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文言文書信開頭與結尾怎麼寫
清·林覺民《與妻書》
《與妻書》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雲: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 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後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後有遠行,必以告妾,妾願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餘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吾今死無余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後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後日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
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忍。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時時於夢中得我乎!一慟!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家中諸母皆通文,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當盡吾意為幸。
感情真摯啊,感動
上梅直講書 (蘇軾寫給梅堯臣的信)
軾每讀《詩》至《鴟鴞》,讀《書》至《君奭》,常竊悲周公之不遇。及觀《史》,見孔子厄於陳、蔡之間,而弦歌之聲不絕,顏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顏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爾多財,吾為爾宰。」夫天下雖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樂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貴,有不如夫子之貧賤。夫以召公之賢,以管、蔡之親而不知其心,則周公誰與樂其富貴。而夫子之所與共貧賤者,皆天下之賢才,則亦足與樂乎此矣。軾七、八歲時,始知讀書,聞今天下有歐陽公者,其為人如古孟軻、韓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從之游,而與之上下其議論。其後益壯,始能讀其文詞,想見其為人,意其飄然脫去世俗之樂而自樂其樂也。方學為對偶聲律之文,求斗升之祿,自度無以進見於諸公之間。來京師逾年,未嘗窺其門。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於禮部,執事與歐陽公實親試之。誠不自意,獲在第二。既而聞之人,執事愛其文,以為有孟軻之風。而歐陽公亦以其能不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此。非左右為之先容,非親舊為之請屬,而向之十餘年間,聞其名而不得見者,一朝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有大賢焉而為其徒,則亦足恃矣。苟其僥一時之幸,從車騎數十人,使閭巷小民聚觀而贊嘆之,亦何以易此樂也。《傳》曰:「不怨天,不尤人。」蓋優哉游哉,可以卒歲。執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願與聞焉。
與朱元思書
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piǎo)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líng)泠/(líng)作響;好鳥/相鳴,嚶(yīng)嚶(yīng)/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yuān)飛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經綸(lún)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與陳伯之書 邱遲
