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狗仔注射伊維菌素中毒用什麼葯解
伊維菌素食注射用葯,我以前都沒有見過口服的,伊維菌素是要按照寵物的體重嚴格控制攝入量的,以最好先看你給狗攝入了多少,量一下體重,看一下又沒有超過標准,在確定是不是中毒,還有就是伊維菌素的攝入本身就會引起一些副作用,狗狗精神萎靡,食慾減退,嗜睡等等,停葯後自然就好了,所以看一下你如果攝入的過多應該是中毒,應該盡快求助獸醫,如果沒有,那就等待停葯後狗狗自己恢復吧。
功能主治: 本品為阿維菌素的衍生物,屬口服半合成的廣譜抗寄生蟲葯。本品對各種生命周期的大部分線蟲(但非所有線蟲)均有作用 ;對盤尾絲蟲的微絲蚴有效,但對成蟲無效 ;對僅處於腸道的糞圓線蟲也有效。 本品具有選擇性的抑製作用,通過與無脊柱動物神經細胞與肌肉細胞中谷氨酸為閥門的氯離子通道的高親和力結合,從而導致細胞膜對氯離子通透性的增加,引起神經細胞或肌肉細胞超極化,使寄生蟲麻痹或死亡。本品亦可與其它配體閥門(如神經遞質g-氨基丁酸(GABA))的氯離子通道相互作用。 本品的選擇性是因為一些哺乳動物體內沒有谷氨酸 - 氯離子通道,且阿維菌素對哺乳動物配體 -氯離子通道僅有低親和力。本品不能穿透人的血腦屏障。 盤尾絲蟲病和類圓線蟲病及鉤蟲、蛔蟲、鞭蟲、蟯蟲感染。
用法用量: 類圓線蟲病 推薦劑量是單劑量口服200 μg/kg,用水送服。通常情況下無需加量,但需隨訪以保證根治。常用劑量如下: 15-24 kg者,劑量為半片(約3 mg); 25-34 kg者,劑量為1片(約6 mg); 35-50 kg者,劑量為1片半(約9 mg); 51-65 kg者,劑量為2片(約12 mg); 66-79 kg者,劑量為2片半(約15 mg);大於80 kg者,200 μg/kg。 盤尾絲蟲病 推薦劑量是單劑量口服150 μg/kg,用水送服。常用劑量如下: 15-24 g者,劑量為半片(約3 mg); 25-44 kg者,劑量為1片(約6 mg); 45-64 kg者,劑量為1片半(約9 mg); 65-84 kg者,劑量為2 片(約12 mg);大於80 kg者,150 μg/kg。 鉤蟲感染 14歲以上者單次口服12 mg(相當於 0.2 mg/kg);14歲以下者單次口服6 mg。蛔蟲感染 14歲以上者單次口服6 mg(相當於0.1 mg/kg),14歲以下者單次口服3 mg。鞭蟲感染 14歲以上者單次口服12 mg(相當於0.2 mg/kg);14歲以下者單次口服6 mg。蟯蟲感染 14歲以上者單次口服12 mg(相當於0.2 mg/kg);14歲以下者單次口服6 mg。 用葯過量:症狀 本品應按規定劑量使用。如過量使用,可能產生包括共濟失調、呼吸緩慢、震顫、眼瞼下垂、活動減少、嘔吐及瞳孔散大。 處理 如發生葯物過量,應盡快催吐及洗胃,如需要可再給導瀉葯及進行其它常規抗毒治療。如發生意外中毒,可根據需要進行支持療法(包括補充體液及電解質,氧氣或進行機械性通氣)。如出現臨床明顯低血壓應給予升壓葯。
不良反應: 超劑量可引起中毒,無特效解毒葯。肌內注射會產生嚴重的局部反應。
