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膿癬的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膿癬通常是由嗜動物真菌,如石膏樣小孢子菌或羊毛樣小孢子菌感染所引起的。其原因主要是人類對此類癬菌的反應較強烈,引起明顯反應。典型的損害是化膿性囊炎,可有局部疼痛和壓痛。附近淋巴結常腫大。病損部位的頭皮和毛囊常可化膿呈一片或數片紅腫狀隆起,切開用力擠壓,可出現少量漿液或半透明的膿液。局部病發極易拔出愈後形成疤痕,遺留永久性脫發。本病多伴發頸側淋巴結腫大。有些患者還出現發熱、倦怠食慾不振等全身症狀。痊癒後常留疤痕,用病發進行真菌鏡檢和培養皆為陽性。
·病因
膿癬(Kerin)是由真菌寄生於人體後在皮損區產生的局部強烈變態反應,損害部位酷似細菌所致的膿腫。
·發病機制
膿癬多由一些親動物性淺部真菌引起,尤其在外用葯治療 不當和伴有細菌感染時更容易觸發,該損害絕大多數都 在頭皮,為此,膿癬一般指的是頭部膿癬,對於極少數發生於頭皮以外光滑皮膚上的膿癬則稱為體膿癬。
資料表明,我國膿癬的主要致病菌為須癬毛菌,狗小孢子菌和紅色毛菌,在259例膿癬中該三種菌所佔的比例分別為64.9%(168/259)、20.1%(52/259)、和12.7%933/259),共佔97.7%,其它較少見的菌是鐵銹色小孢子菌、紫色毛菌、斷發毛菌、石膏樣小孢子菌、豬小孢子菌、疣狀毛癬菌。
·臨床特點
多見於青少年兒童,起病急,開始損害往往為毛囊性丘疹或膿泡,繼而很塊發展成一快或數塊紅腫性的癰狀隆起,這種情況多由毒力較強的親動物性癬菌引起,親人性的病原菌開始入侵時局部炎症反應較輕,但可由外用刺激性的葯物或激素類葯膏後繼發細菌感染而觸發膿腫形成。患者常常劇烈疼痛,局部淋巴結腫大,膿腫可有波動感,邊緣清楚,表面的毛發極易拔除,用力擠壓時可見膿性物從毛孔中排出。患者全身症狀無或輕微,部份可有發熱,白細胞增高以及癬菌疹反應。愈後形成瘢痕留下永久性脫發損害。
·臨床症狀
其原因主要是人類對此類癬菌的反應較強烈,引起明顯反應。典型的損害是化膿性囊炎,可有局部疼痛和壓痛。附近淋巴結常腫大。病損部位的頭皮和毛囊常可化膿呈一片或數片紅腫狀隆起,切開用力擠壓,可出現少量漿液或半透明的膿液。局部病發極易拔出愈後形成疤痕,遺留永久性脫發。本病多伴發頸側淋巴結腫大。有些患者還出現發熱、倦怠食慾不振等全身症狀。痊癒後常留疤痕,用病發進行真菌鏡檢和培養皆為陽性。
·輔助診斷
先擇病損區無光澤、松動之閑發真接鏡檢,可查到真菌孢子及菌絲。
·診斷與鑒別診斷
根據患者年齡、皮損特點並結合真菌學檢查,本病較容易診斷,但常需與茵茵性毛囊炎癤腫、癰相鑒別。
·預防
避免外用剌激性強的和皮質類固醇類葯物沼療頭癬
·膿癬治療
局部應避免外用刺激性強的葯物和膚輕松、去炎松等激素類制劑。膿腫形成後禁忌手術切開。除了口服抗真菌的灰黃黴素等葯物外,亦應同時使用抗細菌類抗生素,療程視病情而定。炎症反應激烈者也可同時試服每日15-40mg強的松,局部採用3%硼酸液、0.1%呋喃西林或雷夫奴爾液進行濕敷等膿腫消退後局部再改用抗真菌葯物。
內服抗生素及抗真菌葯物,如紅黴素、灰黃黴素等。局部可外塗10%金黴素軟膏。
·溫馨提示:如果您懷疑自己有某種健康問題,可家專詢咨線在或盡快去醫院就診治療。
·聲明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實際情況以醫院診斷及醫囑為准,用葯安全本博不對患者因不當診療造成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貳』 為什麼頭上長疙瘩
有些膿癬病來人還發生發熱、倦源怠食慾不振等全身症狀。病損部位的頭皮和毛囊常可化膿呈一片或數片紅腫狀隆起,切開用力擠壓,可發生少量漿液或半透明的膿液。局部病發極易拔出愈後產生疤痕,遺留徹底性脫發。 頭癬的病發主要是通過接觸頭癬病人或有病的動物而被傳染的,從自然界中被傳染來的極罕見。正凡人與患頭癬者經常密切接觸,特殊是兒童在一起玩耍,頭碰頭的接觸,很輕易被傳染。還有與有病的動物接觸後患病,這都屬於直接傳染。如果施用頭癬病人的帽子、頭巾、枕頭、梳子或理發推子、剪刀等也可被傳染,因此頭癬的傳染性很強,一定要謹慎。 專家提示,頭上長疙瘩一般都是由於頭皮受到了某種刺激引發的,不能隨意的進行搔抓要防預發生被傳染。由於頭部分布的血管比較豐富,一旦發生被傳染問題非常重症,而且在進行治療的時候一定要盡量的將葯物用到位,對於治療頭癬來說能夠的話盡量將頭發簡短是有作用的減輕方法。
『叄』 如何治療白癬有沒有偏方阿 謝謝!!!!
診斷依據
1.白癬主要見於兒童,黃癬及黑點癬,兒童與成人均可患病; 2.各型頭癬的典型皮損表現; 3.各型頭癬的病發特點; 4.病發真菌直接鏡檢和培養陽性; (1)黃癬:鏡檢為發內菌絲,黃癬痂內關節孢子或鹿角菌絲,培養為黃癬菌; (2)白癬:鏡檢為發內菌絲,發外圓形孢子,培養為狗孢子菌或鐵銹色小孢子菌; (3)黑點癬:鏡檢為發內鏈狀孢子,培養為紫色癬菌或斷發癬菌。 5.濾過紫外線燈檢查。 (1)黃癬:暗綠色熒光; (2)白癬:亮綠色熒光; (3)黑點癬:無熒光。
治療原則
1.內服抗真菌葯物(首選灰黃毒素); 2.外用抗真菌制劑; 3.每日洗頭2次,共8周; 4.每周剃頭1次,共8同; 5.消毒患者的生活用具或接觸物品。
用葯原則
1.首選灰黃酶素綜合療法,即內服灰黃酶素聯合外搽抗真菌制劑; 2.灰黃酶素失敗或過敏者可選服療酶舒; 3.常用抗真菌制劑為2.5%碘酊、5 ̄10%硫磺軟膏、復方苯甲酸軟膏及咪唑類霜劑。
輔助檢查
1.一般病人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需確定致病菌種或指導用葯時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B」。
療效評價
1.治癒:皮損消退,真菌直接鏡檢及培養,每周1次, 連續3次陰性,濾過紫外線燈檢查陰性; 2.好轉:皮損部分消退,真菌檢查陰性或陽性,濾過紫外線燈檢查陰性或陽性; 3.未愈:皮損無改善,真菌檢查陽性濾過紫外線燈檢查陽性。
專家提示
頭癬易在公共場所傳播,故一旦發現患病即應積極到醫院診治,同時追查傳染源一並治療。注意消毒生活用具及理發工具,發現患畜要及時處理,防止感染的傳播。在服用灰黃酶素時最好同時進高脂餐以便於葯物吸收。應用超過一月均注意檢查肝腎
頭癬是致病性真菌感染頭皮毛發所引起的皮膚病。感染的途徑主要是由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或患病的動物而傳染。比如理發、家庭及集體兒童單位中互戴帽子、互用頭巾或梳子等均為傳染途徑,有些兒童則因接觸患癬病的貓、狗而感染。
根據感染毛發的真菌菌種不同,將頭癬分為三類:黃癬、白癬、黑癬。
黃癬:
黃癬菌引起,多發生於中國農村,大多為兒童期發病,初起為毛根部發紅、小膿皰,膿皰干後形成黃痂,單個黃痂樣皮損可互相融合變厚,邊緣稍高,中間凹似蝶狀,中心部有毛發穿過。黃痂中真菌很多,可使毛囊破壞,形成萎縮性疤痕,毛發不能再長出。黃痂厚處還易繼發細菌感染,使局部帶有鼠尿臭味,自覺癢感。重型病人皮損可波及半個多頭皮。
白癬:
大多由羊毛狀小孢子菌或鐵銹色小孢子菌引起。多發生在托幼機構、小學校等兒童集體單位,目前由於城市養貓、狗人數增多,故白癬發病率也有增多傾向。初起為白色鱗屑性限局斑片,稍有癢感,邊界清楚,病發根部有一白色套樣菌鞘是本病的特點,且距頭皮0B5厘米左右有斷發。青春期可自愈,這可能與青春期皮脂腺發達,頭皮游離脂肪酸對真菌有一定抑製作用有關。愈後不留疤痕。
