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陽郁的治療方法

陽郁的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1-02-28 18:24:50

『壹』 葉天士治療濕熱病的方法分析

劉景源:葉天士《外感溫熱篇》前十條闡釋——溫熱病與濕熱病氣分證的治法 來源:摘自《中國中醫葯》 作者:劉景源 2006-9-18 摘要: 不論是溫熱病還是濕熱病均可發生。因其證候類型較多,且有溫熱與濕熱之別,故治法亦多。葉天士在《外感溫熱篇》第六條、第七條和第十條中,分別論述了溫熱病與濕熱病氣分證的治法。1溫熱邪氣留連氣分的治法《外感溫熱篇》第六條在第四條、第五條論述了溫病熱人營分的證治之後,又繼續論述了溫熱邪氣已不在衛分,但又未入...... 專題推薦: 臨床快報 葯市動態 違法廣告 醫保動態 葯品價格 流感疫情 保健常識 婦科課堂 醫改動態 證是溫病中最常見的證候類型不論是溫熱病還是濕熱病均可發生。因其證候類型較,且有溫熱與濕熱之別,故治法亦多。葉天士在《外感溫熱篇》第六條、第七條和第十條中,分別論述了溫熱病與濕熱病氣分證的治法。 1溫熱邪氣留連氣分的治法 《外感溫熱篇》第六條在第四條、第五條論述了溫病熱人營分的證治之後,又繼續論述了溫熱邪氣已不在衛分,但又未入營分,而是始終留連氣分的治法及戰汗的病機與預後。 葉天士說:「若其邪始終在氣分流連者,可冀其戰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與汗並,熱達腠開,邪從汗出。解後胃氣空虛,當膚冷晝夜,待氣還自溫暖如常矣。蓋戰汗而解,邪退正虛,陽從汗泄,故漸膚冷,未必即成脫證。此時宜令病者,安舒靜卧,以養陽氣來復。旁人切勿驚惶,頻頻呼喚,擾其元神,使其煩躁。但診其脈,若虛軟和緩,雖倦卧不語,汗出膚冷,卻非脫證;若脈急疾,躁擾不卧,膚冷汗出,便氣脫之證矣;有邪盛正虛,不能一戰而解,停一、二日再戰汗而愈者,不可不知「。 1.1戰汗的病機與治法 溫熱邪氣已不在衛分,但又未深入營分,而是始終留連氣分,一般是由邪氣盛而正氣不衰、正邪持續相爭所致。其臨床表現為:高熱惡熱、心煩口渴、舌紅苔黃、脈有力。在情況下,可以寄希望於戰汗,通過戰汗使邪氣外透而病解。 戰汗一般發生在氣分證第六、七日左右。其「戰「字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戰汗的病機乃正邪交爭,即在邪氣流連氣分的過程中,邪氣盛而正氣不衰,正邪相峙,勢均力敵,激烈爭戰。一是指戰汗的臨床表現為高熱寒戰,全身戰口甚至四肢厥冷,脈沉伏不出,繼則全身汗。由此可見,戰汗是正氣奮起,鼓邪外出之兆。其高熱寒戰,正是陽氣與津液內聚、正邪激爭於里的表現,故每見戰後汗出邪退而病解。 對於邪氣留連氣分時促使其戰汗的治療方法,葉氏提出「法宜益胃「之論。所謂「益胃」並非以甘溫之品如黨參、黃芪之類補益胃氣,而是用甘寒清養之品益胃生津,以解胃中之燥熱干澀。俟津液盛,汗源充,則氣機通暢而作戰汗。戰後正氣驅邪外達,腠理開泄,則邪隨汗解。即葉氏所謂「令邪與汗並,熱達腠開,邪從汗出」。王孟英在本條按語中雲:「可見益胃者,在疏瀹其樞機,灌溉湯水,俾邪氣松達,與汗偕行,則一戰可以成功也「。陳光淞之按語亦雲:「益胃之法,如《溫病條辨》中之雪梨漿、五汁飲、桂枝白虎等方,均可採用;熱盛者食西瓜;戰時飲米湯、白水。所謂令邪與汗並,熱達腠開,得通泄也「。王、陳二家之按,皆對葉氏之論做了很好的闡釋,頗堪效法。 1.2戰汗的預後 氣分證已作戰汗的預後一般有 3種情況。 1.2.1戰汗之後邪退正虛,陽氣未復 葉氏指出:「解後胃氣空虛,當膚冷一晝夜,待氣還自溫暖如常矣。蓋戰汗而解,邪退正虛,陽從汗泄,故漸膚冷,未必即成脫證。此時宜令病者,安舒靜卧,以養陽氣來復。旁人切勿驚惶,頻頻呼喚,擾其元神,使其煩躁。但診其脈,若虛軟和緩,雖倦卧不語,汗出膚冷,卻非脫證「。這就是說,戰汗之後,邪從汗解,其邪熱雖退,陽氣亦隨汗出而外泄。因為邪雖退而正氣亦虛,陽氣未復,不能布達周身,所以在熱退之後其肌膚即逐漸轉冷。同時,因其氣虛而功能低下,又每見倦怠嗜卧,不欲言語。但是,切按其脈,雖因氣虛鼓動無力而呈虛軟無力之象,卻從容和緩而節律勻整。 由此可知,此乃邪退正虛之兆,並非陽氣虛脫之危證。葉氏在此特別強調:「但診其脈,若虛軟和緩,雖倦卧不語,汗出膚冷,卻非脫證「。 可見,脈診是辨戰汗之後是否發生虛脫的關鍵,臨床切不可忽視。在這種情況下,醫生或家屬千萬不要誤認為病人已生命垂危而驚慌失措,以致頻繁地進行呼喚。這樣做反而會擾亂其神志,使其煩躁不安,從而更耗損正氣。應當讓病人安靜舒適地卧床休息,以調養正氣,使陽氣盡早恢復。一般來說,經過一晝夜之後,則陽氣來復,布散周身,其膚冷自除而周身溫暖如常,病體即趨康復。 1.2.2戰汗之後陽氣虛脫 葉氏指出:」若脈急疾,躁擾不卧,膚冷汗出,便為氣脫之證矣「。這就是說,戰汗之後,陽氣隨汗出而脫。此時無論邪氣已退或未退,其陽氣先脫已成陽氣虛脫之危重證候。因陽氣外脫,陰氣內盛,將成浮陽外越之勢,故浮陽擾動,脈來急疾,躁擾不卧。脈來急疾又必見躁動而節律不勻整之象,即如《靈樞·熱病》所雲:「熱病已得汗而脈尚躁盛,此陰脈之極也,死;其得汗而脈靜者,生」。其膚冷乃由陽氣虛脫、不達周身所致。汗出乃陽氣失於固攝之兆。戰汗之後,膚冷汗出與脈躁疾、躁擾不卧並見,乃陽氣虛脫之確征。在這種情況下,急當益氣固脫,方用生脈散。若進而見四肢厥逆,冷汗淋漓,則為亡陽之兆,急用參附湯,以大劑人參、附子,益氣固脫與回陽救逆並施。俟陽氣回復後,若邪氣已退,則有愈之機;若邪仍未退,熱勢又起,則當再隨其證而辨治。 1.2.3邪氣強盛,一戰不解,再作戰汗而愈 葉氏指出:「更有邪盛正虛,不能一戰而解,停一、二日再戰汗而愈者,不可不知」。這就是說,有時由於邪氣強盛,正氣不能通過一次戰汗而驅邪外出,乃致戰汗之後病仍不解。因戰汗之後正氣亦傷,故須待停一、二日後,待正氣得以恢復,再作戰汗方解。此外,臨床亦有反復戰汗數次而始愈者。學者對此應有所了解臨床才不致發生疑惑。 此處應當指出的是,葉氏所謂「邪盛正虛」,其關鍵在於邪氣強盛。正因為邪氣強盛,才致正氣相對力弱,不能一戰而鼓邪外出,須停一、二日再戰而愈。也就是說,其「正虛」當是與「邪盛」相對比而言,並非指真正之「虛」。若正氣虛無力與邪氣激爭,也就不可能出現戰汗。其既能一戰而再戰,正說明正氣仍有與邪氣激爭之力,只不過由於邪氣強盛,正氣不能一戰而驅之罷了。 2濕邪留滯三焦氣分治法 葉天士在《外感溫熱篇》第七條承上條繼續論述了濕熱邪氣留滯三焦氣分的治法,並與傷寒少陽病進行比較。他說:「再論氣病有不傳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傷寒中少陽病也。彼則和解表裡之半;此則分消上下之勢。隨證變法,如近時杏、朴、苓等類,或如溫膽湯之走泄。因其仍在氣分,猶可望其戰汗之門戶,轉瘧之機括」。 「再論氣病有不傳血分,而邪留三焦」是緊承上條而言。上條已詳論溫熱邪氣不傳人營分、血分而始終留連氣分的治法,本條則進一步論述濕熱邪氣不傳人營分、血分而留滯三焦氣分的治法。文中之「邪留三焦」雖未明言邪氣的性質,但視其治法及所用方、葯以測其證,並進而審證求因,則可肯定是濕熱邪氣為患。 「亦如傷寒中少陽病也」,是指出三焦與膽同屬少陽,共同主司人體氣機之升降出入,為氣機之樞。故溫病中濕熱邪氣留滯少陽三焦氣分與傷寒病中寒邪侵襲足少陽膽之病變皆以樞機不利、氣機阻滯、升降出入失常為特點。從臨床表現來看,二者皆可見寒熱往來及嘔惡不欲飲食。其所以惡寒是因邪阻少陽、樞機不利、衛氣不得宣發於表、衛外失司所致。其所以發熱乃陽氣被郁,奮起鼓動,正邪相爭之兆。因正邪反復交爭,互有勝負,邪勝而氣滯陽郁則惡寒,正勝與邪抗爭則發熱,故其惡寒與發熱往來交替,反復不已。其病機可概括為:邪進則惡寒,正爭則發熱。邪阻少陽,樞機不利,脾胃升降失司,故嘔惡而不欲飲食。因手少陽三焦與足少陽膽二者之病變皆以樞機不利為主,故其治療亦皆以疏利氣機為法。 