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老師推薦一本,治療牛病與用葯的書籍,謝謝
《當代養牛與牛病防治技術大全》是2006年7月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衛憲權。《當代養牛與牛病防治技術大全》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牛的飼養管理,主要介紹了牛的生物學與行為學特性、牛的類型和品種、牛的繁殖技術
Ⅱ 用什麼葯可以預防牛流感
用什麼葯可以預防牛流感,牛流行性感冒簡稱牛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種急性、熱性、全身性傳染病,主要侵害黃牛、高產乳牛和懷孕後期的牛,症狀重,死亡率高。病牛和健康牛接觸,經呼吸道傳染,蚊、蠅等吸血昆蟲能間接傳染本病。本病來勢兇猛,傳播快,呈地方性流行,以多雨高溫的6~9月份為多發季節。
牛傳染上該病,經過2~3天的潛伏期,突然發病,很快蔓延全群。特徵是病牛體溫升高達40℃以上,稽留1~3天,皮溫不整,精神萎頓,不食,反芻停止,心跳增快,每分鍾可達120次,心音增強。病牛眼結膜潮紅、水腫、流淚;頸伸直張口,呼吸急促,每分鍾達40~100次,易引起肺氣腫造成縱隔破裂,使氣體蔓延到肩、腰、臀部肌膜形成皮下水腫。嚴重者常因窒息而死亡。
【預防措施】
發現病牛要立即隔離消毒,封鎖疫區,消滅蚊蠅等吸血昆蟲,積極治療病牛,能有效地控制疫情。
【治療方法】
(1)阿斯匹林25~30毫升,或復方氨基比林24~40毫升,或30%安乃近20~30毫升,皮下注射;也可用葡萄糖生理鹽水15升,靜脈注射,以縮短病程,促進病牛恢復。
(2)對重症病畜在加強護理的同時,內服阿斯匹林20~30克或注射30%安乃近20~30毫升以解熱;另用10%安鈉咖20毫升肌肉注射以強心;再用青黴素100萬~200萬單位,或鏈黴素200萬~400萬單位肌肉注射,防止繼發感染;為避免過度肺水腫,可靜脈放血1500~2500毫升。
(3)中葯治療:可用細辛80克,麻黃100克,防風120克,大黃60克,研末加溫水2升,一次灌服,每日一次;或用生薑250克,大蒜150克,陳醋300毫升,把生薑和大蒜搗爛,加入陳醋,再加入溫水適量,一次灌服,每隔8小時一次,連灌2~3次。
Ⅲ 預防牛病的措施有哪些
1.加強飼養管理
按科學的飼喂方法養牛,為牛提供優質的飼草料,不喂發霉變質飼料,確保牛隻長肉增膘,增強免疫力。做好牛舍的衛生,每日清掃糞污,給牛提供良好的環境。保持牛舍乾燥、通風、透光透氣。飲水池、食槽,要刷洗干凈,確保牛飲食健康。所以,加強飼養管理,是預防牛病的重要基礎。
2.做好檢疫診斷
堅決不從疫區引進牛,引進牛前,要在購牛當地做好檢疫,合格後,才允許引進。從非疫區引進的牛,運到養牛基地後,一定要進行三周的隔離觀察。三周隔離確保安全後,就可以並入牛群進行飼養。對原有的牛群,要分批分期進行檢疫,保證牛的健康成長。所以,按期檢疫診斷,是預防牛病重要措施之一。
3.做好牛免疫接種
根據養牛當地的流行病的情況和規律,確定接種時機。定期注射牛的口蹄疫、巴氏桿菌等疫苗。南方天氣炎熱,可以添加註射流行熱疫苗,每年注射2~3次。注射疫苗可有效防止牛傳染病的發生。因此,做好牛免疫接種,是預防牛病的關鍵措施。
4.落實好消毒制度
定期做好,牛舍、運動場、運動走道、食槽以及飼喂用具的清毒。清毒葯可用2%氫氧化鈉、0.5%的過氧乙酸溶液,二異氰脲酸納、雙鏈季安鹽以及20%漂白粉溶液等,用法用是要按說明進行。落實好消毒制度,認真做好消毒,可以有效阻斷細菌的滋生,是預防牛病的最重要舉措。
5.做好牛體內外驅蟲
做好每年的驅蟲計劃,定期做好牛的體內外驅蟲,一般每年驅蟲3~4次,葯物可選用伊維菌素、阿維菌素、左旋米唑、阿苯達唑、以及美里噠唑等。牛體外寄生蟲,可用2%敵百蟲溶液進行噴灑驅蟲,噴灑時要注意,不能噴進牛眼睛、嘴巴或鼻子,以防葯物中毒。做好牛體內外驅蟲,可以促進牛的健康成長,有效預防牛病。
6.制定好防疫管理制度
牛場門口要設有消毒室和清毒池,消毒室要安裝有紫外線消毒燈,消毒池要放有4%的氫氧化鈉溶液。外來人員一律紫外線消毒5~10分鍾,外來車輛車輪一律進行消毒,人員和車輛,按規定消毒後,才允許進入牛場。懷疑傳染病的發病牛,一律進行隔離治療。病死牛的軀體要深埋,做好無害化處理。消除傳染謀介(老鼠、蒼蠅和蚊子等)。制定好防疫管理制度,也是預防牛病最主要措施之一。
Ⅳ 麻煩老師們,推薦一本 牛病 預防 及 治療 用葯的書籍,感謝🙏
