症狀有區別嗎
蕁麻疹(Urticaria)俗稱風團、風疹團、風疹塊(與風疹名稱相近,但非同一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其迅速發生與消退、有劇癢。可有發燒、腹痛、腹瀉或其他全身症狀。可分為急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與丘疹狀蕁麻疹等。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在接觸過敏原的時候,會在身體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塊塊形狀、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這些產生斑塊的部位,會發生發癢的情形,如果沒有停止接觸過敏原並加以治療,出疹發癢的情形就會加劇。
風疹又稱「風痧」,是兒童常見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風疹由風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於出疹前5~7天病兒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後就不易找到。風疹病毒在體外生活力很弱,但傳染性與麻疹一樣強。一般通過咳嗽、談話或噴嚏等傳播。本病多見於1~5歲兒童,6個月以內嬰兒因有來自母體的抗體獲得抵抗力,很少發病。一次得病,可終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風疹從接觸感染到症狀出現,要經過14~21天。病初1~2天症狀很輕,可有低熱或中度發熱,輕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發紅等輕度上呼吸道症狀。病人口腔粘膜光滑,無充血及粘膜斑,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伴輕度壓痛。通常於發熱1~2天後出現皮疹,皮疹先從面頸部開始,在24小時蔓延到全身。皮疹初為稀疏的紅色斑丘疹,以後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類似麻疹。出疹第二天開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變成針尖樣紅點,如猩紅熱樣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內迅速消退,留下較淺色素沉著。在出疹期體溫不再上升,病兒常無疾病感覺,飲食嬉戲如常。風疹與麻疹不同,風疹全身症狀輕,無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後、頸部淋巴結腫大。
風疹經過良好,預後佳,並發症少,但孕婦(4個月內的早期妊娠)感染風疹病毒後,病毒可以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引起先天性風疹,發生先天畸形,如失明、先天性心臟病、耳聾和小頭畸形等。因此,孕婦在妊娠早期盡可能避免與風疹病人接觸,同時接種風疹減毒活疫苗。一旦發生風疹,應考慮中止妊娠。
病人應及時隔離治療,隔離至出疹後1周。病人應卧床休息,給予維生素及富有營養易消化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等。注意皮膚 清潔衛生,細菌繼發感染。風疹並發症很少,一旦發生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腦膜腦炎等並發症時,應及時治療。
Ⅳ 風團疹的治療方法
風團疹又稱蕁抄麻疹,早些年我也得過這種病,後來聽人說有種葯叫「強的松」吃上就好,我連續吃了幾天立刻就見效了。強的松是過去的叫法現在叫醋酸潑尼松片,這種葯是專門治療過敏導致的葯物。不過吃這種葯你得告訴你父親,平時最好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尤其是酒,因為這種病最怕刺激類的食物。葯店也有治療風團疹的其它葯物你可以上網搜一搜,我覺得醋酸潑尼松片價格比較低廉,跟其它治療風團疹(蕁麻疹)的葯其實沒什麼區別。
Ⅵ 風疹的症狀及治療