三焦與膽雖同屬少陽,為氣機之樞,然其又有手少陽與足少陽之別,且濕熱病與傷寒之邪氣性質有異,故二者在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治療上又有所不同。足少陽膽經介於表裡之間,是為半表半里,乃氣機表裡出入之樞。寒邪侵襲足少陽膽經,樞機不利,則氣機表裡出入阻滯,臨床每見寒熱往來、口苦、咽干、目眩、胸脅苦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舌苔薄白、脈弦。因其病機為邪在半表半里,表裡出入失司,故治當「和解表裡之半」,以疏利氣機,解表和里,代表方劑如《傷寒論》中之小柴胡湯。 三焦貫通身之上下,為陽氣與水液運行之通道,手少陽三焦經乃氣機上下升降之樞。濕熱邪氣留滯於少陽三焦氣分,樞機不利,則氣機上下升降阻滯,水道不通,臨床每見寒熱往來、頭目眩暈、胸脘痞悶、嘔惡、腹脹、不欲飲食、小便不利、舌苔厚膩、脈濡。因其病機為邪留三焦,上下升降失司,故治當「分消上下之勢」,以疏利氣機,通調水道。 總之,溫病中之邪留三焦與傷寒中之少陽病雖有相同之處,但因其病因病機有異,證候不同,故治法亦有「彼則和解表裡之半;此則分消上下之勢」的相應變化,此即葉氏所雲「隨證變法」之謂。 對濕熱邪氣留滯三焦氣分的治法葉氏不僅提出以「分消上下之勢」為法,而且以「如近時杏、朴、苓等類,或如溫膽湯之走泄」為例,進一步指出了具體方葯的運用。 所謂「分消上下之勢」即分消走泄法。分消是指用祛除濕熱邪氣的葯物,使三焦濕熱分道而消。如上焦用辛宣芳化、輕開肺氣之品,使濕熱從表而解;中焦用辛溫開郁、苦溫燥濕之品,以辛開苦降,燥濕化濁,濕祛則熱不獨存;下焦用淡滲利濕之品,使濕熱從小便而驅。三焦葯物同用共成分消上、中、下之勢,使邪有出路,彌漫三焦之濕熱分而解之。走泄是指用流動行氣之品以宣暢氣機,氣行則濕動,從而達到行氣祛濕、宣洩濕熱之目的。由此可見,所謂分消走泄,即指用祛除三焦濕熱、理氣行滯的葯物,行氣祛濕,從而使留滯三焦氣分的濕熱邪氣分道而消,得以宣洩。 葉氏所列舉的杏、朴、苓3味,實際上是3類葯物的代表。杏仁輕開上焦肺氣。肺氣宣通則濕熱得以外宣下泄,使邪有出路。厚朴行氣燥濕,宣暢中焦,使脾胃升降相因,則濕濁可化,濕祛熱亦不獨存。茯苓不僅有健脾以促水濕運化之功,且更具淡滲利濕之性,可導濕熱從下焦而滲泄。三葯相伍,開上、暢中、滲下三者同用,理氣與健脾並施,共成分消走泄之法。溫膽湯中陳皮、枳實辛開苦降,理氣行滯燥濕,且宣通上焦肺氣。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氣以促使水濕之運化,且茯苓淡滲利濕,導濕熱下行。半夏燥濕開郁以暢中焦。竹茹清熱化痰和胃。六葯相伍,開上、暢中、滲下與理氣、健脾之功兼備,是為分消走泄法之代表方劑。 「因其仍在氣分,猶可望其戰汗之門戶,轉瘧之機括」之論,是言濕熱邪氣留滯三焦的病變,仍屬氣分證范疇。正因如此,就有可能通過分消走泄之治,使氣機暢達,從而陽氣得以宣通,奮起驅邪,正邪激爭而作戰汗,通過戰汗而開通門戶,使邪從汗解。「轉瘧之機括」亦指分消走泄,宣暢氣機而言。瘧乃少陽之病,其機理為邪氣欲進而正氣驅邪,正邪反復交爭,故寒熱往來,反復發作。濕熱邪氣留滯三焦氣分,由於濕邪阻滯,氣機不暢,而致陽氣郁遏。陽氣郁遏則濕更不化,因而形成濕愈滯則陽愈郁,陽愈郁則濕愈滯的局面。由於邪無出路,陽郁不宣,正氣被困而不能驅邪,故裹結粘滯,纏綿難解。治以分消走泄之法,使裹結粘滯之邪得以松動開泄,陽氣得以伸展宣通,促其正氣起而驅邪,則成正邪反復交爭之勢。如此,則轉為與瘧疾相同之機理,再因勢利導,繼續治以分消走泄之法,則留滯三焦氣分之濕熱邪氣可得以解除。 應當指出,葉氏本條所論乃濕熱邪氣留滯三焦氣分之治。因其以濕邪為重,熱蘊濕中,濕不祛則熱不能清,故雖有熱邪,卻不能用寒涼之品,以免冰伏之患。其用分消走泄之法,選取杏、朴、苓等類或溫膽湯,旨在祛濕行氣,使濕祛則熱不獨存。唯此類葯物多屬溫燥、滲利之品,用於濕熱邪氣留滯三焦則佳,而對溫熱邪氣留連氣分者卻又當禁,以防助熱耗津。由此可見,上條與本條所論雖同為氣分證,然因其有溫熱病與濕熱病之別,故治法卻又迥異,臨床當詳審其證而辨治。 3濕熱病氣分證下法的運用 葉天士在《外感溫熱篇》第十條中,承第七條而進一步闡述在濕熱病氣分證的治療中,下法的運用及其與傷寒下法之不同。他說:「再論三焦不得從外解,必致成里結。里結於何?在陽陰胃與腸也。亦須用下法,不可以氣血之分,就不可下也。但傷寒邪熱在里,劫爍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濕邪內搏,下之宜輕。傷寒大便溏為邪已盡,不可再下;濕溫病大便溏為邪未盡,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以糞燥為無濕矣「。 第七條論述了濕熱邪氣不傳人血分而留滯三焦氣分的治法,其用開上、暢中、滲下之品以分消走泄,使邪有出路,濕熱從外而解。本條又進一步指出,三焦氣分濕熱不得從外而解,則「必致成里結」。至於里結的部位是「在陽明胃與腸也「。究其原因,乃由濕熱阻滯氣機、脾胃升降失司、食滯內停、濕熱夾食滯粘滯胃腸、結聚不下所致。因其濕熱夾食滯里結於胃腸,非攻下不能去,故「亦須用下法」。至於「不可以氣血之分,就不可下也「之論,是指出:溫熱傷津,導致陽明燥結,不及時攻下,熱邪無出路,即有深入血分之虞。必急用攻下,方能泄熱存陰,防其深入血分而耗血動血,或深人下焦,消灼真陰,是攻下即可阻其傳人血分也。而濕熱邪氣氤氳粘滯,始終留滯三焦氣分,既不傳血分,一般又不傷津,故多治以清化,而少用攻下。但若濕熱夾食滯粘滯胃腸,已成陽明裡結之證,則又非攻下而不能解,故其雖無傳人血分之勢,但「亦須用下法「,不能拘泥於其留滯氣分不傳血分就認為不可攻下。也就是說,是否用攻下法,不在於氣分之邪是否有傳人血分之趨勢,而取決於是否有「里結」。凡里結於陽明胃腸者,無論是燥熱還是濕熱,也無論其有無傳人血分之勢,均須用下法。 4溫病與傷寒下法運用的不同 傷寒的陽明腑實證與溫病的濕熱里結陽明胃腸之證均可用下法,但由於病因、病機、證候不同,其攻下葯物的配伍及運用亦有所別。「但傷寒邪熱在里,劫爍津液,下之宜猛「一句,指出傷寒陽明腑實證是寒邪化熱入里,陽明熱盛,消灼津液,而致腸燥便秘,燥熱內結。其症見身熱惡熱、日晡潮熱、神昏譫語、汗出口渴、唇焦咽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腹滿痛拒按、舌苔黃厚而燥、甚則焦黑起芒刺、脈沉實有力。因其津液愈傷則燥結愈甚,燥結愈甚則津液愈傷,故必投以苦寒重劑猛攻急下,方能收泄熱存陰之功。張仲景《傷寒論》之大承氣湯,以大劑量之大黃、芒硝與厚朴、枳實相配,其盪滌破滯,攻下燥結之力甚強,是峻下實熱燥結之代表方劑。「此多濕邪內搏,下之宜輕「一句,指出濕熱里結之證,乃濕熱夾食滯粘滯於胃腸所致。其症見身熱、嘔惡、脘痞、腹脹、大便溏臭不爽、色如黃醬、內夾不消化之食物、舌苔黃膩、脈濡數。因濕性粘滯,難以速除,非一攻可盡,且投以重劑猛攻急下,反易損傷脾胃陽氣,而致洞泄不止,故宜以輕下、緩下之劑從容圖之。俞根初《通俗傷寒論》之枳實導滯湯,由大黃、枳實、厚朴、檳榔、黃連、連翹、紫草、木通、山楂、神曲、生甘草組成。方中葯物可分為攻下、行氣、祛濕、清熱、消導5類,合而共奏導滯通下、清化濕熱之功。因其方中葯物用量皆極輕,攻下之力緩,不至於損傷正氣,故可連續服用,直至濕熱里結盡除為止。此方堪稱輕下濕熱里結之代表。 傷寒之陽明腑實證見大便燥結不通,攻下之後若見大便溏,說明燥結已去,邪氣盡解,即當停葯,不可再行攻下,以防損傷陽氣,即葉氏所雲:「傷寒大便溏為邪已盡,不可再下「。濕溫病中濕熱夾食滯粘滯胃腸,見大便溏滯,用輕下之劑後大便仍溏者,乃濕邪未盡之徵,必再連續用葯,反復下之,直至大便已硬為止。因為大便由溏而轉燥轉硬,說明濕邪已盡除,故不可再用攻下,以防損傷正氣,即葉氏所雲:「濕溫病大便溏為邪未盡,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以糞燥為無濕矣」。簡言之,傷寒之陽明腑實證以大便燥結為可下之徵,以大便溏為停下之度;而濕熱病之陽明裡結證則以大便溏為可下之徵,以大便硬為停下之度。

