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化學治療葯物名詞解釋
表現得若抄即若離,如玉生煙襲,如風剪水.這無疑是這條紐帶尚未形象化的最初的雛形了.更為確切地說,那是愛情中最為初始的感受.這樣的感受即帶有欲罷不能如吸嗎啡般迷離的沉醉,同時也更有相思和期盼交織著的毒癮發作期折磨地苦痛.這就好象是久被囚居在一個無人關顧暗室里的人,突然聽到那久違了的漸行漸近的腳步聲.於是,那一直緊鎖著的心門也裂開了一溜不易被人察覺的小縫,摒寧著呼吸期盼著門外人進一步試探性的敲門聲.可門外的手指遲疑著,門里的心焦慮著.一條有形的紐帶就這樣無聲的形成了!
愛情是兩性之間情感撞擊的產物,它誕生於寂寞,可在愛情的紐帶時緊時弛著的周期
② 以下有關『體現葯學服務的效果』的敘述中,最正確的是( )
【答案】E
【答案解析由易考吧提供】本題考查葯學服務的效果。葯學服務(pharmaceuticalserve)是葯內師應用葯容學專業知識向公眾提供直接的、負責的服務,滿足公眾與葯物使用有關的某種特殊需要。實施葯學服務可獲得葯物的治療學效果、安全性效果和經濟學效果(E)。備選答案A、B、C、D均不是正確答案。A是醫院葯事管理的效果,B是葯品上市後臨床評價的效果,C是葯品上市前臨床評價的效果,D是醫師正確診斷的效果。
③ 臨床葯物治療學 名詞解釋: 1 葯物經濟學 2 循證治療 3 臨床葯物治療學
葯物經濟學是經濟學原理與方法在葯品領域內的具體運用。廣義的葯物經專濟學(pharmaceutical economics)主要研究葯品屬供需方的經濟行為,供需雙方相互作用下的葯品市場定價,以及葯品領域的各種干預政策措施等。狹義的葯物經濟學(pharmacoeconomics)是一門將經濟學基本原理,方法和分析技術運用於臨床葯物治療過程,並以葯物流行病學的人群觀為指導,從全社會角度展開研究,以求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現有醫葯衛生資源的綜合性應用科學。
④ 食療和葯療的療效區別
食療和葯療的療效區別為:針對不同、優點不同、缺點不同。
一、針對不同
1、食版療:為人體提權供生長發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2、葯療:對人身各個機能出現的病變症狀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二、優點不同
1、食療:食療相對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使用的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價格低廉。
2、葯療:對症下葯,速度比較快地使疾病治癒。
三、缺點不同
1、食療:不能因此代替葯物治療,多種食物混合,可能引發食物中毒。
2、葯療:針對性太強,反而顧及不到身體各個機能的調節。會產生各種副作用和依賴性,過量使用還可能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食療
網路——葯療
⑤ 名詞解釋: 臨床葯物治療學
發的薩芬 ...臨床葯物治療學 名詞解釋: 1 葯物經濟學 2 循證治療 3 臨床葯物治療學 ...
⑥ 什麼是化學治療葯 這是個名詞解釋..