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開國稱孤。朱輪華轂,擁旌萬里,何其壯也!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
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審諸已,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致於此。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推赤心於天下,安反側於萬物;將軍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談也。朱鮪喋血於友於,張綉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況將軍無昔人之罪,而勛重於當世。夫迷塗知反,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倏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將軍松柏不翦,親戚安居,高台未傾,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並刑馬作誓,傳之子孫。將軍獨靦顏借命,驅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強,身送東市;姚泓之盛,面縛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異類;姬漢舊邦,無取雜種。北虜僭盜中原,多歷年所,惡積禍盈,理至燋爛,況偽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攜離,酋豪猜貳。方當系頸蠻邸,懸首藁街,而將軍魚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想早勵良規,自求多福。
當今皇帝盛明,天下安樂。白環西獻,楛矢東來。夜郎滇池,解辮請職;朝鮮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強沙塞之間,欲延歲月之命耳。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總茲戎重。弔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懷,君其詳之。丘遲頓首。
還有一首詩的信
(卓文君寫給司馬相如)
回夫家書*漢*卓文君
一別之後 二地相懸 只說三四月
又誰知五六年 七弦琴無心彈
八行書無可傳 九連環從中挫斷
十里長亭望眼欲穿
百般想 千思念 萬般無奈把郎怨
萬語千言說不盡 百無聊賴十倚欄
重九登高望孤雁 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
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
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紅似火 偏遭陣陣雨澆花端
四月枇杷未黃 我欲對鏡心意亂
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
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貳』 南北朝中南朝的建國者是誰
宋武帝劉裕 (363~422) 南朝宋王朝建立者。字德輿,小名寄奴。原籍彭城(今江蘇徐州)。在位三年。曾祖劉混東晉時渡江僑居京口,父劉翹曾為郡功曹,早亡。劉裕少貧困,以樵漁及販履為生,曾為北府兵將領孫無終冠軍府司馬。隆安三年(399)任前將軍劉牢之參軍,隨從鎮壓孫恩起義(見孫恩、盧循起義),累官建武將軍,下邳太守。桓玄依仗父祖世資,謀奪朝政,以討司馬道子、元顯為名,入建康自立為楚王,並翦除北府兵舊將領劉牢之等,提拔劉裕使鎮壓東南沿海的孫恩余眾。劉裕對桓玄外示恭順,內則團結北府將士伺機反抗。 桓玄逼安帝退位篡晉後,劉裕於元興三年(404)與劉毅、何無忌、檀憑之等二十七人自京口起兵,殺鎮京口的桓修,次年擊潰桓玄。桓玄挾安帝退往江陵(今屬湖北),後為劉毅所統率的北府兵擊垮,安帝回建康復位。劉裕以平亂功,加侍中,進號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鎮京口。義熙四年(408),以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入京輔政,獨攬朝權。
