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患精神分裂症後考過博士,現在喪失勞動能力,是否要被取消博士學歷
只要學歷是合法取得,不會被取消。
『貳』 精神類葯物為何對精神分裂症有用
精神是精神,心理是心理。雖然二者有所關聯也會相互影響,但精神層面的病要比心理層面嚴重些。
一般來說,精神疾病是葯物治療為主,心理輔導為輔。心理疾病則多為心理輔導為主,葯物治療為輔。
另外人的情感、思維無一不是通過器官、激素來調節。即便是心理因素,按照環節來說也是由心理導致激素什麼的發生變化進而影響人的表現。所以葯物能控制進而治療此類疾病是理所當然的。
精神疾病,特別是精神分裂,或者情感性精神障礙這種,病因雖未能全部知曉,但也可以確定不僅僅是心理因素,而是某些器官本身已經發生某種病變,所以並非心理上的調節可以治療,必須通過葯物。
至於樓主所說,讓一個大喊大叫的有精神分裂的人停止,這個我目睹過的在醫院的患者,遇到這種情況,會令其服葯,甚至將手腳綁縛鐵床之上待其睡著。
而基本治療躁狂症狀的葯物,都會帶有使渾身無力,想要睡覺的效果。這些效果,自然也就可以停止精神分裂病患哦躁狂症狀。但毋庸置疑,副作用也是不可避免。
另外關於葯物治療方面,作為醫學也是要先在臨床治療上發現有效,進而推廣和研究原理,來使該疾病的治療更進一步。也就是說,不止精神疾病的葯物,絕大部分的葯都是如此,先是實際應用有效果,才會進而摸索原理,通過已掌握的原理再行推測,再看效果,再了解更多。況且即便真有原理,也未必是你我所能理解的。
所以說對患者而言,葯物治療有效的實例,比所謂的原理更值得參考。原理那種東西,不是專家的話,根本看不明白別人所謂原理對還是不對,通常都是別人說啥就是啥。
以上為我個人經驗,未必全然准確,僅供參考。
『叄』 精神醫學的專業人員
精神醫學中的醫事人員包含精神科醫師、精神科護士、臨床心理師以及職能治療師,另外尚有以精神科為專長之社會工作師或社會工作員等之專業人員。
台灣的精神科醫師,在大學醫學系(7年制)、或者學士後醫學系(5年制),完成一般醫學訓練、通過醫師國家考試後,選擇精神醫學專科3年6個月的訓練,期滿通過專科醫學會審核並得到認證之醫師,能使用包括葯物與心理治療等方式來協助精神疾患。精神科醫師在訓練階段,除了生物精神醫學,也必須接受心理治療(如:精神分析 (psychoanalysis)、動力取向心理治療 ( psychodynamic psychoterapy )、認知行為治療 ( cognitive-behavior psychotherapy )、團體心理治療等)的訓練,並使用於他們的臨床服務中。精神科醫師所受的生物醫學及精神葯理訓練是他們和臨床心理師及其他治療師有所區別之處。
而臨床心理師的訓練,在台灣則需接受完整的臨床心理學研究所課程、一年的全職實習及臨床督導,得有臨床心理學碩士學位,並通過臨床心理師專技高考才可取得考試及格證書以及臨床心理師證書,為目前台灣醫事人員中學歷要求最高之專業人員。臨床心理師在醫院主要工作是提供高品質的心理衡鑒,協助醫療評估,但台灣醫療機構以及社區已漸漸開始由臨床心理師比照醫師開設之門診以及心理治療所,提供心理治療服務。
精神科護士和精神科社會工作者在精神科專業中具有重要的角色。精神科護士可以實施許多精神科護理與照護,但在處方葯物以及其他醫療行為上受法律的限制。精神科社會工作者可以在法律、社會福利、機構安置等各方面協助精神病患與家屬。受過訓練的護士與社工,也能提供心理治療服務,通常較多人從事團體治療或家族治療。
能執行精神生理評估並安排檢查的專業人士,一般而言只有精神科醫師。依台灣現行的醫療法與醫師法,則僅限於醫師能安排並判讀下列的檢查結果,如:腦電波圖 (EEG)、電腦斷層掃描 (CT/CAT)、核磁共振造影 (MRI)、正子斷層掃描 (PET)。常規進行上述的檢查並非必要,雖然多數精神疾病並非以當前普遍的影像學檢查所呈現的異常來做診斷,但臨床醫師仍會謹慎評估病患的生理狀況或身體疾病,因為許多生理疾病仍會造成或影響精神症狀。
除上述生理檢查及精神診斷會談外,醫師也會根據臨床判斷,轉介臨床心理師進行心理衡鑒或心理功能之檢查。常見的心理衡鑒包括整體性處預計劃之衡鑒、智能衡鑒、人格衡鑒、兒童青少年問題行為衡鑒、兒童發展遲緩衡鑒、臨床神經心理衡鑒等,藉由臨床心理學的專業及技術來評估病患的情緒狀態、發展狀況、心智功能、心理特質、腦行為功能以及人際適應,協助心理疾患診斷的確立並安排與執行治療計劃。
精神科醫師除了臨床照顧病人,也有部分專家投入研究及教學工作。這些專家可能只擁有其專長的學位,或同時擁有醫學士的資格(例如同時擁有醫學士以及哲學博士學位)。
『肆』 講述一位精神分裂症博士的美劇
《罪案第六感》
