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安哥拉是什麼意思
安哥拉
目錄·國家簡介
·地理
·政治
·經濟
·軍事文教
·旅遊
·外交
·安哥拉另解
國家簡介
【國 名】 安哥拉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Angola, Republica de Angola)。
【面 積】 1,246,700平方公里。
【人 口】 1396萬(2004年)。主要有奧溫本杜(約占總人口的38%)、姆本杜(25%)、巴剛果(14%)、隆達等民族。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主要民族語言有溫本杜語、金本杜語和基孔戈語等。49%的人信奉羅馬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餘居民中大部分人信奉原始宗教。
【首 都】 羅安達(Luanda),人口約400萬(2004年)。
【國家元首】 總統若澤· 愛德華多·多斯桑托斯(Jose Eardo dos Santos),1979年9月就任至今。
【重要節日】 獨立日(國慶日):11月11日。
地理
【簡 況】 位於非洲西南部。北鄰剛果(布)和剛果(金),東接尚比亞,南連納米比亞,西瀕大西洋,海岸線長1650公里。大部分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22℃;南部屬亞熱帶氣候。
歷史上曾分屬剛果、恩東戈、馬塔姆巴和隆達四個王國。1482年,葡萄牙殖民者船隊首次抵達,1576年建立羅安達城。在1884~1885年柏林會議上,安被劃為葡萄牙殖民地。1922年,葡佔領安哥拉全境。1951年,葡將安改為葡的一個「海外省」,派總督進行統治。從20世紀50年代起,安哥拉先後成立了三個民族解放組織: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簡稱安人運)、安哥拉民族解放陣線(簡稱安解陣)和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簡稱安盟),並於60年代相繼開展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斗爭。1975年1月15日,安上述三個組織同葡政府達成關於安哥拉獨立的《阿沃爾協議》,並於1月31日同葡當局共同組成過渡政府。不久,安人運、安盟、安解陣之間發生武裝沖突,過渡政府解體。同年11月11日,安人運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國,阿戈斯蒂紐·內圖任總統。
安獨立後長期處於內戰狀態。在葡萄牙、美國和前蘇聯的推動下,1991年5月31日,安政府與以薩文比為首的反對派安盟簽署《比塞斯和平協議》。1992年8月,安議會決定改國名為安哥拉共和國。9月,安舉行首次多黨制大選。安人運獲議會選舉勝利並在總統選舉中領先。安盟拒絕接受大選結果,安重陷內戰。2002年2月,安盟領導人薩文比被政府軍擊斃。4月4日,安政府與安盟簽署停火協議。安結束長達27年的內戰,實現全面和平,開始進入戰後恢復與重建時期。
政治
【政 治】 2005年,安政局繼續保持穩定,經濟逐步恢復,安政府以鞏固和平、深化民族和解及恢復發展作為施政核心,工作重點轉向國家經濟建設,國家重建步伐加快,同時,全國大選准備工作亦取得進展。
【憲 法】 現行憲法於1975年11月11日頒布並先後四次修改。憲法規定:安的首要目標是消除殖民主義遺留的影響,建立一個繁榮、民主和沒有剝削的國家。實行多黨制;共和國總統經選舉產生,任期5年,可連任;總統兼任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有權公布或廢除法律,宣布戰爭或和平狀態,任免政府部長、軍隊高級將領、省長、總檢察長、最高法院法官等。憲法還規定,安不參加任何國際軍事組織,也不允許外國在本國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
【議 會】 安哥拉國民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構。主要職能:修改憲法,批准、修改或取消法律;審批國民議會常務委員會的立法工作;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監督國家和政府機關的工作;批准國民經濟計劃和國家預算並監督執行;批准大赦;宣布戒嚴和緊急狀態法,以及授權總統宣布戰爭或和平狀態。每屆任期5年,每年舉行兩次例會。
本屆議會於1992年11月根據多黨選舉結果組成。目前,在220個議員席位中,安人運佔129席,安盟70席。其它21席為另外10個政黨所得。議長羅伯托·安東尼奧·阿爾梅達(Roberto Antonio de Almeida,安人運,1996年當選)。
【政 府】 民族團結和解政府於1997年4月11日成立,2002年12月5日改組。改組後重新設立總理職位,設29個部,總統為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總理和各部部長名單如下:總理費爾南多· 多斯桑托斯· 南多 (Fernando dos Santos「Nando」 ),總理助理部長阿吉納爾多· 雅伊梅(Aguinaldo Jaime),國防部長昆迪· 帕亞馬(Kundy Paihama),內政部長奧斯瓦爾多· 范杜嫩(Osvaldo Van-Dunem),外交部長若昂· 米蘭達(Joao Miranda),計劃部長安娜·洛倫索(Ana Dias Lourenco,女),國土管理部長維爾吉利奧·佩雷拉(Virgilio Pereira),財政部長若澤·德莫賴斯(Jose de Morais),石油部長德西德里奧·達科斯塔(Desiderio da Costa),工業部長若阿金·杜阿爾特·戴維(Joaquim