黑癬:
紫色毛癬菌和斷發毛癬菌引起。兒童、成人都可發病。
在三種頭癬中黑癬發病率最低。初起時為頭皮小點狀鱗屑斑片,酷似白癬,常散在分布而易被忽視,病發無明顯菌鞘,而且緊靠皮面斷發,呈黑色小點,故名黑癬。其病程長,進展慢,可至成年不愈,易於同白癬鑒別。白癬和黑癬均可伴發膿癬,表現為局部化膿、腫脹、隆起於皮膚、破潰,愈後形成疤痕。
臨床上頭癬要注意與頭部膿皮病、銀屑病、脂溢性皮炎等鑒別。如將病發用10%氫氧化鉀溶液處理後,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真菌菌絲或孢子,黃癬和白癬在濾過紫外線燈下可發生綠色熒光。
防治:
(1)患者衣帽、枕巾要曬、燙、煮消毒;被污染的理發工具要刷、洗、泡;帶菌的毛發、鱗屑、痂皮要焚毀;不要互戴帽子、互用毛巾等。
(2)灰黃黴素,連服四周,同時外用5%硫磺軟膏、2%碘酊或其他抗真菌葯,4周後查菌陰性,且有正常新生毛發長出,則可停葯。因灰黃黴素有一定副作用,如惡心、頭疼、光敏性皮疹、偶發白細胞暫時下降、尿蛋白陽性、部分病人肝功異常等,因此要注意用葯時間和劑量。
(3)酮康唑口服,因對肝臟有一定副作用,需定期查肝功。
(4)人工拔發治療:對於小面積可考慮此療法,用鑷子將病發拔除,之後用2%碘酊。 回答者:老妖真精 1-17 12:59更多內容>>
『肆』 頭上有像癬一樣的東西怎麼治癒
蘚病徵分析:典型損抄害境界清楚襲,具有隆起的、紅色的、附著鱗屑的活動性邊緣,邊緣可有膿皰或水皰。皮損起初為環形,可匍行性發展,可單側或雙側發生。通常陰囊不受累,如果受累則需考慮皮膚念珠菌病。
對於股癬患者,應注意禁忌辛辣刺激食物;內褲、襪子、鞋墊用溫水、肥皂水燙洗;減少出汗,促進股根部蒸發作用。
盡量保持會陰部乾燥,穿著網狀囊袋型內褲,保持陰囊乾爽透氣潔凈,陰莖與陰囊隔離放置;減少出汗,保持會患處乾燥。
指導意見;洗凈患部,每日2次,連用2~4周。因腹部皮膚柔嫩,應避免外用有刺激性的癬葯,。
每,天,噴,下,蘊_菁(jing)_糛,除_(癬)xian_膏 \/ :yunqingtang。。一,個,月,就,能,好,了。祝您早日恢復健康。
——————————————————————
I happened to see a tennis match and I couldn』t stop
『伍』 我女兒頭上長膿癬,怎樣洗頭
頭癬俗稱癩痢頭來或禿瘡源,是由真菌侵犯頭皮或頭發根引起的,大多發生在兒童。能引起頭部暫時性或永久性禿發的白癬就是其中之一。白癬是一種叫鐵銹色小孢子菌的真菌引起,多發生於學齡兒童。白癬如何引起頭發脫落?初起時,在頭皮上出現一片或數片圓形皮損,局部炎症輕松,僅附有較多的灰白色小片狀鱗屑。以後逐漸擴大,呈邊緣清楚的脫屑斑,頭發漸漸失去光澤、灰暗、枯萎,往往在剛出頭皮2~3毫米處折斷,殘根有一灰白鱗圈包裹,像一發套。在周圍又長又黑的正常頭發襯托下,病變區的頭發,好像是脫落了,實為折斷。白癬患者自覺輕充瘙癢,病程有自限性,一般頭發仍能生長,不形成禿發。大部分兒童到青春發育期,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可抑制真菌生長,從而使病情趨向痊癒,重新長出健康的頭發。但白癬極易傳染,如果在白癬基礎上繼發化膿感染,則局部頭皮可以腫脹,隆起似半球狀。用手擠壓可見到毛囊口處有膿液溢出,而成為膿癬。發生膿癬以後,可成為永久性禿發。
『陸』 頭癬治療
【概述】
甲癬(tinea unguium)是指皮膚癬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組織所引起的疾病。而甲真菌病是由非皮癬菌及酵母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真菌直接鏡檢和真菌培養診斷並不困難。甲下型甲癬真菌含量較少,且常位於甲板的最下部。甲癬及甲真菌病常常先起於一個指甲,不對稱發生,其他相鄰指甲可以正常。
【治療措施】
甲癬及甲真菌病的防治,首先是積極防治常見的的癬病,在甲受到外傷及甲營養不良時更應注意。
甲癬是皮膚癬病中,較為難治的一種。往往在臨床治癒後還可能復發。一般甲癬及甲真菌病以局部療法為宜。
1.30%冰醋酸外塗或10%冰醋酸泡病甲,每日一次,持續3~6個月。塗葯前應先將病甲刮薄,則療法更好。塗30冰醋酸時應注意保護甲周的皮膚。
2.6%水楊酸、12%乳酸、95%酒精溶液、10%碘酊或與10%乳酸各半塗病甲。其用法、療法及注意事項同上。
3.葯物拔甲 用40%尿素軟膏包敷後再拔去病甲。
另外尚可口服斯匹仁諾200mg,每日二次,連服3周。在每個月開始服一周後停葯,在第二月開始再服一周,在第三個月的開始再服一周。還可口服療霉舒。
【病因學】
甲癬常由紅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絮狀表皮毛癬菌等引起。其他如許蘭氏毛癬菌、紫色毛癬菌、斷發毛癬菌、玫瑰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都可引起甲癬。真菌性白甲常由石膏樣毛癬菌引起,偶爾也可以由頭孢子菌、鐮刀菌及土色麴黴等引起。
甲真菌病多由其他絲狀真菌、酵母樣菌及酵母菌等引起。大多見於營養不良的指(趾)甲。現已肯定白念珠菌及短帚黴菌可致甲真菌病。近年來,發現擬平滑念珠菌等也常可致甲真菌病。
【病理改變】
甲下型甲癬取病甲pas染色很容易找到真菌,在甲板層中可見菌絲及關節孢子,一般局限於甲板的最下部。甲質松解並非皮癬菌感染的一個特徵,只是甲板被其間生長的真菌機械地分開,真菌在甲板內的分布及數量各不相同。甲板組織可有少許炎症或全無炎症表現。
真菌性白甲症真菌絲常只局限於甲板的最上部位,很少波及較深層,在甲板上部可見大量菌絲,比在甲下型甲癬中所見到菌絲更大更寬。切片中常有成團腫脹的菌絲和不規則的關節孢子。
短帚毒菌的甲真菌病,其分子孢子常可在甲內找到。念珠菌性甲真菌病常可伴有慢性甲溝炎,引起甲的結構發生破壞,並伴有慢性炎症反應。酵母菌所致的甲真菌病甲及其疏鬆組織中可找到真菌。其他真菌所致的甲病在甲溝及甲床內有碎屑,切片中可見其中有菌絲。
【臨床表現】
甲下型甲癬:常以甲板兩側或末端開始,起初先有輕度甲溝炎,後來逐漸變成慢性或日趨消退。甲溝炎可引起甲面有凹點或溝紋,開始為小而清楚的黃或帶白色的斑點,持續不變或逐漸累及甲根。甲板被感染後,就可形成裂紋、變脆或增厚,變成棕色或黑色。甲下可有角蛋白及碎屑沉積。在正常情況下甲床不參與甲板的角蛋白形成,僅在甲板下形成角蛋白。當甲床被真菌侵犯後,可刺激甲床形成軟而脆的角蛋白,這樣甲變松,角蛋白沉積致甲板明顯增厚。而念珠菌性甲真甲病則無碎屑沉積,甲板也不增厚。由於甲床碎屑和角朊等營養物為真菌生長提供了豐富的營養,使真菌快速生長,使得真菌從下面直接侵犯到硬甲板,並刺激甲床形成更多的角朊,使得甲板變得更加厚。同時也可有其他真菌或細菌侵犯碎屑部位。甲母質常不受侵犯,但可有部分發生輕度外形改變及其色澤變化。紅色毛癬菌感染時則甲板遠端脆裂、分離而留下一薄的溝,其邊緣粗糙,波及全甲時可破壞全指甲。
真菌性白甲亦稱淺表性白色甲癬,初起為甲板表面發生一小的混濁區,開始常呈點狀,外形不規則,點的數目不定,起於甲面的中央近新月區、甲的游離緣或兩則皺襞。可限局一處或波及全甲。甲面較軟,有時無任何症狀,感染可持續多年。由石膏樣毛癬菌引起的甲癬較淺表,無甲溝炎,在甲床皺襞皮膚處可見脫屑,多數只波及甲的一部分,有時則也可侵犯全甲板。
