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治療眩暈最有效的特效葯
頭暈是耳科、急診、神經內科、骨科、內科醫生需要經常面對的復雜臨床症狀之一。之所以復回雜,是因為以頭暈答為主訴的病變涉及多個科室,診斷起來有一定困難。因此,遇到頭暈的病人,非眩暈專業的醫生也會感覺頭暈。臨床醫生會嘗試囑咐病人去神經科和骨科甚至內科做一系列檢查,以防漏診或誤診。病人會因此輾轉在各個科室之間,完成多項檢查,比如頭顱CT、頭顱MR、TCD、頸部血管超聲、頸椎平片或MR片。
❷ 治療眩暈的特效葯
針對你目前的情況,導致頭暈的可能性實在太多了,可能頸椎不好,椎管狹窄或椎間盤突出,或者頸動脈和椎動脈狹窄,腦梗塞,腦腫瘤,腦損傷等等,頻繁發作的話一定引起重視。眩暈厲害的話要警惕後循環引起的這一塊疾病。建議去醫院好好檢查一下,做一個頭顱的磁共振檢查,頸部血管的超聲,以及頸椎的CT或MRI吧。明確診斷之後再去專科有針對性治療。
❸ 治療眩暈的葯有哪些
眩暈是症狀,要找到導致眩暈的病因對症治療,而不是治療眩暈這個針狀本身
❹ 治療頭暈的都有哪幾種葯
眩暈葯物主要有抄養血清腦顆粒、頭痛寧膠囊等改善血液循環的葯物。頭疼寧膠囊可以治療頭暈目眩或頭疼。主要有尼莫地平、氟桂利嗪膠囊等鈣離子拮抗劑。卡馬西平還可用於治療患者頑固性眩暈。如病人因感冒而頭昏,則感康亦可治療頭昏。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導致眩暈的病人給予營養神經葯物治療。
❺ 眩暈的葯有那些
治療眩暈可以口服眩暈停,倍他司汀,鹽酸氟桂利嗪治療緩解症狀,平時注意休息版,勞逸權結合,保持心情愉悅,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如果反復發作應該到正規醫院進行腦動脈造影,經顱多普勒,心電圖等檢查明確病因對因治療。
❻ 用什麼葯可以治療眩暈症
1.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是局麻葯,臨床上也用於治療室性心律失常。近年來發現,它不但有鎮靜版作用,而且通過權調節自主神經功能和擴張周圍小血管,使耳動脈痙攣緩解,迷路水腫減輕,內耳淋巴壓力降低,從而有效解除眩暈症狀。
2.納絡酮
納絡酮是合成的阿片受體拮抗劑,能阻滯 β -內啡肽與阿片受體結合,調節兒茶酚胺和前列腺素釋放,解除小動脈痙攣,從而改善腦微循環,提高供氧,恢復腦細胞功能。
3.維腦路通
維腦路通具有降低血液黏滯性、改善微循環、提高血氧飽和度的作用。
4.碳酸氫鈉
碳酸氫鈉在血液中游離出二氧化碳,反射性擴張血管,興奮交感神經。另外 ,高滲鹼性葯物提高了血漿晶體滲透壓,從而消除眩暈。
5.葛根素
葛根素屬異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廣泛的β受體阻滯作用;可改善高黏血症和高凝血症,改善微循環,擴張冠脈及腦血管;還有消除自由基的作用。
6.刺五加
刺五加具有擴張血管,改善椎-基動脈供血不足,增加腦供血量的功能,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良好的鎮靜作用。
7.酚妥拉明
酚妥拉明為α受體阻滯劑,能解除內耳血管痙攣,增加腦血流量。多在10分鍾起效,20~30分鍾後眩暈症狀明顯減輕,兩小時後症狀完全緩解,療效確切。
❼ 治療頭昏眩暈的常用葯物有哪些
常用葯物有抗組胺類葯物, 抗膽鹼類葯物 ,吩噻嗪類葯物 ,安定類葯物 (推薦劑量為25~50mg tid)
❽ 治療眩暈的葯方要用到哪些葯材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發黑,暈是指頭暈甚或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二者常同時並見,故統稱為「眩暈」。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車船,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惡心、嘔吐、汗出,甚則昏倒等症狀。眩暈的病因復雜,可由神經系統或其他系統的多種病因所引起。
中醫學對本病的認識久遠,認為眩暈屬肝所主,與髓海不足、血虛、痰飲、邪中等多種因素有關。
【方一】張氏眩暈方
【出處】《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澤瀉24克,生白術9克,鉤藤15克。
【功用】健脾利水,消腫。
【主治】內耳眩暈。
【方解】方以澤瀉利水消腫,白術健脾利水,鉤藤平肝潛陽,諸葯合用,共奏健脾利水,平肝熄風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張氏眩暈方具有利尿、消除內耳水腫、鎮靜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半夏白術天麻湯
【出處】《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半夏9克,白術9克,天麻9克,茯苓9克。
【功用】化痰降濁,健脾和胃。
【主治】痰濁中阻型眩暈。
【方解】無痰不作眩。方以半夏燥濕祛痰,白術、茯苓健脾化濕,天麻熄風平肝,諸葯合用,共奏豁痰降濁,健脾和胃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半夏白術天麻湯具有調脂、鎮靜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天麻鉤藤湯
【出處】《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天麻9克,鉤藤9克,石決明30克,山梔9克,茯苓9克,菊花9克,白芍9克,代赭石15克,陳皮9克。
【功用】平肝熄風,和胃降濁。
【主治】肝陽上亢型眩暈。
【方解】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方以天麻、鉤藤平肝熄風,石決明、代赭石鎮肝潛陽,山梔、菊花清肝,芍葯養陰斂肝,陳皮和胃,諸葯合用,共奏平肝熄風、胃降濁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天麻鉤藤湯具有降血壓和調節血脂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補中益氣湯
