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寶寶腦損傷怎麼辦
那個腦損傷綜合症又叫做多動症,你上網路搜一下情況,裡面可以解答一些問題,多動症主要還是靠自己的父母多關心護理,醫葯治療是次要的,多動症的孩子其實不笨的,多費點心思吧,主要在於智商方面,身體方面無大礙, 基於腦血性缺氧嗎【一下是一些資料和治療方法】不知道有沒有用 概述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指圍產期窒息導致腦的缺氧缺血性損害,患者常在生後1周尤其頭3天內出現一系列腦功能障礙表現。如煩躁不安或嗜睡、吐奶、尖叫、抽搐等症狀。輕症患者預後良好,病情危重者,病死率高,倖存者可遺留後遺症,如智力低下,癲癇和腦性癱瘓。 圍產期缺氧主要發生在宮內,約80 ̄90%發生在產前或產時,10%發生在產後。缺氧缺血性腦病多見於胎兒宮內缺氧、胎盤功能異常、臍帶脫垂、受壓及繞頸;異常分娩如急產、滯產、胎位異常;胎兒發育異常如早產、過期產及宮內發育遲緩,新生兒有嚴重肺部感染也可致此病。因此,預防本症首先應在懷孕後定期到醫院進行產前檢查並在醫院分娩 缺血缺氧性腦病 臨床表現 1.意識障礙: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或抑制狀態,或兩者交替出現。前者表現為煩躁不安,易激惹、吐奶、尖叫;後者表現為嗜睡、反應遲鈍、昏迷。 2.肌張力改變:增高、降低甚至松軟,輕症病人肌張力正常。 3.原始反射異常:擁抱反射、握持反射過分活躍、減弱或消失,吸吮反射減弱或消失。 4.病情較重時可有驚厥,新生兒驚厥多表現在面部、肢體不規則、不固定的節律性抽動,如反復眨眼、眼球偏斜、震顫、凝視;口舌做吸吮、咀嚼、咂嘴等陣發性活動,上肢或下肢做類似劃船或踩自行車樣周期性活動以及陣發性呼吸暫停等。 5.重症病例出現中樞性呼吸衰竭、瞳孔改變、間隙性肌張力增高等腦損傷表現。 6.部分病人出現前囟飽滿、緊張。 7.並發症中以吸入性肺炎最多見。 診斷依據 1.有明確圍產期缺氧史,特別是圍產期重度窒息史患兒。 2.生後1周尤其頭3天內出現異常神經症狀,病情較重時前囟飽滿、驚厥、中樞性呼吸衰竭等。 3.常合並吸入性肺炎,嚴重時可同時存在顱內出血。 4.顱腦CT及顱腦B超檢查對診斷、分度、估計預後及鑒別診斷有一定意義。 治療原則 1.加強圍產期監護,防治窒息,及時復甦。 2.消除低氧血症,鼻導管或頭罩給氧,鼻塞CPAP或人工通氣。 3.減輕組織缺氧缺血引起的多臟器損傷。尤其注意腦、心、肺、腎功能的維持。 4.預防治療感染。 用葯原則 1.輕症病例用葯以用葯框限「A」為主。 2.對腦部症狀明顯的重症病例用葯可包括用葯框限「A」、「B」、「C」。 【治療】 (一)支持方法 ①供氧:選擇適當的給氧方法,保持PaO2>6.65~9.31kPa(50 ~70mmHg)、PaCO23.36mmol/L(60mg/dl),但應注意防止高血糖。 ④糾正低血壓:每分鍾輸入多巴胺5~15μg/kg,可合用多巴酚丁胺2.5~10μg/kg,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用量。 ⑤補液:每日液量控制在60~80ml/kg。 (二)控制驚厥 首選苯巴比妥那,負荷量為20mg/kg。於15~30分鍾靜脈滴入,若不能控制驚厥,l小時後可加用10mg/kg;每日維持量為5mg/kg。安定的作用時間短,療效快,在上葯療效不顯時可加用,劑量為0.1~0.3mg/kg,靜脈滴注,兩葯合用時應注意抑制呼吸的可能性。高膽紅素血症患兒尤須慎用安定。 (三)治療腦水腫 出現顱內高壓症狀可先用呋塞米1mg/kg,靜脈推注;也可用甘露醇,首劑0.5~0.75g/kg靜脈推注,以後可用0.25~0.5g/kg,每4~6小時1次。是否使用地塞米松意見不一,劑量為每次0.5~1.0mg/kg,每日2次靜脈滴注,48小時後減量,一般僅用3~5天。 治療措施 預防重於治療,一旦發現胎兒宮內窘迫,立即給產婦供氧,並准備新生兒的復甦和供氧,出生後讓患兒平卧,頭稍抬高,少擾動。 缺血缺氧性腦病 1.供氧 根據病情選用各種供氧方法,保持血氧PaO2在6.6~5.9.31kPa(50~70mmHg)以上,PaCO2在5.32kPa(40mmHg)以下,但敢防止PaCO2過低,以免腦血流過少。 2.維持正常血壓,避免血壓過大波動,以保持腦血流灌注的穩定。血壓低時可用多巴胺(3~μg/kg/min連續靜滴)和多巴酚丁胺(3~10μg/kg/min連續靜滴),並監測血壓。 3.糾正代謝紊亂 輕型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在改善通氣後可得到糾正,只有在中、重度代謝性酸中毒時才用碳酸氫鈉,劑量不宜過大,維持血pH在7.3~7.4。低血壓糖時靜點滴10%葡萄糖,首劑2ml/kg,以後5ml/kg·h,維持血糖在2.80~5.04mmol/L(50~90ml/dl)。由於窒息後腦啡呔增加,有人試用納洛酮(naloxone)靜脈點滴5~10μg/kg·h,至總量0.1mg/kg·d,以拮抗腦啡呔。 4.控制驚厥 可用苯巴比妥負荷量15~20mg/kg靜滴,12小時後用維持量3~5mg/kg·d。 5.控制腦水腫 控制液體進入量在60~80ml/kg/d。脫水劑可用甘露醇,每次0.5~0.75/kg,每4~6小時一次,但脫水劑不可過量。脫水劑雖可減輕腦水腫,但不能減輕腦損傷。 缺氧缺血性顱內出血 缺氧缺血性顱內出血以早產兒多見,胎齡愈小發生率愈高。出血部位以室管膜下的尾狀核最多見,易破入臨近的側腦室而成為室管膜下-腦室內出血(SEH-IVH)。
2. 怎樣護理腦損傷的新生兒
兒童腦癱大部分來自嬰兒腦損傷,嬰兒腦損傷多為出生前後缺氧,先天性感染,嬰兒高膽紅素血症或其他危重疾病所致,各種原因所致的以出生低體重兒發生腦損傷的比例較高,腦癱是腦損傷中的一個類型,廣義腦損傷亦包括先天性腦發育不全,腦損傷可表現為行為神經發育落後,中樞性運動障礙,智力低下,癲癇,觀聽障礙等。
目前國外對正常兒早期教育非常重視,不僅使正常兒童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育,而且輕度腦損傷兒,亦能在早期教育中得到康復,許多國家對嬰兒腦損傷,腦癱的高危兒採取比早期教育更強一些的干預方法,已使腦損傷所遺留的殘疾大大減少,這些干預的方法並不復雜,也不需要昂貴的儀器,主要是用正確的信息刺激大腦與循序漸進的腦功能訓練,只要醫務人員及家長重視預防腦損傷兒出生,並對腦癱高危兒施行早期干預,完全可以阻抑腦癱患兒繼續增加的趨勢,腦損傷遺留的其他殘疾亦會大大減少。
對腦損傷兒干預開始的早晚,是影響預後的最重要因素。在醫院對新生兒缺氧、黃疸及其它危重情況的救治,就是最早的干預,急性期過後,就應馬上進行信息刺激及功能訓練,這樣的干預從新生兒期就應開始,如果錯過了腦潛能最大,腦可塑性最強的嬰兒早期,不少腦損傷兒雖經功能訓練可部分恢復,但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從生後3個月開始干預的腦損傷兒,絕大多數可回歸到正常兒童的行列。
