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獲得艾滋病免費抗病毒葯物治療
這個是要你在醫院查CD4當你的CD4在350左右你就可以申請用葯了
仁厚醫院給你開處方,你拿著處方去你戶口所以地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去取葯就可以了
Ⅱ 艾滋病服什麼抗病毒的葯
你好,目前的治療抄葯物都是抗襲病毒葯物,國家免費治療,齊多夫定AZT(300mg片劑)司他夫定D4T(15mg膠囊)奈韋拉平NVP(200mg片劑)拉米夫定3TC(300mg片劑)替諾福韋TDF(300mg片劑)克力芝LPV/r(200/50mg片劑)依非韋倫EFV(600mg片劑)等
Ⅲ 當前常用的抗艾滋病的常用抗病毒葯品有哪些
你好,當前常用的有近百種,且有許多當年的一線葯物不再使用。
Ⅳ 哪些中葯可以治療艾滋病
據我所知,有一種比較成熟的治療艾滋病的中成葯,唐草片,是中國合法批準的唯一針對艾滋病治療的中葯,批准文號是國葯准字Z20050291,是符合國家規定生產的,而且它的臨床療效都是確切的,有數據可查的。
Ⅳ 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的文章總結
你好!
有抗病毒治療,免疫治療及合並症治療,不要放棄努力加油.
毒副反應有;頭痛,失眠,皮疹等.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Ⅵ 服葯艾滋病抗病毒葯物每天十點吃,9點以後或者11點之
抗艾滋病毒的葯物並沒有嚴格規定具體的時間,什麼時候都是可以吃的。
Ⅶ 艾滋病抗病毒葯物有哪些
目前根本來沒研究出治療艾滋自病的要,只有一些葯能讓人晚死一會:
中國艾滋病免費抗病毒治療葯品是:齊多夫定、司它夫定、去羥基苷、拉米夫定、奈維拉平、茚地那韋、依非韋倫。
物白細胞介素-2和丙種蛋白等都具有增強免疫功能,但一般在進行抗病毒治療後才會使用。
另外還會用到一些,針對各種機會性感染和合並感染用葯,包括抗病毒類感染葯物、抗細菌感染用葯、抗真菌類葯物、抗原蟲類抗生素。
在中醫葯治療方面,國內也取得一些不錯的經驗,中醫葯治療HIV/AIDS的各種並發症,如腹瀉、皮膚瘙癢、發熱、皮膚潰瘍等有較明顯的效果。中醫葯在退熱,減輕乏力、咳嗽、腹瀉等症狀以及增加體重方面均有一定效果。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已經批准生產的中葯新葯——唐草片。用於這方面的治療
Ⅷ 抗艾滋病葯物為什麼不能進入細胞
目前實行的免費治療方案:
一線治療方案 TDF或AZT+3TC+EFV或NVP
二線治療方案為AZT或TDF+3TC+LPV/r方案
以上2種方案都是同時服用3種葯物,也就是所謂的雞尾酒療法。
在此方案之外的葯物都是自費葯物
免費葯物:
TDF:中文簡稱替諾福韋,商品名韋瑞德
AZT:中文簡稱齊多夫定,國內大多使用國產仿製品
3TC:中文簡稱拉米夫定,商品名賀普丁
EFV:中文簡稱依非偉倫,商品名施多寧
NVP:中文簡稱奈維拉平,國內大多使用國產仿製品
LPV:中文簡稱洛匹那韋立托那韋,商品名克力芝
換葯的指征:
1、存在治療後病毒不被完全抑制或失敗的情況
(1)經HAART 4周後,血漿中病毒載量比原水平降低沒有超過1 log c/ml或HAART 6個月後,血漿中病毒 載量沒有降至「測不出」的水平;
(2)血漿中病毒載量經HAART治療已達到「測不出」的水平後又出現明顯反跳;
(3)治療後第一年CD4+ T淋巴細胞計數沒能升高25-50/mm3 或治療過程中出現CD4+ T淋巴細胞計數下降 且低於治療前的水平。
(4)HAART過程中,患者仍反復出現機會性感染和/或HIV相關性疾病。
2、出現ARV葯物的嚴重毒副作用: 如骨髓抑制、胰腺炎、重症皮疹、脂肪丟失或脂肪重新分布、高脂血 症、嚴重的肝功能異常、中樞神經系統毒性等。
換葯的原則:
1、治療後病毒不被完全抑制或失敗的換葯原則(成人/青少年):
(1)根據耐葯試驗結果進行分析後,對出現耐葯的葯物進行更換;
(2)無法進行耐葯試驗,在可能的條件下應更換所有的治療葯物。
2、因葯物毒副作用換葯原則和方案(以我國目前免費一、二線葯物為基礎):
治療葯物 主要的毒副作用(換葯的原因) 可更換的葯物
AZT 骨髓抑製作用、嚴重的胃腸道反應 TDF
D4T 外周神經炎、胰腺炎、乳酸中毒 TDF(ABC兒童)
DDI 脂肪丟失或脂肪重新分布、乳酸中毒 TDF或3TC
NVP 嚴重的肝損害 LPV/r
NVP 重症皮疹(非致命性的皮疹) LPV/r
NVP 致命性的皮疹 LPV/r
EFV 中樞神經系統毒性 LPV/r
TDF 腎功能損害、骨密度降低 AZT或請專專家會診
LPV/r 高脂血症、高血糖 ATV/r,此葯不及咨詢專家
綜合自:
李群輝。國家免費治療艾滋病的一、二線抗病毒葯物及副作用。好大夫在線,2012-09-16.
我國目前可以用的抗病毒(艾滋病)葯物有哪些。果殼網,2012-10-30.
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葯物治療手冊。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aware天貓
Ⅸ 艾滋病抗病毒葯物治療信息管理規范全文
去CDC看
Ⅹ 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療多長時間能見效
(1)治療效復果的判斷在機制體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後,國際通用的療效觀察指標是病毒載量和CD4+T 淋巴細胞計數。不管治療前的病毒載量是多少,治療8 周後,病毒載量比原來下降10 倍,理想的效果為4 ~ 6 個月病毒降至檢測不出的水平(病毒載量<50 拷貝/ml 血漿),與此同時,CD4+T 細胞計數在4 ~ 8 周通常增加50 ~ 60 個/mm3,此後每年增加50 ~ 60 個/mm3,通常,治療一年後,CD4+T 細胞計數一般增加50 ~ 180 個/mm3。治療一年後,病毒載量在明顯下降後,穩定於1000 拷貝/ml 血漿以下,仍視為有效,可以繼續接受治療。
在資源貧困地區或技術條件限制時,可選擇淋巴細胞絕對計數以及發生機會性感染作為觀察臨床療效的替代指標。一般公認淋巴細胞絕對計數1200 個/mm3 相等於CD4+T 細胞計數200 個/mm3。
(2)治療失敗的判斷病毒抑制失敗,病毒載量下降不符合上述指標。免疫功能恢復失敗,CD4+T 細胞計數持續下降,並或出現臨床症狀。CD4+T 細胞計數一度上升後逐步下降,病毒載量一度下降後出現反彈,>1000拷貝/ml 血漿。臨床治療失敗,表現為病程進展。部分患者接受治療後病毒載量沒有達到上述下降的指標,但CD4+T 細胞數呈上升或上升後趨於穩定,則可以提示抗病毒葯物出現部分抑制病毒的作用。
(3)影響治療效果的因素①依從性差。不規范的用葯是影響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不規范用葯包括葯物的副反應持續存在並無法控制,使患者不能堅持用葯,以及患者對規范用葯的認識不足,因此而出現的「不認真」服葯。
②葯物及療效不佳。葯物配伍直接關繫到可能產生的副反應。
③耐葯。機體內病毒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的耐葯現象也是影響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④葯物不良反應。由於抗病毒治療的葯物僅能抑制體內病毒的復制而不能根除病毒,因此,一旦用葯即表示患者要終身服葯,用葯期帶來的副作用逐步增多而廣泛,精神負擔加重,直接影響了患者對抗病毒治療的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