這種書新華書店裡面很多的。
Ⅳ 牛病怎麼治
1、常見牛病
1.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牛在冬春兩季最容易患染的流行性疾病,該傳染病的傳播速度快,對牛的身體損害十分嚴重。患病牛表現出鼻鏡乾燥,咳嗽流淚,身體發熱等症狀。而且病牛往往四肢乏力,卧地不起,嗜睡,懶惰,食慾不振。患病的奶牛牛奶產量會大大下降,而且牛奶很稀,品質較差。
1.2牛肺疫
患染牛肺疫的病牛分為三種:急性敗血型病牛、肺炎型病牛及水腫型病牛。急性敗血型病牛發病後體溫上升至40~42℃,呼吸困難,食慾驟減,死亡率極高,死亡速度極快;肺炎型病牛體溫上升,呼吸急促,食慾不振,四肢無力,身體虛弱;水腫型病牛小腹明顯變大,是水腫所致,呼吸困難,有急促的喘氣聲音,最終患病牛往往是死於窒息。[1]
1.3牛疥癬
牛疥癬是牛比較容易患染的一種傳染病,是牛身體上的一種皮膚病。該病傳染性較強,傳播速度較快,危害較大。患染牛疥癬的病牛起初是身體上局部被感染,如果治療不及時則會蔓延至全身。疥癬處真菌繁殖迅速,侵蝕牛的皮膚,導致牛奇癢難耐,用身體到處摩擦從而止癢,所以發病處的皮有比較嚴重的蛻皮、血絲滲透現象。病情嚴重時,病牛疥癬的中間會出現水泡以及膿皰。
2、牛病的治療方法
對於上述三種常見牛病,養殖戶們應該積極學習相關知識,對疾病的病理、症狀有所掌握。在防治疾病的過程中應該堅持「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做好牛病的預防工作,將可能發生的牛病扼殺在搖籃里,防止牛病發生後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牛出現生病的情況後,首先應該冷靜下來,然後採取針對性的、科學有效的辦法進行治療,治癒牛的疾病,同時採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嚴防疾病擴散。對於常見牛病的治療方法,筆者認為應從疫苗注射,堅持食療為主,葯療為輔,正確使用葯物,建立定期體檢機制等方面入手,供讀者參考和學習。[2]
2.1及時注射免疫疫苗
養殖戶需要及時為牛場的牛注射相關的免疫疫苗,對牛的一些常見病症,做好盡早預防的工作。目前我國疫苗的使用現實效果十分良好,可以有效地減少常見牛病的發生,大大降低發病率。
2.2食療為主,葯療為輔
在治療牛病的時候,應該盡量減少葯物的使用。要堅持「食療為主,葯療為輔」的原則。在飼料上注重營養結構的搭配,提高牛的免疫能力。對於一般小病,可以通過一些具有微弱葯性的食材進行調理,效果可能不如葯物治療來得快,但從長遠角度看,食療更有利於提高養殖場的養殖質量。[3]
2.3葯物的正確使用
當牛病比較嚴重,屬於傳染性疾病或者急性病的時候,養殖戶需要及時使用葯物進行治療。在使用葯物時,應該注意以下三點:①對症下葯。首先根據症狀判斷牛病的種類,然後根據牛病的種類准確下葯;②合理用葯。用葯要注意劑量以及用葯的方式;③購買正規廠家出品的正規葯物。
2.4建立定期體檢機制
養殖戶們需要建立對牛定期體檢的機制,通過比較簡單,科學的體檢方法,及時發現牛的各種疾病,做到盡早治療,對於傳染性疾病,還能夠做到及時隔離,防止疾病傳播,肆虐,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3、結語
牛病在養殖過程中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如果養殖戶對牛病的病理特點沒有深入有效地研究、認識,就不能夠對牛病進行有效地治療、控制,最終將導致牛病癒加嚴重,造成大量牛的死亡,大量減產,使養殖地區、養殖戶遭受巨大的財產損失。所以,認識常見的牛病,掌握牛病的一般治療方法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介紹了幾種常見的牛病以及若干治療牛病的方法,以供廣大的讀者從中參考借鑒。
Ⅵ 牛口蹄疫的預防和治療用什麼葯見效快
一、症狀類型
1.持續不退的發燒 奶牛持續數日高燒不退,體溫日差在1℃以內的高熱,稱之為稽留熱。多見於牛瘤、大葉性肺炎、牛副傷寒和牛敗血症等。
2.呼吸困難性發燒 奶牛發燒後伴有呼吸困難、口腔黏膜發紫、心跳過速等症狀,表明病牛心肺功能受損,是一種病理性呼吸障礙所致,如肺原性呼吸困難、心理性呼吸困難和中毒性呼吸困難等,多為病危信號,急需從速救治,不可久拖。
3.爬卧不起的高燒 奶牛突然增加運動量,全身出汗,體溫升高,可引起奶牛心肺機能障礙,導致奶牛肌肉疼痛,四肢顫抖,常卧地不起,致使心力衰竭而死。