注意事項: 有關歷史資料說明,抗絲蟲葯物 [例如乙胺嗪枸櫞酸鹽(DEC-C)]可引起盤尾絲微絲幼蟲病人皮膚和(或)全身嚴重的變態反應(Mazzotti反應)及眼科反應。這些反應可能是由於死亡的微絲幼屍體引起的過敏與炎症反應。用伊維菌素治療盤尾微絲幼蟲病人在臨床上可能出現這些反應,也許或肯定與葯物本身有關。 用殺微絲蚴葯物治療後,出現過敏性盤尾絲蟲性皮炎的患者更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尤其是水腫及盤尾絲蟲性皮炎加劇致癌性、致突變性及生殖毒性。 類圓線蟲病患者在使用本品時,必須重復進行糞檢以確定類圓線蟲感染已得到清除。 本品不能殺死盤尾絲蟲成蟲,因而採用本品治療盤尾絲蟲病時,需持續治療。 免疫缺陷宿主的類圓線蟲病:免疫缺陷(包括HIV感染)的病人可能需要重復治療腸道類圓線蟲病。對於這類病人尚沒有進行臨床試驗以確定可供選擇的劑量方案,抑制治療(如每月一次)可能會有作用。
『貳』 絲蟲病的治療
1.病原治療
(1)治療葯物主要是海群生(又名乙胺嗪)。海群生對兩種絲蟲均有殺滅作用,對馬來內絲蟲的容療效優於班氏絲蟲,對微絲蚴的作用優於成蟲。國內海群生的常用療法為7日療法治療班氏絲蟲病;4日療法治療馬來絲蟲病。患者服葯後可因大量微絲蚴的死亡而引起變態反應,出現發熱、寒戰、頭痛等症狀,應及時處理。為了減少海群生的副作用,現在防治工作中廣泛採用了海群生葯鹽,食用半年,可使中、低度流行區的微絲蚴陽性率至1%以下,且副作用輕微。
(2)阿苯達唑,每日兩次,可殺死成蟲,但對微絲蚴無直接作用。
(3)近年我國研製成功抗絲蟲新葯呋喃嘧酮,對微絲蚴與成蟲均有殺滅作用,對兩種絲蟲均有良好效果。對班氏絲蟲病的療效優於海群生。
2.對症治療
對急性淋巴結炎,受累部位給予局部護理,如足部護理,清洗感染部位,及時給予抗菌葯物治療,足部每天塗抹抗真菌葯膏。對象皮腫患者除給予海群生殺蟲外,還可結合中醫中葯及桑葉注射液加綁扎療法或烘綁療法。對陰囊象皮腫及鞘膜積液患者,可用鞘膜翻轉術外科手術治療。對乳糜尿患者,輕者經休息可自愈;也可用1%硝酸銀腎盂沖洗治療。嚴重者以顯微外科手術作淋巴管-血管吻合術治療,可取得較好療效。
『叄』 怎樣治療和預防血絲蟲病
絲蟲病防治知識
資料來源:合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加入時間:2004.08.11
一、 概述
絲蟲病( filariasis)在我國是由斑氏絲蟲及馬來絲蟲的成蟲寄生於人體淋巴系統引起的慢性寄生蟲病。臨床特徵在早期主要為淋巴管炎與淋巴結炎,晚期為淋巴管阻塞及其產生的系列症狀。
二、 流行病學
1、 傳染源:我國班氏絲蟲、馬來絲蟲的唯一傳染源是感染絲蟲後出現的微絲幼血症的人,其中有微絲幼血症而無明顯的絲蟲病症狀和體征者在傳播上更為重要。 馬來絲蟲還可在貓、犬、猴等哺乳動物體內寄生,有可能成為動物傳染源。
2、傳播途徑:通過雌蚊叮咬傳播。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20~25歲間的感染率與發病率最高,病後免疫力低,常反復感染。
4、流行季節 :5~10月為絲蟲病感染季節。
三、臨床症狀
1、淋巴組織急性炎症
(1)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結炎:多位於下肢,呈周期性發作,伴高熱、寒戰。
(2)絲蟲熱:呈周期性發作的惡寒、發熱。
(3)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睾丸、附睾腫大,壓痛,精索結節、壓痛。
(4)肺部嗜酸粒細胞浸潤綜合征:可見畏寒、發熱、咳嗽、哮喘等症。
2. 淋巴管阻塞性病變:表現為淋巴結腫大、淋巴管曲張、睾丸鞘膜積液、乳糜尿、象皮腫(多見下肢,陰囊和上肢)、淋巴腹水和乳糜腹水。