由念珠菌引起的甲癬多合並有甲溝炎,初起於兩側皺襞,可有少量積膿,其上的皮膚變紅、腫脹、有壓痛。甲附近的皮膚呈暗色,高起,並與其下的甲床分離,最後整個甲板受累。指甲較趾甲更易受到感染。多見於家庭主婦、炊事員及經常接觸水的人。甲板不象毛癬菌感染那樣變軟,發黃黴菌等有時也可引起甲真菌病,在甲板下可有大量碎屑。
【鑒別診斷】
甲癬需與其他皮膚病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甲改變的疾病相鑒別。例如銀屑病的甲病、先天性厚甲症、先天性白甲症、濕疹、硬皮病、脊髓空洞症、雷諾氏病、連續性肢端皮炎、剝脫性皮炎等均可引起指甲的改變,這些甲病常累及數個指甲且常對稱發生。
頭癬
致病性真菌感染頭皮毛發所引起的皮膚病。感染的途徑主要是由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或患病的動物而傳染。比如理發、家庭及集體兒童單位中互戴帽子、互用頭巾或梳子等均為傳染途徑,有些兒童則因接觸患癬病的貓、狗而感染。
根據感染毛發的真菌菌種不同,將頭癬分為三類:黃癬、白癬、黑癬。
黃癬:
黃癬菌引起,多發生於中國農村,大多為兒童期發病,初起為毛根部發紅、小膿皰,膿皰干後形成黃痂,單個黃痂樣皮損可互相融合變厚,邊緣稍高,中間凹似蝶狀,中心部有毛發穿過。黃痂中真菌很多,可使毛囊破壞,形成萎縮性疤痕,毛發不能再長出。黃痂厚處還易繼發細菌感染,使局部帶有鼠尿臭味,自覺癢感。重型病人皮損可波及半個多頭皮。
白癬:
大多由羊毛狀小孢子菌或鐵銹色小孢子菌引起。多發生在托幼機構、小學校等兒童集體單位,目前由於城市養貓、狗人數增多,故白癬發病率也有增多傾向。初起為白色鱗屑性限局斑片,稍有癢感,邊界清楚,病發根部有一白色套樣菌鞘是本病的特點,且距頭皮0B5厘米左右有斷發。青春期可自愈,這可能與青春期皮脂腺發達,頭皮游離脂肪酸對真菌有一定抑製作用有關。愈後不留疤痕。
黑癬:
紫色毛癬菌和斷發毛癬菌引起。兒童、成人都可發病。
在三種頭癬中黑癬發病率最低。初起時為頭皮小點狀鱗屑斑片,酷似白癬,常散在分布而易被忽視,病發無明顯菌鞘,而且緊靠皮面斷發,呈黑色小點,故名黑癬。其病程長,進展慢,可至成年不愈,易於同白癬鑒別。白癬和黑癬均可伴發膿癬,表現為局部化膿、腫脹、隆起於皮膚、破潰,愈後形成疤痕。
臨床上頭癬要注意與頭部膿皮病、銀屑病、脂溢性皮炎等鑒別。如將病發用10%氫氧化鉀溶液處理後,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真菌菌絲或孢子,黃癬和白癬在濾過紫外線燈下可發生綠色熒光。
防治:
(1)患者衣帽、枕巾要曬、燙、煮消毒;被污染的理發工具要刷、洗、泡;帶菌的毛發、鱗屑、痂皮要焚毀;不要互戴帽子、互用毛巾等。
(2)灰黃黴素,連服四周,同時外用5%硫磺軟膏、2%碘酊或其他抗真菌葯,4周後查菌陰性,且有正常新生毛發長出,則可停葯。因灰黃黴素有一定副作用,如惡心、頭疼、光敏性皮疹、偶發白細胞暫時下降、尿蛋白陽性、部分病人肝功異常等,因此要注意用葯時間和劑量。
(3)酮康唑口服,因對肝臟有一定副作用,需定期查肝功。
(4)人工拔發治療:對於小面積可考慮此療法,用鑷子將病發拔除,之後用2%碘酊。
[治療原則] 1.內服抗真菌葯物(首選灰黃毒素); 2.外用抗真菌制劑; 3.每日洗頭2次,共8周; 4.每周剃頭1次,共8周; 5.消毒患者的生活用具或接觸物品。
頭癬該怎樣預防和治療?
和其他傳染病一樣,頭癬的防治措施也應該包括三方面,即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者。
(1)消滅傳染源 即治癒所有頭癬患者及有病的家畜,這是最重要的。頭癬不僅侵犯頭皮,還侵入了毛囊根部,所以治療起來較其他癬病要復雜。
①拔發治療 若頭癬范圍很小,可採用手工拔發治療,即用平頭鑷子在病損區沿頭發生長的方向逆根拔出。還應拔除病損區周圍3mm內所有正常頭發,以免病損擴散。然後將局部清洗干凈,塗以2%碘酒,每天1次。如此每周拔發1次,連續3~4次,並經常洗頭,每周塗5%硫磺軟膏一次。若病損面積較大,可先用X線照射使頭發松動而易於拔除。但此法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設備,且不適於所有患者,目前已很少使用。
②灰黃黴素綜合治療 即內服灰黃黴素,配合外用2%碘酒或5%硫磺軟膏,每天洗頭,每1~2 周剪發一次。此法適於各型頭癬,但應注意葯物禁忌症及副作用,服葯期間注意復查肝功能。灰黃黴素服法按每日每公斤體重10~20mg,連服15~20天,視病情輕重調整劑量大小。對於病損較小的黃癬及白癬,還應盡量結合手工拔發治療,這樣可減少口服葯的用量從而避免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2)切斷傳播途徑 如果發現一個頭癬患者,應採取適當的隔離措施。例如患頭癬的兒童暫時不應到幼兒園或小學校去,待完全治好後再恢復集體生活。在家中也應避免傳染給家裡人或其他兒童。同時對患者用過的帽子、頭巾、枕巾、衣被等應採用日曬、開水煮燙等辦法消毒。污染過的理發工具也要徹底消毒,可以煮沸消毒,也可置於密閉容器內用甲醛氣體熏。帶菌的毛發、鱗屑及痂皮等應用火燒毀。
(3)保護易感者 對於頭癬來說,每一個兒童都是易感者,所以頭癬常在幼兒園或小學校里傳播。預防頭癬不是靠吃葯,而是要加強宣傳教育,使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並經常檢查兒童的頭部,如果發現可疑情況,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頭癬是指真菌感染皮毛發引起的疾病,包括黃癬、黑癬、白癬和膿癬。
一、黃癬(Tinea favosa)
病因及發病機理
本病由許蘭毛癬菌引起的頭發、頭皮、光滑皮膚、指甲等感染。此病在過去很多,尤其是在農村,經大力防治,目前已十分少見。
臨床表現
本病多在兒童期發病,先是毛根部皮膚發紅,繼之發出一個小膿胞,干後變成黃痂。隨著皮疹擴大而黃痂相互融合,變厚,中央凹陷,有毛發穿過,邊緣稍高如碟狀,強行除黃痂,其下為鮮紅濕潤糜爛面或潰瘍,其痂中有許多真菌,如不及時治療可有毛囊破壞,最後形成萎縮性疤痕,呈萎縮性禿發。在真菌感染同時,常繼發有細菌感染。損害有鼠臭味,自覺劇癢。
治療
1.拔發治療
對損害面積在五分硬幣大小以內,不超過3塊者,可用平頭鑷子拔發,然後局部塗2%碘酊,每天1次。過去用X線拔發適用於范圍較廣者,現已少用或不用。
2.灰黃黴素(Griseofulvin)
10-15mg/kg一天,分次口服,連用4-6周,每天洗頭一次,局部配合用5%硫磺軟膏、2%碘酊、1%酮康唑或益康唑霜,每1-2周理發一次。
3、酮康唑(Ketoconazole)
體重40kg以後者,每天200mg口服:體重20-40kg者,每天100mg口服;低天20kg者,每天50-70mg;連服3周,同時局部外用10%硫磺霜,每晚塗2.5%碘酊,連用1-2周理發一次。
二、白癬
病因及發病機理
本病主要由鐵色小孢子菌、犬(羊毛樣)小孢子菌、奧杜盎小孢子菌、歪斜形小孢子菌及雞禽類小孢子菌引起。
臨床表現