Daniel Pierce博士(Eric McCormack)是一位專攻人類行為學的神經科學家,在芝加哥某版大學里任教。他不僅對人權類大腦的工作方式有著獨特的見解,而且有一項獨門絕活——他能夠從他人不自覺的表情和下意識的動作中找出規律,從而洞悉對方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想要隱瞞什麼秘密。在本劇中,他將幫助聯邦政府偵破一系列疑難案件。
Daniel雖然是個天才,但和這個世界上許多天才一樣性格怪異,不擅長與人交流——這多半和他對這個世界的「奇思妙想」和「另類觀點」有關。更糟的是,他患有一定程度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是個有嚴重人格缺陷的人。但Daniel不認為那是壞事,他甚至覺得自己的有些幻覺是天賜的禮物。某些情況下,那些幻覺能讓他的大腦更好地工作,將他清醒時忽視的疑點「串聯」起來。但另一些情況下,那些幻覺成了他最大的夢魘,導致他行為反常、失去理性,甚至對周圍的人造成危險。Daniel的精神狀況讓他幾乎交不到什麼真心朋友,更不用說愛情了。雖然他也渴望得到友情,渴望有一個終身伴侶,但是現在……只有他最喜愛的音樂和復雜的縱橫字謎能讓他保持一顆平靜的心。
『伍』 簡述美國加州大學著名精神康復專家liberman編制的葯物治療的自我管理程式
精神分裂症是一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具有患病率高,復發率高及致殘率高的特點[1]。其自然病程多遷延,呈反復加重或惡化的趨勢,導致患者社會功能嚴重缺損。抗精神病葯物對精神分裂症的治療有一定的效果,但對精神分裂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精神殘疾的改善卻沒有較好的效果[2]。Libermen[3]編制的《葯物自我處理程式》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技能訓練的較好的指導作用。為探討該技能訓練對精神分裂患者在康復中的影響,我們對長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實施該訓練3個月並後期隨訪6個月,得到結果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懷化市第四人民醫院和懷化市中醫院精神科長期住院治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因未能堅持終止訓練或其它原因脫落8例,實際完成82例,其中男34例,女48例。年齡在25-68歲之間,平均年齡(43.32±7.41)歲。按照隨機數字表將患者隨機分為訓練組和對照組。其中訓練組42例,對照組40例。
1.2入組標准
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准CCMD-3中精神分裂症診斷標准;住院3個月以上且病情穩定;至少有1位監護人照顧患者;自願參加且簽署知情同意書。存在智力障礙或者嚴重器質性病變患者排除在外。
1.3訓練方法
兩組患者服用常規抗精神病葯物。訓練組在Libermen編制的《葯物自我處理程式》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訓練包括:1、獲取抗精神病葯物治療反應的知識;2、了解正確的自我服用葯物的方法並進行評價;3、認識葯物的毒副作用;4、與監護人探討葯物的治療問題。對照組進行常規的康復訓練。
1.4訓練實施
訓練組採用小組訓練模式,由4名經過專業培訓的心理治療師和2名精神科護士負責患者的技能訓練。每組患者5人,每周訓練5次(周末除外),每天1次,每次120分鍾。第1個月主要是獲取抗精神病葯物治療反應的知識,第2個月主要是了解正確的自我服用葯物的方法並進行評價,認識葯物的毒副作用,第3個月主要是與監護人探討葯物的治療問題。訓練結束2個月後,分別對兩組患者隨訪6個月,如有疾病復發則終止隨訪。
1.5評定方法
評定由第三方進行,在治療期間不允許到治療室觀看,評分者由組織者確定,治療師不參與評分。由3名經過專業訓練的精神科醫師進行評定。所有患者在訓練初期,訓練結束後及隨訪時分別採用社會功能缺陷量表(S DS S)和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進行評定。SDSS按照0—2級評分,得分越低,表明社會功能越好。BPRS按照1—7級評分,得分越低,病情越輕。
1.6統計分析