四、診斷
絲蟲病的診斷方法主要有病原學診斷和免疫學診斷。常用的病原學檢查方法主要有血檢微絲蚴法,抽出液、乳糜尿,鞘膜積液中查找微絲蚴,下肢淋巴結活檢尋找成蟲。
五、治療
治療方法主要是病原治療和對症治療。主要治療葯物主要是海群生又名乙胺嗪 。
六、預防
1、普查普治 夏季對流行區1歲以上人群進行普查,冬季對微絲蚴陽性者或微絲蚴陰性但有絲蟲病史和體征者進行普治。
2、防蚊滅蚊 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消滅蚊蟲孳生地。在有蚊季節正確使用蚊帳;戶外作業時,使用防蚊油、驅蚊靈及其它驅避劑等塗布暴露部位的皮膚,頭部可用防蚊網(棉線浸漬701防蚊油製成)。
3、保護易感人群 在流行區採用海群生食鹽療法,每公斤食鹽中摻入海群生 3g,平均每人每日16.7g食鹽,內含海群生50mg,連用半年,可降低人群中微絲蚴陽性率。
『肆』 伊維菌素是干什麼用的葯
伊維菌素
開放分類: 醫學、葯理學、驅腸蟲葯、抗寄生蟲病葯、驅蛔蟲葯及廣譜驅蟲葯
伊維菌素
葯物名稱: 伊維菌素
葯物別名: 麥克丁
英文名稱: ivermectin
葯物說明: 暫無
主要成分: 暫無
性狀特徵: 暫無
功能主治: 本品為阿維菌素的衍生物,屬口服半合成的廣譜抗寄生蟲葯。本品對各種生命周期的大部分線蟲(但非所有線蟲)均有作用 ;對盤尾絲蟲的微絲蚴有效,但對成蟲無效 ;對僅處於腸道的糞圓線蟲也有效。 本品具有選擇性的抑製作用,通過與無脊柱動物神經細胞與肌肉細胞中谷氨酸為閥門的氯離子通道的高親和力結合,從而導致細胞膜對氯離子通透性的增加,引起神經細胞或肌肉細胞超極化,使寄生蟲麻痹或死亡。本品亦可與其它配體閥門(如神經遞質g-氨基丁酸(GABA))的氯離子通道相互作用。 本品的選擇性是因為一些哺乳動物體內沒有谷氨酸 - 氯離子通道,且阿維菌素對哺乳動物配體 -氯離子通道僅有低親和力。本品不能穿透人的血腦屏障。 盤尾絲蟲病和類圓線蟲病及鉤蟲、蛔蟲、鞭蟲、蟯蟲感染。
用法用量: 類圓線蟲病 推薦劑量是單劑量口服200 μg/kg,用水送服。通常情況下無需加量,但需隨訪以保證根治。常用劑量如下: 15-24 kg者,劑量為半片(約3 mg); 25-34 kg者,劑量為1片(約6 mg); 35-50 kg者,劑量為1片半(約9 mg); 51-65 kg者,劑量為2片(約12 mg); 66-79 kg者,劑量為2片半(約15 mg);大於80 kg者,200 μg/kg。 盤尾絲蟲病 推薦劑量是單劑量口服150 μg/kg,用水送服。常用劑量如下: 15-24 g者,劑量為半片(約3 mg); 25-44 kg者,劑量為1片(約6 mg); 45-64 kg者,劑量為1片半(約9 mg); 65-84 kg者,劑量為2 片(約12 mg);大於80 kg者,150 μg/kg。 鉤蟲感染 14歲以上者單次口服12 mg(相當於 0.2 mg/kg);14歲以下者單次口服6 mg。蛔蟲感染 14歲以上者單次口服6 mg(相當於0.1 mg/kg),14歲以下者單次口服3 mg。鞭蟲感染 14歲以上者單次口服12 mg(相當於0.2 mg/kg);14歲以下者單次口服6 mg。蟯蟲感染 14歲以上者單次口服12 mg(相當於0.2 mg/kg);14歲以下者單次口服6 mg。 用葯過量:症狀 本品應按規定劑量使用。如過量使用,可能產生包括共濟失調、呼吸緩慢、震顫、眼瞼下垂、活動減少、嘔吐及瞳孔散大。 處理 如發生葯物過量,應盡快催吐及洗胃,如需要可再給導瀉葯及進行其它常規抗毒治療。如發生意外中毒,可根據需要進行支持療法(包括補充體液及電解質,氧氣或進行機械性通氣)。如出現臨床明顯低血壓應給予升壓葯。