『叄』 一曲清歌滿樽酒」這句詩的意思
配著一曲美妙的歌斟滿一杯酒表達再見老友的快樂與滄桑
『肆』 男生護理學就業前景
不能這么想,我們還是要做好人。不過男護理還是比較受歡迎的,因為男護理有許多女性所不具備的優勢,如精力更足、力量更強、能做一些女性護理員做不了的事,因此比較受歡迎。建議你可以去學習。但我認為你還是要抱著成才後實現個人夢想的同時造福社會的理念去學習和工作,謝謝。
『伍』 湯顯祖的主要作品
湯顯祖著有《紫簫記》(後改為《紫釵記》)、《牡丹亭》(又名還魂記)、《南柯記》、《邯鄲記》,詩文《玉茗堂四夢》、《玉茗堂文集》、《玉茗堂尺牘》、《紅泉逸草》、《問棘郵草》,小說《續虞初新志》等。因為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這四部戲都與「夢」有關,所以被合稱為「臨川四夢」,都以「愛情」為主題。這四部戲中最出色的是《牡丹亭》,寫一個女孩因情而死,又因情而復生的故事。在《牡丹亭》之前,中國最具影響的愛情題材戲劇作品是《西廂記》。而《牡丹亭》一問世,便令《西廂記》減色不少。 《紫簫記》,大約創作於1577年,卻因被認為影射時政而輟筆。十年後又改為《紫釵記》。
1598年棄官返鄉後作《還魂記》,即《牡丹亭》,描寫了少女杜麗娘與年輕書生柳夢梅在夢中相愛,醒後尋夢不得,抑鬱而終。其後柳夢梅掘墳開棺,杜麗娘復活,與書生成婚。
1600年?作《南柯記》。
1601年?作《邯鄲記》。 《感事》
《聞都城渴雨時苦攤稅》
《玉茗堂四夢》
《玉茗堂文集》
《玉茗堂尺牘》
《紅泉逸草》
《問棘郵草》 湯顯祖和俞二娘
「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這是《牡丹亭》中杜麗娘著名的唱詞。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故事,並非僅僅屬於《牡丹亭》。它的一位讀者俞二娘,也超越了生死,「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作者、觀眾和戲劇以最奇妙的方式相遇了。
從明萬曆年間的原創版,到2004年的青春版,《牡丹亭》已經上演了四百餘年,湯顯祖娓娓描述的愛情故事,征服了無數觀眾,尤其是那些情竇初開的青年。其中,最為典型的當數俞二娘。用眼下的流行語來說,她是一位「超級粉絲」,當今的追星族與她相比無不遜色。
有一條為崑曲研究者奉若至寶的史料,記錄在明人張大復的《梅花草堂筆談》里:「婁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詞,未有所適。酷嗜《牡丹亭》傳奇,蠅頭細字,批註其側。幽思苦韻,有痛於本詞者……」俞二娘在讀了《牡丹亭》以後,用蠅頭小楷在劇本間作了許多批註,深感自己不如意的命運也像杜麗娘一樣,終日鬱郁寡歡,最後「斷腸而死」。臨終前從松開的纖手中滑落的,正是《牡丹亭》的初版戲本,而且「飽研丹砂,密圈旁註,往往自寫所見,出人意表」。
湯顯祖得知消息後,揮筆寫下《哭婁江女子二首》:「畫燭搖金閣,真珠泣綉窗。如何傷此曲,偏只在婁江。何自為情死,悲傷必有神。一時文字業,天下有心人。」
湯顯祖逝世後150年,與他同為江西人的蔣士銓,寫了一部《臨川夢》。據日本學者青木正兒《中國近代戲曲史》記載,這部以劇作家湯顯祖為主角的傳奇分上下兩卷,共20出。傳奇中多次出現特殊人物俞二娘。
例如第四齣《想夢》,寫俞二娘耽讀《還魂記》,柳生和杜麗娘竟幻影現身。第十齣《殉夢》,寫俞二娘讀《還魂記》斷腸而死(這恐怕源於張大復的記載)。可是到了劇本的下卷,故事情節的變化超出了人們的想像。例如第十五齣《寄曲》,寫俞二娘死後20多年,她的乳母將俞二娘批點的《還魂記》送到了湯顯祖手裡。第十六齣《訪夢》,寫俞二娘的亡魂打算拜訪湯顯祖,以此意訴之釋尊。第十九出《說夢》,寫湯顯祖長子死而歸天,與淳於棼、盧生、俞二娘、霍小玉(除俞二娘外均為湯顯祖的劇中人)等人在天王前相會,論世事皆夢。最後一出,則寫湯顯祖在玉茗堂睡覺,睡神引俞二娘的靈魂進入湯顯祖的夢中,與之相會。湯顯祖感其知己。淳於棼、盧生、霍小玉等人也來見。玉茗花神傳天王法旨迎眾人入覺華宮。(青木正兒《中國近代戲曲史》,王古魯譯,中華書局版)
劇作家往往是經由文字和舞台表達思想,與觀眾交流感情的。然而在這部《臨川夢》中,湯顯祖與俞二娘不僅超越了劇作家與觀眾的關系,更超越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關系,他們的靈魂居然能在夢境中相聚,並進入仙界天庭。這與《牡丹亭》的藝術手法一脈相承。誠如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所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