二、防治措施
1.對發燒的奶牛,要及早作出診斷,找出發熱原因,針對病因,辨症施治。
當奶牛體溫在39℃以上時,應考慮退熱,如採取針灸、毛巾冷敷等措施。葯物退熱,可用安乃近或清熱解毒的中草葯等。值得注意的是使用退燒葯,應先從小劑量開始,以防體溫驟降,出大汗,發生虛脫。
2.【溫馨提示】:牛舒樂含精緻同源血清抗體,主用於牛口蹄疫、牛病毒性腹瀉、奶牛乳房炎、牛出血性敗血病、牛流行熱等細菌病和病毒病的緊急預防與治療,能夠提高免疫力,增強牛體質。
如遇到牛高熱反復不退、且久治不愈的情況的治療方案:
第一天用牛舒樂(1000kg體重/瓶) 頭孢先鋒(250kg體重/瓶)連續注射兩天,第三天用牛舒樂或核酸肽 肌肉注射(病情嚴重者可連用三天牛舒樂) 同時配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每100kg體重添加5毫克混合肌肉注。
滿意請採納,如病情緊急(特殊)可點擊我頭像或名字,有專業的老師在線為您解答
Ⅶ 奶牛常見繁殖疾病及其預防和治療措施有哪些
引起奶牛繁殖障礙的常見疾病可以分為三大類,即奶牛生殖道疾病、激素紊亂性疾病及胎產病等。
(1)生殖道疾病
在久配不孕的牛中,大多數牛隻有生殖道炎症,且多數為子宮內膜炎和子宮頸炎,很少有輸卵管炎的,除非該牛隻有子宮撕裂史。生殖道炎症之所以引起不孕,是因為生殖道發炎危害了精子、卵子及合子。同時,使卵巢的機能發生紊亂從而造成不孕,常見的生殖道炎症如下:
①子宮內膜炎
A.發病原因
產房衛生條件差,臨產母牛的外陰、尾根部污染糞便而未徹底洗凈消毒助產或剝離胎衣時,術者的手臂、器械消毒不嚴,胎衣不下腐敗分解,惡露停滯等,均可引起產後子宮內膜感染。
B.防治措施
產房要徹底打掃消毒,對於臨產母牛的後軀要清洗消毒,助產或剝離胎衣時要無菌操作。對於患牛主要是控制感染,促使子宮內炎性產物的排出,對有全身症狀的進行對症治療。如果子宮頸未開張,可肌內注射雌激素制劑促進開張,開張後肌內注射催產素或靜注10%氯化鈣溶液100~200毫升,促進子宮收縮而排出炎性產物。然後用0.1%高錳酸鉀液或0.02%新潔爾滅液沖洗子宮,20~30分鍾後向子宮腔內灌注青黴素鏈黴素合劑,每天或隔天一次,連續3~4次,但是,對於纖維蛋白性子宮內膜炎,禁止沖洗,以防炎症擴散,應向子宮腔內注入抗生素,同時進行全身治療。
②子宮頸炎
A.發病原因
主要是人工授精時,因操作不當或長時間多次操作後,碰傷了子宮頸,引發子宮頸炎直至子宮頸增生。
B.防治措施
人工授精的一切用具必須潔凈無菌,技術員操作技術要熟練,一定要做到動作輕,速度快,對於患牛,用干奶油劑沖洗子宮頸,每天一次,每次注入2~3毫升,經過一周可治癒。
(2)激素紊亂性疾病
由於飼養管理不當,生殖道炎症、應激等,使生殖系統功能異常,體內激素分泌紊亂而使母牛的生殖機能受到破壞,常發生卵巢囊腫、卵巢靜止、持久黃體等。
①卵巢囊腫
A.發病原因
可分為卵泡囊腫和黃體囊腫。目前認為卵巢囊腫可能與內分泌機能失調,促黃體素分泌不足,排卵機能受到破壞有關。
B.防治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人工授精時,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對於患牛,近年來多採用激素治療囊腫,效果良好。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母牛每次肌內注射400~600微克,每天1次,可連續使用2~4次,但總量不能超過3 000微克。一般在用葯後15~20天,囊腫會逐漸消失而恢復正常排卵。
垂體促黃體素:無論卵泡囊腫或黃體囊腫,母牛一次肌內注射200~400國際單位,一般3~6天後囊腫消失並形成黃體,15~20天恢復正常發情。若用葯1周後仍未見好轉,可第二次用葯,劑量比第一次稍增大。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具有促使黃體形成的作用,牛靜脈注射2500~3000國際單位或肌內注射0.5萬~1萬國際單位。
②持久黃體
A.發病原因
飼料單純,維生素和無機鹽缺乏,運動不足,子宮內膜炎,產後子宮復舊不全或子宮肌瘤等均可影響黃體的退縮和吸收,而成為持久性黃體。
B.防治措施
根據具體情況改進飼養管理,或首先治療子宮疾病。為了促進持久黃體退縮,可肌內注射前列腺素(PG)5~10毫克,一般注射一次後,1周內發情,配種即能受孕。也可肌內注射氯前列烯醇或氟前列烯醇0.5~1毫克,注射一次後,一般在一周內見效,若無效時,可間隔7~10天重復一次。