Duarte David),農業和農村發展部長吉爾貝托·布塔·盧圖卡塔( Gilberto Buta Lutukata),漁業部長薩洛芒·西林賓比(Salomao Xirimbimbi),運輸部長安德烈·布蘭當(Andre Bran),貿易部長若阿金·穆阿富馬(Joaquim Muafuma),衛生部長塞巴斯蒂昂·維羅佐(Sebastiao Veloso),教育部長安東尼奧·布里蒂·達席爾瓦(Antonio Burity da Silva),文化部長博阿文圖拉·卡多佐(Boaventura Cardoso),救濟和社會安置部長若昂·庫蘇穆阿(Joao Kussumua),司法部長曼努埃爾·阿拉岡(Manuel Aragao),公共管理、就業和社會保障部長安東尼奧·內圖(Antonio Neto),新聞部長恩德里克·內圖( Hendrik Neto),飯店旅遊部長愛德華多·欣貢吉(Eardo Chingungi),郵電部長利西尼奧·里貝羅(Licinio Ribeiro),家庭和婦女促進部長坎迪達·達席爾瓦(Candida da Silva,女),老戰士部長佩德羅·范杜嫩(Pedro Van-Dunem),公共工程部長弗朗西斯科·卡爾內羅(Francisco Carneiro),青年和體育部長若澤·巴里卡(Jose Barrica),能源和水利部長若澤·博特略(Jose Botelho),地質礦產部長曼努埃爾·阿弗里卡諾(Manuel Africano),城建與環境部長迭昆布納·若澤(Diekumpuna Jose),科技部長若昂·巴蒂斯塔(Joao Baptista)。中央銀行行長阿馬德烏·毛利西奧(Amadeu Mauricio)。
1993 年12月,根據憲法成立了共和國國務委員會。該委員會為總統的政治性咨詢機構,旨在聽取並集中全國各階層人士意見,供政府制定政策時參考。共和國國務委員會由行政、立法、司法領導人,擁有議會席位的各政黨主席以及由總統指定的10位社會知名人士、宗教界人士和大酋長組成。
【司法機構】 設有最高法院、軍事法庭、上訴法院和共和國總檢察院。軍事法庭受國防安全委員會直接領導。上訴法院專門受理上訴案件。總檢察院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受總統直接領導。最高法院院長克里斯蒂安諾·安德烈(Cristiano Andre)。 總檢察長奧古斯托· 達科斯塔·卡爾內羅(Augusto da Costa Carneiro),2002年7月就任。
【政 黨】 自1991年起實行多黨制。全國現有125個合法政黨。主要政黨有:
(1)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Movimento Popular de Libertacao de Angola),簡稱安人運(MPLA),自安獨立後一直為執政黨。1956年12月成立。1990年,安人運「三大」決定放棄馬克思列寧主義,將黨改為群眾黨,確定其戰略目標是「民主社會主義」,並決定在安實行多黨制。2003年12月,安人運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新的中央委員會,多斯桑托斯總統再次當選為黨主席,安東尼奧·內圖(Antonio Neto)和儒利昂·馬特烏斯(Juliao Mateus)分別當選為黨的副主席和總書記。
(2)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Uniao Nacional Para Independencia Total de Angola),簡稱安盟( Unita )。主要反對黨。成立於1966年3月,若納斯·薩文比(Jonas Savimbi)為創始人。1967年開始反對葡萄牙殖民統治的武裝斗爭。1975年初同安人運、安解陣和葡當局組成過渡政府。安內戰爆發後,轉移到農村和叢林山區,開展反對安人運政府的游擊活動。1991年與安政府簽署《比塞斯和平協議》。1992年注冊成為合法政黨並參加當年的大選。1994年與政府簽署《盧薩卡議定書》。1998年9月,內部分裂,部分高級成員成立安盟革新委員會,公開反對黨主席薩文比。2002年2月22日,薩文比被政府軍擊斃。此後,安盟與政府正式簽署停火協議、完成非軍事化並宣布放棄武裝奪權目標。2003年6月,安盟召開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新的領導人:政治委員會主席伊薩亞· 薩馬庫瓦(Isaia Samakuwa),總書記馬里奧·瓦圖瓦(Mario Vatuva)。
較有影響的政黨還有:安解陣(FNLA)、社會民主黨(PSD)、民主革新黨(PRD)、安國家民主黨(PNDA)、安民主論壇(FDA)、安國家進步與聯盟民主黨(PDP-ANA)、民主聯盟聯合會(AD-Coligacao)、安青年工人農民聯盟黨(PAJOCA)等。
【重要人物】 若澤·愛德華多·多斯桑托斯:總統、安人運主席。1942年8月28日生於羅安達市一工人家庭。從中學時代起積極參加反對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1961年加入安人運,1962年任安人運青年副主席、安人運駐剛果代表。1963~1970年在蘇聯學習石化和通信專業,獲碩士學位。1975年任安人運中央對外聯絡部長、衛生部長並當選安人運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安獨立後,歷任外交部長、第一副總理、計劃部長、計委主任、安人運中央文教體育書記、國家重建部書記、經濟發展和計劃部書記等職。1979年9月,任安人運-勞動黨主席、共和國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1980年11月任人民議會議長。1985年12月、1990年12月和1998年12月再次當選為安人運主席。1988年和1998年兩次訪華。
經濟
