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慶直轄十周年介紹
重慶市簡稱「渝」,位於我國西部中緯度地帶, 介於東經105°11′--110°11′, 北緯28°10′--32°13′之間; 東鄰湖北省、湖南省, 南連貴州省, 西接四川省, 北與陝西省接壤,是我國中西部地帶經濟發展東聯西引的結合部。
重慶位於長江三峽庫區腹心地帶。三峽庫區重慶段包括巫山、奉節等18個區縣(市), 面積達4.6萬平方公里, 佔全市總面積的55.82%。三峽水庫建成後, 形成蓄水393億立方米的世界上最大河谷水庫, 萬噸級船隊可直航重慶, 實行江海聯運, 提高其運輸能力和擴大物資交流, 有利於重慶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面積〕 全市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 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總面積的2.39倍, 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直轄市。
〔人口〕 1999年全市總人口為3075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2.44%。
〔民族〕 有漢、回、苗、土家等十幾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5.7%。
〔行政區劃〕 1997年3月14日重慶市被正式批准設立直轄市,現轄渝中、渝北、沙平壩、北碚、南岸、萬盛、萬州、涪陵等13個市轄區,江津、合川、永川、南川4個縣級市,18個縣,5個自治縣。
自然條件
〔地形〕 重慶地區地形地貌結構較為復雜。地貌類型按其形態劃分, 可分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壩)五大類。中山分布於重慶市的北部和東南部, 構成四川盆地邊緣山地, 面積42590平方公里, 佔全市總面積的51.2%,天池山主峰蘭英寨, 海拔2793.8米, 是重慶市最高峰;低山面積為19876平方公里, 佔全市面積的24.1%; 丘陵面積為14954平方公里, 佔全市面積的18.2%, 主要分布於長江左岸的西部地區;台地面積2943.36平方公里, 佔全市面積的3.6%,;平壩面積1970.775平方公里, 佔全市面積的2.4%。
〔水文〕 重慶境內河流密布。總計流域面積大於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74條。除北部的任河匯入漢水, 東南部的酉水注入沅江、瀨溪河和大清河注入沱江外, 其餘均匯入境內長江。左岸河流多而長, 呈格子狀系; 右岸一般短而少, 呈樹狀水系。主要河流有:長江、嘉陵江和烏江。
〔氣候〕 重慶氣候屬中亞熱濕潤季風氣候類型, 其特徵是:(1)夏熱冬暖, 無霜期長。重慶地區多年平均氣溫在長江谷地為18.4℃(沙坪壩)、雲陽18.8℃; 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34.4℃, 極端最高氣溫達44.1℃(豐都), 為長江三大「火爐」之一。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大於4℃, 無霜期340--350天, 大於0℃活動積溫6010--6900℃, 是同緯度無霜期最長地區。(2)降水量充沛, 時空分配不均。重慶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 夏季占年降水量40%--50%, 冬季只佔4%--5%; 多暴雨, 又受青藏高壓和副熱高壓的影響, 7、8月份常出現30--50天的乾旱。降水的年際變化大, 一般多雨年為少雨年降水量的2.5--3倍; 降水量由東向西北逐漸減少, 黔江年降水為1445.3毫米, 而西部的潼南僅987.5毫米。(3) 秋多陰雨, 冬多雲霧, 日照時數少。重慶秋季陰雨平均機率1.1--2.3次, 常年≥0.1毫米雨日平均13.7--15.8天, 降水量268--424毫米, 占年降水量的24%--31%; 重慶年平均霧日67.8天(沙坪壩)。最多年份達148天, 故有「霧都」之稱。(4)氣候垂直分異明顯。重慶地區相對高差達2720.7米, 形成明顯立體氣候帶譜。氣溫隨海拔增高而降低, 其遞減率一般為0.57℃/100米, 年活動積溫遞減率為207℃。但因受地形影響, 重慶地區一般存在著500--600米、800米左右二個逆溫層。降水量隨海拔增高而增多, 多雨帶各地不一, 酉陽八面山出現在1200米處, 年降水量多達1852.1毫米, 南川金佛山則在1600米處, 年降水量為1654.4毫米。(頁首)
資源狀況
〔氣候資源〕 光能資源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源泉和形成產量的必要條件, 以日照時數和太陽輻射量數為指標。重慶因多雲霧, 是全國光能最低值地區之一。日照時數多年均為1112.8--1655.8小時, 年百分率僅25%--30%。比同緯度的上海、漢口、拉薩少得多。日照時數年內分配不均, 夏季最多, 佔全年的42%--46%, 冬季僅佔11%左右; 日照時數又隨海拔升高而減少, 丘陵地區(海拔<500米)年日照時數為1112.6--1655.8小時, 海拔500至1000米的低山地區1112.6--1214小時, 海拔1000米以上中山區為970--1135小時。重慶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70.52千卡/平方厘米至92.75千卡/平方百米,太陽輻射總量年內比, 夏季佔42%, 冬季佔11%左右。
熱量資源以氣溫值表示。重慶年平均氣溫14.9--18.9℃, 最熱月平均氣溫25.5--29.4℃, 極端最高氣溫豐都高達44.1℃, ≥35℃的平均日數36.4--41.2天; 最冷月平均氣溫2.8--7.2℃, 極端最低溫奉節達-9.2℃, 比南京高4.8℃, 比漢口高8.1℃, 是我國中緯度地帶熱量資源最豐富地區之一。
〔水資源〕 重慶地區水資源非常豐富, 各類水資源合計4648億立方米, 由當地地表水、過境水和地下水組成。 地表水。重慶當地地表徑流總量為511.4億立方米, 其地域分配與當地降水量成正相關。東南邊緣山區, 北部大巴山地多年平均徑流深分別為741.6毫米(黔江)、753毫米(開縣), 而地區西部丘陵地區的永川僅360毫米, 相差達1倍多。當地地表徑流年際變化也很大, 最多年為最少年的1.5--4.2倍。重慶地區入境河流有長江、嘉陵江、烏江等36條, 通過長江於巫山縣碚口出口。據推算, 入境地表徑流總量為4005億立方米, 出口為4292億立方米。
地下水。重慶地區地下水年儲量為131.7 億立方米, 可開采量為44.9億立方米。全市碳酸鹽岩類出露面積2903平方公里, 佔全市總面積35.3%, 喀斯特水佔地下水總量的78%, 主要分布於大巴山、武陵山地; 基岩裂隙水僅佔6%, 分布於西部紅層丘陵區。