不良反應: 超劑量可引起中毒,無特效解毒葯。肌內注射會產生嚴重的局部反應。
注意事項: 有關歷史資料說明,抗絲蟲葯物 [例如乙胺嗪枸櫞酸鹽(DEC-C)]可引起盤尾絲微絲幼蟲病人皮膚和(或)全身嚴重的變態反應(Mazzotti反應)及眼科反應。這些反應可能是由於死亡的微絲幼屍體引起的過敏與炎症反應。用伊維菌素治療盤尾微絲幼蟲病人在臨床上可能出現這些反應,也許或肯定與葯物本身有關。 用殺微絲蚴葯物治療後,出現過敏性盤尾絲蟲性皮炎的患者更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尤其是水腫及盤尾絲蟲性皮炎加劇致癌性、致突變性及生殖毒性。 類圓線蟲病患者在使用本品時,必須重復進行糞檢以確定類圓線蟲感染已得到清除。 本品不能殺死盤尾絲蟲成蟲,因而採用本品治療盤尾絲蟲病時,需持續治療。 免疫缺陷宿主的類圓線蟲病:免疫缺陷(包括HIV感染)的病人可能需要重復治療腸道類圓線蟲病。對於這類病人尚沒有進行臨床試驗以確定可供選擇的劑量方案,抑制治療(如每月一次)可能會有作用。
『伍』 蚋蟲怎麼防治
最常見的方法復是煙熏,在畜舍附制近、庭院內、住宅周圍,採用煙熏驅趕蚋類,主要還是畜舍,此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只能作為一時之用。
通過對人和動物身體裸露部位塗抹或噴灑防護類的葯物進行趨避,有些葯物一般都氣味不好聞對皮膚有一定刺激作用,也只能短期防止蚋類。
使用薄紗製成網罩遮蓋頭部等部位,在野外也能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在蚋類聚集的地方和事情集中使用葯物殺滅,在蚋類棲息騷擾人畜的場所噴灑滯留性的葯物也可以起到預防作用。
(5)盤尾絲蟲病治療葯物擴展閱讀:
生存習性:雌蚋交配後開始吸血,雄蚋不吸血,多數吸家畜血;產卵在山泉、河水以及路旁清潔流水溝內的水草、葉片或石塊上。成蟲飛行力強,白天活動。飛行距離達2~10km。蚋出現於春、夏、秋三季,以6~7月為活動高峰。
傳染危害:雌蚋叮人吸血可傳播盤尾絲蟲病 。人被蚋刺叮後1分鍾始感疼痛,局部紅腫發癢,甚至發炎、潰爛。特別是大量刺叮可引起皮炎,可有強烈的過敏性反應,繼發感染淋巴腺炎,淋巴管炎及「蚋熱」等。
『陸』 什麼是血絲蟲病
血絲蟲病(象皮病)--俗稱「大腳瘋
這個詞我們現在已經很少聽到了,不過在上個世紀專前半葉這種病在我國十分屬常見,它最典型的後遺症就是下肢嚴重腫脹,在民間曾經流傳著 「八人圍桌坐,狗子鑽不過」的民謠,意思是指腿腫得厲害,圍坐一起中間沒有縫隙,這是絲蟲病危害的真實寫照。
血絲蟲病是一種通過蚊子傳播的寄生蟲病,病原存在於動物身上,在人與人之間沒有傳染性。血絲蟲病會嚴重破壞人體的淋巴系統,導致其反復發生炎症,致使患病者失去勞動能力。
『柒』 血絲蟲病怎麼治療
絲蟲病是由於絲蟲,寄生於淋巴組織、皮下組織或者腔膜腔所致的一種寄生蟲病,主要通版過蚊蟲叮咬權傳播,可以嚴重的危害人體健康的,可以考慮用乙胺嗪,呋喃嘧酮,依維菌素等葯物治療的,這些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在當地醫生指導下用葯的,
『捌』 伊維菌素
不可外用!
