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鍛煉前庭功能
一、鍛煉方式:
1,可嘗試去走獨木橋等來提高人體的平衡力;
2,可多坐盪鞦韆來減少前庭器官的敏感度;
3,也可以通過一些旋轉運動來改善自己前庭功能。
二、注意事項:
1,可採用一些提高人體平衡力的運動,同時也要注意人生安全;
2,也要保持個人衛生避免耳朵受到感染;
3,每天可適量的運動來提高人體的平衡力。
前廳前庭可由內耳疾病、中樞性疾病和許多全身性疾病所引起。內耳疾病中如迷路炎、梅尼埃爾氏病等。中樞性疾病中如聽神經瘤、顳葉腫瘤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前庭功能檢查對鑒別這些疾病有重要價值。
(1)前庭康復中心擴展閱讀:
前庭功能中的眼肌對於起自前庭及半規管的輸入沖動產生反射性反應即出現眼球震顫。因此,前庭迷路有病變時(如梅尼埃爾氏病)或作冷熱水試驗時,半規管受到刺激,就產生眼球震顫。
檢查眼震時,囑受檢者注視檢查者向各個方向緩慢移動的食指,手指距病人眼球約50cm,受檢者的注視角度(視線與中線相交之角)不宜超過45°,超過45°時可誘發生理性終位性眼震而影響檢查的准確性。手指移動的方向是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 4個方向。必要時,還要向右上左下和左上右下斜向移動。
Ⅱ 我患了前庭神經炎,應該怎樣進行康復鍛煉哪
若是繼發性腦干周圍前庭神經炎,用時間等待恢復會延誤治療時間繼續惡化,單純性前庭神內經炎,正確治療容二到三周就會好的。若你的病超過三周,你需要做腦磁共振檢查為病情定性才能正確治療消除病源,營養神經,興奮激活神經才能早日康復。否則繼發性前庭神經炎發病嚴重後會導致供擠失調,更嚴得會破壞腦干及腦組織而發生不全痙攣性癱瘓等。需助發來腦磁共振照片為你指導。提示,若頸椎有不適,頸椎一並做磁共振才能會診定性議定出有效治療方案使你恢復。
Ⅲ 前庭功能紊亂的治療與恢復
1. 人的前庭是什麼器官?
前庭是人體平衡系統的主要末梢感受器官,長在頭顱的顳骨岩部內。人的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內耳又稱"迷路"),前庭就在人的內耳中,是內耳器官之一,由三個半規管和球囊、橢圓囊組成。它和耳蝸緊密相連,總稱位聽器官。前庭器官小且復雜,彎彎曲曲硬管里套著軟管,半規管內和球囊、橢圓囊內還充滿著叫內淋巴液的液體。前庭器官有特殊的解剖結構和功能特徵。
2. 前庭感受器有什麼功能?
內耳的前庭和耳蝸總稱位聽器官,顧名思義就是感知位置和聽覺的,前庭感知人體空間位置,後者負責聽覺。前庭的三個半規管感知身體旋轉的角加速度,球囊、橢圓囊感知直線加速度。例如坐在行進的車中即使閉上眼睛,不看窗外,也可感知到車的加速、減速或轉彎;又如乘坐電梯時那種升、降的感覺,這些都是半規管、耳石器感知的。
前庭感受器感知人體在空間的位置及其位置變化,並將這些信息向中樞傳遞,主要產生兩個方面的生理效應:一方面對人體變化了的位置和姿勢進行調節,保持人體平衡;另一方面參與調節眼球運動,使人體在體位改變和運動中保持清晰的視覺,故它對保持我們的姿勢平衡和清晰的視覺起重要作用。
3. 前庭與眩暈有什麼關系?
眩暈是一種運動性或位置性幻覺,是體內病理、或生理性位置覺刺激與大腦高級感覺中樞的沖突,是人體平衡系統功能紊亂的表現,包括患者自身旋轉感或周圍景物旋轉感、擺動感、漂浮感、升降感及傾斜感等。而那些頭重、昏昏沉沉的感覺及暈厥則不屬於眩暈范疇。
人體平衡系統也是由感受器、傳入神經、平衡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組成。內耳前庭是人體平衡系統的主要神經末梢感受器官(其次為視覺和本體感受器)。三者只要其中任何一種感受器向中樞傳入的沖動與其它兩種感受器的傳入沖動不協調一致,便產生眩暈。另一方面,因內耳前庭神經系統是維持人體平衡功能的主系統,且與全身其它系統存在廣泛聯系,其自身疾患或其它系統疾患累及前庭系統均能導致眩暈。故眩暈多由內耳前庭系統不協調引起,約占眩暈病例的70%。
4. 前庭功能檢測對人體有什麼傷害嗎?
由於大家對前庭功能及其檢測的情況比較陌生,一些患者對前庭檢測存在一些畏懼心理,經常把就診過程倒置,即將應最先做的前庭檢測放到最後進行,往往是既延誤診治,又增加就診成本費用。其實前庭檢測是屬生理性、功能性檢查,盡管檢測過程中少數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出汗、惡心等不適,但它對人體無沒有任何損害,故前庭檢測屬無創性檢測。
Ⅳ 前庭功能紊亂 可以治癒嗎
人的前庭是什麼器官?