地下熱水。據不完全統計, 重慶境內溫泉26處(不含原涪陵及黔江地區), 水溫屬低溫熱水(20--40℃)有19處; 中溫熱水(40--60℃)有南泉等6處; 高溫熱水(大於60℃) 1處。水質類型70%屬硫酸鹽型熱, 並含有氧、溴、碘、鍶等多種微量元素。同時經勘探鑽孔證明, 重慶地區地下熱水儲量極為豐富。地下熱水不僅具有旅遊、療養等功能, 而且是有待開發的寶貴能源資源。
〔土地資源〕 重慶土地總面積82339.36平方公里, 其中農用地為61634平方公里, 占土地總面積的74.85%,耕地面積25564平方公里, 占土地總面積的31.05%; 林地30078平方公里, 佔36.53%; 園地1626平方公里, 1.98%; 牧草地佔2059平方公里, 佔2.5%; 水面2307平方公里, 佔2.79%。1996年人均土地僅為0.273公頃, 為全國人均的1/3; 人均耕地0.084公頃, 比全國人均少0.02公頃; 人均林地0.1公頃, 比全國人均少0.087公頃, 人均草地0.007公頃, 僅有全國人均草地的1/33。
〔生物資源〕 重慶市生物資源十分豐富。
植物資源。重慶自然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其主要由栲樹屬、青罔屬、櫟屬、木蘭屬等樹種構成。重慶地區自第四紀以來, 未受冰川「入侵」, 成為植物的「避難所」, 有維管束植被為1154種。孑遺植物和珍稀植物極為豐富, 屬國家1--3級保護植物多達50多種, 其中一級保護植物有銀杉、水杉、珙桐、禿杉、桫欏等。水杉(萬州鹽井溪)、銀杉(南川金佛山)均為我國最早發現地區, 曾轟動了世界。二級保護植物有銀杏、光葉珙桐、香果樹、鵝掌楸、紅豆杉等; 三級保護植物有黃杉、穗花杉、白桂木等。
動物資源。重慶動物種類繁多,有獸類69種、鳥類191種、爬行類27種、兩棲類28種、魚類146種, 其中屬於國家保護珍稀動物有40多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有金絲猴、黑葉猴、雲豹、白鶴、中華鱘、長江鱘等;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金冠鹿、穿山甲、林麝、水獺、大鯢等; 國家三級保護動物有青羊、小靈貓、白腹錦雞等。上述珍稀生物種類, 不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更重要的是它們與生息繁衍的自然環境構成「生物基因庫」, 是研究生態環境變遷和生物演化的寶貴場所。
[礦產資源] 重慶地區礦產資源十分豐富, 類型多, 在國內佔有重要地位。截至1996年底, 全市已發現礦產75種, 已探明儲量39種, 是全國特大城市中礦產資源最豐富地區。(1) 能源礦產有煤、天然氣、地下熱水等, 其中煤的保有儲量20多億噸, 是我國南方煤炭生產重要基地; 天然氣儲量達3200億立方米, 名列全國前列。(2) 金屬礦產: 鍶礦儲量185萬噸, 居全國第一, 錳礦探明儲量為我國第二, 釩、鉬、鋇探明儲量為全國第三, 此外還有鋁土礦、汞礦、鋅鉛礦等。(3)非金屬礦產: 岩鹽為我國最大礦區之一, 儲量達3000億噸, 重晶石、螢石等也較為豐富; 冶煉輔助材料有耐火粘土、溶劑石灰石、硅石、鑄型砂等; 建築材料有石膏、大理石、水泥石灰石等。
〔旅遊資源〕 重慶地區自然環境復雜, 在長期演變過程中, 形成豐富多彩的自然旅遊資源。重慶自然旅遊資源特徵有: (1)多樣性。山地型有巫山12峰、縉雲山9峰、四面山丹霞地貌等; 喀斯特型溶洞有夏冰洞、芙蓉洞、雙溪洞等; 萬盛石林; 小寨天坑地縫等。峽谷型有長江三峽、嘉陵江小巫峽、大寧河小三峽、烏江峽谷等。水體類有南、北溫泉、統景溫泉等; 湖泊有長壽湖、小南海等。生物類有金佛山、四面山、縉雲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仙女山、紅池壩山地草地等, 集「山、洞、峽、泉、林、草」於一身, 具有觀光、避暑、消夏、療養保健、探險科考等功能。(2) 獨特性。據不完全統計, 重慶境內自然旅遊資源共有1331處(含人文景觀), 其中有世界上最大奉節小寨天坑(漏斗)地縫(盲谷), 以及巫溪夏冰洞、長江三峽、大寧河峽谷和烏江峽谷群, 實屬國內罕見。(3)集中性。以長江幹流為橫軸, 烏江、大寧河為縱軸, 依託重慶主城區、涪陵、萬州為中心, 構成「三點三線」地域組合格局。三峽工程完工後, 不但形成長達600公里「高峽出平湖」的天下奇觀, 還將新增景點70多處, 使整個三峽庫區成為全國最大的國家級公園和世界級風光景區。重慶市還有眾多的人文旅遊景觀,以三國為背景的歷史遺跡白帝城、張飛廟;以民俗為背景的豐都鬼城、大足石刻; 以及革命歷史遺跡紅岩村革命紀念館歌樂山烈士陵園等。(頁首)
基礎設施
〔電信〕 進入90年代, 重慶市郵電通信產生了質的飛躍。建成了多條光纜線, 長途樞紐站, 開通了衛星地面通信站, 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本地市話網,初步形成了通信手段多樣化、立體化、有線無線相結合的全方位通信網路。至1998年底, 全市的長途交換機容量達4萬路端, 市話266.2萬門, 住宅電話93萬戶,行動電話37萬戶。郵政線路達966條, 郵件可郵往145個國家和地區。
〔交通〕 目前,重慶市已初步形成由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和管道五種運輸方式組成的有一定規模的「水、陸、空」立體運輸體系。經過不斷建設, 重慶已經形成了四通八達的綜合立體交通網路, 建成了成渝電氣化鐵路、成渝高速公路、210國道、機場高速公路、江北機場等重要交通項目及一批客運站、港口碼頭設施。到1998年, 全市境內擁有公路里程27210公里, 高等級公路137公里, 鐵路595.5公里, 港口41個, 開通了70餘條國內航線和至香港、澳門、高雄、名古屋、曼谷、吉隆坡等國際航線。
〔能源〕 自「七五」開始, 重慶加大了對能源設施的投入和建設,建成了重慶發電廠擴建工程、珞璜電廠一期工程、合川渭沱電站, 銅梁安居電站、天府、松澡煤礦擴建工程, 以及一批中小型火電站、水電站和送配電設施, 完成了110千伏變電站建設和城市電網改造, 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以來重慶電力緊缺的狀況。目前, 正在進行總投資達20億元的城市電網和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建設。(頁首)
經濟建設
到1998年, 重慶市國內生產總值為1434年億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 比1978年增長5倍, 平均每年增長9.9%, 高於全國同期年均增長速度, 提前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的目標。重慶作為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格局已經形成。