【經 濟】 實行市場經濟,有一定的工農業基礎,但連年戰亂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基礎設施遭到破壞。石油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2002年實現和平後,戰後重建全面展開。2005年 經濟運行平穩,恢復速度加快,各行業均有所發展。 政府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優先解決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項目,實施經濟結構調改,穩定宏觀經濟形勢, 同時加快國企私有化進程,鼓勵私營經濟發展,並加大基礎設施重建投入。 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困難是資金嚴重短缺。
國內生產總值(2004年):201億美元。
人均國民總收入(2004年):1030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04年):11.2%。
貨幣名稱:寬扎(Kz)。
匯率(2005年9月):1美元=89.2寬扎。
通貨膨脹率(2004年):31%。
失業率(2003年):54%。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安哥拉官方估算)
【資 源】 石油、天然氣和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石油儲量為125億桶,天然氣儲量達7萬億立方米。主要礦產有鑽石、鐵、磷酸鹽、銅、錳、鉛、錫、鋅、鎢、黃金、石英、大理石和花崗岩等。初步探明鑽石儲量近2億克拉、鐵礦17億噸、錳礦近1億噸,磷酸鹽2億噸。森林面積5300萬公頃,出產烏木、非洲白檀木、紫檀木等名貴木材。水力、海洋資源較豐富。
【工 礦 業】 石油和鑽石開采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2005年石油行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0%,全年原油產量為4.352億桶,居非洲第二,目前日產石油120萬桶。安為世界第七大產鑽國和第四大鑽石收益國,2004年原鑽產量近610萬克拉,產值約8億美元。主要工業還有水泥、建材生產、車輛裝修、紡織服裝、食品和水產加工等。
【農 業】 土地肥沃,河流密布,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良好。農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65%。北部為經濟作物產區,主要種植咖啡、劍麻、甘蔗、棉花、花生等作物。中部高原和西南部地區為產糧區,主要種植玉米、木薯、水稻、小麥、土豆、豆類等作物。2004-2005年度穀物產量為190.4萬噸。糧食不能自給,2005年缺糧62.5萬噸。
【漁 業】 漁業資源豐富。漁業為安重要產業,從業人員約5萬人,2004年捕魚總量為23萬噸。漁場自然條件良好,可全年作業。多數中、小漁業公司已私有化。
【交通運輸】 以公路運輸為主。多年內戰使交通設施遭到嚴重破壞。據安哥拉政府估計,修復和重建約需100億美元。
公路:總里程7.3萬公里,其中1.8萬公里為柏油路面,其餘為沙石土路面,干線總長2.5萬公里。
鐵路:總里程2800公里,有本格拉、納米貝和羅安達-馬蘭熱三條主幹線。本格拉鐵路全長1350公里,與剛果(金)的鐵路連接,曾是南部非洲鐵路運輸干線之一。因多年戰亂,目前只有部分路段維持運轉。
水運:海運船隊總噸位10萬多噸,主要港口羅安達、洛比托和納米貝等均可停靠萬噸級貨船。2004年,羅安達港裝卸貨物總重310萬噸,貨運量佔全國進出口總量的70%。
空運:安哥拉航空公司是國際民航組織成員,航空客貨運輸量居非洲第五位。全國共有32個機場。羅安達國際機場可起降大型客機,有通往葡萄牙、法國、英國、比利時、俄羅斯、巴西以及剛果(布)、剛果(金)、加彭、維德角、衣索比亞、辛巴威、南非、納米比亞、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等國的定期航班。
【電 信】 電信比較落後。截至2005年6月,安手機用戶為100萬,占總人口的8%,固定電話用戶不足10萬,普及率不到1%。2001年,安宣布放棄國家對電信業的壟斷,私有化比例最高可達40%。主要電信公司有:國營安哥拉電信公司(ANGOLA TELECOM)和私營聯合電信公司(UNITEL)。2004年,安聯合電信公司收入2.4億美元,用戶達54萬,業務份額佔全國的65%。
【財政金融】 2003年,財政收入33.78億美元,財政支出42.76億美元,財政赤字8.98億美元。
2004年底,外匯儲備13.68億美元,外債總額105億美元。
【對外貿易】 2005年外貿總額約290億美元。近幾年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2002 2003 2004 2005
出口 84.6 92.4 130 200
進口 39.7 40.8 52 90
差額 44.9 51.6 78 110
2004年,主要出口產品有石油、鑽石,主要進口產品有日用消費品、原材料和機械設備、汽車及零配件等,進口主要來自葡萄牙(占安當年進口總額的19.2%)、南非(12.6%)、巴西(7.6%)、中國(6.5%)、比利時(5.9%)。
【外國資本】 主要集中在石油工業、鑽石開采、公共工程、建築、漁業和加工工業等。近年來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在非洲國家中名列前茅,2003年為14億美元,位居非洲第二。主要投資國有美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英國、葡萄牙、日本、巴西、南非、韓國等。