初起為局限性白色鱗屑性斑片,其上頭發變灰暗,如不治療則逐漸擴大,其周圍出現衛星樣小鱗屑斑片。病發根部有白色套樣菌鞘,病發常於距頭皮0.5cm左右處折斷。
治療
參考黃癬
三、黑癬(Tninea nigra)
病因及發病機理
本病由一組毛癬菌屬的真菌引起,占頭癬患者7%左右。
臨床表現
頭皮上出現小點狀炎症很輕的鱗屑性斑片,間或呈黑色小點,有時亦可表現為帶白色套狀屑的高位斷發。慢性病程。
治療
灰黃黴素10-20mg/kg一天,連服10-15天。每天洗頭,局部用2%的碘酊,連續治療3-4周。
四、膿癬(Kerion)
病因及發病機理
病損部位的頭皮和毛囊常可化膿呈一片或數片紅腫狀隆起,切開用力擠壓,可出現少量漿液或半透明的膿液。局部病發極易拔出愈後形成疤痕,遺留永久性脫發。
治療
內服抗生素及抗真菌葯物,如紅黴素、灰黃黴素等。局部可外塗10%金黴素軟膏。
中葯法:
內服:黃柏12g 川萆解 15g 川連9g 苦參12g 金銀花15g 連翹12g 紫花地丁15g 野菊花18g 蒲公英15g 雲苓15g 白術12g 半枝蓮10g
外洗: 黃精15g丁香15g半枝蓮15g山豆根12g紫草15g
『柒』 頭上長蘚怎麼根治
頭癬概述
頭癬是頭皮和頭發的淺部真菌感染,根據病原菌和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分為黃癬、白癬和黑點癬三種。頭癬好發於兒童,傳染性較強,易在托兒所、幼稚園、小學校及家庭中互相傳染。主要通過被污染的理發工具傳染,也可通過接觸患癬的貓、狗等家畜而感染。
臨床表現
1.黃癬:俗稱「禿瘡」或「癩痢頭」 (1)好發於兒童,成人也可感染; (2)典型皮損為盤狀黃豆大小的黃癬痂,中心有毛發貫穿,愈後形成萎縮性疤痕; (3)病發參差不齊,乾枯無光澤,永久性禿發。 2.白癬 (1)主要見於兒童 (2)典型皮損為初發較大的鱗屑性母斑,周圍繼發較小的衛星狀子斑,青春期後自愈,愈後不留疤痕; (3)病發周邊白套,且常距頭皮2-3mm處折斷。 3.黑點癬 (1)好發於兒童,成人也可感染; (2)典型皮損為多數散在鱗屑性小斑,癒合可有小片疤痕; (3)病發剛出頭皮即折斷,殘端呈黑點狀
診斷依據
1.白癬主要見於兒童,黃癬及黑點癬,兒童與成人均可患病; 2.各型頭癬的典型皮損表現; 3.各型頭癬的病發特點; 4.病發真菌直接鏡檢和培養陽性; (1)黃癬:鏡檢為發內菌絲,黃癬痂內關節孢子或鹿角菌絲,培養為黃癬菌; (2)白癬:鏡檢為發內菌絲,發外圓形孢子,培養為狗孢子菌或鐵銹色小孢子菌; (3)黑點癬:鏡檢為發內鏈狀孢子,培養為紫色癬菌或斷發癬菌。 5.濾過紫外線燈檢查。 (1)黃癬:暗綠色熒光; (2)白癬:亮綠色熒光; (3)黑點癬:無熒光。
治療原則
1.內服抗真菌葯物(首選灰黃毒素); 2.外用抗真菌制劑; 3.每日洗頭2次,共8周; 4.每周剃頭1次,共8同; 5.消毒患者的生活用具或接觸物品。
用葯原則
1.首選灰黃酶素綜合療法,即內服灰黃酶素聯合外搽抗真菌制劑; 2.灰黃酶素失敗或過敏者可選服療酶舒; 3.常用抗真菌制劑為2.5%碘酊、5 ̄10%硫磺軟膏、復方苯甲酸軟膏及咪唑類霜劑。
輔助檢查
1.一般病人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需確定致病菌種或指導用葯時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B」。
療效評價
1.治癒:皮損消退,真菌直接鏡檢及培養,每周1次, 連續3次陰性,濾過紫外線燈檢查陰性; 2.好轉:皮損部分消退,真菌檢查陰性或陽性,濾過紫外線燈檢查陰性或陽性; 3.未愈:皮損無改善,真菌檢查陽性濾過紫外線燈檢查陽性。
專家提示
頭癬易在公共場所傳播,故一旦發現患病即應積極到醫院診治,同時追查傳染源一並治療。注意消毒生活用具及理發工具,發現患畜要及時處理,防止感染的傳播。在服用灰黃酶素時最好同時進高脂餐以便於葯物吸收。應用超過一月均注意檢查肝腎功能及血常規。
***************************************************************************************************
頭癬是致病性真菌感染頭皮毛發所引起的皮膚病。感染的途徑主要是由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或患病的動物而傳染。比如理發、家庭及集體兒童單位中互戴帽子、互用頭巾或梳子等均為傳染途徑,有些兒童則因接觸患癬病的貓、狗而感染。
根據感染毛發的真菌菌種不同,將頭癬分為三類:黃癬、白癬、黑癬。
黃癬:
黃癬菌引起,多發生於中國農村,大多為兒童期發病,初起為毛根部發紅、小膿皰,膿皰干後形成黃痂,單個黃痂樣皮損可互相融合變厚,邊緣稍高,中間凹似蝶狀,中心部有毛發穿過。黃痂中真菌很多,可使毛囊破壞,形成萎縮性疤痕,毛發不能再長出。黃痂厚處還易繼發細菌感染,使局部帶有鼠尿臭味,自覺癢感。重型病人皮損可波及半個多頭皮。
白癬:
大多由羊毛狀小孢子菌或鐵銹色小孢子菌引起。多發生在托幼機構、小學校等兒童集體單位,目前由於城市養貓、狗人數增多,故白癬發病率也有增多傾向。初起為白色鱗屑性限局斑片,稍有癢感,邊界清楚,病發根部有一白色套樣菌鞘是本病的特點,且距頭皮0B5厘米左右有斷發。青春期可自愈,這可能與青春期皮脂腺發達,頭皮游離脂肪酸對真菌有一定抑製作用有關。愈後不留疤痕。
黑癬:
紫色毛癬菌和斷發毛癬菌引起。兒童、成人都可發病。
在三種頭癬中黑癬發病率最低。初起時為頭皮小點狀鱗屑斑片,酷似白癬,常散在分布而易被忽視,病發無明顯菌鞘,而且緊靠皮面斷發,呈黑色小點,故名黑癬。其病程長,進展慢,可至成年不愈,易於同白癬鑒別。白癬和黑癬均可伴發膿癬,表現為局部化膿、腫脹、隆起於皮膚、破潰,愈後形成疤痕。
臨床上頭癬要注意與頭部膿皮病、銀屑病、脂溢性皮炎等鑒別。如將病發用10%氫氧化鉀溶液處理後,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真菌菌絲或孢子,黃癬和白癬在濾過紫外線燈下可發生綠色熒光。
防治:
(1)患者衣帽、枕巾要曬、燙、煮消毒;被污染的理發工具要刷、洗、泡;帶菌的毛發、鱗屑、痂皮要焚毀;不要互戴帽子、互用毛巾等。
(2)灰黃黴素,連服四周,同時外用5%硫磺軟膏、2%碘酊或其他抗真菌葯,4周後查菌陰性,且有正常新生毛發長出,則可停葯。因灰黃黴素有一定副作用,如惡心、頭疼、光敏性皮疹、偶發白細胞暫時下降、尿蛋白陽性、部分病人肝功異常等,因此要注意用葯時間和劑量。
(3)酮康唑口服,因對肝臟有一定副作用,需定期查肝功。
(4)人工拔發治療:對於小面積可考慮此療法,用鑷子將病發拔除,之後用2%碘酊。
『捌』 頭上長了癬,老是不好怎麼治
致病性真菌感染頭皮毛發所引起的皮膚病。感染的途徑主要是由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或患病的動物而傳染。比如理發、家庭及集體兒童單位中互戴帽子、互用頭巾或梳子等均為傳染途徑,有些兒童則因接觸患癬病的貓、狗而感染。
根據感染毛發的真菌菌種不同,將頭癬分為三類:黃癬、白癬、黑癬。
黃癬:
黃癬菌引起,多發生於中國農村,大多為兒童期發病,初起為毛根部發紅、小膿皰,膿皰干後形成黃痂,單個黃痂樣皮損可互相融合變厚,邊緣稍高,中間凹似蝶狀,中心部有毛發穿過。黃痂中真菌很多,可使毛囊破壞,形成萎縮性疤痕,毛發不能再長出。黃痂厚處還易繼發細菌感染,使局部帶有鼠尿臭味,自覺癢感。重型病人皮損可波及半個多頭皮。