[工業] 改革開放的20年間,重慶工業連續保持高速度增長,年均增長速度達12.24%。到1998年, 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1288.66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480億元。全市基本建成了汽車摩托車生產基地, 鋼材生產和有色金屬加工基地,以天然氣化工為基礎, 以有機化工、精細化工、化學醫葯為主體的綜合化工基地、醫葯生產基地, 同時建材工業、日用化工、日用陶瓷、食品工業、大中型輸變電設備、機床、製冷機械、造船等行業也很發達, 在國內佔有相當地位。1998年,汽車產量15.74萬輛, 摩托車產量126.90萬輛, 成為全國五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
[農業] 1998年, 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430.69億元, 糧食總產量1155.36萬噸, 油料總產量達到25.1萬噸, 肉類總產量達144.1萬噸,糧食、豬肉、蠶繭等農副產品產量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居於首位。主要農產品供給結束了長期短缺的歷史、肉類、蔬菜、禽蛋、水產、水果等農產品生產能力不斷增強, 油桐、生漆、長毛兔、榨菜、黃連產量名列全國前茅, 柑桔、茶葉、蠶繭產量居全國的第5--8位。
〔第三產業〕 改革開放以後,重慶市的第三產業空前發展,經過產業結構調整,第三產業占整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7.4%上升至1998年的37.8%,全年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為542億元。1998年,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53.7億元, 近十年, 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年均遞增率10%以上。貿易及餐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998年10%。全市銷售規模上億元的大型商場超過了10戶。商貿流通領域從業人員達到93萬人。金融保險業發展很快,到1998年止, 全市各類各級金融機構總計5741個, 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為1306億元, 貸款余額為1358.6億元, 保險業保費收入為22.7億元, 承保金額達2595.41億元。建國50年來, 全市共投入210.5億元進行住宅建設, 累計竣工住宅面積5792萬平方米, 人均居住面積由3.1平方米提高到8.3平方米。 重慶山環水繞, 歷史源遠流長, 旅遊資源豐富, 全市有1300多個景點。旅遊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正在發展壯大。房地產、旅遊業成為重慶市新的經濟增長點。(頁首)
社會文化
〔教育〕 50年來,重慶市的教育事業全面發展。1997年, 全市普通小學校16261所, 在校生285.43萬人, 適齡兒童小學入學率已達到99.96%。全市普通初中學校1327所, 在校生86.9萬人, 小學畢業生升入初中的比例平均達90%。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已達到6.5年。全市幼兒教育事業發展迅速, 適齡幼兒入園率平均為55.5%, 城市和近郊農村已基本普及幼兒學前教育。
全市現有普通中等技術學校81所, 普通高中279所, 職業高中200所, 技工學校110餘所, 職工中專學校52所。58%的初中畢業生可以升入高中階段學習。
全市現有普通高校22所(其中本科院校16所), 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25所,有12所普通高校(含機構), 擁有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南農業大學等4所國家重點大學。
〔科技〕 新中國成立後,一大批重點企業和科研院所興建和遷入重慶,形成了較完善的科研體系。在過去的50年中,重慶市在生物工程、冶金、航天、船舶、醫療衛生、核工業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就。同時建立起一支實力雄厚的科技人員隊伍。1998年, 全市有部、省、市科研機構399個, 民營科技機構2600多個, 有一批在全國具有相當優勢的研究所, 其中在聲、光、電、計算機、儀表、材料、模具、塗料、醫學等領域的研究開發水平和實力處於國內前列。全市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5萬人, 其中高級職稱近10萬人, 各類技術拔尖人才近1000人, 兩院院士7人。
〔文化〕 重慶市積極推進文化事業建設,文藝創作和文化設施的建設呈現可喜的局面。全市文化事業繁榮興旺,對外文化交流頻繁;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速。共有重慶電視台、重慶電視二台、重慶有線電視台、重慶人民廣播電台、經濟台、商業台、交通台等7個市級廣播電視台。全市廣播電視覆蓋率均在85%以上;文博事業再現活力。重慶作為歷史文化名城, 文物藏量豐富, 現有文物點12212處, 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 省級152處。其中一級文物1000餘件。同時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文化設施日趨完善。20年來,投資新建、擴建了文化館25座,建設了1222個鄉鎮文化站,圖書館由8個上升到42個,總面積達到90721平方米。規劃保護了重要的歷史遺跡,新建了萬州三峽博物館、涪陵博物館等19個文博機構。
〔體育〕 經過50年的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的快速發展,重慶的體育事業步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到1998年,參加經常性體育運動的人口達到45%; 90%以上的青少年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准。全市已經具備承辦全國綜合性運動會的接待能力, 群眾性體育活動與競技體育運動蓬勃發展。與此同時,全市開展了大規模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90%以上的區、縣(自治縣、市)擁有體育場、綜合體育館、游泳池。
〔衛生〕 經過50年的發展,重慶市衛生事業已形成了醫學教學、科研、預防、保健、醫療、衛生監督執法等較為完整的醫療衛生體系和城鄉醫療衛生保健網。到1998年, 全市有各類衛生機構達2438個, 縣及縣以上醫院278個, 城市街道和農村衛生院2130個, 防疫和保健機構115個。全市擁有衛生技術人員88769人, 每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由建國初的1.26人上升為2.9人。全市衛生床位數已達65934張, 每千人口擁有病床數由解放初的0.3張上升到2.2張。(頁首)