【外國援助】 2001年接受外援2.68億美元。雙邊援助主要由美國、日本、荷蘭、挪威、瑞典、葡萄牙等提供。多邊援助主要來自歐盟、國際開發協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難民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組織。
【人民生活】 工資標准由國家統一制定。全國最低月工資約合50美元。行政、技術、管理人員工資為工人工資的兩倍。幹部、職工每年可帶薪休假一個月。全國實行免費醫療。 據安哥拉衛生部2002年統計,全國共有國家級醫院8家,省級醫院103家,衛生中心277個,醫療站1716個,全國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0.46名,護理人員11.27名,病床0.79張。
安是聯合國確定的全球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據2002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布的全球人文發展情況報告,安人文發展指數為0.403%,居全球第161位。安人均壽命40.1歲,人口增長率2.8%,出生率5.1%。2003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250‰。據安媒體公布的數字,2003年,安68%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2萬多人死於瘧疾;感染艾滋病人數逾100萬,占總人口的8.6%。
軍事文教
【軍 事】 1995年,安哥拉政府與安盟就組建統一軍隊達成協議。2003年,安哥拉武裝部隊總兵力10萬人,其中陸軍9萬人,空軍6000人,海軍4000人。預備役1萬人。國家元首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武裝部隊總參謀長阿戈斯蒂紐·內倫巴·桑雅爾(Agostinho Nelumba「Sanjar」)。2001年國防預算占國家預算總額的4.18%。
【文化教育】 教育體系分為基礎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基礎教育為義務教育,學制8年。兒童從7歲起入學。阿戈斯蒂紐·內圖大學是唯一的國立綜合性大學,另有兩所私立大學。2004年,接受學前教育兒童比例為7%,小學入學率為52%,中學為5%,大學為0.5%,15歲以上人口識字率為67%,注冊學生總數為260萬,公共教育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8%。(資料來源:安哥拉計劃部、世界銀行)
【新聞出版】 《安哥拉日報》為葡文官方日報,1923年創刊,發行量4萬余份。《共和國公報》為官方不定期刊物,葡文。《安哥拉北方》、《支部》由安人運主辦,《勞動者之聲》由工人聯合會主辦。《對外貿易》、《能源》為專業性雜志、季刊。
安哥拉通訊社:國家通訊社,有記者近百人,駐外有7個分社。
安哥拉國家電台:用葡語和多種民族語言廣播,對外用葡、西、英、法等語言廣播。
安哥拉電視台:國營,每天播放15小時。
旅遊
【重要景點】 姆蘇魯島(MUSSULO)位於安哥拉首都羅安達以南,乘坐機動快艇約15分鍾即可到達,是安哥拉著名的旅遊景點和國內外遊客周末休閑度假的勝地。小島系由寬扎河與海水交匯、經年沖積而成的水上沙洲組成,四面環水,擁有全國最好的沙灘,部分地段的海灘呈銀白色,在陽光下熠熠閃光,宛如鑲嵌在羅安達海濱的一串寶石。島上植物茂密,椰樹、木瓜和芒果樹果實累累,一片熱帶風光。沿島遍布各色建築,既有現代化的度假別墅,也有造型各異的非洲茅草小屋。遊人可乘機動快艇登島一游,在海灘散步、垂釣或從事水上運動,去特色餐館燒烤、品嘗海味,也可乘艇環島觀光,欣賞姆蘇魯灣景色。在小島附近還有著名的月亮谷和奴隸博物館等旅遊項目。
安哥拉人類學博物館是安國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每年參觀者數以萬計。博物館有兩層主要建築,始建於18世紀,原是葡萄牙富人宅邸。20世紀30年代,安鑽石公司買下該建築,並進行擴建。安獨立後,國家將此建築辟為博物館,於1976年11月初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主要有12個展廳、1個圖書館以及1個會議室。展品以實物為主,兼有部分模型、木雕、微縮景觀和圖片,反映了安哥拉主要部族繁衍生息、男耕女織、祭神拜祖的歷史和特有的傳統文化習俗。展品包括安哥拉先民們農耕、糧食加工和儲存、釀酒、冶煉、鑄造、狩獵、捕撈、飼養家畜、用炊的各種工具、器具、武器;傳統的敲打樂器、樹皮製作的衣服、婦女的頭飾、腰帶、婚嫁、喪葬祭品,統治者和部族首領使用的象徵政治權利的權仗、部族帽、雕花紅木椅和面其,一夫多妻制下大戶人家院落布局模型;傳統宗教和西教的圖騰、崇拜物、祭品面具和神事用品。
安哥拉軍事博物館是安哥拉最著名的建築之一。它始建於1575年,是葡萄牙殖民者在羅安達灣與小島交匯處構築的一座城堡,也是羅安達市開埠建城的標志,安獨立後改為軍事博物館。館內目前辟有一間陳列室,陳列有安哥拉反殖民武裝斗爭時期和安內戰中用過的一些槍支、衣物和模型、圖片展覽。館內院中還保存有葡萄牙殖民時期鑄造的葡萄牙國王、總督和著名詩人卡蒙斯等人的銅像。該館還是羅安達市的制高點,登上城堡,可以遠眺總統府,俯瞰羅安達海濱大道,並可觀賞羅安達灣海天一色的景緻,是羅安達市區內賞景和拍照的好去處。
外交