白癬:
大多由羊毛狀小孢子菌或鐵銹色小孢子菌引起。多發生在托幼機構、小學校等兒童集體單位,目前由於城市養貓、狗人數增多,故白癬發病率也有增多傾向。初起為白色鱗屑性限局斑片,稍有癢感,邊界清楚,病發根部有一白色套樣菌鞘是本病的特點,且距頭皮0B5厘米左右有斷發。青春期可自愈,這可能與青春期皮脂腺發達,頭皮游離脂肪酸對真菌有一定抑製作用有關。愈後不留疤痕。
黑癬:
紫色毛癬菌和斷發毛癬菌引起。兒童、成人都可發病。
在三種頭癬中黑癬發病率最低。初起時為頭皮小點狀鱗屑斑片,酷似白癬,常散在分布而易被忽視,病發無明顯菌鞘,而且緊靠皮面斷發,呈黑色小點,故名黑癬。其病程長,進展慢,可至成年不愈,易於同白癬鑒別。白癬和黑癬均可伴發膿癬,表現為局部化膿、腫脹、隆起於皮膚、破潰,愈後形成疤痕。
臨床上頭癬要注意與頭部膿皮病、銀屑病、脂溢性皮炎等鑒別。如將病發用10%氫氧化鉀溶液處理後,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真菌菌絲或孢子,黃癬和白癬在濾過紫外線燈下可發生綠色熒光。
防治:
(1)患者衣帽、枕巾要曬、燙、煮消毒;被污染的理發工具要刷、洗、泡;帶菌的毛發、鱗屑、痂皮要焚毀;不要互戴帽子、互用毛巾等。
(2)灰黃黴素,連服四周,同時外用5%硫磺軟膏、2%碘酊或其他抗真菌葯,4周後查菌陰性,且有正常新生毛發長出,則可停葯。因灰黃黴素有一定副作用,如惡心、頭疼、光敏性皮疹、偶發白細胞暫時下降、尿蛋白陽性、部分病人肝功異常等,因此要注意用葯時間和劑量。
(3)酮康唑口服,因對肝臟有一定副作用,需定期查肝功。
(4)人工拔發治療:對於小面積可考慮此療法,用鑷子將病發拔除,之後用2%碘酊。
[治療原則] 1.內服抗真菌葯物(首選灰黃毒素); 2.外用抗真菌制劑; 3.每日洗頭2次,共8周; 4.每周剃頭1次,共8周; 5.消毒患者的生活用具或接觸物品。
頭癬該怎樣預防和治療?
和其他傳染病一樣,頭癬的防治措施也應該包括三方面,即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者。
(1)消滅傳染源 即治癒所有頭癬患者及有病的家畜,這是最重要的。頭癬不僅侵犯頭皮,還侵入了毛囊根部,所以治療起來較其他癬病要復雜。
①拔發治療 若頭癬范圍很小,可採用手工拔發治療,即用平頭鑷子在病損區沿頭發生長的方向逆根拔出。還應拔除病損區周圍3mm內所有正常頭發,以免病損擴散。然後將局部清洗干凈,塗以2%碘酒,每天1次。如此每周拔發1次,連續3~4次,並經常洗頭,每周塗5%硫磺軟膏一次。若病損面積較大,可先用X線照射使頭發松動而易於拔除。但此法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設備,且不適於所有患者,目前已很少使用。
②灰黃黴素綜合治療 即內服灰黃黴素,配合外用2%碘酒或5%硫磺軟膏,每天洗頭,每1~2 周剪發一次。此法適於各型頭癬,但應注意葯物禁忌症及副作用,服葯期間注意復查肝功能。灰黃黴素服法按每日每公斤體重10~20mg,連服15~20天,視病情輕重調整劑量大小。對於病損較小的黃癬及白癬,還應盡量結合手工拔發治療,這樣可減少口服葯的用量從而避免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2)切斷傳播途徑 如果發現一個頭癬患者,應採取適當的隔離措施。例如患頭癬的兒童暫時不應到幼兒園或小學校去,待完全治好後再恢復集體生活。在家中也應避免傳染給家裡人或其他兒童。同時對患者用過的帽子、頭巾、枕巾、衣被等應採用日曬、開水煮燙等辦法消毒。污染過的理發工具也要徹底消毒,可以煮沸消毒,也可置於密閉容器內用甲醛氣體熏。帶菌的毛發、鱗屑及痂皮等應用火燒毀。
(3)保護易感者 對於頭癬來說,每一個兒童都是易感者,所以頭癬常在幼兒園或小學校里傳播。預防頭癬不是靠吃葯,而是要加強宣傳教育,使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並經常檢查兒童的頭部,如果發現可疑情況,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頭癬是指真菌感染皮毛發引起的疾病,包括黃癬、黑癬、白癬和膿癬。
一、黃癬(Tinea favosa)
病因及發病機理
本病由許蘭毛癬菌引起的頭發、頭皮、光滑皮膚、指甲等感染。此病在過去很多,尤其是在農村,經大力防治,目前已十分少見。
臨床表現
本病多在兒童期發病,先是毛根部皮膚發紅,繼之發出一個小膿胞,干後變成黃痂。隨著皮疹擴大而黃痂相互融合,變厚,中央凹陷,有毛發穿過,邊緣稍高如碟狀,強行除黃痂,其下為鮮紅濕潤糜爛面或潰瘍,其痂中有許多真菌,如不及時治療可有毛囊破壞,最後形成萎縮性疤痕,呈萎縮性禿發。在真菌感染同時,常繼發有細菌感染。損害有鼠臭味,自覺劇癢。
治療
1.拔發治療
對損害面積在五分硬幣大小以內,不超過3塊者,可用平頭鑷子拔發,然後局部塗2%碘酊,每天1次。過去用X線拔發適用於范圍較廣者,現已少用或不用。
2.灰黃黴素(Griseofulvin)
10-15mg/kg一天,分次口服,連用4-6周,每天洗頭一次,局部配合用5%硫磺軟膏、2%碘酊、1%酮康唑或益康唑霜,每1-2周理發一次。
3、酮康唑(Ketoconazole)
體重40kg以後者,每天200mg口服:體重20-40kg者,每天100mg口服;低天20kg者,每天50-70mg;連服3周,同時局部外用10%硫磺霜,每晚塗2.5%碘酊,連用1-2周理發一次。
二、白癬
病因及發病機理
本病主要由鐵色小孢子菌、犬(羊毛樣)小孢子菌、奧杜盎小孢子菌、歪斜形小孢子菌及雞禽類小孢子菌引起。
臨床表現
初起為局限性白色鱗屑性斑片,其上頭發變灰暗,如不治療則逐漸擴大,其周圍出現衛星樣小鱗屑斑片。病發根部有白色套樣菌鞘,病發常於距頭皮0.5cm左右處折斷。
治療
參考黃癬
三、黑癬(Tninea nigra)
病因及發病機理
本病由一組毛癬菌屬的真菌引起,占頭癬患者7%左右。
臨床表現
頭皮上出現小點狀炎症很輕的鱗屑性斑片,間或呈黑色小點,有時亦可表現為帶白色套狀屑的高位斷發。慢性病程。
治療
灰黃黴素10-20mg/kg一天,連服10-15天。每天洗頭,局部用2%的碘酊,連續治療3-4周。
四、膿癬(Kerion)
病因及發病機理
病損部位的頭皮和毛囊常可化膿呈一片或數片紅腫狀隆起,切開用力擠壓,可出現少量漿液或半透明的膿液。局部病發極易拔出愈後形成疤痕,遺留永久性脫發。
治療
內服抗生素及抗真菌葯物,如紅黴素、灰黃黴素等。局部可外塗10%金黴素軟膏。
中葯法:
內服:黃柏12g 川萆解 15g 川連9g 苦參12g 金銀花15g 連翹12g 紫花地丁15g 野菊花18g 蒲公英15g 雲苓15g 白術12g 半枝蓮10g
外洗: 黃精15g丁香15g半枝蓮15g山豆根12g紫草15g
『玖』 我的頭上長了一塊癬怎麼治
頭皮癬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皮膚及毛發感染,真菌是酶菌中的一種,雖然感染了真菌會令皮膚上的潰瘍呈現擴大了的環狀,但與由寄生蟲引起的潰瘍是不同的。
真菌可以透過直接接觸感染,亦可以通過使用染有細菌的帽子、梳子、頭刷、橡皮箍或頭發定型劑等傳染,亦有些例子是由貓狗等動物傳染的,但並不多見。頭癬會在感染後一周至四個月內出現。
病徵:
真菌感染可以有幾種不同的病徵,大多數是出現白色如頭皮屑般的鱗屑。這些鱗屑會因使用去頭皮洗發而減少,但不會完全消失。
治療:
口服葯物
與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感染不同,頭屑一定要得到適當的治療。治療方面可採用口服葯物,原因是真菌感染會對發根造成不良影響,而發根是葯膏所不能到達的地方。
灰黃黴素是治療頭癬的常用葯物,使用時應按照醫生指示,每日服1至2次,如小孩子吞食片劑感到困難,可用匙背磨碎葯片,再混入果汁、蜜糖水、朱古力糖漿或其他食物中服用。服用葯物時應多飲牛奶、多吃冰淇淋或其他脂肪類食物,以幫助葯物的吸收。
灰黃酶素應持續服用4周,根據一些病例,為了完全控制感染,要持續服用幾個月。
真菌感染通常伴有痕癢,偶爾頭發會存有異味,同時頸後的淋巴結也會出現腫脹。真菌可引起頭發脫落,過度搔爪的話可引致少量紅腫、痛楚、及會出現膿性分泌物的潰瘍。
造成頭發感染的真菌亦會令其他部分的皮膚造成感染,並透過小孩的頭皮或密切接觸而傳播,特別是家庭成員。
身體其他部位的潰瘍,呈圓型且會紅腫,並在圓型中央有小小凸起。如果不加以治療,真菌仍可傳播開去,且達幾個月或幾年。
減少頭皮
很多醫生部會處方醫用洗發水(如Se1sun,Nizoral)以防止傳播,這些洗發水一周應使用兩次。
預防:
由於頭癬可以通過頭發或其他物件傳染,所以應嚴格避免共用上述物件。
如果有家庭成員或親密朋友患有較嚴重的頭屑,應徵詢醫生的意見,因為他們可能已被傳染或正處於傳染期。
上學:
患有頭癬的兒童在接受治療後,可返回學校或幼兒中心上課,但應避免與其他小朋友共用梳頭用具。
您可以告知學校或幼兒中心有關患兒的情況,以便他們作出安排,避免其他小朋友受到感染。
其他問題:
剪短頭發或剃去頭屑對頭癬並無任何幫助。
在偶然情況下,治療開始後會短暫出疹。如有此情況,即向醫生請教,因這有可能是真菌造成的過敏反應,而非由葯物引起。
要持續服葯,直到醫生指示才可停止,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因為即使頭癬已經好轉,但真菌也可能仍然存在。
『拾』 萬能細胞生發療法
脫發中文解釋
拼音注釋:脫發 tuō fà 基本解釋:[trichomadesis] 因病理原因造成的頭發大量脫落現象 詳細解釋:頭發大量脫落的現象,多由發癬等皮膚病引起。
[編輯本段]生理性脫發
中文拼音:tuō fà 英文翻譯: Hair Loss,Loss of hair 每天要脫落50~75根,這是因為毛發的生長具有周期性,即可分為生長期、退行期及休止期,處於生長期的毛發約佔全部毛發的85%,此期間頭發每天增長0.27~0.4mm。毛發的生長期為2~6年,進入退行期以後,毛囊下部包括生發部分的毛球開始萎縮。毛發不再增長且變得松動易於脫落;處於退行期的毛發約佔1%;休止期時,毛囊下部完全萎縮,毛發脫落,處於休止期的毛發約佔14%;休止期持續3~6個月,而後毛囊受進入生長期,又有新發長出。
[編輯本段]病理性脫發
現代皮膚醫學的脫發類型
從預期結果劃分脫發可以分成兩種基本類型 脫發首先要分清類型,從毛囊的角度來劃分,一般脫發可分成兩種基本類型,由於毛囊受損造成的永久性脫發,和由於毛囊短時間受損造成的暫時性脫發。永久性脫發即常見的男性禿頂。在某些歐洲國家,男性的禿頂率高達40%。英國為31%,法國為39%, 義大利為28%,德國為21% ◆永久性脫發(即男性型脫發)的掉發過程是逐漸產生的。開始時,頭前額部的頭發邊緣明顯後縮,頭頂部頭發稀少;然後逐步發展,最後會發展到只剩下頭後部,頭兩側一圈稀疏的頭發,其主要原因有三:遺傳因素;血液循環中男性激素的缺乏或失調;過於肥胖。另外,多種皮膚病或皮膚受傷留下的疤痕,天生頭發發育不良,以及化學物品或物理原因對毛囊造成的嚴重傷害均可引起永久性脫發。 ◆暫時性脫發往往是由得了發高燒的疾病引起的。不過,照X光、攝入金屬(如鉈、錫和砷)或攝入毒品、營養不良、某些帶炎症的皮膚病、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內分泌失調等也可造成暫時性脫發。
2、從病因學角度劃分
☆1、脂溢性脫發:常常出現在中青年身上,表現為頭皮上有較厚的油性分泌,頭發光亮,稀疏而細,或者頭發乾燥,頭屑多,無光澤,稀疏纖細。 ★解決辦法:應注意飲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青菜或內服維生素B6、B2等。 ☆2、病理性脫發:主要由於病毒、細菌、高熱對毛母細胞有損傷,抑制了毛母細胞正常分裂,使毛囊處於休克狀態而導致脫發,如急性傳染病、長期服用某種葯物等。 ★解決方法:多休息,身體康復或停葯後頭發會重新長出。 ☆3、化學性脫發:有害化學物質對頭皮組織、毛囊細胞的損害導致脫發 ★解決辦法:不使用刺激性強的染發劑、燙發劑及劣質洗發用品。 ☆4、物理性脫發:空氣污染物堵塞毛囊、有害輻射等原因導致的脫發。 ★解決辦法:不要使用易產生靜電的尼龍梳子和尼龍頭刷,在空氣粉塵污染嚴重的環境戴防護帽並及時洗頭。 ☆5、營養性脫發:消化吸收機能障礙造成營養不良導致脫發 ★解決方法:加強營養,多吃蔬果、海帶、桑葚、核桃仁。 ☆6、肥胖性脫發: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在體內代謝後產生廢物,堵塞毛囊導致脫發 ★解決方法:少吃油膩重的食物,加強體育鍛煉。 ☆7、遺傳性脫發:脫發也是有遺傳性的,一般男性呈顯性遺傳,女性呈隱性遺傳。 ☆8、神經性脫發是「虛」症,表現在頭上,因為內傷「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外感六淫,使氣血失和,運行不暢,不能養發,使毛囊缺血缺氧,營養斷流,迅速大面積脫落。
[編輯本段]脫發的主要症狀
是頭發油膩,如同擦油一樣,亦有焦枯發蓬,缺乏光澤,有淡黃色鱗屑固著難脫,或灰白色鱗屑飛揚,自覺瘙癢若是男性脫發,主要是前頭與頭頂部,前額的發際與鬢角往上移,前頭與頂部的頭發稀疏、變黃、變軟,終使額頂部一片光禿或有些茸毛;女性托發在頭頂部,頭發變成稀疏,但不會完全成片的脫落。
[編輯本段]病理病因
女性脫發的原因
遺傳女性也會出現遺傳性脫發,由於毛囊的生長期因遺傳而較短,因此提早出現脫發現象。 過度減肥節食近幾年來,年輕女士脫發現象日趨嚴重,經專家研究分析後指出,這與女士過度減肥有關。頭發的主要成分是角朊,它由蛋白質、鐵質等物質構成。不少女士因減肥而一日三餐光吃蔬菜、水果等素食,難以有充足蛋白質、鐵質等營養供給頭發毛囊而導致脫發。 荷爾蒙分泌失調服用、停用避孕丸或更年期的婦女會出現荷爾蒙分泌失調,造成脫發的現象。 懷孕分娩後婦女在懷孕末期,毛發會進入休止期,生育後才會長出新毛發。因此,新毛發會把原有的毛發擠出從而產生脫發現象。 女性經期導致營養流失,讓頭發層及毛囊細胞得不到充足的養分。 職業女性工作壓力大職業女性工作過勞及壓力過大,引致精神緊張。當人處於緊張狀態時會形成汗毛直豎的現象,妨礙血液循環的暢通,導致脫發及白發等情況出現。 經常燙染束縛或拉扯頭發經常燙染頭發及使用對頭發有破壞性的化學用品如定型泡沫及染發劑等,或習慣性將頭發束縛或胡亂拉扯頭發都會令頭發脫落,而且束馬尾更會讓前額的頭發漸稀疏。
可能導致脫發的原因