人民生活
〔收入〕 1998年,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467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1720元, 收入的增長帶動了居民儲蓄水平的提高。1998年, 全市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余額2368元。
〔消費〕 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發生變化。1998年, 全市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水平達到2056元。城市居民消費中用於教育、旅遊、住房的支出比重加大,電腦、行動電話、旅遊和住房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在農村,居民消費城市化特徵明顯增強,消費層次明顯提高。 〔社會保障〕 1998年, 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和失業保險職工均達180萬人以上, 占企業職工人數的81%。9個區縣, 833戶企業, 8萬職工參加了大病醫療社會統籌試點。21個區縣, 2377戶企業, 33萬職工實行工傷社會保險統籌試點。在12個區縣, 1351戶企業, 17萬女職工中建立了生育社會保險統籌制度。職工工資收入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受到法律保障。(頁首)
對外開放
1997年3月中央設立重慶直轄市, 在直轄效應下, 重慶成為外商投資熱點, 1997年一年, 外商直接投資金額達5.74億美元。截至1998年底, 全市累計批准外資項目超過3000多項, 簽訂直接利用外資合同2677個; 累計協議外資金額56.3億美元, 其中直接投資金額38.39億美元; 實際利用外資46.95億美元。
已進入重慶投資落戶的世界知名大跨國公司近40家, 其中排名世界500強企業有16家, 投資超過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達到30多個。重慶已有外資企業近1000家, 據1997年統計, 這批企業共吸納12萬人, 年產值153億元, 年進出口額2.7億美元。
http://www.gov.cn/wszb/bo14/
B. 如何懂得重慶萬個位計劃
軌道交通6號線,大龍山站2B出口,君頓花園酒店往旗龍路步行約一公里,到達
C. 韓村河鎮的歷史沿革
韓村河鎮是2002年1月根據房山區行政區劃調整,由原韓村河鎮和岳各庄鎮合並建立的。
原岳各庄鎮的歷史沿革為:1953成立互助組,1955年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並為長溝人民公社,1960年成立五侯人民公社和天開人民公社,1964年五侯、天開兩公社合並為岳各庄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岳各庄鄉,2000改為岳各庄鎮。1958年屬周口店地區,1960年屬房山縣,1987年屬房山區。
原韓村河鎮歷史沿革:1961年從長溝人民公社劃出,成立趙各庄人民公社,1980年更名為東營鄉,2000年更名為韓村河鎮。
全鎮經濟以糧食生產為主,多種經營。聖水峪、太湖的香椿在全區享有盛名。
域內礦產資源較豐富,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與長溝鎮接壤地帶,礦種以白雲石為主。各種產業並存,並已發展為多元化、產業化。農業以韓村河高科技蔬菜園區和各具特色的養殖小區為主導,實現了生產的規模化和經¬營的產業化。建築業以國家特一級建築企業「韓建集團」為代表,憑借其雄厚的實力和快速發展的勢頭,始終占據著全鎮經¬濟的支柱地位,並發揮著巨大的帶動建材業發展的作用。旅遊業以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小康村「韓村河村」為代表,以「韓村河3A級文明旅遊景村」和國家級「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中心,輻射天開遼塔、皇後台伊桑阿墓等眾多名勝古跡,構成了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
1949年前有2所小學。中國新聞進修學院分院也在該鎮。還有1所駕駛培訓學校。全鎮有1所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21個,有敬老院1所。北京第二精神病療養院(現已遷出),總後278醫院亦設於域內(現已遷出)。
皇後台村南有清代大學士伊桑阿墓,現存華表、石碑、石獅、石坊等文物,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上方山在鎮域西北部,奇峰陡峻,古木參天,古有「九洞十二峰七十二庵」之勝,為京郊著名游覽勝地。該山古稱六聘山,又名紅螺,山上雲水洞是我國長江¬以北較大石灰岩溶洞之一,洞內溶岩景象萬千,是一座天然藝術宮殿。天開村南有遼建古塔,孤山口村有周吉祥塔和普濟禪寺,分別是市、區重要文物保護古跡。原¬房山政協¬委員,和平解放北平時的國民黨11名談判代表之一的郭維農(樹堂),其原¬籍為五侯村人。
1939年曾發生水災。1976年唐山地震時,五侯村是全區損失最重的村莊之一。
該鎮交通方便,房易公路(房山至易縣)、周口店至張坊公路皆通過鎮境,房易公路在岳各庄設汽車站。良鄉至聖水峪公路通公共汽車。鎮屬各村皆有公路。京原¬鐵路亦東北而西南穿過鎮境中部,設有孤山口車站。
D. 沖劑咋製造
一般有三種,搖擺制粒,簡單說就是將中葯提取物與輔料混合再用機械力專將其通過篩網,就出小屬粒了,濕法制粒,將中葯提取物與輔料在制粒機中混合,高速旋轉,還有一個高速旋轉的制粒刀將其切成小粒.一步制粒.輔料在罐中被熱風吹氣,提取物或液體從上部向下噴到粉末上,逐漸變成小粒並張大,現在次方法比較常用
E. 北京昊康生態製品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京昊康生態製品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96年06月0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微生態保健口服內液製造等容。
法定代表人:閆雙強
成立時間:1996-06-07
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11277279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房山區岳各庄鄉聖水峪村278醫院內
F. 一片紫色斑
你的表述不是很全面.從現象來看,有可能是"網狀青斑",也有可能是"紫癜".