『貳』 冬天總是手腳冰涼,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1.末梢循來環差:末端循環差,血液就比較自難到達你的四肢,造成手腳冰冰涼。建議:適當增加運動,如慢跑或者瑜伽。

2.低血糖:減肥時的女性容易出現。建議:正常飲食,注意營養均衡。

3.低血壓:血壓偏低時,導致末梢循環循環差。建議:如果沒有出血等其他導致低血壓的原因,可服用中成葯補中益氣丸或者生脈飲。

4.甲狀腺功能減低:基礎代謝率低,機體產熱能力下降,可伴有容易疲勞、睏倦等症狀。建議:檢查甲狀腺功能,然後遵醫囑治療。

5.缺鐵性貧血:體內缺鐵時,會導致血紅素較少,影響血液的攜氧能力,從而令身體的能量代謝發生障礙,當熱量不足時我們就會感覺到手腳冰冷。建議:補充鐵劑,可口服中成葯養血飲口服液。

中醫認為,手腳冰涼可能屬於陽虛或者陽郁體質。陽虛體質:可適當的多吃一些性屬溫熱的食物,如羊肉、肉桂、枸杞子、阿膠等。陽郁體質:往往伴有情緒低落,抑鬱焦慮,這類人可以適當服用逍遙丸治療。此外,採用泡腳的方法,對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手腳冰涼都有改善作用

『叄』 治療手腳冰涼的方法

●哪些方法可以改善冰冷的手腳:
1.睡前用熱水局部泡手、腳,不但可以促進末梢的循環,還有幫助睡眠的作用。
2.洗完澡或是泡完熱水澡,擦乾後立刻穿上襪子保溫。
3.女性如果經常出現冬天腳怕冷,可以用一個水桶裡面裝入熱水+米酒+薑片(熱水和米酒的比例是1∶1的比例)泡腳。冬天,在看電視或下班休息後使用,可以改善女性的怕冷症。
4.在飲食方面,多吃一些加了薑片的食物如雞湯、魚湯,其他如含有蔥、蒜等辛香料的食物也有同樣的效果。
●哪些維他命有助於幫助末梢的血液循環,以抗拒寒冷?
1.維他命E,有助於擴張末梢血管,刺 激 末梢血液循環的作用。但維他命E的效果較緩慢,對於長期手腳冰冷的人來說,可能要服用三個月以上而且服用量可能需要210~250IU/天才夠。

『肆』 冬天手凍的發綠

中醫叫做陽虛或者陽郁,導致四肢氣血不暢通,或者寒凝血滯;治療要辨清陽虛還是陽郁,採用溫陽、解郁等不同方法。前者(陽虛)可以用當歸四逆湯,後者(陽郁)可用四逆散加減化裁治療。

『伍』 水腫急治方法 速速速!!!謝謝謝謝!!!