葯物名稱: 伊維菌素
葯物別名: 麥克丁
英文名稱: ivermectin
功能主治: 本品為阿維菌素的衍生物,屬口服半合成的廣譜抗寄生蟲葯。本品對各種生命周期的大部分線蟲(但非所有線蟲)均有作用 ;對盤尾絲蟲的微絲蚴有效,但對成蟲無效 ;對僅處於腸道的糞圓線蟲也有效。 本品具有選擇性的抑製作用,通過與無脊柱動物神經細胞與肌肉細胞中谷氨酸為閥門的氯離子通道的高親和力結合,從而導致細胞膜對氯離子通透性的增加,引起神經細胞或肌肉細胞超極化,使寄生蟲麻痹或死亡。本品亦可與其它配體閥門(如神經遞質g-氨基丁酸(GABA))的氯離子通道相互作用。 本品的選擇性是因為一些哺乳動物體內沒有谷氨酸 - 氯離子通道,且阿維菌素對哺乳動物配體 -氯離子通道僅有低親和力。本品不能穿透人的血腦屏障。 盤尾絲蟲病和類圓線蟲病及鉤蟲、蛔蟲、鞭蟲、蟯蟲感染。
用法用量: 類圓線蟲病 推薦劑量是單劑量口服200 μg/kg,用水送服。通常情況下無需加量,但需隨訪以保證根治。常用劑量如下: 15-24 kg者,劑量為半片(約3 mg); 25-34 kg者,劑量為1片(約6 mg); 35-50 kg者,劑量為1片半(約9 mg); 51-65 kg者,劑量為2片(約12 mg); 66-79 kg者,劑量為2片半(約15 mg);大於80 kg者,200 μg/kg。 盤尾絲蟲病 推薦劑量是單劑量口服150 μg/kg,用水送服。常用劑量如下: 15-24 g者,劑量為半片(約3 mg); 25-44 kg者,劑量為1片(約6 mg); 45-64 kg者,劑量為1片半(約9 mg); 65-84 kg者,劑量為2 片(約12 mg);大於80 kg者,150 μg/kg。 鉤蟲感染 14歲以上者單次口服12 mg(相當於 0.2 mg/kg);14歲以下者單次口服6 mg。蛔蟲感染 14歲以上者單次口服6 mg(相當於0.1 mg/kg),14歲以下者單次口服3 mg。鞭蟲感染 14歲以上者單次口服12 mg(相當於0.2 mg/kg);14歲以下者單次口服6 mg。蟯蟲感染 14歲以上者單次口服12 mg(相當於0.2 mg/kg);14歲以下者單次口服6 mg。 用葯過量:症狀 本品應按規定劑量使用。如過量使用,可能產生包括共濟失調、呼吸緩慢、震顫、眼瞼下垂、活動減少、嘔吐及瞳孔散大。 處理 如發生葯物過量,應盡快催吐及洗胃,如需要可再給導瀉葯及進行其它常規抗毒治療。如發生意外中毒,可根據需要進行支持療法(包括補充體液及電解質,氧氣或進行機械性通氣)。如出現臨床明顯低血壓應給予升壓葯。
不良反應: 超劑量可引起中毒,無特效解毒葯。肌內注射會產生嚴重的局部反應。
注意事項: 有關歷史資料說明,抗絲蟲葯物 [例如乙胺嗪枸櫞酸鹽(DEC-C)]可引起盤尾絲微絲幼蟲病人皮膚和(或)全身嚴重的變態反應(Mazzotti反應)及眼科反應。這些反應可能是由於死亡的微絲幼屍體引起的過敏與炎症反應。用伊維菌素治療盤尾微絲幼蟲病人在臨床上可能出現這些反應,也許或肯定與葯物本身有關。 用殺微絲蚴葯物治療後,出現過敏性盤尾絲蟲性皮炎的患者更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尤其是水腫及盤尾絲蟲性皮炎加劇致癌性、致突變性及生殖毒性。 類圓線蟲病患者在使用本品時,必須重復進行糞檢以確定類圓線蟲感染已得到清除。 本品不能殺死盤尾絲蟲成蟲,因而採用本品治療盤尾絲蟲病時,需持續治療。 免疫缺陷宿主的類圓線蟲病:免疫缺陷(包括HIV感染)的病人可能需要重復治療腸道類圓線蟲病。對於這類病人尚沒有進行臨床試驗以確定可供選擇的劑量方案,抑制治療(如每月一次)可能會有作用。
『玖』 伊維菌素可以治療新冠病毒肺炎
謠言:
伊維菌素可用於治療新冠肺炎。近日,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伊維菌素(Ivermectin)可在2日內殺死新型冠狀病毒細胞,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抗病毒研究》雜志上。
辟謠解讀:
伊維菌素是什麼?