網狀青斑(livedo reticularis)是一種少見的功能性皮膚血管痙攣病,臨床特點為肢體和(或)軀干皮膚出現持續、對稱的網狀或斑片狀青紫。其病因尚未明確。多見多發於正常兒童和青年女性。,男女發病率相似,但女性中有症狀者更常見。無季節性差異。
大多數病人無任何症狀,毋需特殊處理。有潰瘍者宜卧床休息。下肢腫脹者可用彈力綳帶包紮。也可用血管擴張劑,如鹽酸酚苄明、環扁桃酯、硝苯地平和利血平等治療(參見"手足發紺症"和"雷諾氏綜合征")。
紫癜是指皮膚粘膜以及內臟器官出血所形成的瘀點瘀斑。本病可分為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與過敏性紫癜兩大類。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指因血小板減少造成血液凝固障礙而發生的,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過敏性紫癜是由過敏引起的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
紫癲的詳細資料可參考:http://..com/question/7911512.html?si=9
祝你們健康快樂.
回答補充:
我上面說的可能有些專業.就你女朋友的現象,目前可不用治療,繼續觀察一段時間.如果不再擴大,顏色逐漸變淺,就會被身體吸收.
因為沒有看到症狀,所以不能下結論.從你的講述看.應該是皮下毛細血管出血.如果身體其他部分沒有這種情況,就可以不考慮身體的綜合現象.也就不用治療.
另外,不建議使用"達克寧"處理,也不會起決定作用."達克寧"里含有激素,容易使皮膚粗糙和產生依賴性.
G. 求問重慶為什麼要設為直轄市~~
而且水,電,氣都充足。另外,重慶跟周邊的四川地區還有眾多的兵工企業。二戰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他的安全了。
2、三峽移民的需要,三峽移民70%在原來的四川管轄內,且80%屬於貧困縣,成都距離三峽太遠,管理難度重重,而移民的成功與否是三峽工程成功的關鍵。用距離三峽最近的特大城市去帶動肯定好過四川的管理。而且在重慶的帶動下可以讓三峽地區的800萬貧困人口盡快脫貧。所以原屬於四川的涪,萬,黔江劃給了重慶。
3、重復行政的安排,開始中央是准備設立三峽省的,後來發現要是設立省,省會重慶的話就會多很多行政部門,等於重復設立,所以經過論證就變成了現在這種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人口最多的城市。為此國家節約了數十億的開銷,和減少了數萬公務員隊伍。
4、經濟建設的需要。原來的四川,湖北,湖南,貴州交接處的數十個縣大部分都是貧困縣,貧困人口2000萬,要發展就需要一個有輻射能力的大城市帶動,而重慶以前只是個省轄市沒有能力也沒有義務去帶動這些地區,直轄後通過重慶的總體招商,采購的擴大和路網的建設,已經有很多的縣已經脫貧。
5、在直轄前重慶就是全國十大城市。是三個不是省會城市的特大城市之一(其他兩個是青島和大連)。相比青島跟大連成熟的經濟跟定位。重慶在四川一直是很被動的。相對於人口跟面積都很巨大且經濟相對落後的四川,重慶每年都有繁重的稅收任務,使得重慶的經濟投資環境越來越難。而把重慶從四川劃分出去,對雙方都有好處,四川可以把2000萬人口的負擔減掉,重慶可以把經濟補上去,而重慶的經濟好了後還可以帶動重慶周邊的四川地區。
6、歷史曾經的選擇,剛解放的時候,重慶就是直轄市,而且是西南大區的區府所在地,當時做陣重慶的是鄧小平,陳毅,劉伯承,當時的重慶總管雲,貴,川三省。
H. 想問問大夥兒對重慶這個城市的感覺如何
概況
重慶市簡稱「渝」,位於我國西部中緯度地帶, 介於東經105°11′--110°11′, 北緯28°10′--32°13′之間; 東鄰湖北省、湖南省, 南連貴州省, 西接四川省, 北與陝西省接壤,是我國中西部地帶經濟發展東聯西引的結合部。
重慶位於長江三峽庫區腹心地帶。三峽庫區重慶段包括巫山、奉節等18個區縣(市), 面積達4.6萬平方公里, 佔全市總面積的55.82%。三峽水庫建成後, 形成蓄水393億立方米的世界上最大河谷水庫, 萬噸級船隊可直航重慶, 實行江海聯運, 提高其運輸能力和擴大物資交流, 有利於重慶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面積〕 全市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 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總面積的2.39倍, 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直轄市。
〔人口〕 1999年全市總人口為3075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2.44%。
〔民族〕 有漢、回、苗、土家等十幾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5.7%。
〔行政區劃〕 1997年3月14日重慶市被正式批准設立直轄市,現轄渝中、渝北、沙平壩、北碚、南岸、萬盛、萬州、涪陵等13個市轄區,江津、合川、永川、南川4個縣級市,18個縣,5個自治縣。
自然條件
〔地形〕 重慶地區地形地貌結構較為復雜。地貌類型按其形態劃分, 可分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壩)五大類。中山分布於重慶市的北部和東南部, 構成四川盆地邊緣山地, 面積42590平方公里, 佔全市總面積的51.2%,天池山主峰蘭英寨, 海拔2793.8米, 是重慶市最高峰;低山面積為19876平方公里, 佔全市面積的24.1%; 丘陵面積為14954平方公里, 佔全市面積的18.2%, 主要分布於長江左岸的西部地區;台地面積2943.36平方公里, 佔全市面積的3.6%,;平壩面積1970.775平方公里, 佔全市面積的2.4%。
〔水文〕 重慶境內河流密布。總計流域面積大於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74條。除北部的任河匯入漢水, 東南部的酉水注入沅江、瀨溪河和大清河注入沱江外, 其餘均匯入境內長江。左岸河流多而長, 呈格子狀系; 右岸一般短而少, 呈樹狀水系。主要河流有:長江、嘉陵江和烏江。