③卵巢靜止
A.發病原因
因飼養管理不當,子宮疾病等使卵巢機能受到擾亂後而處於靜止狀態。
B.防治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補充營養如維生素、無機鹽等,加強運動。治療患牛時大多採用通過直腸按摩卵巢、子宮頸、子宮,隔天一次,每次10分鍾左右,4~5次為一個療程,並結合肌內注射己烯雌酚20毫克,RH-A3200國際單位黃體酮50毫克,每天1次,連用3天。5~7天後若無黃體或卵泡再進行1次。
(3)胎產病
指在妊娠期因飼養管理不當,在分娩過程中常出現子宮脫出和胎衣不下。
①子宮脫出
A.發病原因
飼料單一,質量差,缺乏運動,過度勞累等導致會陰部組織鬆弛、無法固定子宮。該病多見於老年母牛和經產母牛。另外,助產不當、產道乾燥而迅速拉出胎兒或在露出的胎衣斷端系重物等均可引起子宮脫出。此外,瘤胃臌氣、瘤胃積食、便秘、腹瀉等也能誘發該病。
B.防治措施
預防上主要是消除病因。治療時要針對不同症狀採取相應措施,子宮部分脫出時,要加強護理,防止脫出部位受損,如將其尾固定,以防摩擦脫出部位,減少感染機會,多放牧,舍飼時要給予易消化的飼料等。可不必採取特殊療法。子宮全部脫出時,必須進行整復:第一,將病牛站立保定,並呈前低後高的體位,用溫水灌腸,使直腸內空虛。第二,用溫熱的0.1%高錳酸鉀沖洗脫出部的表面污物,剝離殘留的胎衣以及壞死組織,再用3%~5%溫明礬水沖洗。如果脫出部分水腫明顯,可用消毒針亂刺黏膜擠壓排液,如有裂口,應塗擦碘酊,裂口深而大的要縫合。第三,用2%普魯卡因8~10毫升在尾薦間隙注射,施行硬膜外腔麻醉。第四,在脫出部包蓋浸有消毒、抗菌葯物的油紗布,用手掌在患畜不努責時,將脫出的子宮托送入陰道,直到子宮恢復正常位置,再用一隻手插入到陰道內,並在裡面停留片刻,以防止努責時再脫出,同時防止感染和促進子宮收縮,可在子宮內放置抗生素和磺胺類葯物,隨後注射縮宮素60~100國際單位。最後對陰門作煙包縫合,經數天後子宮不再脫出時即可拆線。第五,中葯治療,服補中益氣湯:黨參、生黃芪、白術、蜜升麻、柴胡各32克,當歸64克,陳皮、炙甘草各16克,五味子26克,大棗15個,生薑3片為引,研成末,開水沖調,待溫後灌服。
②胎衣不下
A.發病原因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產後子宮收縮不力,因為妊娠期間飼料單純,缺乏無機鹽、微量元素和某些維生素,或者產雙胞胎、胎兒過大、胎水過多,使子宮過度擴張。二是胎盤炎症,妊娠期間子宮受到感染,發生隱性子宮內膜炎及胎盤炎,母子胎盤粘連。此外,流產和早產等原因也能導致胎衣不下。
B.防治措施
胎衣不下的治療方法很多,概括起來可分為葯物治療和手術剝離兩類。
葯物治療:皮下或肌內注射垂體後葉素50~100國際單位,最好在產後8~12小時注射,若分娩後超過24~48小時,效果不佳也可注射催產素10毫升,麥角新鹼6~10毫克。以上兩種方法均能促進子宮收縮,加速胎衣排出。
手術剝離:先用溫水灌腸,以排出直腸中的積糞,或用手掏出積糞。再用0.1%高錳酸鉀液洗凈外陰。後用左手握住外露的胎衣,右手順陰道伸入子宮,尋找子宮葉,找到子宮葉後,先用拇指找出胎兒胎盤的邊緣,然後將食指或拇指伸入胎兒胎盤和母體胎盤之間,把它們分開,至胎兒胎盤被分離,用拇、中指握住胎衣,輕拉即可完整剝離下來。如果粘連較緊,須慢慢剝離。操作時須由近向遠,越靠近子宮角尖端,越不易剝離,應特別小心,力求完整取出胎衣。
Ⅷ 犢牛常見疾病及其預防和治療措施有哪些
犢牛是指從出生到6月齡的牛。這個時期飼養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其成年時的體型結構和生產性能。犢牛經歷了從母體子宮環境到外界自然環境、從靠乳汁生存到靠採食植物性飼料生存、由不反芻到反芻的巨大生理環境的轉變,各器官尚未發育完善,自身免疫機制還不健全,對外界不良環境適應能力低,抵抗力相對薄弱,極易患病。因此,必須加強犢牛的飼養管理,做好犢牛疾病的預防及治療,才能降低犢牛發病率及提高疾病的治癒率,提高犢牛成活率,增加牛群數量,提高牛群質量。
(1)假死
假死,即動物的生理功能(如心跳、呼吸等)處在極其微弱情況下的一種狀態,從外表來看似乎已經死亡,但如能及時搶救仍有生還的希望。如不及時搶救,往往死亡。
①發病原因
引起新生仔畜窒息的主要原因有:
A.難產時間長分娩時產出期延長或胎兒排出受阻,胎盤血液循環減弱或停止,引起胎兒過早地呼吸,吸入羊水而發生窒息。