除了以上提及的嬰兒腦損傷因素之外,還有一些不易查出的因素,因此應仔細觀察新生兒的一些表現,並經常與正常發育規律相比較,可盡早發現異常。我國民間總結的「二(2個月)抬頭,四翻身,六坐,七滾,八爬,十站,周走」,基本上反映了嬰兒運動發育規律,加上5個月應認識熟人;1歲應有意識叫爸媽,可粗略得知嬰兒身心發育狀況。腦損傷兒較正常兒頭圍小或增長慢,前囟小或閉合早,顱骨骨縫重迭,有斜視,眼顫,視覺追蹤不好,聽覺定向反應不好,2~3個月手仍經常握拳,6~7個月後扶站下肢交叉發緊或僅足尖著地,9~10個月不能用手指捏東西等,均可能是腦損傷,應及時就診,如嬰兒顱腦CT或核磁檢查異常,視聽,體感誘發電位異常,更應定期檢查發育狀況,及時干預治療。
對腦損傷兒的干預,主要是對視、聽及皮膚感覺這3個大腦的主要輸入途徑進行適當的信息刺激,對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三個主要輸出表現進行比正常運動發育規律稍早一些的功能訓練。
新生兒期即可在嬰兒覺醒時用鮮艷的玩具和父母與之說話的笑臉,引導其向各個方向注視,對視覺追蹤不好的更應加強這方面訓練,父母說話的聲音是最好的聽覺刺激,每日應多次與嬰兒說話,對聽覺定向反應不好的,可加帶響玩具或放有豆子的塑料瓶等進行聲音刺激,用溫暖的手撫摸嬰兒全身的皮膚,加上輕柔按摩可促進腦損傷康復。爬行訓練是腦損傷康復的重要方法。嬰兒從匍匐爬到跪起來爬,再到站立行走的運動發育過程中,與之相對應腦的發育完善是從腦橋到中腦,再到大腦皮層。爬行有助於腦的康復。臨床證實對不會爬的腦損傷患兒,進行模擬爬行的被動模式運動,可有效促進爬行動作出現,糾正錯誤運動姿勢,調節肌張力,改善感知覺,按照發育規律及時進行坐、站、走、手精細動作及咀嚼,語言平衡能力等訓練,亦是對腦損傷干預,腦癱治療的重要內容。
3. 寶寶這種腦損傷康復需要多少費用
康復費用要根據病情和治療方法才能確定,網上無法估算。建議你跟主治醫生溝通下
4. 早產嬰兒中度腦損傷做什麼康復訓練
你好如果寶寶是早產的話並且有缺氧的病史,那一般情況下,應該是給與輸液營養腦細胞治療。孩子如果已經足月 超過5斤可以做高壓氧 水療 並且應該是盡早的做,早教訓練綜合治療。
5. 新生兒腦損傷出院後要做哪些康復治療
一般在症狀不太明顯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早期干預,如果症狀已經很明顯了就要立刻進行系統康復訓練,越早越好,記住,地方一定要選對,這可直接關繫到小孩的預後了
6. 新生兒腦癱的康復訓練
你好抄,腦癱兒在出生後6個月襲時的腦損傷處於初級階段,異常姿勢和運動還未固定化,有較大的可逆性,治療後運動障礙較易恢復,需要長年累月堅持。新生兒腦癱康復訓練包括:頭的控制,翻身及爬方法,支撐後背保持坐姿,拉物站起,行走,上下樓梯,跳躍,平衡協調訓練,精細動作訓練。
7. 怎樣治療腦損傷兒
目前國外對正常兒早期教育非常重視,不僅使正常兒童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育,而且輕度腦損傷兒,亦能在早期教育中得到康復,許多國家對嬰兒腦損傷,腦癱的高危兒採取比早期教育更強一些的干預方法,已使腦損傷所遺留的殘疾大大減少,這些干預的方法並不復雜,也不需要昂貴的儀器,主要是用正確的信息刺激大腦與循序漸進的腦功能訓練,只要醫務人員及家長重視預防腦損傷兒出生,並對腦癱高危兒施行早期干預,完全可以阻抑腦癱患兒繼續增加的趨勢,腦損傷遺留的其他殘疾亦會大大減少。
