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鄭州市公交車哪些B卡不能使用
11Z 伏牛路北口—三十里鋪 6:30--19:30 鄭上路口、三官廟、柿園、西崗、動物市場、153醫院、須水鎮、工貿園、三十里鋪 A
17 大學城北區-醫學院 6:30-20:00 大學城北區、索凌路海洋路站、豐慶路北環路站、省中醫院、鄭州輕工業學院、文化路儉學街站、市第五人民醫院 、 新通橋 、二七廣場、中原路大學路站、醫學院
21Z 農化市場—火車站 6:00--20:30 省警校、107國道、東明北口、經三路口、政六街口、花園路口、緯三路口、人民公園、火車站 A
25 好客隆—伏牛路汝河路口 6:00--20:00 A
31Z 碧沙崗--外語中學 6:00--20:00 文化宮路、華山路口、柿園、西環道、西流湖、瑞達路口、帝苑別墅、開發區管委會 A
51 紫荊山--駝鳥園 7:30--17:30 紫荊山路、鄭汴路、107國道、好客隆、水磨周、東二十里鋪、圃田營、營崗、司趙路口、司趙
85 好客隆--火車站 6:00--21:00 十里鋪、鄭汴東路、鄭汴路汽車站、東門口、管城街口、西大街、二七廣場 A
K901 鐵路北站--市六院 6:30--20:00 鐵北醫院、大孟砦、沙口路、醫學院、棉紡東路、碧沙崗、綠城廣場、路寨、海北街、客運總站
K906 陳寨--客運總站 7:00--19:00 財經學院、創新大廈、儉學街、建文、新通橋、百貨樓、二七廣場、大學路口、路寨、航海路口 A
301 醫學院--高廟 6:30--18:30 碧沙崗、伊河路口、隴海路口、汝河路口、段庄、尖崗水庫、時砦、劉胡同、劉洪溝
302 二七廣場--樹青醫學院 7:00--18:00 銘功路、醫學院、文化宮路、客運西站、西崗、白求恩醫院、府君廟、和庄、賈峪路口、馬砦
303 二七廣場--郭村 6:30--18:30 銘功路口、醫學院、伏牛路北口、中原鋁廠、瑞達路口、秦庄、祥營、溝趙
305 二七廣場--黃庄 6:30--18:30 二七廣場、新通橋、經三路口、燕庄、客運東站、機場、祭城、姚橋鄉、後牛崗
306 醫學院--崗李漁村 6:30--18:30 碧沙崗、西站路口、二環支路、大孟砦、南陽寨、王寨、老鴉陳、蘇屯、毛庄、弓寨、崗李
307 銀基商貿城--弓馬庄 6:30--18:30 一馬路、客運南站、城東路口、農葯廠、弓庄、盧邢庄、經濟開發區、梁湖、二郎廟、司庄
308 紫荊山--黃河鯉魚廠 7:00--18:30 動物園、客運北站、北環路口、黑庄、楊槐、河村、馬頭崗、賀庄、大郭村、北錄庄
309 二七廣場--崗李漁村 6:30--18:30 新通橋、建文、創新大廈、省中醫院、宋砦、廟李、廿鋪、臬村、楊庄、東趙、常庄
310 二七廣場--花園口游覽區 6:30--18:40 紫荊山、花園路、動物園、客運北站、柳林、杓園、王崗、西黃流、京水、黃河大橋
312 紫荊山--陳三橋 7:00--18:00 花園路、張花庄、八里廟、祭城、賈崗、邢庄、柳園口、鄧樓、陳三橋
313 銀基商貿城--蘇庄 6:30--18:30 一馬路、客運南站、新鄭路口、五里堡、北劉庄、十里鋪村、小王莊、十里河鎮、生物葯廠
315 碧沙崗--岳崗村 6:30--19:00 桐柏路口、牛寨後街、工程機械廠、五龍口、火電廠、孫庄、鄭庄、東史馬、河東村
16 二七廣場--黃河游覽區 7:00--19:00 大石橋、南陽寨、王寨、老鴉陳、下坡楊、孟屯、大彭村、黃河大觀、黃河南岸
317 醫學院--石匠村 6:30--18:30 路寨、航海路口、齊禮閻、黃崗寺、香村寺、候寨、西胡垌、大路西、牛王廟嘴
318 醫學院--梅山 6:30--18:30 大學路口、小趙砦、客運總站、高砦、賈砦、車新、荊胡庄、煙東坡、鐵三觀廟、荊寨、王許
321 紫荊山--科技專修學院 6:40--18:30 客運南站、一馬路口、路寨、耿河、華淮小區、李江溝、西馮灣、道李、常廟、淳劉、於溝、趙仙洞村
322 醫學院--古滎 6:00--18:30 碧沙崗、華山路口、西環路口、西崗、大庄、孫庄、鐵爐、祥營、堂李、溝趙、濟公廟、馬村
323 三分院--畢河村 6:30--18:30 紫荊山路口、弓庄、六十三中、財稅學校、郎庄、鄭尉路口、南曹鄉政府、野曹、張花樓
南3 銀基商貿城--客運總站 7:00--19:00 海北街東口、小趙砦、京廣路口、一馬路
501 客運西站--鄭汴客運東站 6:30--20:00 伏牛路北口、碧沙崗、綠城廣場、耿河、路砦、京廣汽車站、一馬路、客運南站、城東路口
502 客運北站--醫學院 7:00--19:00 動物園、關虎屯、紅專路口、花園路、紫荊山、工人新村、二七廣場、聯開汽車站、大學路口
503 聯開汽車站--圃田鄉政府 7:00--19:00 東太康路、硝灘、電子技術學院、博覽中心、東建材、東十里鋪、二十里鋪、小店、東五里堡
504 聯開汽車站--花卉市場 7:00--19:00 銘功路、大石橋、翠花路、群眾路、南陽寨、北環路口、長興南路口、豐慶路口
505 醫學院--果樹研究所 6:30--19:30 大石橋、東太康路、管城區委、南大街、南關、五里堡、城東路南口、市六十三中、鄭州摩配城、尚庄
506 聯開汽車站--省中醫院 7:00--21:00 二七廣場、新通橋、建文、農業路、儉學街、創新大廈、小鋪路口
507 陳寨冷庫--東建材 6:30--19:30 徐砦、客運北站、動物園、紅專路口、政六街南口、人民醫院、腫瘤醫院、燕庄、客運東站
508 紅旗路口--聯開汽車站 6:30--19:30 姚寨、常寨市場、經三路、政六街、經五路、省博物院、建文、新通橋、百貨樓、二七廣場
509 市三分院--東石羊寺 6:30--19:30 城南路口、客運南站、一馬路口、京廣汽車站、路寨、綠城廣場、碧沙崗、市中醫院、中原路口、華山路口
這些還不能用A卡!如果需要乘坐,可以在電子錢包里充些錢,每人次刷卡是0.8元。
還有部分公交不能使用公交卡,私人承包運營,只能投幣或有人售票,通常為小中巴車。
㈡ 上海梅山醫院的人員設施