採用SPSS18.0統計軟體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數據描述採用均數±標准差標差,比較採用配對t檢驗和方差分析,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SDSS得分評價比較
兩組患者在訓練初期S D S S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訓練3個月及隨訪時訓練組SDSS得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在不同時間點SDSS總分比較
*與入組時比較,P>0.05;**與訓練結束時比較,P<0.05
2.2兩組患者的BPRS得分評價比較
兩組患者在訓練初期BPRS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訓練3個月及隨訪時訓練組BPRS得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持續時間長,服葯依從性差,致殘率高,且易反復復發,技能訓練可以有效的促進其康復[4]。本研究顯示:訓練組SDSS評分及BPRS評分在組內前後時間點比較以及與對照組比較都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訓練組的得分顯著低於對照組,說明其社會功能較對照組更好,精神症狀更輕,且隨訪時可以得到較好的保持。採用葯物自我處置程式技能訓練對患者的康復情況較普通康復訓練有更好的效果,從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其勞動能力的有效恢復,降低社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復發率。
綜上所述,葯物自我處置程式對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復有較好的輔助作用,可以減輕精神分裂患者的精神症狀,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社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值得在精神科治療中推廣應用。
『陸』 我想考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專業(我學醫學心理的)的研究生,將來就業怎麼樣若是再靠臨床心理學博士呢
我覺得吧,還是繼續學心理學博士,現在這個社會壓力太大了,很多人都需要看心理科,而且心理科收費高啊,我每看一次都要收費一千左右..這個職業前景很好
『柒』 我是一個博士研究生,可我去年患上:「精神病」自從父母把我送進精神病院後,我就覺得自己很卑賤
生活有時候就是這樣。看佛經吧。世俗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建立在各自的心理需求與幻回想上,互相抱團取暖,答以為這就是愛。當沒有經濟危機,各種外界困難時,親友之間都可以相處得很愉快親密。但外界稍稍變化,就會發現這種親密的關系就不像我們以前想像的那麼可靠,那麼溫暖。你會發現,很少有人真正耐心地傾聽他人說話,不帶前提與預設地理解他人與某個生活問題。之前我也看過一些心理學書,但我發現心理學與葯物發揮效用的范圍都比較狹窄,都需要滿足很多前提條件,比如經濟基礎,良好的人際關系。而宗教,哲學思考普通人的真實處境與關系。您既然是博士,想必文化水平很高,何不轉個彎來,利用逆境好好修身養性? 他人不把您當正常人看,何必在意他人的想法?章太炎年少時曾犯過癲癇,人稱章瘋子,但他不以為恥,不在意他人的側目,專注於自己的生活與工作,獲得了很高的成就。是機遇還是絕路,僅看本人怎麼想。
『捌』 關於精神病的葯物治療
我不是什麼醫學高手,我就是精神科的一個護士。
精神分裂症要想治癒非常的難,而且目前所版服用的葯物,都是權控制,所有的精神科葯物,都沒有絕對的治癒率,都是控制。
精神疾病有一個周期,不管是服葯,還是不服葯,都會一段時間後症狀加重。
所以,你的親戚,要一直服用葯物,定時復診,聽取醫生的建議。
當然,上面說的都不是你願意聽的。在我的工作單位,有些老病人,在這里有10 年的,有15年的。也是長期的服用葯物,現在恢復的很好,葯量非常少,比如以前一個病人,一次吃250MG的氯丙嗪,現在葯量降到50MG了。
根據不同程度調葯,也許醫學發達後,可以治癒了呢?誰都說不準,人跟人身體的耐受也不一樣。
純手打,經驗分享,有問題追問。
『玖』 關於抗精神類葯物,治療精神高度緊張,高度焦慮,類別的葯物!