風疹又稱「風痧」,是兒童常見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風疹由風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於出疹前5~天病兒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後就不易找到。風疹病毒在體外生活力很弱,但傳染性與麻疹一樣強。一般通過咳嗽、談話或噴嚏等傳播。本病多見於1~5歲兒童,6個月以內嬰兒因有來自母體的抗體獲得抵抗力,很少發病。一次得病,可終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風疹從接觸感染到症狀出現,要經過14~21天。病初1~2天症狀很輕,可有低熱或中度發熱,輕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發紅等輕度上呼吸道症狀。病人口腔粘膜光滑,無充血及粘膜斑,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伴輕度壓痛。通常於發熱1~2天後出現皮疹,皮疹先從面頸部開始,在24小時蔓延到全身。皮疹初為稀疏的紅色斑丘疹,以後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類似麻疹。出疹第二天開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變成針尖樣紅點,如猩紅熱樣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內迅速消退,留下較淺色素沉著。在出疹期體溫不再上升,病兒常無疾病感覺,飲食嬉戲如常。風疹與麻疹不同,風疹全身症狀輕,無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後、頸部淋巴結腫大。
風疹經過良好,預後佳,並發症少,但孕婦(4個月內的早期妊娠)感染風疹病毒後,病毒可以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引起先天性風疹,發生先天畸形,如失明、先天性心臟病、耳聾和小頭畸形等。因此,孕婦在妊娠早期盡可能避免與風疹病人接觸,同時接種風疹減毒活疫苗。一旦發生風疹,應考慮中止妊娠。
病人應及時隔離治療,隔離至出疹後1周。病人應卧床休息,給予維生素及富有營養易消化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等。注意皮膚 清潔衛生,細菌繼發感染。風疹並發症很少,一旦發生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腦膜腦炎等並發症時,應及時治療。
對密切接觸者加強醫學觀察,注意皮疹與發熱,以利及早發現病人。幼托機構的接觸班級,在潛伏期內應與其他班級隔離,不收新生,防止傳播。
病因病理
中醫學認為本病是由於外感風熱時邪,由口鼻而人,郁於肺衛,蘊於肌腠,與氣直相搏,發於皮膚所致。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由風疹病毒(RNA病毒)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侵入人體,在呼吸道粘膜增殖後進入血液循環引起原發性病毒血症,可通過白細胞到網狀內皮系統.受染的網狀內皮細胞壞死,病毒釋放再次入血,引起繼發性病毒血症,出現發熱,呼吸道症狀及淋巴結腫大.
治療
(一)普通康復療法
加強護理,室內空氣保持新鮮,加強營養.隔離至出疹後5天.
二)中醫分型與中葯治法
1.邪郁在表 .
發熱惡風,噴嚏,流涕,伴有微咳,精神倦怠,胃納欠佳,疹色淺紅,先起於頭面,軀干,髓後遍及四肢分布均勻,稀疏細小,2—3天消退,有癢感,耳後及枕部痰核腫大,苔薄白,舌質偏紅。
[治法]疏風清熱
[方葯] 銀翹散加減:金銀花12克,連翹45克,竹葉45克,牛蒡子12克,桔梗12克,荊芥12克,薄荷45克,豆豉12克,辛夷花12克,白前13克,甘草4克.
2.邪毒內盛
高熱,口渴,心煩不寧,疹色鮮紅或紫暗,疹點較密、便黃少,舌質紅,苔黃糙。
[治法] 清熱解毒涼血.
[方葯] 透疹涼解湯加減:桑葉45克,菊花45克,薄荷45克,牛蒡子12克,蟬衣7克,連翹12克,黃連7克,紫花地丁12克,赤芍12克,紅花7克,甘草4克.口渴甚者加天花粉,鮮蘆根,大便干結加全瓜蔞、郁李仁等.
三)現代西醫西葯治療方法
主要是支持療法,對症治療.可酌情給予退熱劑,止咳劑及鎮痛劑.喉痛用復方硼砂液漱口,皮膚瘙癢可用爐甘石洗劑或生油塗拭,結膜炎用o.25%氧黴素滴眼液或10%醋酸磺胺液滴眼數日。
(四)單味葯與經驗方治法
(1)芫荽(香菜)35克或西河柳1把,煎水服.
(2)浮萍、苦參各7克,麻黃、蟬蛻、甘草各3克,白蒺藜、地膚子、生苡仁各45克,僵蠶6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治小兒風疹。
(3)花生油50克,煮沸後稍冷加入薄荷葉30克,完全冷卻後過濾去渣,外塗皮膚癢處,有止癢作用.
(五)中成葯治療: ,
(1)犀角化毒丸:每次1丸,每日2次,用於邪毒內盛。
(2)板藍根沖劑,每次1包,每日3次:用於邪郁在表.
(3)銀翹解毒片:每次1片,每日3次。
(六)飲食療法
(1)銀翹解毒粥:金銀花、連翹,淡豆豉、竹葉、荊芥各10克,蘆根15克,牛蒡子、甘草各6克,粳米100克。上8味葯洗凈煎汁,去渣,再煮洗凈的粳米成粥,待粥將熟時,加入上葯汁,煎1—2沸即可.分2次,早晚溫熱服。
本粥辛涼解表,清熱解毒。適用於溫病初起,發熱微惡風寒,頭痛,無汗,或汗而不多,口渴,咳嗽咽痛,舌尖虹,舌苔薄黃,脈浮數.注意:外感風寒,惡寒重,發熱輕不宜用.