梅山醫院佔地面積.1平方米,建築面積37293.6平方米。目前設有一個醫院(公司和鐵礦兩處執業地點)和兩個社區衛生服務站。
醫院現有職工621人,其中高級職稱35人,中級職稱179人,初級職稱248人。醫院有職能部門8個,總院有臨床醫技科室23個,分院有臨床醫技科室12個。核定床位505張(分院105張),設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麻醉、感染、康復(高壓氧)、眼耳鼻喉、口腔、重症監護、腫瘤、特需、精神、急診、腎內、皮膚等臨床科室,設有放射、功能、檢驗、葯劑、病理等醫技科室,設有潔凈手術中心、血透中心、高壓氧艙中心、碎石中心、DSA中心、體檢中心、腫瘤科熱療中心等。普外科、ICU為南京市二級醫院重點專科,同時醫院在創傷急救、骨科、精神科、腫瘤等專科特色治療在南京市具有一定影響。
醫院先後投入資金配備先進的醫療設備和儀器,現擁有萬元以上醫療設備304台(套),百萬元以上醫療設備9台。如:CT、高壓氧艙、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儀(DSA)、血液透析儀、復式脈沖碎石機、全自動血氣分析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化學發光儀、全自動麻醉機、內鏡治療儀、彩超、心臟負荷運動平板測試儀、全自動呼吸機、腹腔鏡、纖維胃鏡、腸鏡、手術顯微鏡等。這一系列為臨床及時診斷、疾病治療提供了硬體保證。為梅山醫院的發展贏得了先機,也進一步推進大專科、小綜合的發展戰略的實現。
㈢ 李光前的輝煌人生的事跡
李光前生前是世界十大華人富商之一,尤其是他所創立的橡膠王國,對世界橡膠業有特別重要的影響。李光前為當代新馬、以至整個東南亞地區傑出的華人企業家、教育家和慈善家。李光前曾被授予馬來西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1962年,新加坡政府聘請他為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
1967年6月2日,獅城新加坡沉浸在一片悲哀的氣氛中,似乎失去了所有的神采,同時市民們全部出動,自發為一位老人送行。商界人士驚聞一代巨賈離世,教育界痛悼喪失了一個好的教育家,全世界的華人都為沒有了一位領導者而落淚。新加坡共和國總理李光耀也在唁電中深表哀痛和惋惜。李光前生前引起了特別多的驚訝,聲名遠揚的華人實業家。這位一生熱心於文化教育事業的橡膠大王的逝世,不僅是新加坡工商界的一大損失,也是新加坡華人社會的一大損失。
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福建省南安縣梅山芙蓉鄉,原名李玉昆。在他小時候,他的家境特別的貧寒,但是,難得可貴的是父親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雖然經濟困難,沒有多少錢,但是仍要自己節衣縮食,也要供孩子讀書。
1903年秋天,李光前只有10歲,就跟隨父親從福建出洋,去新加坡謀求生計。開船不久,氣溫變得特別的低。當時船上多是福建人,而且還大多都是來自窮鄉僻壤,去南洋謀生。因此,穿的都比較少衣,凍得直打哆嗦。
陳嘉庚當時也在船上,他是著名的愛國華僑,當他看到大家被凍成那樣,就吩咐倉庫保管員:「你通知全船的人,凡是姓陳的,每人發一條毛毯。」船上旅客不管張三李四都報名說自己姓陳,實在是被凍壞了 ,於是,便先拿一條毛毯禦寒再說。
之後,陳嘉庚到各船艙巡視,看到大家都領到毛毯,就放心了。可是當陳嘉庚走到船艙的一個角落時,看到一個小孩子在那裡直打哆嗦,覺得很奇怪,就問:「為什麼沒去領毛毯。」這個小孩子說:「我不姓陳,不敢冒領。」這個小孩子就是李光前,他這種誠實的舉動,給陳嘉庚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李光前來到新加坡,就進入了當地英印學堂就讀。他銘記父親的教導,在接受英文教育的同時,還堅持去養正學堂學習中文。
1909年,李光前由於學習勤奮、成績出色,得到當地中華總商會主席吳壽珍資助回國,繼續在暨南學堂學習。兩年後,他考入北京清華學堂(預科),之後轉到唐山路礦專門學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局非常的動盪,李光前的學業由此打斷。他只好回到新加坡,不久又考上當地政府辦的測量專科學校,同時攻讀美國一所大學的函授工程課。3年後,因生活所迫,再次中斷學業,開始謀生計。
李光前精通中文、英文,經朋友介紹,他來到愛國華僑庄希泉創辦的中華國貨公司擔任英文文書及涉外工作,由此便開始進入商界。
當時民國初立,中國商務印書館與中華書局分別出版了新型的「共和版」課本和「中華版」教科書,東南亞各地都有許多華僑學校,但採用的仍是清末的舊課本。李光前目光敏銳,感到機不可失,於是與國內出版社聯系,買入大批新教科書轉售給各僑校,為公司贏得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1916年的一天,天正下著雨,李光前下班,在街邊大攤檔吃飯。這時,陳嘉庚也冒著雨來買食物。當陳嘉庚買完食物包好後,雨越下越大。陳嘉庚的汽車停在附近,他沒帶雨具,無法去駕車,正在著急,李光前認得陳嘉庚,忙遞去一把雨傘,陳嘉庚性子比較急,拿了雨傘頭也不回說:「明天到我的橡膠公司去取回吧。」
第二天傍晚,李光前下班後,便到陳嘉庚辦公室來取雨傘。陳嘉庚忙招呼他坐下,並感謝他借傘之情。兩人在辦公室內邊喝茶邊聊天,李光前才談起他當年由廈門來新加坡的輪船上,陳嘉庚贈毛毯幫他禦寒之事,至今感激不盡。陳嘉庚這才想起來,大笑起來。
閑談之中,陳嘉庚了解李光前熟悉中英文,正好自己的公司目前正處於發展階段,於是他便請李光前到自己的橡膠公司內服務。
李光前來到陳嘉庚的謙益公司,主要負責的是處理中、英文函件及對外聯絡工作,這一次「跳槽」成為他商業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至此之後他便開始在商界嶄露頭角。