關於抗精神類葯物,治療精神高度緊張,高度焦慮,類別的葯物!......................................... 這是一個焦慮的時代,與其隨波逐流,不如有意識地培養一些讓你快樂的習慣,隨時幫助自己調整心情。 這是一個焦慮的時代,所有的人都迫不及待……有一位作家說過:「如果我們感到可憐,很可能會一直感到可憐。」快樂也許只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習慣。心理學博士凱倫·撒爾瑪索恩女士說:「我們的生活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你隨時可能會被突如其來的變化擾亂心情。與其隨波逐流,不如有意識地培養一些讓你快樂的習慣,隨時幫助自己調整心情。」以下Psytopic介紹的20種快樂習慣,也許有幾款適合您。 美國一家調查機構在全世界22個國家調查人們的快樂水平,結果顯示,美國人的快樂水平最高,有46%的美國人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快樂,其次是印度,37%的印度人樂呵呵地生活著,而中國人的快樂水平最低,位列榜尾,只有9%的中國人覺得自己活得快樂。 美國暢銷書籍《如何快樂》的作者,心理學博士凱倫·撒爾瑪索恩女士說:「我們的生活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你隨時可能會被突如其來的變化擾亂心情。與其隨波逐流,不如有意識地培養一些讓你快樂的習慣,隨時幫助自己調整心情。」 1.每天拍幾張照片 心理學家建議,每天用相機拍下一些身邊的人和事,如窗外的樹木、路邊的小花、鄰居家的孩子和朋友的婚禮。將這些隨時可能被遺忘的片段記錄起來,當你不定期整理照片時,你會覺得所有的細節都是美好回憶,沒什麼可抱怨的,於是人會很容易變得快樂起來。 2.看悲傷的電影 看一部令人傷感的電影,如《當男人愛上女人》,情難自禁時,不妨盡情地放聲哭出來,然後安慰自己說,還好這只是電影情節,並不是真實的生活,心情便會大有改觀。這是一種反向思考的方法,常運用在心理學中,幫助人們換角度思考問題。 3.在周末的清晨做白日夢 不少能乾的主婦,會從星期六一大早起床開始,馬不停蹄地做家務活,如收拾屋子,清洗馬桶等。這樣的習慣常常會讓人在星期六晚上疲憊不堪,並影響到星期日的睡眠。不妨暫時拋開那些瑣碎的家務活,在周末的清晨做一個美美的白日夢。不要自責,而應鼓勵自己說:「我工作那麼辛苦,揮霍一下自己的休息時間,無可厚非。」 4.定期寫郵件 和相識多年的朋友定期以郵件的形式保持聯系。有寫日記習慣的人,只是在紙上隨手塗鴉或草草地寫上幾句,便能反映出潛意識中的心理狀態,寫郵件也是如此。而定期與朋友通郵件,聊聊最近的生活,不僅能幫助你放下心裡的事情,還能幫助你拾起被淡漠的友情。 5.在水邊散步 有研究指出,因為在嬰兒時期便置身於羊水,因此人與生俱來就是親水的。在水邊散步,能有效地幫助人放鬆身心,即使煩惱再多,在有綠樹有流水的環境中,你也能暫時拋開一切,為自己「偷」得片刻悠閑。 6.偶爾吃一頓大餐 吃一頓大餐的美妙在於,不僅能享受到美味可口的食物,還能讓你感覺自己受到了特別禮遇。人在受到與別人不同的照顧時,心情會不知不覺地變好。我們在小時侯都可能有類似這樣的經歷:當父母特意為你買了一隻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的、漂亮的碗,你會高高興興地吃下比平時多的食物,即使不愛吃的食物也變得「可愛」起來。 7.每星期做1次美甲 當看見自己又長又臟又難看的指甲時,沒人會有好心情。每星期做1次美甲,不僅能讓你的指甲看起來更加整潔、漂亮,還能讓你有「一切盡在掌握」的滿足感,人也由此變得豁然開朗。 8.參加集體活動 雖然獨處也是調節心情的方法之一,但是不要吝嗇自己的休息時間,分出一部分給集體活動。