水腫系指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等為臨床特徵的病證。早在《內經》中已有「水」、「風水」、「水脹」、「石水」等名稱,並對其成因、病理及臨床表現等有較粗略的描述。如《靈樞·水脹》篇雲:「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卧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腫,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

本病證,多因感受外邪,勞倦內傷,或飲食失調,臟氣虧虛,致臟腑功能失調,三焦決瀆失職,膀胱氣化不利,津液輸布失常,引起水液瀦留,泛溢於肌膚,發為本病。

針灸治療水腫,亦始於《靈樞·四時氣》:「……取皮膚之血者,盡取之。倡從五十七個治療水病的穴位中選穴。後世醫家在繼承的同時,有不同程度的發揮。如唐·孫思邈選用奇穴灸療,宋·王執中記錄里醫治療本病的驗案等。這些在《針灸甲乙經》、《備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針灸資生經》、《醫學綱目》乃至《神灸經綸》中悉有記載。

現代西醫學之急、慢性腎炎、內分泌失調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所出現之水腫,均可歸入本證。

【辨證分型】

(一)陽水

多為急性發作,初起面目微腫,繼則遍及全身,腰以上腫甚,皮膚光亮,胸悶氣急。偏於風寒者,形寒無汗,脈象浮緊,舌苔白滑;偏於風熱者,咽喉腫痛,脈象浮數,舌苔薄黃。

(二)陰水

發病較緩,足跗先腫,漸及周身,腰以下腫甚,按之凹陷,皮膚晦暗,小便短少,脾虛者,兼見脘痞便溏,四肢倦急,脈象濡緩,舌苔白膩;腎虛者,兼見腰膝酸軟,肢冷神疲,脈象細弱,舌淡苔白。

【治療】

(一)陽水

1.治則:祛邪宣肺利水。

2.處方:肺俞、水分、三焦俞;風熱加合谷、水溝;風寒加外關、偏歷。

3.方義:本型乃外感邪氣,使肺失宣降、三焦失疏所致,取肺俞以宣肺疏風,水分以分利水邪,三焦俞以疏導三焦。風熱加合谷以清熱利咽,水溝可疏面部風熱而消腫脹;風寒加外關及手太陽經穴偏歷,以祛風寒而有助肺氣通達之力。

4.治法:均用瀉法,腹背部穴刺激宜中等度,四肢部穴強度可略強。

(二)陰水

1.治則:溫補脾腎,利水消腫。

2.處方:氣海、水分、陰陵泉、足三里。脾虛加脾俞、三陽交;腎虛加腎俞、照海。

3.方義:取氣海,可助三焦之氣化;水分,功能分清別濁為治水之要穴,足三里為足陽明之合,與足太陽相表裡,取之可益生化之源以制水;陰陵泉,意在消腫利水。脾虛為主者,加脾俞、三陰交,而健運中陽;腎虛為主者加腎俞及照海,以溫補腎陽,增強利水消腫之功能。

4.治法:針用補法,腹部穴針後宜加灸。

【古方輯錄】

《針灸甲乙經·卷之八》:風水面腫:巨虛上廉主之。

風水面浮腫,顏黑,解溪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水通身腫,灸足第二指上一寸,隨年壯。又灸兩手大指縫頭七壯。

《針灸資生經·第四》:水腫惟得針水溝,若針余穴,水盡即死。……里醫為李生治水腫,以葯飲之久不效,……一日忽為灸水分與氣海穴,翌早觀面如削矣。

《醫學綱目·卷之二十四》:浮腫:分水(即水分——作者注)、中脘(各灸之);內庭、行間、臨泣(各瀉,立安)。

《針灸聚英·卷二》:皮水、正水、石水、風水。刺胃倉、合谷、石門、水溝、三里、復溜、曲泉、四滿。

《神灸經綸·卷三》:水腫:中脘、水分、水溝、合谷、足三里、神闕、氣海、膈俞、三陰交、石門、中極、曲骨、內關、陰市、陰陵泉、中封、太沖、照海、公孫。

發汗消腫法

發汗消腫法 ,《內經》稱之為「開鬼門」。張仲景說 :「腰以上腫 ,當發汗乃愈。」所以 ,這種治療方法 ,主要用於身體上半部腫 ,或先身體上半部腫而後腫及全身 ,並兼見惡寒惡風、發熱等表證。在臨床上 ,又當根據不同病人的具體情況 ,選用恰當的發汗方法。

1.辛涼發汗風邪外傷皮毛 ,水邪阻滯肌膚 ,郁滯化熱。症見肢體浮腫 ,惡寒發熱 ,骨節疼痛 ,自汗出 ,口渴欲飲 ,小便黃赤 ,脈浮大或數。治以越婢加術湯加減 ,辛涼發表 ,疏風清熱泄邪 ,兼以培土製水。麻黃 10g ,石膏 20g ,生薑10g ,甘草 10g ,大棗 4枚 ,焦白術 12g,先以水煎麻黃 ,去上沫 ,再煎其餘各葯。若兼見咳嗽 ,則加法半夏 10g,以降逆止咳。

2.辛溫發汗風水相激 ,郁於肌腠 ,肺失宣降。症見肢體浮腫 ,惡寒 ,無汗 ,脈浮等。治以香蘇飲加減 ,發汗、解表、消腫。香附 10g ,紫蘇10g ,陳皮 8g,甘草 6g ,蔥白 6g ,生薑 6g。水煎數沸 ,去渣 ,不拘時服。若症見四肢浮腫、發熱、惡寒、全身疼痛、發汗、脈浮而兼煩躁者 ,可以大青龍湯和減 ,辛溫發汗 ,消腫除煩。麻黃 10g ,桂枝 6g ,炙甘草 6g ,杏仁 10g ,生薑 10g ,大棗 4枚 ,石膏 20g ,先水煎麻黃 ,去上沫 ,再下其餘各葯同煎。

3.助陽發汗風寒外束 ,水邪內停 ,正陽不足。症見肢體浮腫 ,骨節疼痛 ,汗出 ,惡風 ,脈沉。治以麻黃加附子湯加減 ,助陽發汗消腫。麻黃 10g ,制附子 10g ,炙甘草 6g ,先以水煎麻黃 ,去上沫 ,再下其餘各葯煎服。

利尿消腫法

利尿消腫法 ,《內經》稱之為「潔凈府」。張仲景說 :「腰以下腫 ,當利小便」。所以這種治療方法主要用於水腫側重於身體下半部 ,或水腫先見於身體下半部而後腫及全身。在臨床上 ,又當根據不同病人的具體情況 ,採用適當的利尿方法。