(2)清營粥:生地15~30克,竹葉卷心6克,銀花10克,犀角3克(用水牛角6—10克代),粳米100克。將生地、竹葉卷心、銀花、水牛角洗凈,同入砂鍋煎湯,取汁去渣,再入洗凈的粳米,同煮為稀粥.每日2~3次,溫熱服食.
本粥清營泄熱,兼以透表.適用於營分熱盛。症見身熱,夜間尤甚,煩燥,咽干但不欲飲,舌質紅絳,無苔,脈細數.注意:脾胃虛寒者忌用.
預防與護理:
1.發現風疹病兒,應立即隔離,隔離至出疹後5天。
2.風疹流行期間,不帶易感兒童去公共場所,避免與風疹患兒接觸。保護孕婦,尤其妊娠初期2-3個月內,避免接觸風疹患兒。
3.患兒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風,防止受涼後復感新邪,加重病情。發熱期間,多飲水。飲食宜清淡和容易消化,不吃煎炸與油膩之物。
4.防止播搔破皮膚,引起感染。
辨異
風疹與風疹團(風疹塊)一字之差,曾發生因有風疹團病史誤認為是風疹而考慮終止妊娠的病例。事實上,風疹團是蕁麻疹的別名,與本病無關。
風疹
病證名。出《備急千金要方》。又名風痧。是一種較輕的出疹性傳染病。多見於五歲以下的嬰幼兒,流行於冬春季節。症見疹點細小淡紅,出沒較快,退後無落屑及疹痕,狀如痧子。多由外感風熱時邪,郁於肌表,發於皮膚所致。治宜清熱解毒,用銀翹散或加味消毒飲。
Ⅶ 風疹的症狀和治療
風疹從接觸感染到症狀出現,要經過14~21天。病初1~2天症狀
很輕,可有低熱或中度發熱,輕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
發紅等輕度上呼吸道症狀。病人口腔粘膜光滑,無充血及粘膜斑,耳
後、枕部淋巴結腫大,伴輕度壓痛。通常於發熱1~2天後出現皮疹,
皮疹先從面頸部開始,在24小時蔓延到全身。皮疹初為稀疏的紅色斑
丘疹,以後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類似麻疹。出疹第二天開始,
面部及四肢皮疹可變成針尖樣紅點,如猩紅熱樣皮疹。皮疹一般在3
天內迅速消退,留下較淺色素沉著。在出疹期體溫不再上升,病兒常
無疾病感覺,飲食嬉戲如常。風疹與麻疹不同,風疹全身症狀輕,無
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後、頸部淋巴結腫大
想當一片海
回答時間
2008-03-26
19:49
其他答案風疹是一種伴有劇癢的暫時性、水腫性、過敏性皮膚病。中醫稱隱疹,俗稱風疹塊、風團、風它!