【對外關系】 奉行和平共處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主張在相互尊重主權、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和保持外交關系;要求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是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東南部非洲共同市場、中部非洲國家經濟共同體、葡語國家共同體成員國。已與約100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2002年實現和平後,安政府外交工作的主要目標是為鞏固和平和戰後重建多做工作,發揮經濟外交作用,積極尋求更多的外援和投資,進一步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為地區和平與穩定做貢獻。2006年1月1日起,安正式擔任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理事國,任期3年。
2005年,多斯桑托斯總統分別出訪巴西(5月)、阿根廷(5月)、以色列(7月),並出席納米比亞新總統波漢巴就職典禮(3月),教皇保羅二世葬禮(4月)以及在利比亞舉行的非洲聯盟首腦會議(7月)。年內訪安的有:納米比亞總統努喬馬(2月)、莫三比克總統格布扎(4月)、幾內亞比索總理戈梅斯(4月)、納米比亞新任總統波漢巴(4月)、象牙海岸總統巴博(6月)、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總理塞依塔(7月、11月)。葡萄牙總統桑帕約、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總統德梅內澤斯和剛果(布)總統薩蘇出席了安獨立30周年慶典(11月)。
【同中國的關系】 1983年1月12日中安建交後,兩國友好合作關系不斷發展。 2005年是安哥拉獨立30周年,胡錦濤主席致電多斯桑托斯總統表示祝賀。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05年,中國同安哥拉貿易總額為69.5億美元,同比增長41.6%,其中中方出口3.7億美元,進口65.8億美元。
中國駐安哥拉大使:張備三。 館址:RUA PRESIDENTE HOUARI BOUMEDIENNE NO.196-200, MIRAMAR-LUANDA, ANGOLA。 電話:444658(值班室)、441683,國家地區號:244-222。傳真:444185。經商處地址:RUA FERNAO MENDES PINTO NO.26-28 ALVALADE-LUANDA, ANGOLA。電話:320367。傳真:324049。
安哥拉駐華大使:若昂·曼努埃爾·貝爾納多(JOAO MANUEL BERNARDO)。館址:北京塔園外交人員辦公樓1-13-1。電話:65326968、65326839。傳真:65326969。
【同美國的關系】 1985年7月,美宣布廢除《克拉克修正案》,公開支持安盟,並向其提供軍援。1990年美參與推動安沖突雙方和平談判。1991年成為執行安和平協議觀察員國。1992年,安美互設代表處。1993年,美國宣布承認安政府,兩國建立外交關系。1995年,多斯桑托斯總統首次正式訪問美國。兩國簽署了經濟、技術、物資援助協定。安哥拉是美國在南部非洲地區的第三大貿易夥伴,美國是安哥拉第二大投資國,在安投資約30億美元。安70%左右的原油由美國公司開采並銷往美國(佔美國進口原油的7%)。2002年美對安援助1.2億美元。 2004年5月,多斯桑托斯總統再次訪問了美國。
【同非洲國家的關系】 安哥拉重視發展與非洲國家的關系,與鄰國辛巴威、納米比亞、剛果(金)等關系密切,並結成共同防務聯盟。
安哥拉另解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Ankara),舊譯安哥拉,至今仍保留有安哥拉兔、安哥拉山羊(其毛即馬海毛)的說法。
❷ 求貝爾的桌寵,斯庫瓦洛的還有弗蘭,boss的桌寵 [email protected] 謝謝
親~
已在發送中...請您注意查收
[溫馨提示:如果沒有收到,請查看垃圾箱和檢查郵箱地址是否正確]
如果有問題請網路hi我 或 用郵箱聯系我
我將盡快給您回復
如果滿意 請盡快採納
O(∩_∩)O謝謝...
❸ 南曼庫瓦
是真實存在
最多可以維持兩個月
那個CCTV10的視頻地址
❹ 堪察加邊疆區的發展規劃
2025年前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堪察加邊疆區是遠東地區最外圍、最孤立的地區,擁有獨一無二的自然資源發展潛力。這是遠東地區開發程度最低、經濟最不發達的聯邦主體之一。邊疆區面積為47.23萬平方公里,人口35萬。地區人均生產總值是最微不足道的指標之一。邊疆區經濟支柱產業是漁業、商貿、運輸和通信。專業化產業事實上只有一個漁業,大約佔地區生產總值20%的份額。
堪察加邊疆區空間結構的一大特點,是人口和生產能力高度集中於阿瓦查灣,這對於發展阿瓦查灣的港口產業十分便捷。在這里分布著阿瓦查城市圈,包括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市和埃利佐沃市,以及臨近的居民點和機場、帕拉通斯基休閑區,同時還包括維柳欽斯克保密行政區。阿瓦查城市圈形成了穩定的定居系統,特點在於行政、經濟、人文、文化聯系緊密,而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市充當著附近居民點商貿、教育和科研中心的角色。在這個城市圈集中了邊疆區2/3的居民和經濟社會潛力。
堪察加邊疆區的其它地區人跡罕至。定居點主要分布在堪察加半島沿岸河流和堪察加河支流的河口地區,相互之間沒有交通連接。在半島北部事實上沒有公路。
堪察加邊疆區的發展前景,主要立足於漁業、采礦業、能源和旅遊—休閑綜合產業的發展。
堪察加邊疆區的經濟潛力主要局限於阿瓦查城市圈、西堪察加區和科里亞克采礦區,這是三個經濟發展較快地區。在這些地區實施大型投資項目,將使邊疆區經濟結構多樣化,還可確保邊疆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根據地理位置,阿瓦查城市圈是確保俄羅斯在亞太地區北部地緣政治利益,以及擴大綜合開發太平洋北部、俄羅斯北極東部自然資源的基地。