1.化氣利尿「膀胱者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氣化則能出矣」。水結膀胱 ,氣化不利。症見肢體浮腫 ,小便不利 ,惡寒發熱 ,汗出而渴 ,脈浮。治以五苓散加減 ,化氣利水。桂枝 10g ,焦白術 12g,茯苓 12g ,澤瀉 20g ,豬苓 12g ,共研末 ,以開水沖服 ,或以水煎服。

2.溫陽利尿「腎者 ,胃之關也 ,關門不利 ,故聚水而從其類也。」水邪壅盛 ,腎陽郁阻 ,但關不開 ,聚水為腫。症見肢體浮腫 ,四肢厥冷 ,小便不利 ,小腹脹滿 ,脈沉。治以真武湯加減 ,溫陽利尿消腫。制附片 10g ,茯苓 10g ,焦白術10g ,生薑 10g ,白芍 10g ,水煎服。

3.甘寒利尿水熱結滯 ,壅遏膀胱 ,尿道阻滯。症見肢體浮腫 ,小便不利 ,或滴瀝澀痛 ,口乾渴 ,脈沉。常以自擬方 ,甘寒利尿消腫。冬瓜皮 20g ,蘆根 10g ,白茅根 15g ,石韋 10g,苡薏仁15g ,杏仁 10g ,燈芯草 (或通草 )10g,西瓜翠衣10g ,水煎服。

4.苦寒利尿夏月傷冷水 ,水行皮中 ,暑熱內壅。症見肢體腫重 ,小便短少色黃 ,口渴 ,舌紅 ,脈數。治以一物瓜蒂湯 ,苦寒利尿消腫。瓜蒂 (甜瓜蒂或絲瓜蒂均可 )20枚 ,水煎服。

逐水消腫法

水邪壅盛 ,凝聚於內 ,三焦不通 ,氣化受阻。症見腹部腫大如鼓 ,肢體浮腫 ,小便不利 ,脈沉等。治以十棗湯加減 ,峻下逐水消腫。芫花(炒 )、甘遂、大戟各等分 ,共研為細末備用。用時取大棗 10枚 ,劈開 ,煎水去渣 ,加葯末 2g調服。本葯只宜早晨服 ,不宜晚上服。服葯後若大小便仍不通 ,待第 2天再服。本方葯味峻猛 ,非病實體壯者不可用。若為安全起見 ,可將葯末用棗肉搗和為丸用 ;或將葯末用醋調成糊狀 ,敷於小腹部 ,則更為穩妥。

瀉肺消腫法

肺為水之上源 ,主肅降而通水道 ,水邪壅肺 ,上源受阻 ,肅降失職 ,水道不通。症見肢體浮腫 ,胸部脹滿 ,咳嗽 ,喘息等。治以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 ,瀉肺消腫。葶藶子 (炒 ,搗碎 )15g ,大棗 4枚 ,先用水煮大棗 ,去渣 ,加葶藶子煎煮 ,去渣 ,頓服。

祛瘀消腫法

血瘀氣滯 ,疏泄失權 ,氣化不利 ,久而化熱。症見肢體浮腫 ,小便不利 ,口渴 ;婦女月經不利 ,脈沉澀等。治以蒲灰散加味或小調經湯加減 ,活血祛瘀 ,利水消腫。蒲灰散方 :蒲灰 10g ,滑石 5g ,共研為細末 ,以水沖服 , 1日 3次。小調經湯方 :當歸 10g ,赤芍 10g,制沒葯 6g ,琥珀6g ,桂枝 6g ,細辛 3g ,麝香 1g ,水煎服 ,日 3次。

開結消腫法

陰寒之氣郁結不解 ,氣化不行 ,水道不通。症見肢體浮腫 ,厥冷 ,腹滿 ,心下痞阻 ,腸鳴 ;或身冷骨痛 ,或惡寒 ,或麻痹不仁 ,脈沉等。治以桂甘姜棗麻辛附子湯加減 ,轉運大氣 ,開結消腫。桂枝 10g ,生薑 10g ,炙甘草 6g ,大棗 1枚 ,麻黃 6g,細辛 6g ,制附子 10g ,水煎服 , 1日 3次。