cool/dyboy
回答時間
2008-03-26
19:43
民間有很多治癒本病的絕招
1:拔罐療法
處方:凡士林、酒精各適量,火罐一個
用法:先將凡士林一薄層於臍部,再將酒精滴數滴與火罐內,棉球引燃,火旺時將罐扣在臍眼側位,5-10分鍾拔罐,日拔3次。
療效:拔罐1天,有效率達96.1%
2:葯酒療法
處方:薄荷、苦參各30克,樟腦10克,白酒600毫升。
用法:葯浸酒內7天後,去渣濾酒,加入樟腦粉混勻,用棉簽蘸葯塗擦患處。日3次
療效:用葯3天,治丘疹樣蕁麻疹,有效率100%。治癒率92%。
3:中成葯療法
葯名:雲南白葯
服法:成人每次服1/8小瓶,第1次加服保險子1粒,日服3次。兒童用量酌減,不服保險子。
療效:服葯1-4天,有效率90.62%
4:熏洗療法
處方:鮮紅蘿卜全株1000克
用法:加水6000毫升,濃煎取液,熏洗上身,出汗為度,洗後避風。日洗1次
療效、:熏洗3-6次,有效率100%,治癒率86%
希望你早日解除痛苦。
Ⅷ 臍風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
臍風又稱嘬口、噤口,為邪毒由臍部創口侵入而得的新生兒急性惡候。臨床以唇青口嘬、牙關緊閉、苦笑面容、陣發性抽搐、角弓反張為特徵。多見於出生後4~7日內嬰兒,發病癒早,邪毒愈甚,危險性也愈大。本病相當於西醫的新生兒破傷風。
一、病因病機臍風主要由於斷臍之時處理不當,或由於接觸不潔之物引起。
如臍帶剪得太短,結縛不緊,或用帶有污垢的鐵器斷臍,或牽動臍帶過甚等,均可使風冷水濕之邪、穢濁污垢之毒從臍帶創口侵入,郁結臍中,傳入經絡,繼入臟腑,致使氣血壅滯,運行不暢,經脈為邪毒所用,肝脾為邪毒所傷,遂成臍風。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初起時病情徐緩,肌肉緊張逐漸增加,患兒於48小時內出現典型症狀。先煩躁不寧,繼見吮乳困難或咀嚼、吞咽困難,終至牙關緊閉,身體其他部分亦發生強直性肌痙攣。發作時全身肌肉痙攣,頭仰縮,腹肌強直如板,下肢及足伸直,兩手握拳,身體向後彎,呈角弓反張狀態。面肌痙攣,眉蹙,口角縮向下外方,上唇緊貼,邪齒呈苦笑狀。
患兒神志清楚,但露驚恐狀態。痙攣初起時是間歇性,發作之間有明顯鬆弛期。病程進展中,發作次數漸多,時間亦加長,鬆弛期就漸減短。
痙攣時,病人表情十分痛苦,經常大汗淋漓,口角往往溢出白沫,是由於口腔肌痙攣,不能吞咽唾液所致。當肌肉猛烈收縮時,呼吸肌與喉肌痙攣引起呼吸困難、發紺甚或窒息,可導致肺炎及肺不張。膀胱及直腸括約肌痙攣,可產生尿瀦留及便秘。
痙攣常可由微小的刺激如雜訊、飲水及針刺痛覺等激發。
2.診斷
(1)須詳詢病歷,如新生兒舊法接生;或最近是否受刺傷或其他創傷。常在生後第6~7天發病。
(2)新生兒破傷風臨床以唇青口嘬,牙關緊閉,苦笑面容,甚則四肢抽搐為主要特徵。
(3)實驗室診斷:患兒臍部常有感染,分泌物塗片染色鏡檢及厭氧菌培養陽性。
(4)鑒別診斷:與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其他新生兒驚厥性疾病相鑒別。
三、辨證施治
1.風邪犯表型
【辨證】噴嚏多啼,煩躁不安,張口不利,吮乳口松。舌淡紅,苔薄白,指紋紅。
【施治】祛風散邪,疏經活絡。
【方葯】玉真散加減:白附子、膽南星、白芷、天麻、防風、羌活各3g。水煎,2次分服,每日服1~2劑。
2.邪犯肝脾型
【辨證】抽搐頻作,牙關緊急,呈苦笑面容,口嘬不乳,時吐白沫,啼聲不出,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四肢痙攣,發熱或無熱,痰壅屏息,面目青紫,或見汗出淋漓,指紋青紫。
【施治】息風定搐。
【方葯】嘬風散加減:鉤藤、蟬蛻各6g,蜈蚣、全蠍、僵蠶各3g,硃砂0.3g(沖),竹瀝5ml(沖)。水煎服,每日1~2劑。