李光前在工作期間,不恥下問,勤奮好學,很快的就掌握了橡膠生意的知識,而且還打通歐美市場。因為辦事干練精明、業務熟練加上老成持重,他很快就榮升為謙益公司橡膠貿易部經理,甚得陳嘉庚器重。
陳嘉庚的長女陳愛禮芳齡17歲,她看到李光前年輕有為,之後,陳嘉庚便有意把長女許配給他,經人提親後,李光前覺得陳愛禮雖是名門之後,但是她卻端莊賢惠、平和穩重,而自己已經27歲了,該是成家的時候了。於是他便答應了這門親事。
從這之後,李光前為謙益公司的事業更加盡心盡力了,陳嘉庚也盡量讓他的才華得以充分發揮。他在謙益公司前後工作了11年,在這期間,他學到許多工商貿易及經營管理的知識,積累了大量經驗,並與中外貿易界保持著良好的關系。這一切,為他日後開創自己的事業鋪平了道路。
1927年,李光前准備開始建立自己的事業,但是他沒有足夠的資本,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英國商人准備回國,想把麻坡的1000英畝膠園以10萬元價格出售,這在當時的價格已經很低了,李光前調查之後決定購買。
可是,陳嘉庚是非常謹慎的,因此極力反對,他認為膠園價格之所以這么低,是因為園內經常有猛虎傷人。現在買下來,如果工人都不敢去割膠,即使膠園再便宜,也會荒蕪。
但是李光前有著自己的想法,之前他曾在英文報刊看到報道,政府有意在這附近開公路,發展麻坡的事業,只要公路一開,車來人往,老虎到時候便會自然絕跡,到時膠園價格將會倍增,他堅持己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籌錢把膠園買了下來,並取名為「芙蓉園」,以紀念他的出生地福建省南安縣芙蓉鄉。
不久,李光前的預言變成了現實。政府在此膠園附近修建公路,膠園價格暴漲了2~3倍。1928年,李光前把這片膠園以大約40萬元的高價售出。這樣,在短短一年內,李光前就凈賺了30萬元左右。李光前正是用這筆錢,終於在麻坡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企業——南益橡膠公司,他的膽魄和眼光甚至讓陳嘉庚都為之稱贊。
公司開業的第3年,正逢世界經濟大蕭條,生意特別的難做。李光前在資本薄弱、慘淡經營的情況下,他憑著在謙益公司時與工商界建立的良好關系,勉強支撐,始終沒有在同行的激烈競爭中被擠垮。
1931年,經濟危機即將過去,李光前看準各國經濟開始復甦的機會,擴大資金,將公司改為南益橡膠有限公司,並出任董事長。他一面不斷擴大經營渠道,發展對外貿易;一面又不失時機地開展多種經營,除經營橡膠製造、種植、運送膠片和膠液外,還進行黃梨的種植與生產。幾年後,李光前的企業擴展到泰國和印尼。到30年代末,他已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家喻戶曉的橡膠與黃梨大王了。
李光前雖然在商業界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但是他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繼續進軍金融業。他先是投資與人合辦華商銀行。
1933年,華商銀行又與華僑銀行、匯豐銀行合並,以華僑銀行命名。合並後的華僑銀行是新加坡4家華資創辦的銀行中最大的一家。李光前任該銀行董事會副主席,後又接任主席。
李光前把自己多年的經驗帶入了金融界,憑著敏銳的眼光和精明的頭腦,在他的主持下,華僑銀行業務得到空前的發展,先後在新加坡設立了20多家分行,東京、大阪、馬來西亞、香港、上海等地也設有分行。華僑銀行成為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金融機構之一,也成為李氏集團最重要的企業。
新加坡華僑銀行如今更是國內銀行業的龍頭,在新加坡設有25家分行,在馬來西亞設有30家分行,在全世界共有60家分行。到了二戰時,李光前已經是海內外著名的華人實業家和金融家。
二戰結束後,李光前的事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日本鐵蹄下的新加坡幾乎是一片廢墟,尤其是華僑的事業更是損失嚴重,從美國回來的李光前看到這一切,特別的難過,立即著手進行南益橡膠企業的恢復與重建,使之適應戰後市場的巨大需求;與此同時,他也竭盡全力協助當地恢復經濟,為重建戰後新加坡做出了貢獻。
戰後的市場,需要新生力量去填補。李光前不斷地挖掘潛在的市場,兼並、創辦了一個又一個企業。到60年代末期,他的橡膠園總面積已達1.85萬畝,南益橡膠有限公司附屬機構多達35家。除橡膠企業外,他還先後經營了黃梨廠、油廠、彩色印刷廠、火具廠、木材廠、南益餅干廠、南益種植、南益聯合橡膠等等,共23家有限公司,再加上華僑銀行與東方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等,可以說是聲名遐邇的大富豪了,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錢財。
用心辦教育
陳嘉庚對於李光前而言是此生最大的良師益友,在陳嘉庚先生身邊工作的10年,李光前親眼目睹、親身感受陳先生崇高的愛國精神:不顧個人安危,為華僑抗日運動奔波勞累;關注家鄉和當地文化教育狀況,投資社會福利事業。
同時,李光前還想到了自己年少時之所以能夠有受教育的機會,也是因為好心人士的捐助,自己的求學之路走得如此艱辛,再也不能委屈下面的一代人了。李光前決心把賺來的金錢用來支持教育,興辦文化事業。
1934年,他接任別人擔任南洋中學的董事長,負責學校每年的經費、建築費等,修建校舍,新建國專圖書館。同時,他還兼任著南益學校、道南學校、導僑學校、光華學校、僑南學校等9所中學和十幾家會館的董事,他這樣做不是為了名利,只要能夠幫忙教育,他從來在所不辭。
抗日戰爭時期,李光前在故鄉南安梅山創辦「國專小學」。