按照阿瓦查城市圈的長期發展來看,將形成生物資源和旅遊—休閑中心。
在邊疆區傳統漁業的捕撈和加工產業基礎上,將形成生物資源綜合產業。首先要通過公私合作擴大沿岸捕魚業以及建立漁民的自律組織,這將為沿海捕魚企業現代化和組織商品交易創造條件。在水生生物資源深加工的投資和創新項目框架下,將擴大運用公私合作機制,以發展魚類加工業。
在阿瓦查城市圈的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市將建立港口特別經濟區,主要產業的發展方向是水生生物資源加工,還有貨物轉運和小型船隻維修。
堪察加半島的自然—休閑潛力將成為旅遊—休閑中心的基礎。在城市圈內存在一定的旅遊—物流活動和過境—海關基礎設施。阿瓦查城市圈將被打造成發展娛樂、休閑和時尚旅遊的中心之一。
西堪察加地區位於堪察加半島,包括鄰近的水域和大陸架。這一地區的專業化產業是生物資源的開采和加工,以及礦物原料綜合產業包括加工業。
天然氣工業將成為勘察加經濟的新領域。2010年,將實施堪察加邊疆區供氣項目一期,即向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市的天然氣熱電站-2供氣。長期規劃通過天然氣管道線路實現本地區天然氣化。西堪察加大陸架天然氣開采,關繫到邊疆區天然氣領域的長期發展。根據資源勘探結果,邊疆區將再建設一個液化天然氣生產中心,用來向亞太國家供氣。
2025年之前,堪察加半島大部分的熱力發電和住房公共事業項目,將使用本地生產的能源。
科里亞克采礦區的專業化發展方向,是形成采礦中心(金、煤和有色金屬)。在地區發展框架下,將確保開采一些礦區、建設采礦冶金中心和必要的基礎設施。
如今,堪察加邊疆區的采礦工業中心正在形成階段。在2006年,已經開始開采阿金斯克金礦和沙奴奇銅鎳礦。邊疆區經濟采礦部門創造了輸出產品份額總量的5%。
根據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的預測儲量,堪察加邊疆區屬於俄羅斯鎳、金、鉑大儲量區。
發展的前景在於工業開發堪察加偏遠地區的一系列金銀礦。規劃對阿薩恰金礦地區及其外側進行補充勘探,並且開采羅德尼科沃耶金礦和穆特諾夫斯克金礦。到2015年,邊疆區將有6座金礦建成並開始采礦。到2018年前,邊疆區的黃金產量將達到每年18噸,鉑金3噸。在沙奴奇銅鎳礦和克溫努姆庫瓦洛羅格斯基鎳礦區總開采量將達到每年1萬噸。在存在銅鎳冶煉的先決條件下,規劃建設並投產冶金選礦聯合企業,用以深加工哈拉克德烈斯基含鈦磁鐵礦砂。
在經濟快速發展地區實施投資項目將促進堪察加邊疆區農業中心發展,包括蔬菜露天種植和以養鹿業為主的畜牧業。畜牧業發展的優先目標是保證兒童機構和本地食品生產機構。農業綜合發展的長期方向,是利用地熱發展溫室種植,以確保居民全年得到大棚蔬菜的供應。
發展堪察加邊疆區的林業中心,必須要實施木材加工生產項目。
在堪察加邊疆區有四個旅遊—休閑支柱區,即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區、埃利佐沃區、貝斯特林斯基區和阿列烏茨基區。每一個區的旅遊項目各有不同。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區主要經營文化—歷史和水上旅遊業,埃利佐沃區主要經營生態科學旅遊業,貝斯特林斯基區主要經營民族游,阿列烏茨基區主要經營民族—生態、科學、歷史和體育旅遊。按照規劃,將發展邊疆區特色旅遊線路的基礎設施,包括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目錄的「勘察加火山群」。鼓勵在國際市場推廣「俄羅斯東環」水上旅遊項目。
按照堪察加邊疆區的可持續發展要求:發展北方少數民族原住民傳統和非傳統就業形式;形成皮貨站網路;建立狩獵和養鹿業及野生植物產品加工企業網路;生產紀念品和皮毛產品;為少數民族原住民居民增加就業崗位;保證他們的傳統食物;建立綜合採購點網路;形成舒適的居住條件;提高醫療、教育服務的質量和便捷性。按規劃將大幅提高少數民族原住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逐步提高至邊疆區平均水平,遠期將達到俄羅斯平均水平。鑒於這些目標,將針對北方少數民族原住民中的低收入者制訂並採取特殊的補助措施。
堪察加邊疆區能源發展的基本方向,是大部分電力和熱力改為利用本地燃料,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建設高壓輸電線(加強孤立的電力設備)和提高能源安全。
控制用電價格,長期電費的下降主要取決於以下因素:「索博列沃—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天然氣管道輸氣的完工,以及長期堪察加熱電站和天然氣管道沿線鍋爐的天然氣化;利用地熱資源為邊疆區居民點供熱供暖;在現代柴油發電站、風電機組和小型水電站基礎上建立 多功能電力技術系統,以此在邊疆區孤立的電力樞紐優化地方能源。
在堪察加水力發電(包括小型)的潛力巨大。實施水力發電項目將直接有助於降低電力費用。更重要的是,形成阿瓦查城市圈宜居環境的條件將得以改善。
建設到達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市的天然氣管道,同時建設到索博列沃鎮的道路以及恢復港口產業,將為地區發展注入動力。開發堪察加半島將為「北方海運」東段的發展注入動力。大陸架地區作為重要漁業區的專業化程度是項目實施的阻力。
多樣化的能源和交通—公共事業基礎設施(減輕地區經濟社會孤立程度),將在建設宜居環境中發揮最重要作用。
在堪察加邊疆區,地下水是最普遍的自然資源,被用作工業用水和飲用水,同時還在溫泉和熱能上應用。巴烏日、穆特諾夫斯克和上穆特諾夫斯克的地熱蒸汽被用於發電。現有地熱發電站的裝機容量達到70兆瓦。以高品質著稱的堪察加礦泉淡水將瓶裝化並運往供水不足的地區。