除上所述之外 ,在臨床上尚有一種「虛腫」和一種「風腫」。雖都表現為腫 ,但其病因病機和水腫病大相徑庭 ,當注意加以鑒別。

這也有

http://www.medizone.com.cn/html/1583.htm

『陸』 新雪片的療效怎麼樣

目的觀察新雪片治療外感高熱症的臨床療效,並與常用西葯對比。2.2.1 高熱使各種營養素的代謝增加,機體耗氧量加大,體溫每升高1℃,基礎代謝率增加13%,過多的水分喪失可致脫水、心率加快、心臟負荷加重。。方法選取80例外感高熱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分別給予新雪片和日夜百服寧及常規補液治療,觀察用葯後體溫及臨床症狀體征變化。②給予甲強龍40 mg~120 mg/d,減輕肺間質滲出,改善彌散功能,同時控制高熱〔1〕;。結果治療組40例,痊癒30例,顯效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5%。【關鍵詞】 熱證.中醫病機;外感高熱;熱證.中醫葯療法 外感高熱是中醫急診常見病、多發病,因其病因的多源性、證候的多樣性、病情的多變性及病機的復雜性,臨床治療往柱比較棘手。。對照組40例,痊癒25例,顯效9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5.0%。體溫升高可能誘發 T細胞合成抗休克蛋白,它能提高 T細胞的熱耐受能力,保護 T細胞免受溫度升高的損害〔2〕。。兩組間療效比較P<0.05,有顯著差異。④積極糾正低氧血症:重症肺炎患者入院後均給予吸氧治療,鼻導管和面罩吸氧仍難以糾正低氧血症與呼吸窘迫〔呼吸頻率大於24次/min,PaCO2>45 mmHg,pH<7.35或氧合指數(PaO2/FiO2)<200 mmHg〕的患者,及時選擇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治療;⑤BiPAP輔助通氣者,留置鼻飼管腸內營養,強化營養支持治療;⑥中醫辨證施治:早、中期給予清熱化痰,宣肺平喘,主要選用麻杏石甘湯;補腎納氣給予六味地黃丸;氣陰兩虛者給予清燥救肺湯;部分患者四肢不溫,汗出,舌暗紅,苔少,脈細數,疾病處於危重期,給予參附註射液,當歸四逆湯(口服和灌腸),回陽救逆;恢復期患者呈現肺脾兩虛,痰濕內蘊,治則以健脾、補肺、化痰為主,方選四君子湯加減。 3 結果 12例患者住院時間15~65 d,平均24 d;最突出的症狀是惡寒,大熱,持續高於38.5℃,汗出而熱不解,乏力 ,四肢酸痛不適,身重體痛,口乾、口苦、心煩、失眠、食慾不振。嚴重時出現氣促、胸悶、呼吸窘迫,而咳嗽和咳痰少見。X線胸片符合間質性肺炎表現者9例,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彌漫性斑點狀、網織狀、纖維條索狀密度增高影;2例通過纖支鏡檢支氣管-肺泡灌洗確診,1例陰性。 病原學檢查結果:CMV肺炎4例,痰培養木糖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孢菌感染各1例,分別對萬古黴素和亞胺培喃敏感;1例混合性感染,肺炎克雷白+克柔假絲酵母菌,分別對亞胺培喃和兩性黴素B敏感;1例熱帶假絲酵母菌感染,對氟康唑、酮康唑、5-Fu均敏感;血培養草綠色鏈球菌和肺炎克雷白感染各1例,均對亞胺培喃敏感;2例未明確病原。 2例死亡患者均在住院2~3 d出現嚴重的呼吸窘迫,迅速進展至ARDS,給予器官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仍難以克服呼吸衰竭。10例痊癒,但其中1例肺間質纖維化較明顯,生活質量下降。 4 討論 腎移植術後嚴重肺部感染仍然是常見並發症之一,發生率為8%~16%〔2,3〕,死亡率達50%以上。治療原則包括早期病原學確定、遏止過度免疫抑制狀態和有效糾正低氧血症〔4〕。 腎移植術後肺部感染常常發生在術後3個月左右,尤其是巨細胞病毒肺炎,病程進展迅猛,進行性呼吸窘迫、嚴重低氧血症直至並發ARDS,危及生命。因此術後6個月內的隨訪管理尤為重要。健康教育應做好以下幾點:注意勞逸適度,過勞則耗傷「正氣」,抗病能力低下;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吸煙傷肺陰,耗肺氣,酒傷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體虛則抗病能力減弱,而濕熱內蘊,往往又會招致外邪的侵襲。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飢飽宜適度;適當運動,注意室內通風保暖;接受穩定的、個體化的免疫抑制方案,預防感染。。對照組開始退熱時間(2.175±1.599)h較治療組(3.313±1.578) h短,差異有極顯著意義。為此本文對新雪片的鑒別、含量測定進行研究,制訂能控制葯品質量的標准。。首次降至正常時間兩組無顯著差異,治療組(7.253±3.265) h,對照組(6.456±3.369) h。,,退熱葯 發熱即體溫異常升高。。完全降至正常時間治療組(27.849±19.634) h明顯較對照組(55.675±20.465) h短,差異有極顯著意義。2.2.5 致使熱性耗竭,持續性高熱和超高熱,可致心舒張期充血減少,低血容量,出現神經系統紊亂、惡心、嘔吐、蒼白、皮膚厥冷、大汗、心動過速、低血壓等。。結論新雪片治療高熱症雖起效稍慢,但退熱作用持久,可以更快完全退熱,臨床應用未發現有明顯不良反應,可作為治療急性病的首選中葯制劑。再按處方比例,取缺梔子的其它葯材按新雪片〔製法〕制備,再按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備,所得溶液作為陰性對照溶液。。 【關鍵詞】 新雪片;研究表明,將液體加溫至370C,就可預防低體溫的發生。。 高熱;加之醫療知識相當普及,病患初始喜自己用葯調服,療效不佳才來醫院就診,病情多有發展,故外感高熱的患者三陽合病為主,且病證兼夾者居多。。 外感 高熱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其發病率很高。因此,武師遵先賢之經典,提出了外感高熱治從三陽、三陽合治之法,遣方用葯隨證而別。。筆者用中成葯新雪片治療高熱80例,並與西葯組進行對照。中醫葯治療外感高熱急症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中醫急症醫學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現將結果報道如下。風寒束表,衛陽被郁,發生高熱。。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均來自我院急診,年齡為18~60歲,男女各半。2 實驗研究 朱秋雙等 〔5〕 以麻黃湯不同配伍對大鼠大腸桿菌懸液致熱大鼠解熱平均最大體溫反應高度的實驗研究表明,四種葯物解熱作用均不明顯,但組成方劑後,效果顯著,證明中葯組方配伍的優越性。。 1.1 西醫診斷標准參照《內科疾病診斷標准》〔1〕制定,臨床上均具備以下條件:①起病急,病程24~48 h;在外感高熱風寒證階段,「陽郁」的病機貫穿疾病始終。。②體溫≥39℃, <40℃,並可伴鼻塞、流涕、咽痛、乾咳、頭痛、全身酸痛等。2.1.3 體溫升高能增加 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中特異性抗體的產生,體液免疫可以抵消體溫升高對 B細胞的不利影響。。查體可見咽部充血伴或不伴扁桃體腫大;薄層色譜 Quality Standard for Xinxue Tablets Abstract:ObjectiveTo eslablish and study the quality standard for Xinxue tablets.MethodsConnon Andrographi Herb,Cape Jasmine Jasmine Fruit,Borneol were identified by TLC,and Geniposede content in Tablet was determined by RP-HPLC.ResultsTLC method was specific. HPLC method was accurate and reliable.The Geniposede showe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in the range of 0.256~1.280 μg (r=0.999 9)and average recovery was 97.12%,RSD=1.43%(n=6).ConclusionThis method is reliable,accurate and can be used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the preparation effectively. Key words:Xinxue Tablets; Geniposede; Quality control; TLC 新雪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葯品標准(WS3?B?2813?97)·中葯成方制劑》第14冊所收載,後經國家葯典委員會修訂(葯品標准頒布件零069),為國家非典指揮部指定的非典用葯新雪顆粒的不同新劑型,由磁石、石膏、滑石、寒水石、硝石、芒硝、梔子、竹葉卷心、廣升麻、穿心蓮、珍珠層粉、沉香、冰片、人工牛黃14味組成,具有清熱解毒功能,用於各種熱性病之發熱,如扁桃腺炎、上呼吸道炎、咽炎、氣管炎、感冒所引起的高熱,以及溫熱病之煩熱不解。。③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及分類可在正常范圍或偏高。2.1.2 某些細胞因子如 IL-1,IFN的產生和活性通常都因體溫升高而增強。。 1.2 中醫診斷標准參照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醫政司〔1994〕1號文《中醫內科急症外感高熱症診療規范》〔2〕制定。再按處方比例,取缺穿心蓮的其它葯材按新雪片〔製法〕制備,再按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備,所得溶液作為陰性對照溶液。。 外感高熱衛氣同病證:主證:高熱惡寒,煩渴,少汗身痛。1 理論研究 任寶琦 〔1〕 總結蓋國忠教授辨治外感高熱經驗,認為風寒之邪侵襲人體,首先侵犯肌表,由於太陽經脈居人身之陽,故首當其沖,風寒之邪束於外,陽氣被郁於內,陽積則憎寒壯熱。。兼證: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臨床上根據體溫的高低可分為:(1)低熱:<38℃;。舌脈:舌紅,苔薄黃或厚膩,脈浮數或洪大。人體可以保持較恆定的體溫,主要是由於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通過機體的產熱和散熱的機制協調來實現的〔1〕。。本組病例均屬中醫外感高熱衛氣同病症,經西醫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扁桃體炎者。【關鍵詞】 新雪片;。 1.3 排除標准①有嚴重心、肝、腎及造血系統疾病;(3)高熱:39~40℃;。②妊娠、哺乳期患者;實際上,持續過低體溫對人體是有害的,它能引起凝血病,導致出血增加;。③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方法採用薄層色譜法(TLC)對新雪片中穿心蓮、梔子、冰片進行定性鑒別;採用反相高效相色譜法(RP?HPLC)測定新雪片中梔子苷的含量。。 將所有病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對照組40例。2.2.3 高熱時消化道分泌減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腸蠕動緩慢,食慾不振、腹脹、便秘等。。兩組性別、體溫、年齡等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明顯差異。趙燕榮〔3〕 系統總結了武維屏教授經驗,武師認為現代人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飲食結構,與快節奏、精神高度緊張、活動量及體力勞動相對減少的生活習慣,導致現代人普遍內熱偏盛,稍有不慎,人體正常生理的動態平衡被打破,邪多從熱化,表現出實證、熱證的病理狀態。。 2 治療方法 2.1 給葯方法治療組給予新雪片(慶安制葯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廣州奇星葯業有限公司),2片/次,3次/d,同時靜脈滴注復方氯化鈉注射液500 ml,維生素C 2.0 g加入0.9%鹽水500 ml,1次/d。外因是發病條件,而脾胃功能失調才是發病的關鍵,提出「邪在肌,始發高熱」的新觀點。。對照組給予日夜服寧口服,1片/次,3次/d,同時靜脈滴注復方氯化鈉注射液500 ml,維生素C 2.0 g加入0.9%鹽水500 ml,1次/d。(4)加強體溫監測,對低溫者,採用能測量350C以下的體溫計,測直腸體溫。。治療期間不再使用其它葯物。2.1.4 體溫<41℃可增強吞噬細胞的功能。。開始用葯後每2 h測體溫,連續觀測24 h,無發熱者每8 h測溫,仍有發熱者每4 h測體溫。由於體內含有大量的水,所以在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熱能多被水吸收,保持體溫恆定;。 2.2 觀查指標觀察體溫開始下降時間、首次降至正常時間、完全降至正常時間以及鼻塞、流涕、咽痛、乾咳、頭痛、全身酸痛、咽部充血等症狀體征變化。第三、調節體溫。。 3 結果 3.1 療效評定參照衛生部《抗菌葯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執行。小兒時期正常體溫可波動於一定范圍,正常小兒液下體溫一般在36.0~37.0℃左右。。72 h內退熱,症狀消失,咽部充血水腫消失,為痊癒;再按處方比例,取缺冰片的其它葯材按新雪片〔製法〕制備,再按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備,所得溶液作為陰性對照溶液。。72 h內退熱,症狀明顯好轉,咽部充血水腫明顯減輕,為顯效;其適應症 是太陽傷寒表實證,代表方是麻黃湯,其病機是寒邪 束表,腠理閉塞,其典型症狀是發熱惡寒無汗。。用葯72 h仍有發熱,症狀無改善,咽部充血水腫無變化或加重,為無效。發病時移植腎功能均正常,臨床表現為:高熱,多為馳張熱型,清晨突發高熱最為常見;。 3.2 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採用χ2檢驗進行計量資料的比較,t檢驗進行率的比較。水對體溫的調節是由它的三個特性決定的: ①水的比熱高。。 。1 發熱的形成 發熱的形成是機體對內環境的變化所產生的一種反應,它包括感染、炎症過程,如血管疾病、損傷修補以及免疫機制釋放的蛋白碎片、細菌的脂多糖毒素等稱為外源性致熱原,這些外源性致熱原刺激單核和吞噬細胞產生和釋放內源性致熱原(EP),EP可通過特異載體導入腦內,改變下丘腦的體溫感受器和放電頻率,從而升高體溫調定點(T-set),以致產熱增加,散熱減少,體溫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即為發熱的形成。。