1943年,又創辦「國光中學」。
1952年,他為家鄉捐資數百萬元,用於擴建梅山學村。除了恢復他於1939年創建的國專小學外,又擴建國光幼兒園、國光中學、國專醫院和國專影劇院。梅山學村由此一躍成為名聞中外的學村,擁有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建築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各種福利設施齊全。讓他特別感到欣慰的是,國專中學和國專小學先後成為福建省重點學校,國專醫院也已成為福建晉江地區著名的腫瘤醫院。
1953年,李光前的一位族侄提議建立東南亞第一所華文大學——南洋大學,李光前馬上積極響應並給予贊助。他一再強調南洋大學辦學的目的是為了繼承和發展優秀的中華文化,給馬來西亞青年提供更多的享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在辦學過程中,困難重重,而且還有很多的流言,李光前全不理睬,繼續給予強有力的支持。
1952年,李光前用他的大半財產設立了「李氏基金會」,積極捐助文教及社會公益事業。直到1967年李光前逝世之後,基金會依然遵照他「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意願,捐款支持各項科技文教活動。
無論是內地還是海外,只要有關華人的事,有關教育的事,李光前都是竭盡全力,散盡錢財。他對教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博得海內外一致高度稱贊。1957年,馬來西亞柔佛蘇丹授予他「拿督」榮銜。次年,馬來西亞大學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學位。1962年1月,新加坡政府《憲報》正式公布聘任李光前先生為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這是他一生中最高的榮譽。在就職典禮上,他說,「吾人對國家貢獻莫大於教育青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
1985年10月22日,新加坡福建會館在南僑中學李光前紀念亭中豎起了一尊他的銅像,以紀念他做出的巨大貢獻,同樣,今天我們走進著名的「僑鄉第一校」——福建南安國光中學,也會見到李光前先生的銅像,雖然他已經離開了人世,但他的教育理念,創業精神依然還會在他培植的地方生長、發芽,並發揚光大。
㈣ 連江哪裡比較好玩
連江
定海古城
定海古城:定海古城位於連江縣東部海邊,為明清時期的沿海邊防重鎮。古城周圍有十三沙灘、三十六礁嶼和馬祖眺勝等自然景觀,還有元代烽火台,明代九龍禪寺、古城堡、抗倭五忠墓、抗倭記事碑、倭頭坡、古琉球商人墓、波斯摩尼教石刻、明清古宅、天後宮、城隍廟、真武殿、三官堂等歷史文化古跡。此外還有那些「備戰年代」遺留下來的幾十公里長,縱橫交錯的掩體、坑道和炮台,別具奇觀。去定海最好先乘車到連江,然後換車到筱埕,再雇車去定海。
青芝寺
青芝山位於連江縣涫頭鎮西側,又名百洞山,相傳因山上盛產青色靈芝,又因山勢奇偉,岩洞眾多而得名。海拔150米。由青芝、閩海觀日、青峰、龜山4個景區組成的青芝百洞山風景區,總面積11.37平方公里。山上岩秀石奇,樹深林幽,有一湖、二室、二台、四泉、五峰、十洞、三十九石、四十四岩等108個景點。而青芝寺是明萬曆四十年(1612)工部左侍郎董應舉在山中所建寺院,1931年毀於火災,1934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重建。青芝山是歷代名人墨客聚會之所,至今還保存明代以來摩崖石刻72處,還有林森公館「嘯余廬」和他的藏骨塔。
五里亭—連江魁歧村----南宮水庫----覆釜寺----覆釜山(534M)----青峰寺----青芝寺—琯頭鎮乘車返。
費用: 11元。
五里亭—連江魁歧村車費6元,琯頭—福州車費5元。
攻略:
五里亭省腫瘤醫院乘到連江縣的車,在過琯頭嶺隧道約兩三公里,公路右邊有座大廟(屬連江魁歧村)下車,對面一條小路上行。沿土路走近40分鍾擦過南宮水庫,一路上行90分鍾到覆釜寺,可在此午餐。覆釜寺在往上走幾分鍾有座亭子,是個三叉路口選擇右邊石板路往上走10分鍾翻過山凹,下石板路30到分鍾青峰寺,再走一小時到青芝山景區,青芝山又名百洞山,景區遊玩兩三小時。出景區大門兩公里到琯頭鎮104國道邊乘車返福州。
羅源
碧岩寺
碧岩寺:位於羅源灣內碧里鄉近海的嶺頭山腰處,巉岩巨石突兄面起,高數十丈,勢欲撐天,其下有天然洞室,宏敞幽藏。洞室高二十餘米,廣約六百平方米,碧岩寺就構築其中。洞內外名勝古跡甚多,寺史悠久,前人題詠多有佳句。數百年來,一直是羅源縣的一處風景勝地,馳名遐爾。
洞戶正上方高處,仰面可見一樹倒懸,卷校垂干。據寺僧說此樹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雖久歷塵劫,依然繁茂,四季不凋,生機鬱勃。此樹至今未能明其種屬,因恰巧位於山洞中央佛龕之前,特別是九月間開滿白花,其形狀就象是佛前的蓮花燈,俗稱「千葉寶蓮花」。
洞內石縫中,還斜生著一株怪樹。此樹自古以來不沾外界雨露而仍能成活並每年開花結果,果實狀象小梨,味道甜美,名曰「仙果」。
洞頂高高穹隆之上,時時滲出滴滴瀝瀝的泉花,晝夜不絕,微風動處,拋灑如殊,冷然飄墜,素稱「匹岩飛雪」。據說能用嘴接到此水的做生意會發財,但遊客一般都接不到。
匹岩對面一山名卧虎。登臨卧虎山巔,眺望匹岩全貌,恰如醒獅張口銜寺,如鯁在喉,欲吞不下。體育中心有車去碧里,到碧里再雇摩托車去碧岩。