前庭系統主要是指前庭器官,包括三個半規管,橢圓囊和球囊。前庭器官位於人的內耳中,是內耳器官之一。它和耳蝸緊密相連,總成位聽器官。
前庭器官小且復雜,彎彎曲曲的「硬管」里套著「軟管」,半規管、球囊和橢圓囊內還充滿著液體——內淋巴液。
目前行業內認為,眩暈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雙側前庭失衡或者不對稱。打個比方,人體兩側內耳的前庭系統好比一架雙引擎飛機的兩個引擎,兩側前庭系統正常時,共同協調完成人體平衡的感知和調節。
當一側前庭出現病變時,人體原來的平衡狀態被破壞,產生天旋地轉的眩暈感,好比飛機的一個引擎出現故障,飛機回失衡偏離航向。
當人經過休息、治療後,眩暈可以緩解。其中大多數是經過神經中樞調整,產生前庭代償後重新建立平衡的結果,只有少部分病人是得益於受損的前庭功能恢復。這好比於上文中一個引擎出現故障後,飛行員通過調整設置來保持平穩飛行。
若眩暈的病因不能消除,反復影響前庭系統,前庭功能時好時壞,患者就表現為反復發作性眩暈。這好比飛機的故障引擎不修復,飛機將會反復偏離航向而難以駕馭。
Ⅳ 跑步能恢復前庭功能嗎
不能
恢復靠大腦代償,年紀大的人很困難,可以嘗試前庭康復訓練
前庭是人體平衡版系統的主要末梢感權受器官,長在頭顱的顳骨岩部內。人的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內耳又稱"迷路"),前庭就在人的內耳中,是內耳器官之一,由三個半規管和球囊、橢圓囊組成。它和耳蝸緊密相連,總稱位聽器官。前庭器官小且復雜,彎彎曲曲硬管里套著軟管,半規管內和球囊、橢圓囊內還充滿著叫內淋巴液的液體。前庭器官有特殊的解剖結構和功能特徵
Ⅵ 做前庭康復訓練更暈怎麼辦
你好朋友別擔心,這種情況頭頂前庭暈脹主要考慮是存在血壓不穩定和供血不足導致的
Ⅶ 耳內前庭要如何康復,有哪些措施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換、疾病結構的改變以及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和要求的變化,康復醫學的產生和發展成為順應這種轉變的歷史必然,也只有康復醫學才能擔負起全面提高病殘者生存質量這一重要的使命,康復醫學已經成為與臨床醫學並列的一個重要醫學分支。作為促進病、傷、殘者康復的醫學科學雖然在我國起步較晚,但八十年代以來,尤其是近年已經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起來。康復不但針對疾病本身,更重視疾病所導致的功能障礙,著重於提高生活質量,恢復患者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
前庭康復是康復醫學的的分支之一,因其專業性強,在我國僅僅處於起步階段。確切地說,前庭康復是針對平衡系統損傷(主要包括前庭、本體感覺、視覺和小腦平衡中樞等損傷)後人體平衡機能的康復,康復的實質是促進和建立平衡功能代償,因為前庭是調節人體平衡的主系統,所以臨床又稱之為前庭代償。
康復不只單純實施治療,還包括康復評定和康復預防。康復評定是康復治療的基礎,沒有評定就無法規劃治療和評價治療效果。康復評定不是尋找疾病的病因和診斷,而是客觀地評定功能障礙的性質、部位、嚴重程度、發展趨勢、預後和轉歸。應在康復治療前、中、後期,對病人進行與康復治療相關的功能評定。
前庭平衡康復包括被動(旋轉椅、動態平衡台等訓練器材)和主動康復(患者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的特定訓練)兩個方面,並以主動康復訓練為主。目前,一些國內大型綜合醫院或專科醫院已經開始開展這項工作。
Ⅷ 什麼是前庭康復包括那些措施什麼是前庭康復
前庭是人體平衡系統的主要末梢感受器官,長在頭顱的顳骨岩部內。
前庭(三個半規管、球囊、橢圓囊)
人的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內耳又稱"迷路"),前庭就在人的內耳中,是內耳器官之一,由三個半規管和球囊、橢圓囊組成 關於對他的康復治療 叫前庭康復
治療內容1
、
眼訓練
:眼球向上、下運動
20
次;從一側到另一側
20
次;注視手指於一臂
的距離,移動手指到
35cm
處,再回到一臂遠,
20
次,開始慢以後加快。
2
、
頭運動
:睜眼頭前屈後伸
20
次,從一側轉頭到另一側
20
次,開始慢後加快。
眩暈消失後,閉眼做同樣動作。逆時針、順時針轉頭各