對腦損傷兒干預開始的早晚,是影響預後的最重要因素。在醫院對新生兒缺氧、黃疸及其它危重情況的救治,就是最早的干預,急性期過後,就應馬上進行信息刺激及功能訓練,這樣的干預從新生兒期就應開始,如果錯過了腦潛能最大,腦可塑性最強的嬰兒早期,不少腦損傷兒雖經功能訓練可部分恢復,但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從生後3個月開始干預的腦損傷兒,絕大多數可回歸到正常兒童的行列。
除了以上提及的嬰兒腦損傷因素之外,還有一些不易查出的因素,因此應仔細觀察新生兒的一些表現,並經常與正常發育規律相比較,可盡早發現異常。我國民間總結的「二(2個月)抬頭,四翻身,六坐,七滾,八爬,十站,周走」,基本上反映了嬰兒運動發育規律,加上5個月應認識熟人;1歲應有意識叫爸媽,可粗略得知嬰兒身心發育狀況。腦損傷兒較正常兒頭圍小或增長慢,前囟小或閉合早,顱骨骨縫重迭,有斜視,眼顫,視覺追蹤不好,聽覺定向反應不好,2~3個月手仍經常握拳,6~7個月後扶站下肢交叉發緊或僅足尖著地,9~10個月不能用手指捏東西等,均可能是腦損傷,應及時就診,如嬰兒顱腦CT或核磁檢查異常,視聽,體感誘發電位異常,更應定期檢查發育狀況,及時干預治療。
對腦損傷兒的干預,主要是對視、聽及皮膚感覺這3個大腦的主要輸入途徑進行適當的信息刺激,對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三個主要輸出表現進行比正常運動發育規律稍早一些的功能訓練。
新生兒期即可在嬰兒覺醒時用鮮艷的玩具和父母與之說話的笑臉,引導其向各個方向注視,對視覺追蹤不好的更應加強這方面訓練,父母說話的聲音是最好的聽覺刺激,每日應多次與嬰兒說話,對聽覺定向反應不好的,可加帶響玩具或放有豆子的塑料瓶等進行聲音刺激,用溫暖的手撫摸嬰兒全身的皮膚,加上輕柔按摩可促進腦損傷康復。爬行訓練是腦損傷康復的重要方法。嬰兒從匍匐爬到跪起來爬,再到站立行走的運動發育過程中,與之相對應腦的發育完善是從腦橋到中腦,再到大腦皮層。爬行有助於腦的康復。臨床證實對不會爬的腦損傷患兒,進行模擬爬行的被動模式運動,可有效促進爬行動作出現,糾正錯誤運動姿勢,調節肌張力,改善感知覺,按照發育規律及時進行坐、站、走、手精細動作及咀嚼,語言平衡能力等訓練,亦是對腦損傷干預,腦癱治療的重要內容。
8. 寶寶腦損傷有什麼表現
小兒腦損傷(腦癱)的超早期表現 細致地了解、總結嬰幼兒超早期的某些重要症狀如下: 1、新生兒或2-6月內嬰幼兒易驚、易吐、啼哭不安、厭食和睡眠障礙; 2、喂養、進食、咀嚼、飲水、吞咽等困難,有流涎、呼吸障礙、氣管炎樣哮鳴; 3、感覺值低,對雜訊或體味改變易驚,擁抱反射增強; 4、到了90餘天仍扶站差、邁步者,要懷疑小兒腦損傷(腦癱); 5、過了105天,嬰兒還不能抬頭,4-5個月頭仍然搖擺不定; 6、4個月時仍有握拳、拇指內收、手不張開,應懷疑是小兒腦損傷(腦癱); 7、嬰兒應4-5個月時看見物體會主動伸手抓,若5個月後還不能者懷疑是小兒腦損傷(腦癱); 8、痙攣型腦癱兒表情淡漠,手足徐動型腦癱兒呈愁眉苦臉的面容; 9、肌肉鬆軟不能翻身;雙下肢伸展交叉; 10、僵硬,尤其在穿衣時,上肢難穿進袖口;換尿布時,大腿不易外展(掰開); 1 1、腦癱兒可出現「過早」翻身,是一種突然的反射性翻身,全身翻身如滾木樣,而不是有意識的節段性翻身; 1 2、痙攣型腦癱兒,坐穩前可出現雙下肢僵硬,像芭蕾舞演員那樣的足尖或交叉站立。 對腦損傷兒的干預,主要是通過視,聽及皮膚感覺這3個大腦的主要輸入途徑進行適當的信息刺激,對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三個主要輸出表現進行比正常運動發育規律稍早一些的功能訓練。 