【出處】《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黨參9克,黃芪15克,白術9克,陳皮9克,升麻9克,歸身9克,鉤藤9克,半夏9克,茯苓9克。
【功用】補中益氣,養血熄風。
【主治】中氣不足型眩暈。
【方解】氣血虧虛,清竅失養,則發為頭暈目眩。方以參、芪、苓、術、草益氣健脾,升麻、柴胡提升清氣,半夏、陳皮理氣和中,當歸養血和血,諸葯合用,共奏補中益氣、養血熄風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補中益氣湯具有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脂質代謝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五】益氣養血湯
【出處】《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黃芪15克,黨參9克,白術9克,茯苓9克,當歸9克,川芎6克,白芍9克,鉤藤9克,珍珠母30克。
【功用】益氣養血,熄風安神。
【主治】主治氣血二虛型眩暈。
【方解】氣血虧虛,清竅失養,則發為頭暈目眩。方以參、芪、苓、術益氣健脾,歸、芍、芎養血和血,鉤藤、珍珠母平肝熄風,諸葯合用,共奏益氣養血,熄風安神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益氣養血湯具有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脂質代謝,鎮靜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六】止暈方
【出處】《中華醫葯化工》
【組成】煅磁石30克(先煎),石決明18克(先煎),生牡蠣30克(先煎),白蒺藜12克,制稀薟9克,西羌活1.2克,北細辛0.45克,甘杞子15克,制首烏5克,紫河車5克,炒當歸9克,炒白芍9克,五味子2.4克,白沙參3克,炙黃芪12克,旋覆花5克(包煎),海蛤粉5克(包煎),南沙參12克,法半夏5克,橘絡紅各3克,川貝母5克(杵),夏枯草9克,雲茯苓9克。
【功用】補精益氣,安神和絡化痰,佐以熄風潛陽。
【主治】眩暈症(美尼爾氏綜合征)。
【方解】本症既非單純風、火、痰之實證,亦非單純之氣血不足、肝腎虧虛之虛候,而是精氣不足,肝腎並虛,肝陽痰火為患。病情復雜,治應標本兼顧,陰陽並補,氣血兩益,肝腎同滋。痰火固宜清化,然病久痰逆絡痹,須兼而治之,故溫清潤化同用,苦降和絡並施,佐以石決明、牡蠣、白蒺藜,平肝熄風潛陽。用羌活、細辛者,取其引葯上下分行。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止暈方具有鎮靜,解熱、抗炎、鎮痛,改善脂質代謝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七】二陳湯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半夏、橘紅各5兩,白茯苓3兩,甘草1兩5錢。
【功用】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主治】濕痰為患,胸膈痞悶,頭痛惡心。
【方解】痰濕困阻,則清陽不升,清竅失養,發為眩暈。方以半夏、橘紅化痰理氣,茯苓健脾利濕,甘草調和諸葯,共奏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二陳湯具有改善脂質代謝的作用。
【用法】每服4錢,用水1盞,生薑7片,烏梅1個,同煎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方八】八風散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藿香8兩,白芷、前胡各1斤,黃芪、甘草、人參各2斤,羌活、防風各3斤。
【功用】疏散風邪,清利頭目。
【主治】風氣上攻,頭目眩暈。
【方解】無風不作眩。方以藿香、白芷、羌活、防風疏散風邪,前胡理氣化痰,黃芪、人參、甘草補氣,諸葯合用,扶正祛邪,以收散風邪,利頭目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八風散具有抗炎、解熱、鎮痛、提高機體免疫力等作用。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2錢,食後溫服。
【方九】下痰丸
【出處】《增補驗方新編》
【組成】白礬1兩,細茶葉5錢。
【功用】化痰祛風。
【主治】風痰眩暈。
【方解】方以白礬化痰祛風,風祛痰消則眩暈自止。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下痰丸具有降脂、抗炎等作用。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食遠姜湯送下。
❾ 眩暈症的治療葯物有哪些
眩暈症可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周圍性眩暈可以對症口服異丙嗪、苯海拉專明等葯物進屬行治療。中樞性眩暈的患者可以給予糖皮質激素、鹽酸氟桂利嗪膠囊、眩暈寧等葯物進行治療。患者還可以通過針灸按摩來改善椎動脈血液循環,緩解腦供血不足的症狀,對眩暈症也有較好調理的作用。
意見建議:患有眩暈症的患者應適當的鍛煉,合理營養飲食,不要長時間的看電視、看手機等,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休息。以上方案僅供參考,具體葯品使用請結合自身情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用葯。
❿ 治療眩暈症的葯有哪些
眩暈症(頭暈)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的情形,在各個人群中均會發現。老人頭暈葯回物選擇方面必須結合老人頭答暈的原因和特點,進而針對性的選擇與之相符的葯物。治療頭暈的葯物比較多,但管用的沒有幾個,個人建議用水本方蜜環菌進行康復治療。但是,不同的葯物有著嚴格的適應症和禁忌症,在具體選擇方面必須充分考慮老人身體情況、頭暈的原因等諸多因素,進而更好的改善緩解頭暈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