20
次。
3
、
體位改變
:坐位——懸頭位——轉向左,坐位——懸頭位——轉向右。
4
、
坐位:
聳肩
20
次;轉肩向右再向左
20
次;向前屈,從地上撿東西再坐好,
20
次。
5
、
位置改變:
鼻觸左膝——右耳觸左肩,鼻觸右膝——左耳觸左肩,各
20
次。
6
、
體位改變:
坐位——仰卧位,仰卧位——左側卧位,左側卧位——右側卧位,
右側卧位——仰卧位——坐位,
20
次。
7
、
站立:
睜眼從坐到立,再坐回
20
次。閉眼做同樣的動作
20
次;兩手之間擲
橡皮球(於眼平面或膝以上)
8
、
走動:
橫穿房間走動,先睜眼,後閉眼
20
次。上下斜坡先睜眼後閉眼各
10
次。
彎腰俯首
20
次。
單足站立先睜眼後閉眼各
10
次。
一足在另一足前方行走
(腳
尖碰腳跟走直線)
,先睜眼後閉眼。
各節體操開始可緩慢,
後逐漸加快。
從上到下一次做完。
每天
2-3
次,
每次
15-30
分鍾。
希望對你有幫助 望採納~
Ⅸ 如何進行前庭康復練習
同仁醫院耳科張華醫生
機體的平衡控制是一個綜合復雜的感覺功能,主要依靠前庭、本體感覺和視覺(合稱平衡三聯),以及這三個系統的相互協調作用,並由中樞參與處理。
人體處於不同體位不同環境下,視覺、本體感覺和內耳的前庭感受器接受信息並傳遞給小腦,使小腦發出平衡指示,活動關節肌肉,改變體位,保持平衡。
在平衡三聯中,尤以前庭系統對機體的平衡控制最為重要。當一側前庭出現病變時,就破壞了人體原來的平衡狀態,眩暈、天旋地轉等感覺就發生了。
前庭康復
由於前庭病變導致的失平衡狀態,經過休息、治療後,眩暈等感覺可以緩解,其中大多數是經過神經中樞調整,產生前庭代償後重新建立平衡的結果。
前庭系統的可塑性和代償能力已被廣泛認可,它是康復訓練的主要依據。前庭康復著眼於改善殘余前庭功能的增益,並促進利用替代機制或策略,以達到前庭代償的目的。
前庭康復練習
前庭康復訓練可以增強患者的平衡功能並提高其對眩暈的耐受能力,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所證實。前庭康復訓練正逐漸顯出其廣泛的應用前景,並成為除葯物、手術外治療眩暈疾病的又一重要手段。
個性化訓練可根據患者的診斷或功能缺陷提出針對性訓練方案,並在治療過程中定期評估病情,隨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和修改。
個性化訓練方法主要包括
1適應性練習:能夠改善前庭—眼反射增益,與患者主觀症狀的改善密切相關。方法
將物體置於鼻前25厘米,轉頭時注視物體,盡量保持視覺清晰,逐漸增加轉頭速度,重復15-20次,每日重復2-3次。2替代性練習:可以增加凝視穩定性及對姿態和步態的控制,包括視覺刺激練習和本體感覺練習。基於改變或除去某些感覺會促使患者利用剩餘的感覺。方法讓患者在有或沒有視覺角度下練習,或讓他們站在泡沫材料上以改變本體感覺進行練習。3習服性練習:可促進前庭習服的發生,選擇激發症狀的運動,運動的強度要達到引出輕、中度症狀,訓練5-15分鍾,每日重復2-3次。如一定時間後症狀無好轉或眩暈消失,則停止此項運動。根據不同的症狀,習服方法有很多,如Brandt-Daroff習服練習方法患者迅速向患側卧位,眩暈消失後保持30秒,然後坐起等待眩暈消失;患者向對側重復以上運動,停留30秒,坐起。重復10-20遍,每日重復2-3回,如果2天無眩暈出現可停止治療。4平衡和步態練習:改善靜態、動態姿勢控制以及行走的能力,包括靜態練習和動態練習,找出姿勢不穩的練習方法。每日訓練5-15分鍾,每日重復3次,逐漸增加難度。方法可讓患者在睜眼和閉眼的狀態下從坐位到站位,適應後並轉身。5維持性練習:可以穩定和鞏固康復訓練效果,包括輕度和中等難度的平衡和步態練習,以及視覺和本體覺的替代練習。
康復練習原則
通過很多臨床驗證,康復訓練有助於前庭系統功能的康復。為提高康復效果,在訓練過程中,需要遵循如下原則:
1知患者訓練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消除患者的恐懼感。2治療要盡早,早期干預對提高康復質量非常重要。3初始鍛煉的時間可以簡短些,鼓勵患者進行頭部運動。
4完成初步的前庭功能訓練後,可進行更復雜的運動。5限制運動、減少視覺信號輸入和前庭抑制葯物會推遲恢復開始的時間和限制最終的康復水平。
相信按照一定的原則,使用如上不同的康復訓練方法,盡可能改善患者的穩定性和失衡感,可使患者恢復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