在現實生活中,湯顯祖與俞二娘或許無緣相識,可是在《臨川夢》中,他們卻有了時間跨度很長的奇特交往,乃至心心相印。 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於萬曆十九年(1591)貶任徐聞典史時,有感於當地士子輕生,因而倡建貴生書院,清代經多次修建,1984年重建。貴生書院在徐聞縣徐城鎮舊城內。書院前有明代石道,全長732米,寬4.6米,東西走向,路面有牛車車輪輾成軌跡2道,深達13厘米。沿石道西走300米有學宮,建於明,僅存大成殿,1986年重修,現完好。書院和石道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古代徐聞縣民風好鬥人皆輕生,湯顯祖為了推廣中原文明化土著之俗,其聯合知縣熊敏捐俸銀在徐聞縣城西門塘畔創辦了一所「貴生書院」,教民知書識禮,認識生命的重要性而化其輕生之俗。並宣傳「君子學道則愛人」、「天下之生皆當貴重」的人生哲理。湯顯祖將書院的12間教室,分別命名為審問、博學、慎思、明辨、篤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並在《徐文留別貴生書院》一文中道:「天地孰為貴,乾坤只此生,海波終日鼓,誰悉貴生情。」湯顯祖在教學上對弟子一視同仁,因材施教,扶理談修,每日津津不厭。通過湯顯祖的教育和宣傳,徐聞文風漸盛,科舉盛行。清《王夫子賓興》碑文曰:「自明義仍先生來徐聞建書院,而徐益知向學,當時沐其教者,輟魏科登賦仕,後先輝映,文風稱極。」萬曆十九年(1591)至明末徐聞連年旱災,民食不果腹,但人人向學,仍出了15名舉人。明清兩代徐聞多次修繕貴生書院,並訂立了《院規條》,還撥出學田96石作為會科經費,可見湯學已經深入徐聞人心。湯顯祖病逝的消息傳至徐聞,徐聞縣興建了「湯公祠」,以此表達當地人民對他的崇敬和懷念。
『陸』 滕王閣第一到第六層分別是什麼
滕王閣第一到第六層分別是:
主閣一層:主閣一層檐下有四塊橫匾,正東為「瑰偉絕特」九龍匾,內容選自韓愈的《新修滕王閣記》;正西為「下臨無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別為「襟江」、「帶湖」二匾。
第二層正廳的牆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畫《人傑圖》,畫高2.55米,長20多米。
第三層是一個迴廊四繞的明層,也是閣中一個重要層次。中廳屏壁有2.8米×5.5米的丙烯壁畫《臨川夢》,取材於湯顯祖在滕王閣排演《牡丹亭》的故事。
第四層主要體現「地靈」的主題。正廳的牆壁上,是丙烯壁現《地靈圖》。
第五層也是一個迴廊四繞的明層。廊檐下四塊金匾,內容出自《滕王閣序》。
第五樓是最高的明層。
第六層是滕王閣的最高游覽層。其東、西重檐之間,高懸著2米×5米的蘇東坡手書「滕王閣」金匾各一塊。第六層是滕王閣的最高瀏覽層,是處於重檐大屋頂間的暗層,由於設計者將中廳南北二角的重檐間大廳中央,有漢白玉圍欄通井,下可俯視第五層,其上方正對一圓拱形藻井。
彩繪貼金的藻井中,高懸子母宮燈。這燈由六盞小燈與一盞大燈組成。那籠罩宮燈的穹窿,由288朵斗拱螺旋式勾斗而成。這些精巧的斗拱,共分十二層,每層二十四朵,它象徵著一年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斗拱層層收縮,直到頂部。
仰而視之,給人以宇宙無窮、運動不息之感。「九重天」的金匾,高懸在底層斗拱上,誠如一位學者所雲:「不登九重天,枉作滕閣游。」這是滕王閣的極頂,也是內裝修的精華所在。
大廳南北東三面牆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畫《大唐舞樂》。南壁為「龍牆」,畫面以《破陣樂舞》為大框架,左有《劍器舞》,右有《胡騰舞》,中後部是身披獅皮表演的《五方獅子舞》,襯以伴奏的樂伎。北壁為「鳳牆」,以女性歌舞樂伎為主題。
畫面以唐代著名宮廷樂舞《霓裳羽衣舞》為主體,左邊有踩蓮對舞的《柘枝舞》,右邊是在圓形地毯上輕盈旋轉的《胡旋舞》。後部是伴奏樂伎。整個舞場設置在荷蓮、仙鶴襯托的水榭之上,給人以飄飄欲仙之感。
(6)臨川夢華康復中心擴展閱讀
總體外觀:
滕王閣主體建築凈高57.5米,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徵古城牆的12米高台座,分為兩級。台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即從外面看是三層帶迴廊建築,而內部卻有七層,就是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加屋頂中的設備層。
循南北兩道石級登臨一級高台。一級高台的南北兩翼,有碧瓦長廊一級高台朝東的牆面上,鑲嵌石碑五塊。