《葯理抄學和葯物治療學》第1481頁:
首先,化學治療(chemotheraphy,簡稱化療)是對機體內的病原體,包括微生物、寄生蟲及惡性腫瘤所致疾病的葯物治療。那麼,用於化學治療所用的葯物,統稱為化學治療葯,簡稱化療葯。化療葯物根據病原體的不同,分為三大類:1、抗微生物葯(抗菌葯),根據其來源、化學結構與病原微生物的特點,又可分為若干類,主要是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葯。2、抗寄生蟲病葯。3、抗惡性腫瘤葯。
⑦ 葯理學所有的名詞解釋有哪些
1 葯理學:研究葯物與生物體之間相互作用規律及機制的科學。
2 葯效學:研究葯物對機體作用,包括葯物作用,作用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
3 葯動學:研究機體對葯物作用,包括葯物在機體的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過程。
4 半衰期:指血葯濃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時間。
5肝腸循環:是指某些葯物經肝臟轉化為極性較大的代謝產物並自膽汁排出後,又在小腸中被相 應的水解酶轉化成原型葯物,再被小腸重新吸收進入體循環的過程。
6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給葯時,葯物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的相對數量。
7 反跳現象:長期使用受體阻斷葯後突然停葯,引起疾病的惡化或復發,可能是受體向上調節所 致。
8 二重感染:長期大劑量應用廣譜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破壞了體內正常菌群生態平衡,致使一些抗葯菌和真菌乘機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又稱菌群交替症。
9 不良反應:指不適合用葯目的而給病人帶來不適或痛苦的反應。
10 耐葯性:病原體及腫瘤細胞等對化學治療葯物敏感性降低。
11 耐受性:連續用葯後機體對葯物的反應強度遞減,增加劑量才可以保持葯效不減。
12 後遺效應:停葯後血葯濃度已降至閾濃度以下時殘存的葯物效應。
13 肝葯酶誘導劑:能誘導肝葯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葯物的代謝,便葯物效應減弱。
14 肝葯酶抑制劑:能抑制肝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葯物的代謝,使葯物的效應增強,甚至引毒性反應。
15 葯物效應:葯物作用的結果,機體反應的表現,對不同臟器有選擇性。
16 首關效應:指口服給葯後,部分葯物在胃腸道,腸粘膜和肝臟被代謝滅活,使進入體循環的葯量減少的現象。
17成癮性:病人對麻醉葯品產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賴,一旦停葯後,出現嚴重的生理機能混亂, 如停葯嗎啡後病人出現嚴重的戒斷症狀。
18 受體激動劑:與受體有較強的親和力,有較強的內在活性物質。
19 受體拮抗劑:與受體有較強的親和力,而無內在活性的葯物。
20 腎上腺素升壓作用的翻轉:給葯後迅速出現明顯的升壓作用,而後出現微弱的降壓作用。若事先給有α受體阻滯作用的葯物(若氯丙嗪)再給腎上腺素,此時由於β2受體作用占優勢,使升壓轉為降壓。 21 抗菌譜:指抗菌葯抑制或殺滅病原微生物的范圍。
22 抗菌活性:指葯物抑制或殺滅病原菌的能力。
23 化學治療:是指用化學葯物抑制或殺滅機體內的病原體微生物、寄生蟲及惡性腫瘤細胞的治 療手段。
24抗病原微生物:是對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用於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類化療葯物的總稱。
25抗菌葯:是指能抑制或殺滅細菌,用於防治細菌性感染的葯物,包括由一些微生物(如細菌、真菌、放線菌等)所產生的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合成、半合成葯物。
26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物質,對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和殺滅作用。
27殺菌葯:不僅能抑制病原菌生長繁殖而且能殺滅病原菌的葯物。
28抑菌葯:能抑制病原菌生長繁殖的葯物。
29最低抑菌濃度:(MIC)體外抗菌實驗中,抑制供試細菌生長的抗菌葯物的最低濃度。
30最低殺菌濃度:(MBC)體外抗菌實驗中,殺滅供試細菌生長的抗菌葯物的最低濃度。
31抗菌後效應:(PAE)指細菌與抗菌葯物短暫接觸後,在抗菌葯物被清除情況下細菌生長仍受抑制的現象。
32化療指數:是衡量化療葯物安全性的評價參數,一般可用感染葯物的LD50/ED50或LD5/ED95表示。
33灰嬰綜合征:由於新生兒和早產兒肝功能發育不全,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含量和活性轉低,解 毒功能差和腎臟功能發育不全,排泄功能低下,而引起氯黴素蓄積中毒。
34 治療量(常用量):介於閾值與極量之間,臨床使用時對大多數患者有效,而又不會出現中毒的劑量。
35 強度:又稱效價強度,是指葯物產生一定效應所需的劑量或濃度。
36 副作用:指葯物在治療量時產生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作用。
37 毒性反應:指葯物劑量過大或用葯時間過長而引起的機體損害性反應,一般比較嚴重。
38 親和力:是指葯物與受體結合的能力。
39 內在活性(效應力):是葯物本身內在固有的,與受體結合後可引起受體激動產生效應的能 力,是葯物最大效應或作用性質的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