伊維菌素是一個廣譜抗寄生蟲葯,是人類和動物首選的抗腸道寄生蟲葯。人用伊維菌素口服葯片主要用於治療盤尾絲蟲病和類圓線蟲病,也可用於治療鉤蟲、蛔蟲、鞭蟲、蟯蟲感染,以及一些表皮寄生蟲導致的皮膚病。
在許多國家,伊維菌素被批准用於盤尾絲蟲病、淋巴絲蟲病、類圓線蟲病和疥瘡等疾病。伊維菌素對線蟲、昆蟲和蜱蟎類等各種寄生蟲,在小劑量使用時,均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並且1981年上市時就迅速被用於全球畜牧業領域,用來抵禦線蟲和其它各類感染。1987年完成了對人體使用的注冊。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研究:實驗室體外實驗減緩病毒增殖速度不等於能殺滅新冠病毒
仔細分析一下近期澳大利亞的這項研究會發現,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讓實驗室培養皿中的人體細胞感染上新冠病毒,幾小時後,對部分受感染細胞使用伊維菌素,並在24、48和72小時後觀察病毒的生長程度,結果發現伊維菌素是可以減緩新冠病毒在細胞內的增殖速度,有助於細胞更快地將其清除。
但是,這不代表伊維菌素可以殺滅新冠病毒,更不用說用於新冠肺炎的治療。
首先,實驗室研究表明,該葯物並不能殺死新冠病毒,只是減緩其增殖速度。目前也還不清楚伊維菌素對新冠病毒發揮作用的機制。其次,實驗只是一次單次大劑量給葯的體外實驗,還處於起步階段,尚不足以支持伊維菌素作為人體感染新冠肺炎的治療是有效的。
因此,該葯是否能用於治療新冠病毒肺炎,還需更多的研究。經上述分析,目前伊維菌素治療新冠肺炎的證據不足,不建議新冠病毒感染者自行服用這種葯物。
辟謠專家:趙環宇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主任葯師
復核專家:陸進 中日友好醫院葯學部主任葯師
『拾』 請問血絲蟲病什麼葯可以治呢
你好: 絲蟲病 是由絲蟲寄生於淋巴組織、皮下組織或腔膜腔所致的寄生蟲病。國內流行的是淋巴絲蟲病。臨床表現早期為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晚期則出現淋巴管阻塞症狀。血中有微絲蚴的患者或帶蟲者是主要傳染源,經蚊蟲叮咬傳播,人群普遍易感,本病屬中醫「流火」、「大腳風」、「膏淋」范疇。 治療: 依維菌素具有廣譜抗絲蟲活性,對盤尾絲蟲、犬絲蟲、棉鼠絲蟲的微絲蚴具有強大的殺滅活性,但對成蟲無活性。可影響盤尾絲蟲的微絲蚴在雌蟲子宮內的正常發育,並抑制其從孕蟲宮內的釋放,迅速減少患者皮膚內的微絲蚴數量,為治療盤尾絲蟲病的首選葯,口服療效高,但對成蟲作用甚微。口服1次每千克體重0.15-0.2mg,每間隔6-12月復治1次,持續若干年。對班氏絲蟲和馬來絲蟲病則以乙胺嗪(海群生)治療,其可殺滅微絲蚴和成蟲,對班氏絲蟲、馬來絲蟲、帝汶絲蟲和羅阿絲蟲的巨絲蚴有相當的作用,在絲蟲患者體內,能使微絲蚴迅速從血液中消失。用於班氏絲蟲病或馬來絲蟲病,1日600mg分2次給予,餐後服用,連續7日為1療程,間隔1-2月後可進行2-3個療程;用於治療羅阿絲蟲病,1次每千克體重2-3mg,1日3次,連續2-3周,必要時隔3-4周復治;用於盤尾絲蟲病,初始劑量宜小,按體重1次0.5mg,第1日給1次,第2日2次,第3日增至1次1mg,1日3次,如無嚴重反應可增至1次2mg,1日3次,總療程14日。 近年中國研製的 呋喃嘧酮 對成蟲作用強,對棉鼠絲蟲、馬來絲蟲和班氏絲蟲的成蟲和微絲蚴具有強大的殺滅作用,殺蟲的活性和療效均優於乙胺嗪(海群生),用於班氏絲蟲病,1日每千克體重20mg,分3次給予,餐後服用,連續7日為1個療程;用於馬來絲蟲病,1日每千克體重15-20mg分3次給予,餐後服用,連續6日為1個療程。血絲蟲病( 象皮病 )--俗稱「大腳瘋」這個詞我們現在已經很少聽到了,不過在上個 世紀 前半葉這種病在我國十分常見,它最典型的後遺症就是下肢嚴重腫脹,在 民間 曾經流傳著「八人圍桌坐,狗子鑽不過」的民謠,意思是指腿腫得厲害,圍坐一起中間沒有縫隙,這是絲蟲病危害的真實寫照。血絲蟲病是一種通過蚊子傳播的寄生蟲病,病原存在於動物身上,在人與人之間沒有 傳染 性。血絲蟲病會嚴重破壞人體的 淋巴系統 ,導致其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