正中為長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塊漢白玉橫拼而成,約10米長、1米高,外圍以瑪瑙紅大理石鑲邊。此碑碑文為今人隸書韓愈《新修滕王閣記》。
由一級高台拾級而上,即達二級高台(象徵城牆的台座)。這兩級高台共有89級台階,而新閣恰於1989年落成開放。
『柒』 夢溪筆談 晏殊傳 翻譯
原文:
元代脫脫著《宋史•晏殊傳》,宋史三百十一卷,列傳七十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人。七歲能屬文,景德初,張知白安撫江南,以神童薦之。帝召殊與進士千餘人並試廷中,殊神氣不懾,援筆立成。帝嘉賞,賜同進士出身。宰相寇準曰:「殊江外人。」帝顧曰:「張九齡非江外人邪?」後二日,復試詩、賦、論,殊奏:「臣嘗私習此賦,請試他題。」帝愛其不欺,既成,數稱善。擢秘書省正字,秘閣讀書。命直史館陳彭年察其所與游處者,每稱許之。
明年,召試中書,遷太常寺奉禮郎。東封恩,遷光祿寺丞,為集賢校理。喪父,歸臨川,奪服起之,從祀太清宮。詔修寶訓,同判太常禮院。喪母,求終服,不許。再遷太常寺丞,擢左正言、直史館,為升王府記室參軍。歲中,遷尚書戶部員外郎,為太子舍人,尋知制誥,判集賢院。久之,為翰林學士,遷左庶子。帝每訪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紙細書,已答奏,輒並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仁宗即位,章獻明肅太後奉遺詔權聽政。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各欲獨見奏事,無敢決其議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後者,垂簾聽之,皆毋得見。」議遂定。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太後謂東宮舊臣,恩不稱,加給事中。預修《真宗實錄》。進禮部侍郎,拜樞密副使。上疏論張耆不可為樞密使,忤太後旨。坐從幸玉清昭應宮從者持笏後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齒,御史彈奏,罷知宣州。數月,改應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來,天下學校廢,興學自殊始。召拜御史中丞,改資政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兵部侍郎、兼秘書監,為三司使,復為樞密副使,未拜,改參知政事,加尚書左丞。太後謁太廟,有請服袞冕者,太後以問,殊以《周官》後服對。太後崩,以禮部尚書罷知亳州,徙陳州,遷刑部尚書,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復為三司使。
陝西方用兵,殊請罷內臣監兵,不以陣圖授諸將,使得應敵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備戰斗。又請出宮中長物助邊費,凡他司之領財利者,悉罷還度支。悉為施行。康定初,知樞密院事,遂為樞密使。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慶歷中,拜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
殊平居好賢,當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輔皆出其門。及為相,益務進賢材,而仲淹與韓琦、富弼皆進用,至於台閣,多一時之賢。帝亦奮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權幸皆不便。殊出歐陽修為河北都轉運,諫官奏留,不許。孫甫、蔡襄上言:「宸妃生聖躬為天下主,而殊嘗被詔志宸妃墓,沒而不言。」又奏論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規利。坐是,降工部尚書、知穎州。然殊以章獻太後方臨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輔臣例宣借者,時以謂非殊罪。
徙陳州,又徙許州,稍復禮部、刑部尚書。祀明堂,遷戶部,以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徙河南府,遷兵部。以疾,請歸京師訪醫葯。既平,復求出守,特留侍經筵,詔五日一與起居,儀從如宰相。逾年,病浸劇,乘輿將往視之。殊即馳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為陛下憂也。」已而薨。帝雖臨奠,以不視疾為恨,特罷朝二日,贈司空兼侍中,諡元獻,篆其碑首曰「舊學之碑」。