B.分娩前母畜有病或過度疲勞,如發生貧血或大出血,患有某種嚴重的熱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使胎兒缺氧和二氧化碳量增高導致過早呼吸而發生窒息。
②預防措施
建立產房值班制度,保證母畜分娩時能或時正確地接產和護理仔畜。接產時應特別注意對分娩過程延滯、胎兒倒生及胎囊破裂過晚者及時進行助產。
③治療方法
立即用葯棉擦凈牛犢口鼻內的黏液和羊水,先將其倒提起來用手輕拍腰胸部數次,然後有節奏地按壓胸腹部施行人工呼吸(也可用嘴吹單個鼻孔進行人工換氣);同時可將酒精塗抹在牛犢的鼻內刺激其恢復呼吸,亦可用縫衣針在牛犢尾部背側正中線上,從尾尖穴向上每隔2厘米刺1針,連刺10針左右,促其蘇醒。假死程度嚴重的,還應配合進行肌內注射安鈉咖、樟腦磺酸鈉、尼可剎米等強心劑和其他興奮呼吸中樞的葯品。
A.立即搶救首先用布擦凈鼻孔及口腔內的羊水。如懷疑嗆入羊水,可倒提排水。為了誘發呼吸反射,可用草稈刺激鼻腔黏膜,或用浸有氨水的棉花放在鼻孔上,或在仔畜身上潑冷水等。如仍無呼吸,進行人工呼吸,可將仔畜後肢提起來抖動,並有節律地輕壓胸腹部,以誘發呼吸,同時促使呼吸道內的黏液排出。
B.使用刺激呼吸中樞的葯物,如尼可剎米或安鈉咖1~2毫升肌內注射。
C.為了提高抵抗力,糾正酸中毒,可靜脈注射10%葡萄糖300~500毫升及5%碳酸氫鈉50~100毫升。為了預防繼發肺炎,可肌內注射抗生素。
(2)肺炎
①發病原因
出生過程中羊水吸入支氣管或肺泡內;環境衛生條件差,犢牛受寒受風;初乳吃得遲或量不足,得不到抗體。
②防治措施
A.最重要的是在沒達到肺炎程度以前,進行適當治療,但必須達到完全治癒才能終止;對因病而衰弱的牛灌服葯物時,不要強行灌服,最好要經鼻或口,用胃導管准確地投葯。
B.用全身給葯法,臨床實踐證明,以青黴素和鏈黴素聯合應用效果較好。還可用頭孢類葯,並配合應用磺胺葯物,同時還可用抗組胺劑和祛痰劑作為補充治療,配合強心、補液等對症療法。對重症病例可直接向氣管內注入抗生素或消炎劑,或者用噴霧器將抗生素或消炎劑以超微粒子狀態與氧氣一同讓牛吸入,可以取得顯著的治療效果。
C.對於真菌性肺炎要給予抗真菌性抗生素,用噴霧器吸入法可收到顯著效果。
D.輕度異物性肺炎,可用大量抗生素,配合使用毛果芸香鹼,療效更好。
(3)下痢
犢牛下痢是一種發病率高、病因復雜、難以治癒、死亡率高的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伴有腹瀉症狀的胃腸炎、全身中毒和機體脫水。
①發病原因
犢牛下痢是一種臨床綜合征,而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根據其病因分為中毒性下痢和單純性下痢。中毒性下痢是由細菌、病毒和寄生蟲感染而引起的,特別是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危害最大。近幾年也有由於輪狀病毒和冠狀病毒感染而群發的報告。單純性下痢大部分是由於母牛營養不良,犢牛飼養管理不當,或消化器官發育不健全而引起的。發病以1月齡以內的為最多。初乳喂量不足、飢飽不均,吃涼奶、變質奶,飼養員不固定,外界環境突變都可使犢牛抵抗力降低,成為發病誘因。另外,母乳過濃、氣溫突變、衛生條件差等都易引發本病的發生。犢牛下痢多發於集約化飼養的犢牛群中。
②預防措施
A.犢牛出生1小時內必須喂初乳,初乳量可稍大,連喂3~5天以便獲得免疫抗體。
B.堅持「四定」「四看」「二嚴」。四定:餵奶時定溫、定時、定量、定飼養員;四看:看食慾、精神、糞便、天氣變化;二嚴:嚴格消毒、嚴禁飼喂變質牛奶。
C.要保持犢牛舍清潔、通風、乾燥,牛床、牛欄、運動場應定期用2%火鹼水沖刷,褥草應勤換,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D.對妊娠期母牛注射用當地流行的致病性大腸桿菌株製成的菌苗。發病嚴重的地區,應考慮給妊娠母牛注射輪狀病毒和冠狀病毒疫苗。
③治療方法
A.對發病的犢牛要立即隔離進行治療,加強護理。
B.治療原則:治胃整腸、消炎解毒,止瀉、防止脫水、強心止痛等。如病因明確時,首先應排除病因。
C.對單純性下痢,先按消化不良治療,用乳酶生、酵母片等內服,2次/天,用1~2天。中葯口服:如黃連素片(鹽酸小檗鹼片),規格:0.1克/片,5~10片/次,2次/天,用1~2天。
D.對中毒性下痢,殺菌消炎應貫徹於全過程,也適於各種胃腸炎。抗生素類內服:磺胺脒1克、碳酸氫鈉0.5克/次,灌服。2次/天,其他可選葯物:氟哌酸,氧氟沙星等。注射葯:氨苄青黴素、卡那黴素等。用葯3~6天。