登山、郊遊、野餐、party、歌友會……鼓勵自己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你會在共同的玩樂中找到讓自己堅強、平和的力量。 9.定期游泳 游泳是最消耗體力的運動之一,但這種讓人精疲力竭的活動,能讓人擺脫煩惱,身心舒展。選擇一個人去游泳也不錯,被水包圍其中,再糟糕的心情也能被軟化。 10.一邊開車,一邊大聲歌唱 心情不好時,打開車上的收音機,調到較大音量,跟著裡面播放的旋律大聲歌唱,完全不必在意別人投來異樣的眼神。也許此時的你在別人眼中有點傻乎乎的,但這確實是一種讓人快速釋放心情的好方法。 11.一邊喝咖啡,一邊讀小說 挑一家出名的咖啡館,帶上一本近期最讓你感興趣的小說,選一個靠窗邊的位置,坐下來點一杯咖啡,邊喝邊讀……是的,這是電影里常常出現的「小資」鏡頭。但那又有什麼關系,讓自己體驗一下電影中才有的浪漫鏡頭,你也會受到氣氛的影響,得到真實的放鬆和享受。 12.給朋友寄卡片 挑選10——15張別致的卡片,放在包中隨身攜帶,在等公共汽車、排隊結帳、等人時,隨手拿出一張寫上隻字片語,如 「想念你」、「願你的心情和今天的天氣一樣燦爛」、「一定要幸福喲」、「想起我們上大學的日子」等等,然後郵寄給你的朋友。當所有的卡片都被一一寫完並郵寄出去後,一想到朋友們收到卡片時驚喜的表情,你會露出發自內心的迷人笑容。 13.在每個星期一的早晨,穿一身色彩亮麗、明快的衣服。 14.一邊打電話,一邊信手塗鴉。 15.偶爾吃一份最昂貴的蛋糕或巧克力,並保存價簽和包裝盒。 16.一邊洗澡,一邊唱歌。 17.穿讓你感覺最舒服的內衣。 18.定期有夜生活。 19.在酸奶上撒少許乾果。 20.每天對著鏡子努力地笑一下。如果發現自己的表情很難看,那一定會情不自禁地笑出來,心情馬上就會好一點。
『拾』 本科臨床醫學,在讀葯理學碩士,已經有執業醫師證,現在想考精神病學博士,請問我的條件符合嗎
醫科大學臨床醫來學的報考條件歸納了一自下大概有一下幾條:
(一)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人員;應屆碩士畢業生(最遲須在入學前取得碩士學位);碩士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人員;
(二)碩士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人員需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獲得學士學位後六年或六年以上(從獲得學士學位到博士生入學之日);
2、具有副高以上職稱;
3、完成碩士研究生主要學位課程;
4、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排名第一);
(2)獲部、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排名前三);
(3)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SCI收錄期刊上發表一篇以上學術論著。
(三)報考國家計劃內博士生的年齡不超過45周歲,報考委託培養或自籌經費的考生年齡不限;
(四)身體健康符合體檢要求;
(五)臨床各專業不招收非醫學類考生。
精神病專業比較好的是湖南的湘雅(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復旦大學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中山大學醫學院、四川大學醫學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