『柒』 陽郁厥逆

也就是陽盛格陰.陽氣過盛,入侵陰經.導致出現假外寒的症狀,其實病根卻是陽氣過盛,郁積在經脈.本是熱病,但四肢冰冷,是為厥逆.可以用四逆散治療
【方名】 四逆散
【出處】 《傷寒論》
【分類】 和解劑-調和肝脾
【組成】 柴胡(6克) 枳實(6克) 芍葯(6克) 炙甘草(6克)
【方訣】
【功用】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陽郁厥逆證。手足不溫,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脈弦。2.肝脾氣郁證。脅肋脹悶,脘腹疼痛,脈弦。(本方常用於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症、膽道蛔蟲症、肋間神經痛、胃潰瘍、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症、附件炎、輸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屬肝膽氣郁,肝脾(或膽胃)不和者。)
【用法】 水煎服。
【禁忌】 斟酌。
【加減】咳者,加五味子、乾薑,並主下利;悸者,加桂枝;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腹中痛者,加附子;泄利下重者,加薤白。
【方論】本方為疏肝解郁,調和肝脾的祖方。方中柴胡既可疏解肝鬱,又可升清陽以使郁熱外透,用為君葯;芍葯養血斂陰,與柴胡相配,一升一斂,使郁熱透解而不傷陰,為臣葯;佐以枳實行氣散結,以增強疏暢氣機之效;炙甘草緩急和中,又能調和諸葯為使。
【方解】四逆者,乃手足不溫也。其證緣於外邪傳經入里,氣機為之郁遏,不得疏泄,導致陽氣內郁,不能達於四末,而見手足不溫。此種「四逆」與陽衰陰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質區別。正如李中梓雲:「此證雖雲四逆,必不甚冷,或指頭微溫,或脈不沉微,乃陰中涵陽之證,惟氣不宣通,是為逆冷。」故治宜透邪解郁,調暢氣機為法。方中取柴胡入肝膽經,升發陽氣,疏肝解郁,透邪外出,為君葯。白芍斂陰養血柔肝為臣,與柴胡合用,以補養肝血,條達肝氣,可使柴胡升散而無耗傷陰血之弊。佐以枳實理氣解郁,泄熱破結,與柴胡為伍,一升一降,加強舒暢氣機之功,並奏升清降濁之效;與白芍相配,又能理氣和血,使氣血調和。使以甘草,調和諸葯,益脾和中。綜合四葯,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效,使邪去郁解,氣血調暢,清陽得伸,四逆自愈。原方用白飲(米湯)和服,亦取中氣和則陰陽之氣自相順接之意。由於本方有疏肝理脾之功,所以後世常以本方加減治療肝脾氣郁所致脅肋脘腹疼痛諸症。
【化裁】 若咳者,加五味子、乾薑以溫肺散寒止咳;悸者,加桂枝以溫心陽;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通陽散結;氣郁甚者,加香附、鬱金以理氣解郁;有熱者,加梔子以清內熱。
【附方】 柴胡疏肝散(《證治准紀》引《醫學統旨》方)、枳實芍葯散(《金匱要略》)
【附註】 本方原治陽郁厥逆證,後世多用作疏肝理脾的基礎方。臨床應用以手足不溫,或脅肋、脘腹疼痛,脈弦為辨證要點。
[臨床應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症、膽道蛔蟲病、胰腺炎、急性胃炎、急性闌尾炎、肋間神經痛等屬於肝鬱脾滯者。
方劑比較:
本方與小柴胡湯同為和解劑,同用柴胡、甘草。但小柴胡湯用柴胡配黃芩,解表清熱作用較強;四逆散則柴胡配枳實,升清降濁,疏肝理脾作用較著。故小柴胡湯為和解少陽的代表方,四逆散則為調和肝脾的基礎方。
【文獻】方論 吳謙,等《醫宗金鑒·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卷7錄李中梓:「按少陰用葯,有陰陽之分。如陰寒而四逆者,非姜、附不能療。此證雖雲四逆,必不甚冷,或指頭微溫,或脈不沉微,乃陰中涵陽之證,惟氣不宣通,是為逆冷。故以柴胡涼表,芍葯清中。此本肝膽之劑而少陰用之者,為水木同源也。以枳實利七沖之門,以甘草和三焦之氣,氣機宣通,而四逆可痊矣。」
《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並治》:「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捌』 中醫怎麼治腳裂

1、如果常有四肢或抄足部的冰襲涼症狀,那麼是局部血運差,中醫看來有血虛、血寒、陽郁、血瘀等可能,需分別來治療。
2、如果沒有以上症狀,四肢常溫,可以考慮從肺著手,因為肺主皮毛,並宣水氣於皮膚。
3、再不效,可以考慮從痰著手,百病皆因痰作祟,這種痰常常伴伴有脾氣的不足,我見過這一類型的。