【加減】高熱者,加黃芩6g,黃連3g,生石膏15g(先煎);便秘者,加生大黃3g(後下),玄明粉3g(沖);汗出傷陰者,加沙參10g,麥冬6g,石斛6g;汗出淋漓,四肢不溫者,加人參6g,熟附子3g(久煎),龍骨15g,牡蠣15g。
3.氣陰兩虛型
【辨證】抽搐漸減,口嘬漸松,可張口吮乳,四肢柔和,形體消瘦,神疲少動,動則汗出。舌淡紅,苔薄。
【施治】養陰益氣,健脾和胃。
【方葯】人參養榮湯加減:黨參10g,黃芪、白術、茯苓、麥冬、五味子、白芍、當歸、熟地黃各6g,陳皮、炙甘草各3g。水煎服,每日1劑。
【加減】若仍見輕微抽搐者,可加蟬蛻6g,全蠍3g,地龍6g。
四、輔助治療
1.成葯方
(1)玉真散、小兒臍風散(適用於風邪犯表型)。
(2)小兒抽風散、小兒定風散、牛黃鎮驚散(適用於邪犯肝脾型)。
(3)人參養榮丸(適用於氣陰兩虛型)。
2.驗方
(1)蟬蛻、僵蠶、天麻、防風各6g,膽南星(薑汁炒)、白附子各2g,甘草、艾葉各3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風邪犯表型)。
(2)白附子、全蠍各2g,蜈蚣、防風、鉤藤各3g,僵蠶5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邪犯肝脾型)。
(3)黨參15g,麥冬9g,五味子5g,炙黃芪15g,肉桂2g(煽),炙甘草9g,浮小麥30g,大棗5枚。水煎服,每日1劑。小兒葯量酌減(適用於氣陰兩虛型)。
(4)僵蠶10個,蟬蛻10個,蜈蚣1條,硃砂1.5g,牛黃0.15g。前三葯先炒黃,諸葯共研末,每服1/4量,乳汁送服(適用於新生兒破傷風痙攣期)。
(5)赤腳蜈蚣(炙)半條,鉤藤、硃砂、直僵蠶(焙)、全蠍尾各3g,麝香0.3g。共研為細末,每服1.5g,以竹瀝水調服,日服2~3次(適用於新生兒破傷風抽搐發作時)。
3.針灸療方
(1)發作時針人中、百會、合谷、行間穴。用瀉法,不留針,以息風醒神。
(2)發作後針肝俞,心俞、督俞、中脘、豐隆、湧泉穴。用平補平瀉法,留針10~20分鍾,以息風化痰,柔肝益腎,防止復發。
(3)選取八魚穴:趾魚穴、跟魚穴、眉三魚穴、眉間魚穴、人中魚穴、口周魚穴、百會魚穴、指魚穴,以上穴位均以三棱針點刺為主,部分穴位可留針。每24小時刺1~2次,連續施術3日為1個療程。
4.外治方
(1)取枯礬、硼砂各8g,硃砂2g,冰片0.2g,麝香0.2g,混合研為細末。每次取葯末2g,撒布於神闕穴內,蓋以紗布,用膠布固定,每日一換。
(2)取土鱉蟲2個(去頭足),搗爛,敷於臍部,外蓋以紗布,再用膠布固定,每日一換。
五、調護
(1)室內宜清潔,注意空氣流通,並須調節室溫,嚴防感冒。
(2)及時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肺部繼發感染。
(3)痙攣發作時禁止喂葯、喂水,防止窒息。
(4)當出現窒息時,應及時吸痰,進行人工呼吸、吸氧等。
(5)注意口腔護理,可用杜貝氏液或生理鹽水洗口腔。
(6)每日用過氧化氫洗臍部1次,臍帶敷料應及時燒毀。
(7)施行接觸隔離,用具需用2%來蘇水兒或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滅菌。
Ⅸ 風毒的症狀和治療方法是什麼
風毒怎麼治療用什麼葯
Ⅹ 風症塊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蕁麻疹一般可來分急性自和慢性。急性能在短時間內痊癒,而慢性則要反復,可達數月數年之久。急性蕁麻疹起病急,皮膚突然發癢,大小不等鮮紅色,風團出現,此伏彼起不斷,病情嚴重可伴心慌、煩燥、惡心、嘔吐、發熱、脈速等全身症狀,此時應即送醫院治療。<br>治療方面,首先排除發病因素,再合理用葯,一般以止癢及減輕發作為目的。由於蕁麻疹類型很多,各種類型有各種治療方法,所以到皮膚專科診治最為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