1、飲食睡眠不當 2、長時間的腦力勞動 3、內分泌失調 如黃癬、黑點癬、膿癬、禿發性毛囊炎、尋常狼瘡、癰、麻風、梅毒等。 2.非感染性皮膚病 如盤狀紅斑狼瘡、局限性硬皮病、扁平苔蘚、剝脫性皮炎等。 3.良性或惡性腫瘤 如疣狀痣、皮脂腺痣、瘢痕疙瘩、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等。 4.內分泌失調性疾病 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或者亢進、垂體功能減退、甲狀旁腺功能減退、腎上腺腫瘤、肢端肥大症晚期以及產後、更年期、口服避孕葯等均可導致頭發的脫落;貧血、肝腎病、營養不良、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征、黑棘皮病。 5.某些發熱性疾病 一些熱性冷熱疾病可造成症狀性脫發,如腸傷寒、肺炎、腦膜炎、流行性感冒等往往可導致脫發,造成頭發稀疏,此種脫發稱為症狀性脫發。
脫發與電腦的關系
從事電腦工作的人脫發者較多 ,原因是這類人用腦時間較長 ,注意力高度集中 ,與頭發生長相關的內分泌功能發生紊亂 ,皮脂腺分泌旺盛。 毛囊極易被栓塞 ,從而使頭發的營養供應出現障礙 ,導致頭發脆性增加而易發生脫落。要防止脫發 ,關鍵在於科學用腦 ,具體措施是 : 調整好使用電腦的時間在電腦前每工作半小時 ,就應暫時休息片刻 ,可以離開電腦屏幕 ,向遠處眺望幾分鍾 ,轉動轉動頭頸 ,或者乾脆閉目幾分鍾。 養成按摩頭部的好習慣每日早中晚 次按摩太陽穴和頭頂正中的百會穴 ,並且用雙手的食中指沿額角和頭部正中線做由前向後捋按 ,次數不限。 合理調整飲食結構平時多攝入新鮮蔬菜、水果及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 ,多食雜糧 ,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並保證大便通暢。 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論工作有多緊張 ,每日 小時的睡眠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要盡量保證睡眠質量 ,使大腦皮層的血液循環得到適時的調節。
[編輯本段]臨床診斷
脫發的醫學檢查醫生肉眼檢查 一般情況下,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醫生通過肉眼檢查,再問問遺傳、飲食、化學品接觸等問題,就知道是不是溢脂性脫發或男性型脫發,所以不用做什麼檢查,有經驗的醫生看看就明白。
1、頭發的牽拉檢查
頭發牽拉實驗陽性是指在頭皮的任何部位可不費力地拔落2-8根頭發而無疼痛感。休止期脫發、生長期脫發松動綜合症、斑禿等毛發病中,本實驗呈陽性反應。
2、內分泌檢查
性激素水平的檢查對產後脫發、更年期脫發和口服避孕葯引起的脫發,有一定的臨床意義;血清TSH的檢查對診斷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最有價值。
3、營養代謝檢查
營養代謝性疾病如鐵缺乏症,早期常需實驗室檢查證實,血清鐵蛋白小於12ug/L為貯鐵缺乏,同時運鐵蛋白飽和度小於0脫發.15,全血FEP大於1.78umol/L(100ug/dL)或FEP/Hb大於 4.5ug/gHb的其中兩項,可確診為缺鐵性紅細胞生成性脫發。惡性營養不良早期,由於蛋白質長期攝入不足,體內形成負氮平衡,血及尿中尿素氮首先下降,尿肌酸、肌酐下降也是較敏感的指標,血漿總蛋白低下是營養不良性脫發的確診條件。 4、其他檢查 系統性紅斑狼瘡主要查LE細胞、抗dsDNA或抗sm抗體、ANA免疫熒光等,梅毒性脫發須進行梅毒血清學的檢查。懷疑因艾滋病引發頭發和頭皮的疾病,以HIV抗體的檢查最為常用。其方法是用外周血淋巴細胞進行病毒培養,陽性率超過95%,出現頭發頭皮病變的艾滋病患者,70%以上T輔助因子(TH)下降至0.15*109/L以下,而正常人血中TH值則大於1.5*109/L 。
[編輯本段]脂溢性脫發
常常出現在中青年身上,表現為頭皮上有較厚的油性分泌,頭發光亮,稀疏而細,或者頭發乾燥,頭屑多,無光澤,稀疏纖細。脂溢性脫發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可分為男性型脫發(又稱雄性激素源性脫發、雄性禿,俗稱早禿、謝頂或地中海等)、脂溢性脫發(又稱脂禿)、斑禿等十幾種。常見的脫發大多為男性型脫發(占脫發患者50%以上)和脂溢性脫發(佔45%以上),其它類型的脫發則總共只佔脫發患者總數的5%(其中斑禿佔3%,其餘的約僅佔2%)。有許多人包括很多醫生總把脂溢性脫發與男性型脫發混為一談,其實這是一種混淆不清的謬誤,因為脂溢性脫發除了有與男性型脫發相同的雄性激素水平異常的原因外,還具有其本身所獨有的原因和特徵。脂溢性禿發是在皮脂溢出過多的基礎上發生的一種脫發,其症狀為患者頭皮脂肪過量溢出,常伴有頭屑增多,頭皮油膩,瘙癢明顯。多發生於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壯年。患者一般頭發細軟,有的還伴有頭皮脂溢性皮炎症狀。開始逐漸自頭頂部脫發,蔓延及額部,繼而彌漫於整個頭頂。頭皮油膩而亮紅,結黃色油性痂。 脂溢性脫發是一種永久性脫發,有些男性在發育後,即開始出現脫發,進而頭發油膩發亮,頭皮屑慢慢增多,經常出現奇癢,有時頭發乾枯無光澤,只要用手抓一抓,頭發就會脫落,特別是兩側額角還會發生慢性彌漫性脫發。
(一)脂溢性脫發臨床表現:
脂溢性脫發以男性多見,且腦力勞動者多於體力勞動者。經臨床證實,脂溢性脫發可能與人體的內分泌功能(主要是雄性激素)、精神狀態、遺傳以及某些葯物 因素有關。 脂溢性脫發主要發生於男性青年,但近些年來女性患者人數有增加的趨勢。臨床表現為患者頭皮脂肪過量溢出,導致頭皮油膩潮濕,加上塵埃與皮屑混雜,幾天不洗頭就很臟,並散發臭味,尤其在氣溫高時更是如此;有時還伴有頭皮搔癢炎症,主要是由於頭皮潮濕,細菌繁生感染引起脂溢性皮炎。脫發一般先從兩額角、前額和頭頂中間開始,繼而彌漫於整個頭頂,但頭部四周的頭發卻不怎麼掉。症狀嚴重者脫發區變得油光發亮,剩餘的頭發變得細軟枯黃。患者一般從二十多歲開始就出現持續性的脫發,嚴重者到三十多歲,一般到四十多歲就基本脫光,嚴重影響美容。脫發的發展進程是越來越嚴重,開始時每天可見許多頭發落在枕巾和發梳上,到後來只要輕輕一拔就可以拔下一大把,洗頭時滿臉盆都是脫發,浴室的出水口鋪滿厚厚一層的脫發,叫人心疼萬分,又不勝惶恐。
(二)脂溢性脫發的分類:
脂溢性脫發分兩類:急性脂溢性脫發和慢性脂溢性脫發。 (1)急性脂溢性脫發 症狀是:頭皮油質增多、癢,有頭屑或丘疹,毛發在短時間內成撮脫落甚至全部脫光,頭皮可有小丘疹,多發生在青春期,以男性較多見,治癒後易復發。 (2)慢性脂溢性脫發 症狀是:頭皮油膩發亮,呈塗油狀,有大量灰白色糠皮狀頭屑,頭發乾燥,缺乏光澤,瘙癢較重,男性頭發從前額兩側及頭頂部慢慢脫落,幾年或十幾年後形成禿頂,但不易形成全禿,本病多發於青壯年男女,以男性多見,而女性則是表現為頭發稀少乾枯,毛發也是慢慢的、散在的脫落,露出頭皮,但很少有形成禿頂的可能。
(三)脂溢性脫發的原因:
脂溢性脫發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導致脂溢性脫發的本質原因至今醫學上尚無明確定論。目前西醫傾向於認為脂禿與人體雄性激素水平過高有關。有人做過實驗,證明當人體血清睾丸酮等雄性激素濃度達到30微克/升以上時就會抑制毛囊細胞的生長,濃度越高抑製作用越強。但另一方面,不少研究卻表明脂溢性脫發的血清雄性激素濃度與正常人比較並無明顯增加。長期的研究與觀察認為導致脂溢性脫發最直接的關鍵原因在於皮脂分泌過旺,皮膚中有些成份如油酸、亞油酸、角鯊烯等過量時對毛囊有毒性作用,導致毛皮中毒、枯萎、脫落。實驗表明,將含有這些成份的油脂塗到動物皮毛上就會引起皮毛的大量脫落。脂溢性脫發與皮脂分泌過旺有直接關聯的證據之一是,人體皮脂分泌與氣溫高低有關,氣溫越高皮脂分泌越多。故在夏秋高溫季節脂溢性脫發就特別嚴重,在冬春季症狀會輕一點,這一般患者都有體會;這一點用體內血清雄性激素水平的高低是無法解釋的,一般而言雄性激素在體內的水平是穩定的,與氣溫高低並無太大關系。脫發的主要原因是頭發生長的生態環境破壞,同時頭皮上長有太多的寄生蟲,導致大量產生油脂. 故目前尚無法確認雄性激素過多是脂禿的根本原因。另外,傳統中醫認為脫發是由腎血虧虛、肝鬱氣滯、陰虛內熱引起。但這種看法對各種不同類型的脫發缺乏明確的分類和細致的病理分析。應看到各種不同類型脫發的病因是不一樣的,很難全都歸因於腎虛,尤其是脂溢性脫發。 當今醫學界普遍認為,脂溢性脫發與下列三種因素有關: (1)雄性激素 現代醫學證實,脂溢性脫發者,其雄性激素大都較多,這主要是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進入血液循環後,到達頭皮經轉化作用形成毒性物質刺激毛囊,毛囊能量代謝和蛋白質代謝發生障礙,致使頭發脫落。 (2)遺傳因素 脂溢性脫發的遺傳基因在男子呈顯性遺傳,致病因子可由上一代直接遺傳給下一代,故男性脂禿患者多見。 男性只要有一個脫發的基因,即會造成脫發,而女性因脫發基因是隱性的原故,因此不會有脫發脫發的外觀出現,除非同時有二個脫發基因。即使有二個脫發基因,對女性一般來講也只會變的毛發稀疏,也不會變成大脫發或只留下邊緣頭發而中間禿光的情形。 (3)年齡隨著男子年齡的增長,脂脫的發病率亦逐漸增加,脂禿常發於17-20歲的男青年,30歲左右為發病高峰,以後隨年齡的增加,雖然發病率減少,但症狀加重,最後變成禿頭。 (4)從事緊張復雜腦力勞動的人,精神壓力大且大腦消耗能量極大,刺激機體自主神經和激素適應性的作出調整,以維持正常的體溫、新陳代謝及免疫功能等的生理平衡,分泌較多的雄性激素,使人的分析力、判斷力增強,機敏而有智慧,同時使人的性情變得較為急躁,皮脂腺分泌旺盛。頭皮上的皮脂腺同其它部位相比是最發達,在這種情況下分泌就更多,從而為頭皮上嗜脂性真菌及頭蟎等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條件。頭皮上的嗜脂性真菌在皮脂腺分泌量大的前提下大量繁殖,成災的嗜脂性真菌從毛囊中獲取營養並把代謝產物排放在那裡,刺激毛囊和頭皮出現慢性炎症-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如得不到及時治療,發根部細菌生長繁殖產生一種溶解酶,將發根溶解成殘缺不全,發根松動,毛囊逐漸萎縮,生發功能逐漸減退,頭發逐漸減少直至光禿。 (5)頭蟎是一種微小的寄生蟲,肉眼無法看見,毛發專家已經發現,頭蟎這種嗜脂性微小動物,和遺傳或荷爾蒙失調一樣,也是脫發的元兇。它寄生在人類的毛囊里,以皮脂為食物,吃飽之後為了幫助消化,它會分泌一種解脂酵素(lipase),這種酵素會進一步分解和侵蝕頭皮內的皮脂腺,阻塞毛囊,令毛囊缺乏養分而萎縮,造成脫發或禿頭。
(四)脂溢性脫發的危害
頭發是人類美容的第一要素,年紀輕輕就頂著個光頭,實在是對容貌的最大損害,對自信心更是個極大的打擊,還會影響到職業選擇,婚姻,甚至前程。得了這種毛病雖然並無肉體痛苦,但精神上的壓力與痛苦卻叫人難以忍受。當今社會競爭激烈,脫發是令男子尤其是青年男子十分苦惱的事,而思想的苦惱,又加重了病情。
(五)脂溢性脫發的預防
脫發是許多人面臨的一大社會問題,通過生活中的一些護發方法可以預防脫發。以下是我們介紹的幾種預防脫發的日常注意事項。 合理的飲食 維生素缺乏是導致脫發的因素之一。建立平衡的飲食習慣和適當補充身體所需的維生素可預防脫發。此外,蛋白質的缺乏也是影響脫發的因素之一,會使頭發變得越來越稀少,妨礙頭發的健康生長。因此,合理的飲食既有助於頭發的生長,又有助於身體的健康。 護發方法 細心呵護頭發可預防脫發。在頭發處於濕潤狀態時,頭發更加的脆弱,不能用力梳,還有,現在非常流行對頭發染、燙、卷,這樣都會損害頭發。 減輕壓力 壓力過重會引發各種身體疾病,包括脫發,使頭發在幾個月內都處於休眠期,所以預防脫發應避免過重的壓力,平時多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編輯本段]化療引起的脫發
許多病人在化療後會引起毛發的脫落。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在女病人中會造成很大的精神負擔,擔心頭發不能重新生長。化療葯物對白血病細胞有強大的殺傷力,但到目前為止,任何葯物都不能選擇性地只殺傷白血病細胞,在殺傷白血病細胞的同時也會損害人體的正常細胞。在人體中增生活躍的正常造血細胞、消化道粘膜細胞和毛囊細胞更容易受到損傷。其中主導毛發生長的毛囊細胞受損後容易引起脫發。掉頭發是一種常見的副作用,但是並不一定都發生,而且因所選用的葯物不同,其頭發掉落的程度也不盡相同。有些葯物並不影響,有些葯物則令頭發全掉光,但有些葯物則只是輕微掉頭發,使頭發變得比較稀疏而已。 常用的化學葯物中最易引起脫發的是阿黴素、依託泊甙(鬼臼乙叉甙,VP16)、長春新鹼和大劑量的環磷醯胺。另外,毛發脫落可能發生在身體的每一個部位,並不只限於頭部,像是眉發、腋毛、手發、腿毛甚至陰毛都可能受影響。病人在脫發之後(部分或全部脫發),毛發會重新生長。一般來說,這種生長在化療實施過程中可見到多次。並且令人驚奇的是,脫發病人經過幾個月後頭發再次生長常長得更黑、更濃、更好看,故患者不必為此憂慮。
[編輯本段]甲狀腺功能失調引起的脫發
甲狀腺產生兩種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T3)與四碘甲腺原氨酸(T4),這種兩種重要的激素作用於差不多身體全部細胞並影響其新陳代謝,同時也控制著皮膚和毛發的代謝。它們雖不是性激素,但能影響性腺,如果這兩種甲狀腺產生的激素含量在體內太高或太低,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脫發產生. 甲狀腺功能偏低時往往可見頭發乾枯、皮膚乾燥,對冷的敏感性增強,並伴有嗜眠症、指甲變脆,頭發脫落,而且脫發也是甲狀腺功能偏低的一種症狀.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偏低」可以是在正常范圍,比如甲狀腺素的檢驗正常值約5。o一,如為6.o則處於「偏低」狀態,這種正常范圍內偏低的甲狀腺素指標也可能引起脫發. 甲狀腺功能偏高的表現有情緒暴躁,神經質增加,出汗過多,脈搏加速,對濕熱敏感,入睡難,吃得多,但體重仍下降,精力顯示過盛,同時也會伴隨脫發症狀。 因此無論是甲狀腺功能偏高,還是偏低,頭發幾乎總是乾燥,常常易斷.有這兩種甲狀腺狀況的人,其脫發類型均與男性型脫發相似,只是它更分散一些,而且這類脫發可能遍及整個頭部。另外甲狀腺失調引起的脫發可能與其他類型的脫發(如產後脫發)同時發生.可導致大量的頭發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