古稱匹岩,在羅源縣城東17公里的雙貴山(俗稱嶺頭山)上。因山上洞額有「回仙岩」三字,隱約可辨,又稱回仙岩;因狀若雄獅怒吼,亦稱獅岩。岩高百餘米,拔地而起,勢欲撐天。岩下有天然洞室,高20多米,廣約600平方米,碧岩寺建在洞室中。寺始建於北宋景德年間(1004~1007年),重修於明清。分為正廳大殿和兩廂僧寮,不施片瓦而雨露不濡。洞內上方縫隙倒生一藤,粗過拇指,長十五、六米,藤尾分枝對稱上翹,狀如蓮花寶座。藤葉四季常綠,九月間開滿白花,俗稱「千葉寶蓮花」。洞左側石罅中,斜生一樹,高僅丈許,終年不沾陽光雨露,卻年年開花結果,果若小梨可食,人稱仙果樹。洞頂清泉飄然而下,日夜不絕,微風動處,拋灑如珠,有「匹岩飛雪」之譽。洞左側一穴曰「金雞籠」。舊時傳聞,「天色將曉,穴中輒聞雞鳴」。左側一石曰「留米岩」。神話傳說,古時每日石縫中都有大米流出,足夠寺僧食用。一日,和尚嫌米流得太慢,把石縫鑿大,結果石縫就不流米了。和尚不死心,把「流米石」改稱「留米石」,希望還有米留在石縫里
陳太尉宮
陳太尉宮:陳太尉宮位於羅源縣北部離城30公里的中房村,建於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明嘉靖間毀於倭患,隆慶間(1567—1570年)仍按原結構形式重建。廟宇由正殿、兩廡、戲台、宮門四部分組成,建築面積700平方米,飛檐巍棟,雄偉堂皇。柱之上拱斗相連,構成藻井二米高,圖案優美,設計精巧,造型獨特,歷數百年,飽受風雨侵凌,至今完好,為明代建築藝術傑作之一。去中房必須在羅源轉車。
㈤ 李光前的教育事業
對於李光前而言,此生最大的良師益友就是陳嘉庚,在陳嘉庚先生身邊工作的10年,李光前親眼目睹、親身感受陳先生崇高的愛國精神:不顧個人安危,為華僑抗日運動奔波勞累;關注家鄉和當地文化教育狀況,投資社會福利事業。
同時,李光前還想到了自己年少時之所以能夠有受教育的機會,也是因為好心人士的捐助,自己的求學之路走得如此艱辛,再也不能委屈下面的一代人了。李光前決心把賺來的金錢用來支持教育,興辦文化事業。
事業有成的李光前,不忘回報桑梓和當地社會,抱著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信念,一方面資助廈門大學、集美學村各校、華僑大學,並在其家鄉獨資捐創幼兒園、小學、中學(南安國光中學)、醫院、圖書館等;另一方面,捐助新馬地區的南洋大學(陳六使倡辦)、馬來亞大學、捐建國家圖書館等。
1927年,李光前獨立創辦企業,開始以獨立資產不斷資助廈門大學。校史記載:「至民國十六年始,承黃奕住、曾江水、葉玉堆、李光前、黃庭元、林文慶、殷碧霞諸先生及新加坡群進公司,陸續捐助各項經費,合計國幣20萬元。」1934年,陳嘉庚的公司收盤後,廈門大學和集美各校歷年經費都得到李光前的大力支持。就在當年,李光前和黃奕住、林文慶及群進公司共捐資10萬元作為廈門大學及集美學校的經費。1936年,陳嘉庚籌措16萬元購買400英畝橡膠園,擬作廈大基金,李光前捐資5萬元。
1934年,他接任別人擔任南洋中學的董事長,負責學校每年的經費、建築費等,修建校舍,新建國專圖書館。同時,他還兼任著南益學校、道南學校、導僑學校、光華學校、僑南學校等9所中學和十幾家會館的董事,他這樣做不是為了名利,只要能夠幫忙教育,他從來在所不辭。
抗日戰爭時期,李光前在故鄉南安梅山創辦「國專小學」。1943年,又創辦「國光中學」。1952年,他為家鄉捐資數百萬元,用於擴建梅山學村。除了恢復他於1939年創建的國專小學外,又擴建國光幼兒園、國光中學、國專醫院和國專影劇院。梅山學村由此一躍成為名聞中外的學村,擁有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建築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各種福利設施齊全。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國專中學和國專小學先後成為福建省重點學校,國專醫院也已成為福建晉江地區著名的腫瘤醫院。
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李光前又大力支持陳嘉庚擴建廈大的愛國行動。1950年11月5日,李光前致函陳嘉庚,表示願意繼續資助修復因戰亂被炸毀的廈大校舍,同時加以擴建。他籌資600多萬元(港幣),交由陳嘉庚統一籌劃使用。從1951年至1955年,興建的新校舍和公共設施共24幢,建築面積約6萬平方米,相當於新中國成立前校舍建築總面積的一倍。其中包括,建南大會堂、生物館(成義樓)、數學物理館(南安樓)、化學館(南光樓),教工宿舍「國光樓」三座,男生宿舍「芙蓉樓」四座,女生宿舍「豐庭樓」三座(現已在原址新建),公用設施有圖書館(成智樓,現為人文學院使用)、廈大醫院(成偉樓,現已在原址新建門診大樓),另建了膳廳、浴室、廁所等。還建了面積近2萬平方米、看台總長近萬米、可容納2萬觀眾觀看比賽的「上弦」體育場和緊連胡里山海濱、面積達6千平方米的系列海水游泳池。
1952年,李光前決定並實行提取一定比例的企業利潤作為公益事業專用經費,設立了「李氏基金」,基金由基金委員會負責保管,所有收益,都作為教育慈善公益用途。該基金約有2億元(新加坡幣),占其財產大半。1964年,李光前又將其名下的全部南益股權(即總股份的48%)悉數捐獻給「李氏基金」,使「李氏基金」成為南益集團最大的股東,每年所得的股息則全部作為永久的慈善公益用途。
1952年,李光前用他的大半財產設立了「李氏基金會」,積極捐助文教及社會公益 事業。直到1967年李光前逝世之後,基金會依然遵照他「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意願,捐款支持各項科技文教活動。
無論是內地還是海外,只要有關華人的事,有關教育的事,李光前都是竭盡全力,散盡錢財。他對教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博得海內外一致高度稱贊。1957年,馬來西亞柔佛蘇丹授予他「拿督」榮銜。次年,馬來西亞大學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學位。1962年1月,新加坡政府《憲報》正式公布聘任李光前先生為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這是他一生中最高的榮譽。在就職典禮上,他說,「吾人對國家貢獻莫大於教育青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