E.對下痢脫水嚴重牛犢,脫水和自體中毒常為本病致死的主要因素,故及時合理地補液和解毒糾正酸中毒療法是治療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補液用葯應根據脫水的性質選用:5%葡萄糖、0.9%氯化鈉溶液或復方氯化鈉注射液、5%葡萄糖鹽水等;用量應根據脫水程度確定,500~1000毫升/次,1~2次/天。
(4)支氣管炎
①發病原因
多發生於春產犢牛,初生犢為急性型,1~3月齡為亞急性型,多因牛舍寒冷、潮濕、通風不良等發病。
②治療方法
支氣管肺炎用青黴素、鏈黴素效果較好,也可用卡那黴素、新黴素等。
(5)口炎
①發病原因
單純性和卡他性口炎,是由粗糙飼料、異物、化學物質等損傷,或人為器械損傷造成的。其他類型口炎,主要指傳染病引起的並發性口炎。
②預防措施
先除去病因,注意飼料加工調制,清凈飼料、飼草內異物,不喂發霉腐敗飼料。
③治療方法
可用2%硼酸、0.3%高錳酸鉀、1%~3%明礬液等沖洗口腔,然後塗以碘甘油。全身體溫升高則注射抗生素葯物。
(6)副傷寒
①發病原因
主要是由鼠傷寒沙門氏菌或都柏林沙門氏菌所致。副傷寒病畜和帶菌動物是本病的傳染源。帶菌牛的膽囊內長期存有病原體,不斷隨糞便排出,污染水源和飼料而散播本病。本病主要經消化道傳染,一季四季均可發生。各種年齡的牛均可感染,但幼年牛較成年牛易感,10~40日齡的犢牛最易感。此外,帶菌牛在不良外界條件影響下,也可發生內源性傳染。環境污穢潮濕、棚舍擁擠、糞便堆積、飼料不足、管理不善、衛生不良及罹患其他疾病時,均能促進本病的發生和傳播。
②預防措施
關鍵在於加強飼養管理,消除發病誘因,保持飼料和飲水的清潔、衛生。防止犢牛吃污染的墊草或飲污水,牛舍、用具應保持清潔,並定期進行消毒。有條件時犢牛可用活菌苗預防。
③治療方法
對本病有治療作用的葯物很多,比較常用的是新黴素。每次治療不應超過5天,用葯最好先選用1種抗生素。當使用一種葯無效時,應立即改用其他葯物。此外,應同時進行對症治療。
(7)心肌炎
硒缺乏症是以心肌、骨骼肌變性、壞死為特徵的一種新陳代謝病,因以心肌炎為明顯特徵而得名。因其病變肌肉退色,呈煮肉樣或魚肉樣外觀,故又稱為白肌病。
①發病原因
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由於土壤、飼草中硒含量過少而引起。繼發性是當土壤中硫化物含量過多(多因施用硫肥所致)或攝取飼草含硫酸鹽量過大時,由於硒與硫反應,降低牛對飼料中硒的吸收、利用,從而導致硒缺乏。另外,天氣驟變等應激因素作用,也可誘發該病。
②防治措施
對硒缺乏症病牛在改善飼養管理(如限制活動、牛舍保溫、避免應激因素等)的前提下,施行對因療法和對症療法,如肌內注射亞硒酸鈉溶液0.1毫克/千克或口服亞硒酸鈉溶液0.2毫克/千克,間隔2~3天再次投服,也可配合維生素E制劑。
慢性病例選用抗生素或磺胺素療法和營養心肌的葯物,尤其是濃糖、維生素C、丹參液以緩沖心肌炎症。預防該病通常採取補硒措施,經常口服硒鹽,剛出生的犢牛,應用亞硒酸鈉溶液(3~5毫克)和維生素E(50~150毫克)皮下注射,間隔14天後再注射1次。
③注意事項
A.該病初期不宜使用強心劑,以防心臟神經興奮,加速心衰造成死亡,只有出現慢性心衰時,方可適當選用樟腦磺酸鈉或安鈉鉀,但忌用洋地黃制劑。
B.對病犢牛加強護理,切忌運動和刺激。
(8)臍帶炎
①發病原因
臍帶炎為犢牛常見多發疾病,一般由於出生時臍帶未消毒或消毒不嚴,致使臍帶感染細菌而發炎。飼養管理不當,外界環境不良,如運動場潮濕、泥濘,褥草更換不及時,衛生條件較差,也會導致臍帶感染發炎。
②預防措施
做好臍帶的處理並嚴格消毒,犢牛正常呼吸後,距腹部8~10厘米處剪斷臍帶(最好用手按位置撕斷),消毒(用7%的碘酊浸泡斷端臍帶15秒)、結扎。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運動場應經常消毒,褥草每天更換。新生犢牛應單欄飼養,避免犢牛相互吮吸。
③治療方法
如及時治療,一般愈後良好。值得注意的是,犢牛臍帶炎與臍疝症狀較相似,要注意區別,嚴防誤診。
A.局部治療
病初期可用1%~2%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局部清洗,並用7%碘酊塗擦。患部周圍腫脹,可用青黴素60萬~80萬單位分點注射;已形成膿腫時,切開排膿,再用3%的過氧化氫沖洗,內撒布碘胺粉。嚴重時可用外科手術清除壞死組織,並塗以碘仿乙醚(碘仿1份,乙醚10份)。