〔氣候〕 重慶氣候屬中亞熱濕潤季風氣候類型, 其特徵是:(1)夏熱冬暖, 無霜期長。重慶地區多年平均氣溫在長江谷地為18.4℃(沙坪壩)、雲陽18.8℃; 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34.4℃, 極端最高氣溫達44.1℃(豐都), 為長江三大「火爐」之一。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大於4℃, 無霜期340--350天, 大於0℃活動積溫6010--6900℃, 是同緯度無霜期最長地區。(2)降水量充沛, 時空分配不均。重慶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 夏季占年降水量40%--50%, 冬季只佔4%--5%; 多暴雨, 又受青藏高壓和副熱高壓的影響, 7、8月份常出現30--50天的乾旱。降水的年際變化大, 一般多雨年為少雨年降水量的2.5--3倍; 降水量由東向西北逐漸減少, 黔江年降水為1445.3毫米, 而西部的潼南僅987.5毫米。(3) 秋多陰雨, 冬多雲霧, 日照時數少。重慶秋季陰雨平均機率1.1--2.3次, 常年≥0.1毫米雨日平均13.7--15.8天, 降水量268--424毫米, 占年降水量的24%--31%; 重慶年平均霧日67.8天(沙坪壩)。最多年份達148天, 故有「霧都」之稱。(4)氣候垂直分異明顯。重慶地區相對高差達2720.7米, 形成明顯立體氣候帶譜。氣溫隨海拔增高而降低, 其遞減率一般為0.57℃/100米, 年活動積溫遞減率為207℃。但因受地形影響, 重慶地區一般存在著500--600米、800米左右二個逆溫層。降水量隨海拔增高而增多, 多雨帶各地不一, 酉陽八面山出現在1200米處, 年降水量多達1852.1毫米, 南川金佛山則在1600米處, 年降水量為1654.4毫米。(頁首)
資源狀況
〔氣候資源〕 光能資源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源泉和形成產量的必要條件, 以日照時數和太陽輻射量數為指標。重慶因多雲霧, 是全國光能最低值地區之一。日照時數多年均為1112.8--1655.8小時, 年百分率僅25%--30%。比同緯度的上海、漢口、拉薩少得多。日照時數年內分配不均, 夏季最多, 佔全年的42%--46%, 冬季僅佔11%左右; 日照時數又隨海拔升高而減少, 丘陵地區(海拔<500米)年日照時數為1112.6--1655.8小時, 海拔500至1000米的低山地區1112.6--1214小時, 海拔1000米以上中山區為970--1135小時。重慶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70.52千卡/平方厘米至92.75千卡/平方百米,太陽輻射總量年內比, 夏季佔42%, 冬季佔11%左右。
熱量資源以氣溫值表示。重慶年平均氣溫14.9--18.9℃, 最熱月平均氣溫25.5--29.4℃, 極端最高氣溫豐都高達44.1℃, ≥35℃的平均日數36.4--41.2天; 最冷月平均氣溫2.8--7.2℃, 極端最低溫奉節達-9.2℃, 比南京高4.8℃, 比漢口高8.1℃, 是我國中緯度地帶熱量資源最豐富地區之一。
〔水資源〕 重慶地區水資源非常豐富, 各類水資源合計4648億立方米, 由當地地表水、過境水和地下水組成。
地表水。重慶當地地表徑流總量為511.4億立方米, 其地域分配與當地降水量成正相關。東南邊緣山區, 北部大巴山地多年平均徑流深分別為741.6毫米(黔江)、753毫米(開縣), 而地區西部丘陵地區的永川僅360毫米, 相差達1倍多。當地地表徑流年際變化也很大, 最多年為最少年的1.5--4.2倍。重慶地區入境河流有長江、嘉陵江、烏江等36條, 通過長江於巫山縣碚口出口。據推算, 入境地表徑流總量為4005億立方米, 出口為4292億立方米。
地下水。重慶地區地下水年儲量為131.7 億立方米, 可開采量為44.9億立方米。全市碳酸鹽岩類出露面積2903平方公里, 佔全市總面積35.3%, 喀斯特水佔地下水總量的78%, 主要分布於大巴山、武陵山地; 基岩裂隙水僅佔6%, 分布於西部紅層丘陵區。
地下熱水。據不完全統計, 重慶境內溫泉26處(不含原涪陵及黔江地區), 水溫屬低溫熱水(20--40℃)有19處; 中溫熱水(40--60℃)有南泉等6處; 高溫熱水(大於60℃) 1處。水質類型70%屬硫酸鹽型熱, 並含有氧、溴、碘、鍶等多種微量元素。同時經勘探鑽孔證明, 重慶地區地下熱水儲量極為豐富。地下熱水不僅具有旅遊、療養等功能, 而且是有待開發的寶貴能源資源。
〔土地資源〕 重慶土地總面積82339.36平方公里, 其中農用地為61634平方公里, 占土地總面積的74.85%,耕地面積25564平方公里, 占土地總面積的31.05%; 林地30078平方公里, 佔36.53%; 園地1626平方公里, 1.98%; 牧草地佔2059平方公里, 佔2.5%; 水面2307平方公里, 佔2.79%。1996年人均土地僅為0.273公頃, 為全國人均的1/3; 人均耕地0.084公頃, 比全國人均少0.02公頃; 人均林地0.1公頃, 比全國人均少0.087公頃, 人均草地0.007公頃, 僅有全國人均草地的1/33。
〔生物資源〕 重慶市生物資源十分豐富。
植物資源。重慶自然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其主要由栲樹屬、青罔屬、櫟屬、木蘭屬等樹種構成。重慶地區自第四紀以來, 未受冰川「入侵」, 成為植物的「避難所」, 有維管束植被為1154種。孑遺植物和珍稀植物極為豐富, 屬國家1--3級保護植物多達50多種, 其中一級保護植物有銀杉、水杉、珙桐、禿杉、桫欏等。水杉(萬州鹽井溪)、銀杉(南川金佛山)均為我國最早發現地區, 曾轟動了世界。二級保護植物有銀杏、光葉珙桐、香果樹、鵝掌楸、紅豆杉等; 三級保護植物有黃杉、穗花杉、白桂木等。
動物資源。重慶動物種類繁多,有獸類69種、鳥類191種、爬行類27種、兩棲類28種、魚類146種, 其中屬於國家保護珍稀動物有40多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有金絲猴、黑葉猴、雲豹、白鶴、中華鱘、長江鱘等;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金冠鹿、穿山甲、林麝、水獺、大鯢等; 國家三級保護動物有青羊、小靈貓、白腹錦雞等。上述珍稀生物種類, 不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更重要的是它們與生息繁衍的自然環境構成「生物基因庫」, 是研究生態環境變遷和生物演化的寶貴場所。
[礦產資源] 重慶地區礦產資源十分豐富, 類型多, 在國內佔有重要地位。截至1996年底, 全市已發現礦產75種, 已探明儲量39種, 是全國特大城市中礦產資源最豐富地區。(1) 能源礦產有煤、天然氣、地下熱水等, 其中煤的保有儲量20多億噸, 是我國南方煤炭生產重要基地; 天然氣儲量達3200億立方米, 名列全國前列。(2) 金屬礦產: 鍶礦儲量185萬噸, 居全國第一, 錳礦探明儲量為我國第二, 釩、鉬、鋇探明儲量為全國第三, 此外還有鋁土礦、汞礦、鋅鉛礦等。(3)非金屬礦產: 岩鹽為我國最大礦區之一, 儲量達3000億噸, 重晶石、螢石等也較為豐富; 冶煉輔助材料有耐火粘土、溶劑石灰石、硅石、鑄型砂等; 建築材料有石膏、大理石、水泥石灰石等。