1983年,李光前的一位族侄提議建立東南亞第一所華文大學——南洋大學,李光前馬上積極響應並給予贊助。他一再強調南洋大學辦學的目的是為了繼承和發展優秀的中華文化,給馬來西亞青年提供更多的享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在辦學過程中,困難重重,流言頗多,李光前全不理睬,繼續給予強有力的支持。
1985年10月22日,新加坡福建會館在南僑中學李光前紀念亭中豎起了一尊他的銅像,以紀念他做出的巨大貢獻,同樣,今天我們走進著名的「僑鄉第一校」——福建南安國光中學,也會見到李光前先生的銅像,雖然他已經離開了人世,但他的教育理念,創業精神依然還在他培植的地方生長、發芽,並發揚光大。
李光前夫婦育有六個子女。三個兒子李成義、李成智、李成偉學成後經營企業,都卓有成就,他們繼承外祖父陳嘉庚、父親李光前愛國興學的優良傳統,對捐資興學都不遺餘力,繼續支持廈門大學的辦學。1967年李光前逝世後,三兄弟主持新加坡李氏基金會,依然遵照基金會「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宗旨,捐款支持各項科技文教活動,包括資助廈大。
凡是到過廈門大學的人,無不在廈大標志性建築群—————建南樓群前流連忘返。這組建築同樣凝聚了李氏家族兩代人的心血。上世紀九十年代,新加坡李氏基金會同仁得知建南樓群年久失修,遂於1994年開始陸續捐獻1600多萬元人民幣,對這五幢大樓及樓群前的石板路予以全面翻修,使建南樓群煥然一新。李氏基金會又捐資527萬元(人民幣)在原址新建校醫院門診大樓,新建海濱新教學區廣場,還資助廈大舉辦國際學術會議。2007年,李氏基金會又向廈大捐資5000萬元(人民幣),用於廈大醫學院與護理學院的建設。1994年到2005年這十餘年間,李氏基金會向廈大的捐贈總計達到近7700萬元(人民幣)。
㈥ 從番禺市化龍鎮到廣州胸科醫院這樣坐地鐵
㈦ 說勤學和誠信的故事名
關於誠信的名人故事
橡膠大王李光前的創業故事
李光前生前是世界十大華人富商之一,尤其是他所創立的橡膠王國,對世界橡膠業有特別重要的影響。李光前為當代新馬、以至整個東南亞地區傑出的華人企業家、教育家和慈善家。李光前曾被授予馬來西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1962年,新加坡政府聘請他為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
1967年6月2日,獅城新加坡沉浸在一片悲哀的氣氛中,似乎失去了所有的神采,同時市民們全部出動,自發為一位老人送行。商界人士驚聞一代巨賈離世,教育界痛悼喪失了一個好的教育家,全世界的華人都為沒有了一位領導者而落淚。新加坡共和國總理李光耀也在唁電中深表哀痛和惋惜。李光前生前引起了特別多的驚訝,聲名遠揚的華人實業家。這位一生熱心於文化教育事業的橡膠大王的逝世,不僅是新加坡工商界的一大損失,也是新加坡華人社會的一大損失。
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福建省南安縣梅山芙蓉鄉,原名李玉昆。在他小時候,他的家境特別的貧寒,但是,難得可貴的是父親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雖然經濟困難,沒有多少錢,但是仍要自己節衣縮食,也要供孩子讀書。
1903年秋天,李光前只有10歲,就跟隨父親從福建出洋,去新加坡謀求生計。開船不久,氣溫變得特別的低。當時船上多是福建人,而且還大多都是來自窮鄉僻壤,去南洋謀生。因此,穿的都比較少衣,凍得直打哆嗦。
陳嘉庚當時也在船上,他是著名的愛國華僑,當他看到大家被凍成那樣,就吩咐倉庫保管員:「你通知全船的人,凡是姓陳的,每人發一條毛毯。」船上旅客不管張三李四都報名說自己姓陳,實在是被凍壞了 ,於是,便先拿一條毛毯禦寒再說。
之後,陳嘉庚到各船艙巡視,看到大家都領到毛毯,就放心了。可是當陳嘉庚走到船艙的一個角落時,看到一個小孩子在那裡直打哆嗦,覺得很奇怪,就問:「為什麼沒去領毛毯。」這個小孩子說:「我不姓陳,不敢冒領。」這個小孩子就是李光前,他這種誠實的舉動,給陳嘉庚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李光前來到新加坡,就進入了當地英印學堂就讀。他銘記父親的教導,在接受英文教育的同時,還堅持去養正學堂學習中文。
1909年,李光前由於學習勤奮、成績出色,得到當地中華總商會主席吳壽珍資助回國,繼續在暨南學堂學習。兩年後,他考入北京清華學堂(預科),之後轉到唐山路礦專門學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局非常的動盪,李光前的學業由此打斷。他只好回到新加坡,不久又考上當地政府辦的測量專科學校,同時攻讀美國一所大學的函授工程課。3年後,因生活所迫,再次中斷學業,開始謀生計。
李光前精通中文、英文,經朋友介紹,他來到愛國華僑庄希泉創辦的中華國貨公司擔任英文文書及涉外工作,由此便開始進入商界。
當時民國初立,中國商務印書館與中華書局分別出版了新型的「共和版」課本和「中華版」教科書,東南亞各地都有許多華僑學校,但採用的仍是清末的舊課本。李光前目光敏銳,感到機不可失,於是與國內出版社聯系,買入大批新教科書轉售給各僑校,為公司贏得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1916年的一天,天正下著雨,李光前下班,在街邊大攤檔吃飯。這時,陳嘉庚也冒著雨來買食物。當陳嘉庚買完食物包好後,雨越下越大。陳嘉庚的汽車停在附近,他沒帶雨具,無法去駕車,正在著急,李光前認得陳嘉庚,忙遞去一把雨傘,陳嘉庚性子比較急,拿了雨傘頭也不回說:「明天到我的橡膠公司去取回吧。」