殊性剛簡,奉養清儉。累典州,吏民頗畏其悁急。善知人,富弼、楊察,皆其婿也。殊為宰相兼樞密使,而弼為副使,辭所兼,詔不許,其信遇如此。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閑雅有情思,晚歲篤學不倦。文集二百四十卷,及刪次梁、陳以後名臣述作,為《集選》一百卷。
譯文: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人。七歲時便能寫文章,景德初年,張知白任江南地區安撫使,以神童的名義向朝廷推薦晏殊。皇帝召晏殊和千餘名進士一起參加殿試。晏殊文采神氣沒有被這種場合所震懾,提筆成文。皇帝很是欣賞,賜晏殊同進士出身。宰相寇準說:「晏殊是江東人氏(江東五代時屬南唐,為宋敵國。這么說意即晏殊不可重用)。」皇帝卻說:「唐時名相張九齡難道不是江東人氏嗎?」否定了寇準的建議。兩天之後,又進行詩賦策論的復試。(接到題目後)晏殊說:「我曾經做過這樣的文題,請換其他題目考我。」皇帝喜愛他誠實的品格,等到他寫完文賦,多次稱道此文。於是皇帝把他擢升為秘書省正字,秘閣讀書。皇帝命直史館陳彭年暗中觀察晏殊都與什麼樣的人交遊相處,得到回復後皇帝時常稱許晏殊。
第二年,皇帝召試晏殊為中書。升遷為太常寺奉禮郎。東封恩,又遷為光祿寺丞,任集賢校理。晏殊父親去世,回臨川丁憂。 皇帝奪情,晏殊不得已終止丁憂,從祀太清宮。皇帝下詔修寶訓,同判太常禮院。晏殊母親去世,晏殊懇求滿丁憂之期,皇帝又不允許。晏殊再一次遷任太常寺丞,被擢升為左正言、直史館,成為升王府記室參軍。歲中,晏殊遷為尚書戶部員外郎,任太子舍人。不久又任知制誥,判集賢院。日子久了,成為翰林學士,又遷為左庶子。皇帝每次待見晏殊,向他問及政事時,晏殊都用巴掌大的小紙片以蠅頭小楷書寫意見。晏殊等到答奏完畢後,就連同底稿一起封好呈交皇帝。皇帝頗為看重他縝密審慎的作風。
宋仁宗即位後,章獻明肅太後根據先帝遺詔授權臨朝聽政。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都想獨自向太後上奏言事(專擅朝政),朝中眾臣攝於他們的權勢,無人敢非議。晏殊進言:「向太後奏事的大臣需隔簾匯報,使太後不能看到他們是誰。」此事方定。後晏殊任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太後說這是太子的舊臣,恩惠不夠,於是增任給事中。預修《真宗實錄》時,晏殊升任禮部侍郎,又被授予樞密副使一職。晏殊上疏論張耆不可擔任樞密使,忤逆太後風旨。
由於有次去玉清昭應宮,侍從拿著板笏在他之後才趕來,晏殊怒了,用笏板撞他,把他牙齒打折了,御史大夫就此事上奏彈劾晏殊,晏殊被免官,貶謫到宣州。過了幾個月,改至應天府任職。晏殊延請范仲淹收徒講學,興辦教育。自從五代以來,天下的學校荒廢,興辦教育是從晏殊開始的。不久皇帝下詔任命晏殊為御史中丞,後改為資政殿學士、兼任翰林侍讀學士,兵部侍郎、兼秘書監,為三司使(宋代的財政大臣),重新成為為樞密副使,尚未任職,便改參知政事(這個相當於副宰相),加尚書左丞。太後拜謁太廟,有人奏請太後穿袞冕拜謁。太後拿這個問晏殊,晏殊用《周官》中規定的太後服裝回答。等到太後逝世,晏殊從禮部尚書任上被罷免,主政亳州,後遷徙陳州,後來又升遷為刑部尚書。以刑部尚書為本,兼任御史中丞,又成為為三司使(主財政的大臣)。
朝廷正在陝西用兵的時候,晏殊請求罷除內臣監兵,不用陣圖強行命令諸將,使得將軍能夠根據敵軍形勢決定攻守策略;並且招募弓箭手,培訓他們,以備戰斗。晏殊又請出宮中多餘的器物變賣以資助邊境軍費,其它的部門也管錢財的都罷免,把財權集中到度支司(三司之一,掌經濟出納)。這些建議都被施行。康定初年,任樞密院事,於是成為了樞密使(宋代的太尉,皇帝外最高兵權持有者)。進而升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宋代宰相,位極人臣)。慶歷年間,任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
晏殊平日喜愛交遊賢士,當世知名之士,比如范仲淹、孔道輔,都出自晏殊門下。晏殊為相後,更加致力於選拔賢材,於是范仲淹與韓琦、富弼都被重用。擔任要職的人,多是一時的賢士。皇帝亦勵精圖治,意氣風發,想要憑借群材來革新政治,於是小人佞臣都受到打擊。晏殊想派歐陽修出任河北都轉運,諫官上奏挽留,皇帝沒有答應晏殊的建議。孫甫、蔡襄上言:「宸妃所生的陛下是天下的主人(這個就是有名的「狸貓換太子」),而晏殊曾接詔令為陛下生母作墓誌銘,然而晏殊並無作為,此事便這樣過去了。」又有人上奏說晏殊役使官兵治僦舍來獲得私利。由於這個,晏殊被降為工部尚書,貶謫到穎州。然當年晏殊因為章獻太後(仁宗養母)正在臨朝,所以不敢修仁宗生母的墓誌銘;並且所謂晏殊差使的士兵,乃是輔臣例宣借用的,時人認為這不是晏殊之罪。