B.全身治療
可用磺胺類葯物或抗生素治療,常用青黴素60萬~80萬單位一次肌內注射,每天注射2次,連注3~5天。如有消化不良症狀,可給病牛內服磺胺脒、蘇打粉各6克,酵母片或健胃片5~10片,每天服2次,連服3天。
(9)犢牛咳嗽
咳嗽是呼吸道炎症及病變的一種普遍症狀,常出現於感冒、咽喉炎、氣管炎、各種肺炎及一些傳染病過程,嚴重的會導致犢牛死亡。
①發病原因
A.冬季受寒感冒,夏季太熱、上火。
B.犢牛舍通風不良,衛生太差;空氣污濁,吸入大量氨氣及灰塵等刺激性物質等。
C.其他疾病繼發。
②治療方法
A.早期可口服氯化銨、甘草片等。
B.中葯治療
A.冬季感冒荊芥10克、防風10克、羌活6克、柴胡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板藍根10克、大青葉10克、青皮6克、川芎6克、炙甘草6克。水煎2次,約500毫升,加入3克奶源香香味劑,早晚2次/天內服。1劑/天,連用3天為一療程。
B.夏季乾咳雙花10克、連翹10克、麥冬10克、柴胡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板藍根10克、浙貝10克、青皮6克、栝樓10克、甘草6克。水煎2次,約500毫升,加入3克奶源香香味劑,早晚2次/天內服。1劑/天,連用3天一療程。
C.抗生素青黴素類、頭孢類等肌內注射。嚴重者靜脈注射:生理鹽水300~600毫升,維生素C3毫升,0.5克氨苄青黴素5~10支,氨茶鹼注射液1~2毫升。1~2次/天,連用3~5天。
(10)臍疝
臍疝是由於臍孔發育不全,未能正常閉鎖或臍帶殘余化膿感染所導致的。犢牛臍疝主要由遺傳和斷臍不當引起。盡管出生時病情存在,但許多病例直到犢牛2~3周齡時才被發現。若疝孔直徑在5厘米以下,屬於小疝環,常在6個月內閉鎖或採取保守療法,經常檢查臍孔是否逐漸縮小,直至痊癒。對大疝環、疝內容物與疝囊廣泛性粘連或嵌閉性疝,必須進行手術治療。
(11)皺胃潰瘍
皺胃潰瘍是指皺胃黏膜出現局限性糜爛、壞死,有的發生出血和穿孔。犢牛皺胃潰瘍時可能伴有急性的皺胃鼓氣。患病犢牛精神沉鬱,食慾減弱,反芻減少,出現貧血現象,糞中有少量黑色血凝塊,嚴重者腹脹氣,腹部劇烈疼痛甚至休克。犢牛的皺胃潰瘍多為亞臨床型。預防措施:加強飼養管理,避免過量飼喂、飼喂不規律、過早飼喂干物質及突然改變食物。可以使用廣譜抗生素控制炎症和潰瘍。常用抗生素有氨苄西林鈉、環丙沙星、氧氟沙星、廣大黴素等;同時可以使用氧化鎂等抗酸劑,抑制胃酸分泌,促進潰瘍面癒合。
Ⅸ 奶牛常見代謝病及其預防和治療措施有哪些
(1)酮病
①發病原因
在母牛產犢後的早期泌乳階段,泌乳高峰出現最快,約在產犢後40天達最高峰,而食慾不良的恢復很慢,直至產犢後70天才達最高峰,因此在產犢後10周內食慾較差,能量和葡萄糖的來源不能滿足泌乳消耗的需要,假如飼料日糧中營養不平衡,亦即碳水化合物攝食不足及蛋白質和脂肪成分攝食過多,或者三種營養物質均攝食不足,就產生能量負平衡及生糖先質缺乏,呈現臨床和亞臨床酮病。
②預防措施
飼喂含足夠蛋白質、能量和微量元素的全價日糧。對於泌乳期的牛更要如此。牛既不能營養不良,也不要過於肥胖。妊娠後期,限制擠奶次數,飼喂優質牧草,避免飼喂發酵青貯。分娩前後,可投喂丙酸鈉,每次120克,每天2次,連用10天,預防效果較好。在管理上,要做到廄舍清潔,冬暖夏涼,空氣流通,牛床乾燥,環境舒適。妊娠後期,應在平坦運動場做適量運動。此外,對前胃疾病、真胃變位、產科病和各種中毒病等,應早期確診,及時治療,以避免繼發酮病。
③治療方法
補充葡萄糖,每天不少於1000克,口服或靜脈注射。也可用丙酸鈉、丙三醇250~500克,內服,每天2次,可收到較好效果。還可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100~200國際單位,氫化潑尼松0.2~0.4克或地塞米松10~20毫克,1次肌內注射,若與葡萄糖溶液並用,療效更好。為解除酸中毒,可用5%碳酸氫鈉500~1000毫升,1次靜脈注射。維生素A每千克體重500國際單位內服,維生素C2克、維生素E1000~2000毫克,1次肌內注射,可收到一定輔助效果。有神經症狀的,可用水合氯醛或氯丙嗪等葯物治療。
(2)產後癱瘓
①發病原因
奶牛產後癱瘓與其體內的代謝密切相關,血鈣下降為其主要原因。
A.飼料因素