〔旅遊資源〕 重慶地區自然環境復雜, 在長期演變過程中, 形成豐富多彩的自然旅遊資源。重慶自然旅遊資源特徵有: (1)多樣性。山地型有巫山12峰、縉雲山9峰、四面山丹霞地貌等; 喀斯特型溶洞有夏冰洞、芙蓉洞、雙溪洞等; 萬盛石林; 小寨天坑地縫等。峽谷型有長江三峽、嘉陵江小巫峽、大寧河小三峽、烏江峽谷等。水體類有南、北溫泉、統景溫泉等; 湖泊有長壽湖、小南海等。生物類有金佛山、四面山、縉雲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仙女山、紅池壩山地草地等, 集「山、洞、峽、泉、林、草」於一身, 具有觀光、避暑、消夏、療養保健、探險科考等功能。(2) 獨特性。據不完全統計, 重慶境內自然旅遊資源共有1331處(含人文景觀), 其中有世界上最大奉節小寨天坑(漏斗)地縫(盲谷), 以及巫溪夏冰洞、長江三峽、大寧河峽谷和烏江峽谷群, 實屬國內罕見。(3)集中性。以長江幹流為橫軸, 烏江、大寧河為縱軸, 依託重慶主城區、涪陵、萬州為中心, 構成「三點三線」地域組合格局。三峽工程完工後, 不但形成長達600公里「高峽出平湖」的天下奇觀, 還將新增景點70多處, 使整個三峽庫區成為全國最大的國家級公園和世界級風光景區。重慶市還有眾多的人文旅遊景觀,以三國為背景的歷史遺跡白帝城、張飛廟;以民俗為背景的豐都鬼城、大足石刻; 以及革命歷史遺跡紅岩村革命紀念館歌樂山烈士陵園等。(頁首)
基礎設施
〔電信〕 進入90年代, 重慶市郵電通信產生了質的飛躍。建成了多條光纜線, 長途樞紐站, 開通了衛星地面通信站, 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本地市話網,初步形成了通信手段多樣化、立體化、有線無線相結合的全方位通信網路。至1998年底, 全市的長途交換機容量達4萬路端, 市話266.2萬門, 住宅電話93萬戶,行動電話37萬戶。郵政線路達966條, 郵件可郵往145個國家和地區。
〔交通〕 目前,重慶市已初步形成由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和管道五種運輸方式組成的有一定規模的「水、陸、空」立體運輸體系。經過不斷建設, 重慶已經形成了四通八達的綜合立體交通網路, 建成了成渝電氣化鐵路、成渝高速公路、210國道、機場高速公路、江北機場等重要交通項目及一批客運站、港口碼頭設施。到1998年, 全市境內擁有公路里程27210公里, 高等級公路137公里, 鐵路595.5公里, 港口41個, 開通了70餘條國內航線和至香港、澳門、高雄、名古屋、曼谷、吉隆坡等國際航線。
〔能源〕 自「七五」開始, 重慶加大了對能源設施的投入和建設,建成了重慶發電廠擴建工程、珞璜電廠一期工程、合川渭沱電站, 銅梁安居電站、天府、松澡煤礦擴建工程, 以及一批中小型火電站、水電站和送配電設施, 完成了110千伏變電站建設和城市電網改造, 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以來重慶電力緊缺的狀況。目前, 正在進行總投資達20億元的城市電網和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建設。(頁首)
經濟建設
到1998年, 重慶市國內生產總值為1434年億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 比1978年增長5倍, 平均每年增長9.9%, 高於全國同期年均增長速度, 提前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的目標。重慶作為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格局已經形成。
[工業] 改革開放的20年間,重慶工業連續保持高速度增長,年均增長速度達12.24%。到1998年, 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1288.66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480億元。全市基本建成了汽車摩托車生產基地, 鋼材生產和有色金屬加工基地,以天然氣化工為基礎, 以有機化工、精細化工、化學醫葯為主體的綜合化工基地、醫葯生產基地, 同時建材工業、日用化工、日用陶瓷、食品工業、大中型輸變電設備、機床、製冷機械、造船等行業也很發達, 在國內佔有相當地位。1998年,汽車產量15.74萬輛, 摩托車產量126.90萬輛, 成為全國五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
[農業] 1998年, 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430.69億元, 糧食總產量1155.36萬噸, 油料總產量達到25.1萬噸, 肉類總產量達144.1萬噸,糧食、豬肉、蠶繭等農副產品產量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居於首位。主要農產品供給結束了長期短缺的歷史、肉類、蔬菜、禽蛋、水產、水果等農產品生產能力不斷增強, 油桐、生漆、長毛兔、榨菜、黃連產量名列全國前茅, 柑桔、茶葉、蠶繭產量居全國的第5--8位。
〔第三產業〕 改革開放以後,重慶市的第三產業空前發展,經過產業結構調整,第三產業占整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7.4%上升至1998年的37.8%,全年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為542億元。1998年,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53.7億元, 近十年, 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年均遞增率10%以上。貿易及餐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998年10%。全市銷售規模上億元的大型商場超過了10戶。商貿流通領域從業人員達到93萬人。金融保險業發展很快,到1998年止, 全市各類各級金融機構總計5741個, 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為1306億元, 貸款余額為1358.6億元, 保險業保費收入為22.7億元, 承保金額達2595.41億元。建國50年來, 全市共投入210.5億元進行住宅建設, 累計竣工住宅面積5792萬平方米, 人均居住面積由3.1平方米提高到8.3平方米。 重慶山環水繞, 歷史源遠流長, 旅遊資源豐富, 全市有1300多個景點。旅遊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正在發展壯大。房地產、旅遊業成為重慶市新的經濟增長點。(頁首)
社會文化
〔教育〕 50年來,重慶市的教育事業全面發展。1997年, 全市普通小學校16261所, 在校生285.43萬人, 適齡兒童小學入學率已達到99.96%。全市普通初中學校1327所, 在校生86.9萬人, 小學畢業生升入初中的比例平均達90%。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已達到6.5年。全市幼兒教育事業發展迅速, 適齡幼兒入園率平均為55.5%, 城市和近郊農村已基本普及幼兒學前教育。