晏殊徙至陳州,又徙至許州,後來復任禮部、刑部尚書。祭祀上天,遷戶部,以觀文殿大學士的身份掌永興軍,遷徙河南府,又遷任兵部。因為疾病,請求歸京師以尋醫問葯。康復後,再次請求出守,皇帝特地留侍經筵,下詔五日一朝,晏殊待遇同宰相一樣。過了一年,疾病加劇,皇帝乘輿將要探訪他病情。晏殊立即派人飛馬上奏說:「無非是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快要好了,不足讓陛下擔憂。」不久病逝。皇帝雖然親臨祭奠,但皇帝因為沒有探訪他病情而遺憾,於是特地罷朝兩天,追贈司空兼侍中,諡號元獻,雕刻他碑首為「舊學之碑」。
晏殊性格剛強率直,生活清廉簡朴。多次擔任地方官,屬吏頗害怕他的急性子。善知人,富弼、楊察,都是他的女婿。晏殊擔任宰相兼樞密使,同時富弼為樞密副使,晏殊想要辭退他兼任的樞密使一職,皇帝下詔不許。可見晏殊被信任知遇到這種程度。晏殊文章贍麗,文思如泉,尤其工於詩,閑雅有情思。晚年篤學不倦。《文集》共二百四十卷,等到刪除梁、陳及以後名臣著述作品,成為一百卷的《集選》。
『捌』 中國十大品牌的醬香型白酒有哪些
要想買到真正的醬香酒,去貴州茅台鎮,茅台鎮,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鎮。位於仁懷市赤水河畔,群山環峙,形勢險要,是川黔水陸交通的咽喉要地。地處貴州高原西北部,大類山脈西段北側,北靠歷史名城遵義,南臨川南赤水河航運貫穿全境,仁藺、茅丹、茅習、遵茅公路匯聚於此,是連接川黔的重要樞紐和歷史名城。得天獨厚的土壤、水質、氣侯以及低河谷繁的眾多微生物群,造就了茅台河谷不可復制的地域酒自然資源優勢。千百年來,她因盛產美酒而享譽全世界。最具盛名的民族酒廠就坐落於此,歷史滄桑巨變,原古老的「楊氏燒房」已發展成為現代化的釀酒企業——貴州省仁懷市民族釀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玖』 有關動物的感恩典故
動物的感恩典故:
一、博比的故事
18世紀50年代中期,蘇格蘭愛丁堡的警察約克·格雷收養了一頭矮腳長毛獅子狗——博比,格雷對它關懷備至,「主僕」天天形影不離。格雷不幸於1858年去世。他死後3天,博比跑到主人經常帶它吃飯的「拉姆齊餐廳」,餐廳老闆扔給它一些它經常吃的麵包,但博比沒有吃,而是把麵包帶回來,放到主人的墓地埋好。
第二天博比又到「拉姆齊餐廳」去領午餐,供給它已死去的主人。在以後的14年中,它天天如此,從不離開主人的墓地一步。博比對已故主人的忠誠,成了傳奇佳話。市政府感動得收養了博比。博比老死後,人們把它埋在主人墓地。
二、義犬的故事
江西九江林業汽修廠全體職工為一條義犬立的雕像,碑文:「賽虎,三歲余,雌性狼狗,育有十三子。2003年11月28日,林業汽修廠晚餐燉一大鍋肉,賽虎一反常態,對鍋狂吠。眾人遂擲肉於地,賽虎不食,依舊哀嚎不已。
眾人不解,准備進餐。賽虎回望主人,悲鳴數聲,吞下地上之肉,隨即七竅流血中毒身亡。此刻,人們終於明白,義犬賽虎以死警示肉中有毒,挽救了三十餘人性命……今葬賀家山,立碑銘志以警世人!」
三、海豹的故事
英國蘇格蘭的一家旅店老闆娘珊麗·莫爾康太太一天到海邊散步。遠遠看見一隻小海豹誤落魚網,拚命掙扎,越掙扎網繩勒得越緊,最後遍體鱗傷,奄奄一息。珊麗急步上前,解開魚網,把它抱回家給它治傷餵食。在珊麗的悉心調護下,小海豹完全康復。珊麗用白漆在它身上寫了「凱蒂」二字,把它送回大海。
一年以後,怎麼也想不到,有天清晨,她打開大門,赫然看到凱蒂卧在石階上。小海豹一見昔日的救命恩人欣喜若狂,興奮的不斷拍打前肢,口中發出愉快的聲音,彷彿是向珊麗表示熱烈問候,感謝救命之恩似的。珊麗驚喜交集,將凱蒂抱進屋內,招待這位猶如遠行歸家的女兒似的小海豹,賓主極盡歡樂。
四、仙鶴的故事
俄國某牧場一個牧羊人救了一隻受傷的仙鶴,取名「都都」。「都都」傷愈後,為了報答牧羊人的恩情,再也不願回到同伴那裡去了。從此,它和牧羊人住在一起,幫助牧羊。「都都」對牧羊工作特別認真,守著羊群寸步不離。若有羊離群,「都都」會飛過去伸出長嘴毫不客氣的猛啄,迫使羊歸隊。
五、牧羊犬的故事
10多年前,一條名叫拉基的牧羊犬在牧場遭到一條公牛的攻擊,正在這危急關頭,67歲的老人羅伊·梅爾頓救下奄奄一息的拉基,並一直護理到狗主人歸來。
3年後,也就是1986年5月的一個深夜,狗主人聽到拉基瘋狂地叫,便急忙跟著前去察看,結果發現牧羊犬的身旁躺著羅伊o梅爾頓。老人由於心臟病猝發,摔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梅爾頓被及時送往醫院脫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