『玖』 腿部水腫的治療

發汗消腫法

發汗消腫法 ,《內經》稱之為「開鬼門」。張仲景說 :「腰以上腫 ,當發汗乃愈。」所以 ,這種治療方法 ,主要用於身體上半部腫 ,或先身體上半部腫而後腫及全身 ,並兼見惡寒惡風、發熱等表證。在臨床上 ,又當根據不同病人的具體情況 ,選用恰當的發汗方法。

1.辛涼發汗風邪外傷皮毛 ,水邪阻滯肌膚 ,郁滯化熱。症見肢體浮腫 ,惡寒發熱 ,骨節疼痛 ,自汗出 ,口渴欲飲 ,小便黃赤 ,脈浮大或數。治以越婢加術湯加減 ,辛涼發表 ,疏風清熱泄邪 ,兼以培土製水。麻黃 10g ,石膏 20g ,生薑10g ,甘草 10g ,大棗 4枚 ,焦白術 12g,先以水煎麻黃 ,去上沫 ,再煎其餘各葯。若兼見咳嗽 ,則加法半夏 10g,以降逆止咳。

2.辛溫發汗風水相激 ,郁於肌腠 ,肺失宣降。症見肢體浮腫 ,惡寒 ,無汗 ,脈浮等。治以香蘇飲加減 ,發汗、解表、消腫。香附 10g ,紫蘇10g ,陳皮 8g,甘草 6g ,蔥白 6g ,生薑 6g。水煎數沸 ,去渣 ,不拘時服。若症見四肢浮腫、發熱、惡寒、全身疼痛、發汗、脈浮而兼煩躁者 ,可以大青龍湯和減 ,辛溫發汗 ,消腫除煩。麻黃 10g ,桂枝 6g ,炙甘草 6g ,杏仁 10g ,生薑 10g ,大棗 4枚 ,石膏 20g ,先水煎麻黃 ,去上沫 ,再下其餘各葯同煎。

3.助陽發汗風寒外束 ,水邪內停 ,正陽不足。症見肢體浮腫 ,骨節疼痛 ,汗出 ,惡風 ,脈沉。治以麻黃加附子湯加減 ,助陽發汗消腫。麻黃 10g ,制附子 10g ,炙甘草 6g ,先以水煎麻黃 ,去上沫 ,再下其餘各葯煎服。

利尿消腫法

利尿消腫法 ,《內經》稱之為「潔凈府」。張仲景說 :「腰以下腫 ,當利小便」。所以這種治療方法主要用於水腫側重於身體下半部 ,或水腫先見於身體下半部而後腫及全身。在臨床上 ,又當根據不同病人的具體情況 ,採用適當的利尿方法。

1.化氣利尿「膀胱者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氣化則能出矣」。水結膀胱 ,氣化不利。症見肢體浮腫 ,小便不利 ,惡寒發熱 ,汗出而渴 ,脈浮。治以五苓散加減 ,化氣利水。桂枝 10g ,焦白術 12g,茯苓 12g ,澤瀉 20g ,豬苓 12g ,共研末 ,以開水沖服 ,或以水煎服。

2.溫陽利尿「腎者 ,胃之關也 ,關門不利 ,故聚水而從其類也。」水邪壅盛 ,腎陽郁阻 ,但關不開 ,聚水為腫。症見肢體浮腫 ,四肢厥冷 ,小便不利 ,小腹脹滿 ,脈沉。治以真武湯加減 ,溫陽利尿消腫。制附片 10g ,茯苓 10g ,焦白術10g ,生薑 10g ,白芍 10g ,水煎服。

3.甘寒利尿水熱結滯 ,壅遏膀胱 ,尿道阻滯。症見肢體浮腫 ,小便不利 ,或滴瀝澀痛 ,口乾渴 ,脈沉。常以自擬方 ,甘寒利尿消腫。冬瓜皮 20g ,蘆根 10g ,白茅根 15g ,石韋 10g,苡薏仁15g ,杏仁 10g ,燈芯草 (或通草 )10g,西瓜翠衣10g ,水煎服。

4.苦寒利尿夏月傷冷水 ,水行皮中 ,暑熱內壅。症見肢體腫重 ,小便短少色黃 ,口渴 ,舌紅 ,脈數。治以一物瓜蒂湯 ,苦寒利尿消腫。瓜蒂 (甜瓜蒂或絲瓜蒂均可 )20枚 ,水煎服。

逐水消腫法

水邪壅盛 ,凝聚於內 ,三焦不通 ,氣化受阻。症見腹部腫大如鼓 ,肢體浮腫 ,小便不利 ,脈沉等。治以十棗湯加減 ,峻下逐水消腫。芫花(炒 )、甘遂、大戟各等分 ,共研為細末備用。用時取大棗 10枚 ,劈開 ,煎水去渣 ,加葯末 2g調服。本葯只宜早晨服 ,不宜晚上服。服葯後若大小便仍不通 ,待第 2天再服。本方葯味峻猛 ,非病實體壯者不可用。若為安全起見 ,可將葯末用棗肉搗和為丸用 ;或將葯末用醋調成糊狀 ,敷於小腹部 ,則更為穩妥。

瀉肺消腫法

肺為水之上源 ,主肅降而通水道 ,水邪壅肺 ,上源受阻 ,肅降失職 ,水道不通。症見肢體浮腫 ,胸部脹滿 ,咳嗽 ,喘息等。治以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 ,瀉肺消腫。葶藶子 (炒 ,搗碎 )15g ,大棗 4枚 ,先用水煮大棗 ,去渣 ,加葶藶子煎煮 ,去渣 ,頓服。

祛瘀消腫法

血瘀氣滯 ,疏泄失權 ,氣化不利 ,久而化熱。症見肢體浮腫 ,小便不利 ,口渴 ;婦女月經不利 ,脈沉澀等。治以蒲灰散加味或小調經湯加減 ,活血祛瘀 ,利水消腫。蒲灰散方 :蒲灰 10g ,滑石 5g ,共研為細末 ,以水沖服 , 1日 3次。小調經湯方 :當歸 10g ,赤芍 10g,制沒葯 6g ,琥珀6g ,桂枝 6g ,細辛 3g ,麝香 1g ,水煎服 ,日 3次。

開結消腫法

陰寒之氣郁結不解 ,氣化不行 ,水道不通。症見肢體浮腫 ,厥冷 ,腹滿 ,心下痞阻 ,腸鳴 ;或身冷骨痛 ,或惡寒 ,或麻痹不仁 ,脈沉等。治以桂甘姜棗麻辛附子湯加減 ,轉運大氣 ,開結消腫。桂枝 10g ,生薑 10g ,炙甘草 6g ,大棗 1枚 ,麻黃 6g,細辛 6g ,制附子 10g ,水煎服 , 1日 3次。

除上所述之外 ,在臨床上尚有一種「虛腫」和一種「風腫」。雖都表現為腫 ,但其病因病機和水腫病大相徑庭 ,當注意加以鑒別。

這也有

http://www.medizone.com.cn/html/1583.htm

『拾』 中醫理論:大凡陰能育乎陽而陽郁者,以升陽為主;若陰不能育乎陽而陽亢者,以收陰為主。什麼意思

就是說人體的陰分充足,能夠收斂陽氣,那麼因為某些原因導致陽氣閉郁的情況則可以直接使用升陽發散的方法。如果因為陰虛,陰不制陽,導致陽氣亢盛,那麼治療要以滋陰斂陽為主

閱讀全文

與陽郁的治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