全市現有普通中等技術學校81所, 普通高中279所, 職業高中200所, 技工學校110餘所, 職工中專學校52所。58%的初中畢業生可以升入高中階段學習。
全市現有普通高校22所(其中本科院校16所), 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25所,有12所普通高校(含機構), 擁有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南農業大學等4所國家重點大學。
〔科技〕 新中國成立後,一大批重點企業和科研院所興建和遷入重慶,形成了較完善的科研體系。在過去的50年中,重慶市在生物工程、冶金、航天、船舶、醫療衛生、核工業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就。同時建立起一支實力雄厚的科技人員隊伍。1998年, 全市有部、省、市科研機構399個, 民營科技機構2600多個, 有一批在全國具有相當優勢的研究所, 其中在聲、光、電、計算機、儀表、材料、模具、塗料、醫學等領域的研究開發水平和實力處於國內前列。全市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5萬人, 其中高級職稱近10萬人, 各類技術拔尖人才近1000人, 兩院院士7人。
〔文化〕 重慶市積極推進文化事業建設,文藝創作和文化設施的建設呈現可喜的局面。全市文化事業繁榮興旺,對外文化交流頻繁;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速。共有重慶電視台、重慶電視二台、重慶有線電視台、重慶人民廣播電台、經濟台、商業台、交通台等7個市級廣播電視台。全市廣播電視覆蓋率均在85%以上;文博事業再現活力。重慶作為歷史文化名城, 文物藏量豐富, 現有文物點12212處, 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 省級152處。其中一級文物1000餘件。同時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文化設施日趨完善。20年來,投資新建、擴建了文化館25座,建設了1222個鄉鎮文化站,圖書館由8個上升到42個,總面積達到90721平方米。規劃保護了重要的歷史遺跡,新建了萬州三峽博物館、涪陵博物館等19個文博機構。
〔體育〕 經過50年的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的快速發展,重慶的體育事業步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到1998年,參加經常性體育運動的人口達到45%; 90%以上的青少年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准。全市已經具備承辦全國綜合性運動會的接待能力, 群眾性體育活動與競技體育運動蓬勃發展。與此同時,全市開展了大規模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90%以上的區、縣(自治縣、市)擁有體育場、綜合體育館、游泳池。
〔衛生〕 經過50年的發展,重慶市衛生事業已形成了醫學教學、科研、預防、保健、醫療、衛生監督執法等較為完整的醫療衛生體系和城鄉醫療衛生保健網。到1998年, 全市有各類衛生機構達2438個, 縣及縣以上醫院278個, 城市街道和農村衛生院2130個, 防疫和保健機構115個。全市擁有衛生技術人員88769人, 每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由建國初的1.26人上升為2.9人。全市衛生床位數已達65934張, 每千人口擁有病床數由解放初的0.3張上升到2.2張。(頁首)
人民生活
〔收入〕 1998年,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467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1720元, 收入的增長帶動了居民儲蓄水平的提高。1998年, 全市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余額2368元。
〔消費〕 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發生變化。1998年, 全市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水平達到2056元。城市居民消費中用於教育、旅遊、住房的支出比重加大,電腦、行動電話、旅遊和住房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在農村,居民消費城市化特徵明顯增強,消費層次明顯提高。 〔社會保障〕 1998年, 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和失業保險職工均達180萬人以上, 占企業職工人數的81%。9個區縣, 833戶企業, 8萬職工參加了大病醫療社會統籌試點。21個區縣, 2377戶企業, 33萬職工實行工傷社會保險統籌試點。在12個區縣, 1351戶企業, 17萬女職工中建立了生育社會保險統籌制度。職工工資收入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受到法律保障。(頁首)
對外開放
1997年3月中央設立重慶直轄市, 在直轄效應下, 重慶成為外商投資熱點, 1997年一年, 外商直接投資金額達5.74億美元。截至1998年底, 全市累計批准外資項目超過3000多項, 簽訂直接利用外資合同2677個; 累計協議外資金額56.3億美元, 其中直接投資金額38.39億美元; 實際利用外資46.95億美元。
已進入重慶投資落戶的世界知名大跨國公司近40家, 其中排名世界500強企業有16家, 投資超過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達到30多個。重慶已有外資企業近1000家, 據1997年統計, 這批企業共吸納12萬人, 年產值153億元, 年進出口額2.7億美元。
參考資料:http://www.efair.gov.cn/chinese/west/gaikuang/chongqing.asp#gaikuang
I. 北京星級酒店 名稱 電話
樓上沒有電話哦~ 由於字數限制,沒辦法把所有的都列出來,給你一個網址
http://www.91hotels.com/html/2009/08/21110927771.htm
裡面飯內店名稱容 星級 區縣 地址 電話 郵編 客房數 床位數都介紹的非常詳細,
希望能夠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