新生兒期即可在嬰兒覺醒時用鮮艷的玩具和父母與之說話的笑臉,引導其向各個方向注視,對視覺追蹤不好的更應加強這方面訓練,父母說話的聲音是最好的聽覺刺激,每日應多次與嬰兒說話,對聽覺定向反應不好的,可加帶響玩具或放有豆子的塑料瓶等進行聲音刺激,用溫暖的手撫觸嬰兒全身的皮膚,加上輕柔按摩可促進腦損傷康復。 爬行訓練是腦損傷康復的重要方法。美國醫生通過研究指出,在人類個體發育過程中有種系進化進程特點的重演。嬰兒從匍匐爬到跪起來爬,再到站立行走的運動發育過程中,與之相對應腦的發育完善是從腦橋到中腦,再到大腦皮層。爬行有助於腦的康復。臨床證實對不會爬的腦損傷患兒,進行模擬爬行的被動模式運動,可有效促進爬行動作出現,糾正錯誤運動姿勢,調節肌張力,改善感知覺,按照發育規律及時進行坐,站,走,手精細動作及咀嚼,語言平衡能力等訓練,亦是對腦損傷干預,腦癱治療的重要內容。 要注意的是,無論任何被動訓練,仍代替不了主動運動,千方百計誘導患兒正確的主動運動及多說話,是腦損傷康復治療的精髓。
9. 黃疸嬰兒,有腦損傷,該如何做康復訓練
有腦損傷,可能是早產的原因,不一定是黃疸造成的。
我曾經碰到過與你相同專的事,早產嬰兒普遍出現屬這樣那樣的問題,因為早產,要看今後的狀況,安心照料她,對她要有信心這是很重要。
寶寶出生後,洗澡後輕輕給她按摩背部和腳部,她沒睡時可以經常按摩她的腳大母指(書上說可以刺激大腦皮成發育),力度不要過大。如果吃母乳,母體營養要均衡,餵奶以少量多餐為主。
觀察她頭部是否能抬起,每個階段聽聲音情況與視覺情況,這需要你們觀察,如果不正常,就要去醫院咨詢和治療。但我相信,只要父母用心照料,不好有太大的問題。
希望對你有幫助!~
10. 新生兒腦損傷
1.輕型:以卧床休息和一般治療為主。一般需卧床1~2周。注意觀察生命體征。意識和瞳孔改變。普通飲食。多數病人經數周後即可正常工作。 2.中型:絕對卧床休息。在48小時內應定期測量生命體征。並注意意識和瞳孔改變。清醒病人可進普通飲食或半流質飲食。意識未完全清醒者由靜脈輸液。顱內壓增高者給予脫水治療。合...並腦脊液漏時應用抗菌素(頭孢黴素類。氧氟沙星,甲哨唑)。 3.重型: (1)保持呼吸道通暢: (2)嚴密觀察病情。隨時檢查呼吸。脈搏。血壓以及意識。瞳孔變化。注意有無新症狀和體征出現。 (3)防治腦水腫。降顱內壓治療: ①卧位:除休克者外均為頭高位。 ②限制入量。糾正水鹽代謝失調。並給予足夠的維生素(頭孢黴素類。氧氟沙星,甲哨唑)。 ③脫水治療:對消除腦水腫(甘露醇)。降低顱內壓有效。 ④持續腦室外引流或對進行顱內壓監護的病例間斷地放出一定量的腦脊液。或待病情穩定後。腰穿放出適量腦脊液等。 ⑤冬眠低溫療法:降低腦的新陳代謝。減少腦組織耗氧量。防止腦水腫的發生和發展,對降低顱內壓亦起一定作用。 ⑥巴比妥治療:可降低腦的代謝。減少氧耗及增加腦對缺氧的耐受力。降低顱內壓。 ⑦激素治療:有助於消除腦水腫。緩解顱內壓增高。 ⑧輔助過度換氣:目的是使體內CO2排出。可使腦血流遞減。從而使顱內壓相應下降。 (4)神經營養葯物的應用 :可按病情選用或合並應用。 (5)手術治療:其目的在於清除顱內血腫等佔位病變。以解除顱內壓增高。防止腦疝形成或解除腦疝。手術包括:顱骨鑽孔探查。血腫清除術和腦組織清創減壓術。 (6)防止並發症。加強護理:早期應以預防肺部和尿路感染為主。晚期則需保證營養供給。防止褥瘡和加強功能訓練等。 祝早日康復 補充: 如果病人想吃或喝,可依平常的習慣吃或喝。但是,至少在受傷的3天內不能飲酒。 不要服用作用強的止痛或任何鎮靜葯物。至少在受傷後24小時內,不要服用含有阿司匹林的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