第二天傍晚,李光前下班後,便到陳嘉庚辦公室來取雨傘。陳嘉庚忙招呼他坐下,並感謝他借傘之情。兩人在辦公室內邊喝茶邊聊天,李光前才談起他當年由廈門來新加坡的輪船上,陳嘉庚贈毛毯幫他禦寒之事,至今感激不盡。陳嘉庚這才想起來,大笑起來。
閑談之中,陳嘉庚了解李光前熟悉中英文,正好自己的公司目前正處於發展階段,於是他便請李光前到自己的橡膠公司內服務。
李光前來到陳嘉庚的謙益公司,主要負責的是處理中、英文函件及對外聯絡工作,這一次「跳槽」成為他商業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至此之後他便開始在商界嶄露頭角。
李光前在工作期間,不恥下問,勤奮好學,很快的就掌握了橡膠生意的知識,而且還打通歐美市場。因為辦事干練精明、業務熟練加上老成持重,他很快就榮升為謙益公司橡膠貿易部經理,甚得陳嘉庚器重。
陳嘉庚的長女陳愛禮芳齡17歲,她看到李光前年輕有為,之後,陳嘉庚便有意把長女許配給他,經人提親後,李光前覺得陳愛禮雖是名門之後,但是她卻端莊賢惠、平和穩重,而自己已經27歲了,該是成家的時候了。於是他便答應了這門親事。
從這之後,李光前為謙益公司的事業更加盡心盡力了,陳嘉庚也盡量讓他的才華得以充分發揮。他在謙益公司前後工作了11年,在這期間,他學到許多工商貿易及經營管理的知識,積累了大量經驗,並與中外貿易界保持著良好的關系。這一切,為他日後開創自己的事業鋪平了道路。
1927年,李光前准備開始建立自己的事業,但是他沒有足夠的資本,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英國商人准備回國,想把麻坡的1000英畝膠園以10萬元價格出售,這在當時的價格已經很低了,李光前調查之後決定購買。
可是,陳嘉庚是非常謹慎的,因此極力反對,他認為膠園價格之所以這么低,是因為園內經常有猛虎傷人。現在買下來,如果工人都不敢去割膠,即使膠園再便宜,也會荒蕪。
但是李光前有著自己的想法,之前他曾在英文報刊看到報道,政府有意在這附近開公路,發展麻坡的事業,只要公路一開,車來人往,老虎到時候便會自然絕跡,到時膠園價格將會倍增,他堅持己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籌錢把膠園買了下來,並取名為「芙蓉園」,以紀念他的出生地福建省南安縣芙蓉鄉。
不久,李光前的預言變成了現實。政府在此膠園附近修建公路,膠園價格暴漲了2~3倍。1928年,李光前把這片膠園以大約40萬元的高價售出。這樣,在短短一年內,李光前就凈賺了30萬元左右。李光前正是用這筆錢,終於在麻坡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企業——南益橡膠公司,他的膽魄和眼光甚至讓陳嘉庚都為之稱贊。
公司開業的第3年,正逢世界經濟大蕭條,生意特別的難做。李光前在資本薄弱、慘淡經營的情況下,他憑著在謙益公司時與工商界建立的良好關系,勉強支撐,始終沒有在同行的激烈競爭中被擠垮。
1931年,經濟危機即將過去,李光前看準各國經濟開始復甦的機會,擴大資金,將公司改為南益橡膠有限公司,並出任董事長。他一面不斷擴大經營渠道,發展對外貿易;一面又不失時機地開展多種經營,除經營橡膠製造、種植、運送膠片和膠液外,還進行黃梨的種植與生產。幾年後,李光前的企業擴展到泰國和印尼。到30年代末,他已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家喻戶曉的橡膠與黃梨大王了。
李光前雖然在商業界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但是他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繼續進軍金融業。他先是投資與人合辦華商銀行。
1933年,華商銀行又與華僑銀行、匯豐銀行合並,以華僑銀行命名。合並後的華僑銀行是新加坡4家華資創辦的銀行中最大的一家。李光前任該銀行董事會副主席,後又接任主席。
李光前把自己多年的經驗帶入了金融界,憑著敏銳的眼光和精明的頭腦,在他的主持下,華僑銀行業務得到空前的發展,先後在新加坡設立了20多家分行,東京、大阪、馬來西亞、香港、上海等地也設有分行。華僑銀行成為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金融機構之一,也成為李氏集團最重要的企業。
新加坡華僑銀行如今更是國內銀行業的龍頭,在新加坡設有25家分行,在馬來西亞設有30家分行,在全世界共有60家分行。到了二戰時,李光前已經是海內外著名的華人實業家和金融家。
二戰結束後,李光前的事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日本鐵蹄下的新加坡幾乎是一片廢墟,尤其是華僑的事業更是損失嚴重,從美國回來的李光前看到這一切,特別的難過,立即著手進行南益橡膠企業的恢復與重建,使之適應戰後市場的巨大需求;與此同時,他也竭盡全力協助當地恢復經濟,為重建戰後新加坡做出了貢獻。
戰後的市場,需要新生力量去填補。李光前不斷地挖掘潛在的市場,兼並、創辦了一個又一個企業。到60年代末期,他的橡膠園總面積已達1.85萬畝,南益橡膠有限公司附屬機構多達35家。除橡膠企業外,他還先後經營了黃梨廠、油廠、彩色印刷廠、火具廠、木材廠、南益餅干廠、南益種植、南益聯合橡膠等等,共23家有限公司,再加上華僑銀行與東方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等,可以說是聲名遐邇的大富豪了,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錢財。
用心辦教育
陳嘉庚對於李光前而言是此生最大的良師益友,在陳嘉庚先生身邊工作的10年,李光前親眼目睹、親身感受陳先生崇高的愛國精神:不顧個人安危,為華僑抗日運動奔波勞累;關注家鄉和當地文化教育狀況,投資社會福利事業。