堪察加邊疆區交通中心發展的戰略方向,是更新和完善交通工具的停靠場所、發展海港和空港,以及交通終端、同時發展公路網。
為了將堪察加邊疆區整合進俄羅斯統一的經濟—交通系統,以及確保快速增長區的經濟發展,將形成子午線方向上、可進入俄羅斯核心公路網的骨幹公路網(橫跨勘察加走廊),並且將完成以下道路改造:「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海港」聯邦公路和「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市—機場」的公路。為了形成橫跨勘察加走廊,規劃完成「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米利科沃」和「克拉皮夫納亞—埃索」的公路改造;新建下列公路:「米利科沃—克柳奇—烏斯季堪察茨克」、「帕拉納—列斯納亞、奧索拉—特姆拉特」、「卡緬斯科耶—馬尼雷」;還需新建延伸的冬季公路:「阿納夫蓋—帕拉納」、「列斯納亞—奧索拉」、「特姆拉特—季科奇基—卡緬斯科耶」和「馬尼雷—馬加丹州邊界」。
規劃實施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港改造,在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市設立邊檢站,另還需改造馬尼雷、帕拉納、烏斯季海留佐沃、季利奇基、奧索拉、帕哈奇、季吉爾、索博列沃和奧澤爾諾夫斯克的港口設施。按照「北方海運」(國際交通走廊要素)發展規劃,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港將成為「北方海運」東段的支撐點。這將恢復「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航線和沿堪察加半島航線的定期客運航班。長期看,沿海運輸網將包括薩哈林州的千島群島。
堪察加邊疆區基礎設施發展的重要方向,是發展光纖通信線路網。從邊疆區中心出發的光纖通信線將沿著堪察加河支流到達烏斯季勘察茨克,沿著堪察加半島的兩邊海岸到達奧澤爾諾夫斯克鎮和索博列沃村,還將到達堪察加邊疆區北部(到達季吉爾村、帕拉納鎮、烏斯季海留佐沃村、奧索拉鎮、季利奇基村和阿恰瓦亞姆村),規劃繼續接到馬加丹市和阿納德爾市。規劃在科里亞克自治區形成衛星通信的發射和接收網,加強堪察加邊疆區相應衛星資源利用。
堪察加邊疆區教育體系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方向。此外,教育的普及率和教育質量是決定移居與否的因素,可以減緩邊疆區人口流失速度。
堪察加邊疆區現有學前教育機構無法滿足當地兒童的需求,幼兒園招生名額明顯不足。城市學前教育機構平均每100個名額有129名兒童競爭,排隊等待進入幼兒園兒童總計有數千人。
教育發展的優先方向之一,是擴大學前教育機構網路。在邊疆區居民點規劃建設25所學前教育機構,可新增6800個招生名額,新建大樓將符合抗震要求。在普通教育機構方面,規劃開辦短期班、普通發展班和學前班。
堪察加邊疆區現有普通教育機構網路在多元化和多功能方面十分欠缺,無法完全滿足居民需求。超過65%的學校所在場所不適合教學或是需要大修。36.4%的學校需要分兩部分輪流上課,在城市中這個比例為41.4%。
為了創造必要條件實施教育戰略目標,要求採用現代設計和工藝(可以確保抗震性和能源效率)改造、新建學校和幼兒園。在邊疆區北部地區將形成「幼兒園—學校」和寄宿制學校的教育機構網路。在農村地區規劃每個市建設一所擁有現代物質—技術基礎,可進行普通教育高級階段教學的教育基地。
在北方少數民族原住民聚居區15%的學校,創造學習本民族語言,即科里亞克語、埃文斯克語和伊捷爾緬語的條件。
普通教育學校有25%屬於小型綜合學校,通常位於偏遠地區,學生人數從2~80人不等。這些小型學校通常是居民點的唯一學校,所以即便學生減少,也不可能關閉,這將加重地方的預算負擔。
在目前條件下,確保教育質量和普及率的方法之一是發展遠程教育。在此框架下,在利用一體化電信系統基礎上將建立現代教育媒介。
堪察加邊疆區初、中級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是符合本地區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在初、中級職業教育方面,社會合作的地區機制漸漸失去作用。根據邊疆區支柱產業需求,增加職業門類。
發展教育機構的組織—法律形式、引入規范的學校人均財政預算、實施對優秀教師的獎勵制度(區級和市級給予一次性補助),這些舉措將促進吸引高水平專業人才進入教育領域。
要求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社會合作關系。在高水平工人和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將有企業主的參與,形成中等教育機構和潛在企業主之間具有契約關系的學校。職業教育的重要方向:發展教學—生產活動基礎設施;增加補充教育服務總量;重新將學校定位為培養技術人才機構(首先是采礦專業)。
如今,堪察加邊疆區居民可以在85家門診和46家醫院得到專業化醫療服務。地區醫療衛生系統的特點,是醫務人員不足,尤其是缺少專業醫生。邊疆區醫療機構醫生在編率為90%,其中中、初級醫務人員佔94%。醫務人員的平均工資比邊疆區平均工資低14%。
在最近一些年,邊疆區人口減少的同時,登記病人數仍在增加。這些年,堪察加邊疆區居民的總患病率高出俄羅斯平均水平8~12%。
醫療衛生系統大樓的損壞程度平均達到64%。大約40%的大樓需要更換冷水供應系統,大約50%需要更換暖氣和熱水供應系統,大約60%需要更換供電系統。
醫療設備和其他相關設備也需要得到保障。昂貴的醫療設備的平均運行2~3個周期,平均損耗達到44%,停機損耗達到80%。裝備狀況不符合現代要求,無法確保醫療服務質量。
邊疆區醫院擁有11棟樓建於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損壞程度超過60%,並且處於可能發生9級以上地震的地區。考慮到堪察加半島處於地震帶,邊疆區醫院所有建築可能被摧毀。為此,將建設新的堪察加邊疆區醫院。
整個堪察加邊疆區的結核病發病率上與全俄平均相當。然而在科里亞克自治區結核病發病率則超過俄羅斯和邊疆區平均水平1倍多。為了在堪察加邊疆區(尤其是在北部)防治結核病,規劃建設在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市郊區(綠區)建立邊疆區結核病防治所,同時在帕拉納鎮建造科里亞克結核病防治所大樓,並組織實施預防措施,進行人口調查,以查清結核病患者。
在堪察加邊疆區惡性腫瘤患者登記數量穩定增加。為了降低居民患病率,規劃重建邊疆區腫瘤防治所放射科。
居民精神疾病、酒精中毒和吸毒(葯物成癮)發生率較高。邊疆區酒精中毒和酒精性精神病的發病率是俄羅斯平均水平的1.8倍。為了降低社會性重大疾病的發病率,規劃建立相關機構,使病患者可以得到專業化的醫療服務並實現康復。
孕期女性健康持續惡化,這是生產困難的原因。在2007年,只有21%是自然分娩,79%生產困難。為了給孕婦、產婦和新生兒提供幫助,將建立邊疆區兒童醫院和圍產期中心。在國家優先項目「健康」框架下,將通過頒發生產證書繼續完善對產婦和嬰兒的醫療服務。
醫療機構不足是一大問題,某些地方甚至根本沒有區級醫院和診所。在實施發展戰略框架下,在邊疆區所有區中心將建設一批必要的醫療機構。
堪察加邊疆區血液系統疾病發病率在遠東和貝加爾地區是最高的(是遠東地區平均水平的1.8倍)。地區人口稀少決定了不可能在堪察加半島建設大型診治血液系統疾病醫療中心,患者只能被送往俄羅斯那些大醫療中心治療。
在西堪察加和科里亞克礦區開采礦產期間,將建立具有高度機動性能的流動診療點和專業化醫療服務的流動診療系統。
在那些區中心,將建立一批多功能醫療中心。
醫療衛生現代化方向在於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具體措施是:更新技術基礎,利用現代技術,實施合理的疾病預防和診治,優化床位數量;以及在俄羅斯頂尖的醫療中心,培養提高專業醫生業務水平。
醫療衛生系統的主要環節是初級的醫療保健服務,基本功能是改善和保持居民健康。為了在北方少數民族原住民聚居區提供初級衛生保健服務,規劃重建門診點和產科點網路,同時引入全科醫生制度。
通過引入日間醫院和住院技術,將提高醫療機構工作效率。為完善醫療服務機制,將引入適應北方條件的醫療人員編制標准、醫療—經濟標准和財政支付標准。
為了形成競爭環境、擴大病人選擇自由,將創造條件發展私人醫療機構(法律地位與公立機構等同)。發展醫療保險可以提高醫療服務對象的選擇自由,並實現「撥款緊隨病人」的原則。
利用相關措施鼓勵公民在氣候惡劣的地區居住和工作,吸引高水平人才,確保醫療衛生機構的運作。以堪察加醫療學校為基地,培養中、初級醫務人員。
堪察加邊疆區的文化發展目標,是發掘地區文化的潛力。在堪察加邊疆區有幾家圖書館、兩家劇院、一些文化—休閑和教育機構及博物館。
文化機構建築損耗程度較高達到40%,屬於危房的大樓有10%,技術裝備程度較低。由於沒有展覽場所,大部分藝術瑰寶處於儲存狀態。某些居民點的居民無法享受到文化服務。
為了保證在堪察加邊疆區提高上述服務質量,擴大服務范圍,將實施如下規劃:建造堪察加藝術和民間創作中心大樓(包括展覽廳和音樂廳);建立堪察加木偶劇院(兒童劇院)、在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市建立堪察加藝術學院;在季利奇基、奧柳托爾斯克、品仁斯克、阿留申市級區建設綜合文化設施,以此重建市級文化網路。
在交通不便的小型居民點,將建立流動的服務系統(包括流動的俱樂部、圖書館和影院)。
堪察加邊疆區體育文化和體育運動的主要發展方向,是保證普通教育學校和青少年體育學校的體育器材和設備,加強群眾體育的物質—技術基礎,在住所、學習和工作場所周邊就近建設體育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山地滑雪基礎設施,這些設施可用於體育系統和旅遊業。規劃在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市和埃利佐沃市建設一批體育中心,以「紅火山」、「埃傑里韋伊斯」為基地發展滑雪基礎設施,在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市建設滑雪道,並建設擁有相應設施和滑雪道的冬季兩項綜合設施。
以上措施將有助於實現堪察加邊疆區在培養後備運動隊,參加冬季項目國際賽事方面(包括山地滑雪和單板滑雪)的優勢和可能性。
堪察加邊疆區的人均居住面積是21.9平方米,高於俄羅斯平均水平。然而,大部分住房不符合現行的建築標准和規范,包括輔助設施標准、隔熱結構要求、抗震性結構要求。至2009年初,必須進行抗震加固的房屋達1035所。建於1973年之前、總面積達96.12萬平方米的828所房屋的抗震性嚴重不足。
現在,在堪察加邊疆區住房建設企業的年建造能力約為10萬平方米。這些企業所需非金屬建築材料,如混凝土、木製品、聚苯乙烯保溫材料和聚氯乙烯製品,得到了充足保障。
大部分住房建設按規劃將在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和埃利佐沃城市圈開展。
為了提高工程基礎設施的服務水平,以及加強居民住房—公共事業服務的保證力度,將改建、興建現代化供暖設施,同時將把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城市圈的鍋爐房能源改成天然氣,改造、興建現代化抽水設備、抽水站和供水網路,改建、興建現代化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網路,以及其它確保居民生活舒適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