同時,李光前還想到了自己年少時之所以能夠有受教育的機會,也是因為好心人士的捐助,自己的求學之路走得如此艱辛,再也不能委屈下面的一代人了。李光前決心把賺來的金錢用來支持教育,興辦文化事業。
1934年,他接任別人擔任南洋中學的董事長,負責學校每年的經費、建築費等,修建校舍,新建國專圖書館。同時,他還兼任著南益學校、道南學校、導僑學校、光華學校、僑南學校等9所中學和十幾家會館的董事,他這樣做不是為了名利,只要能夠幫忙教育,他從來在所不辭。
抗日戰爭時期,李光前在故鄉南安梅山創辦「國專小學」。
1943年,又創辦「國光中學」。
1952年,他為家鄉捐資數百萬元,用於擴建梅山學村。除了恢復他於1939年創建的國專小學外,又擴建國光幼兒園、國光中學、國專醫院和國專影劇院。梅山學村由此一躍成為名聞中外的學村,擁有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建築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各種福利設施齊全。讓他特別感到欣慰的是,國專中學和國專小學先後成為福建省重點學校,國專醫院也已成為福建晉江地區著名的腫瘤醫院。
1953年,李光前的一位族侄提議建立東南亞第一所華文大學——南洋大學,李光前馬上積極響應並給予贊助。他一再強調南洋大學辦學的目的是為了繼承和發展優秀的中華文化,給馬來西亞青年提供更多的享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在辦學過程中,困難重重,而且還有很多的流言,李光前全不理睬,繼續給予強有力的支持。
1952年,李光前用他的大半財產設立了「李氏基金會」,積極捐助文教及社會公益事業。直到1967年李光前逝世之後,基金會依然遵照他「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意願,捐款支持各項科技文教活動。
無論是內地還是海外,只要有關華人的事,有關教育的事,李光前都是竭盡全力,散盡錢財。他對教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博得海內外一致高度稱贊。1957年,馬來西亞柔佛蘇丹授予他「拿督」榮銜。次年,馬來西亞大學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學位。1962年1月,新加坡政府《憲報》正式公布聘任李光前先生為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這是他一生中最高的榮譽。在就職典禮上,他說,「吾人對國家貢獻莫大於教育青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
1985年10月22日,新加坡福建會館在南僑中學李光前紀念亭中豎起了一尊他的銅像,以紀念他做出的巨大貢獻,同樣,今天我們走進著名的「僑鄉第一校」——福建南安國光中學,也會見到李光前先生的銅像,雖然他已經離開了人世,但他的教育理念,創業精神依然還會在他培植的地方生長、發芽,並發揚光大。
有關誠信的名人故事
遵守諾言的宋慶齡
新中國誕生後,有一天,一個幼兒園接到上級通知,說宋慶齡副主席要來看望孩子們。大家高高興興做好了一切准備。誰知到了那一天,天氣驟變,飛沙走石。大家紛紛議論:「宋副主席可能不會來了」,「也許,風停了再來……」正在這時,只聽大門外汽車喇叭聲鳴,宋奶奶冒著漫天的沙塵來了。幼兒園老師很感動,一位老師歉疚地說:「天氣不好,您就改個日子再來嘛!」宋副主席搖了搖頭,認真地說:「不,我不能失信,我應該遵守諾言。」
宋慶齡從小就注重養成遵守諾言的美德,答應的事,一定去做,從不失信。
一個星期天,宋慶齡一家用過早餐,准備到一位朋友家做客。
小慶齡聽到這個消息後,高興得跳了起來。她最喜歡到這位叔叔家去了,叔叔家養的鴿子長著尖尖的嘴巴,紅紅的鼻子,黑黑的小眼睛,漂亮極了!叔叔還說准備送她一隻。小慶齡想到這些心裡就高興,她急急忙忙跑到自己的房間,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找出來穿上,准備和爸爸宋耀如一起去叔叔家。
她剛跟著爸爸媽媽走出門,突然想起今天上午小珍要來跟她學疊花籃,於是就不知不覺地停住了腳步。小珍和小慶齡的年齡差不多,兩人可要好了。
父親見小慶齡站在那裡不動,就問:「慶齡,你怎麼落後了,難道你不想去看鴿子了嗎?」
小慶齡說出原委。父親說:「沒關系,明天你到小珍家裡教她。」
她為難地說:「不行,我們已經約好了,不見不散。我走了,會讓她失望的」
姐姐說:「小珍不會怪你的,明天見到小珍,解釋一下就行了。」
可是小慶齡仍然站在那兒不動:「爸爸說過,做人要信守諾言。如果我忘了,明天見到她,可以道歉;可是現在我想起來了,我就得在家裡等她,不然就不守信用。」
宋耀如同了女兒的話,心裡很高興,於是就對其他的孩子說:「慶齡做得對,你們都應該向她學習,做個講信用的孩子。」
父親到了朋友家,把這件事跟他的朋友講了,那位叔叔還讓父親給慶齡帶回兩只鴿子,算是對她的獎勵。
宋慶齡從小就養成的誠實善良的品格一直伴隨她一生。她是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妻子,孫中山先生去世以後,她一直堅持自己的政治立場。雖然孫中山創立了國民黨,但是蔣介石統治下的國民黨已經腐敗,脫離了孫中山先生創立時的宗旨。於是宋慶齡始終站在共產黨一邊,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被尊稱為 「國母」。
㈧ 想知道: 石獅市 祥芝鎮附近哪有腫瘤醫院
好像沒有,二院在石獅有個分院。掛腫瘤醫院的泉州好像是梅山的光前醫院和安溪銘選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