通過對患過此病的乳牛調查,發現飼料單純,並且鈣、磷比例失調;圍產期、分娩前階段飼料配合不當,飼喂高鈣低磷飼料,使血液中血鈣濃度增高,刺激甲狀腺的C細胞分泌的降鈣素增多,同時抑制了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導致泌乳時動用骨骼鈣的能力降低。飼喂高蛋白、缺碘、離子平衡失調的日糧,都與產後癱瘓的發生有一定的相關性。
B.胎兒因素
在妊娠後期,胎兒的骨骼發育很快,如果飼料中沒有補充足夠的鈣,將導致母體骨骼中儲存的鈣大量喪失,因此在分娩後,骨骼中可動用的鈣也大大減少。
C.泌乳因素
乳牛在分娩後的泌乳過程中,大量的血鈣進入初乳,使體內鈣的丟失速度超過了鈣從消化道吸收和骨骼中鈣動員的速度,血液中流失的鈣不能得到及時補充,導致血鈣濃度急劇下降而發病,同時大量血糖轉化為乳糖,使血糖下降出現低血糖,對大腦也可產生低血糖性抑制。
D.大腦皮質抑制
在分娩過程中,大腦皮層過度興奮,其後轉為抑制;分娩後腹壓急劇下降,同時乳房開始泌乳,大量血液進入乳房,引起腦的血壓下降,出現暫時性供血不足;大量血糖轉化為乳糖,使血糖下降,這些因素都將使大腦皮層受到抑制,從而使甲狀旁腺的功能減弱,使機體動員骨骼中的鈣的能力降低,造成血鈣急速下降。
②預防措施
預產前半個月,可喂高磷低鈣飼料,人為造成一個鈣、磷的負平衡,同時飼喂酸性飼料,可減少此病的發生。在分娩的頭幾天,適當的減少精飼料和可口的飼草喂量,保持母牛的一個良好食慾。同時加強飼喂環境的衛生,給予一定的運動。有報道稱,產前3天和產後3天內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和10%葡萄糖各500毫升,每天1次,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③治療方法
治療產後癱瘓主要有鈣劑療法、乳房送風法以及乳房注射法。
鈣劑療法:約有80%的病牛經用8~10克鈣一次靜脈注射後即刻恢復。10%的葡萄糖酸鈣800~1400毫升靜脈注射效果甚佳,多數病例在4小時內可站起,對注射6小時後不見好轉者,可能伴有嚴重的低磷酸鹽血症,可靜脈注射15%磷酸二氫鈉250~300毫升,實踐證明有較好效果,但必須緩慢注射。
乳房送風法:先用酒精棉球消毒乳頭和乳頭管口,防止感染,先注入青黴素注射液80萬單位,然後用乳房送風器往乳房內充氣,充氣的順序是先充下部乳區,後充上部乳區,而後用綳帶輕輕扎住乳頭,經2小時後取下綳帶,12~24小時後氣體消失。此種方法如果和靜脈注射鈣劑同時進行效果更佳。
乳房注射法:乳房送風法雖然效果較好,但打入空氣量比較難控制,並且需要專用器具,建議還是以乳房注乳法替代送風療法。經臨床使用證明其療效甚至比乳房送風法更好,且方法簡便。使用消毒過的注射器和通乳針,通過乳頭導管向乳室內注入健康母牛的新鮮牛奶,前乳室每室注入250~300毫升,後乳室每室注入300~350毫升,注入完畢退出通乳針時,用手指輕輕捻轉乳頭,防止乳汁外溢即可。必須引起重視的是:注入的乳汁必須是無乳房炎的健康乳牛的牛奶,並且擠奶時要嚴格消毒,以免造成乳房炎和布魯氏菌病的傳染。此外,結合補鈣療法,療效更佳。
(3)低鎂血症
①發病原因
引起牛低鎂血症的因素有兩種,一種屬於外源性因子的作用,即飼料日糧中鎂的含量不足,這是引起此病的主要原因;另一種屬於內源性因子的作用,即牛瘤胃內容物化學變化引起鎂的吸收不良。由於牛體內鎂的缺乏或減少,引起鎂、鉀、鈣、磷比例失調,是引起該病的主要原因。在陰雨之後生長的青草富含蛋白質和鉀,而含鎂、鈣、鈉離子和糖較低,故在春末、夏季、秋初是發病的特定時間,特別是在極富含有機氮(如施碳酸氫銨)的土地上放牧和採食園田肥嫩青草的牛更易發病。此外,牛吃食減少,可影響鎂的吸收;牛有腹瀉可使鎂的排出增多。產犢母牛在哺乳期由於犢牛吸吮乳汁,降低母牛體內鎂、鈣的含量,一般母牛產後7天左右發病。
②預防措施
在本病危險期,可口服氧化鎂或硫酸鎂,每頭牛30~40克。早春出牧前給予一定量的乾草;在青草茂盛時節不宜過度放牧或吃得過飽。在缺鎂地區,青綠牧草在牛羊放牧前或收割青貯時,每公頃牧場可噴灑硫酸鎂20~30千克,以預防本病的發生。
③治療方法
用鈣鎂合劑(葡萄糖酸鈣250克、硫酸鎂50克,配成1000毫升注射液)400~800毫升靜脈注射;用25%硫酸鎂溶液200毫升肌內注射,也可將2~4克硫酸鎂溶於5%葡萄糖溶液1000毫升緩慢靜脈注射。症狀好轉後改為肌內注射維持量;10%葡萄糖酸鈣500毫升靜脈注射,再以20%硫酸鎂或氯化鎂200~400毫升皮下注射。同時內服氯化鎂60克,至少連服1周,而後逐漸停止;硫酸鎂15克、葡萄糖酸鈣40克、葡萄糖50克、純化水500毫升,滅菌後靜脈注射。
(4)瘤胃酸中毒
①發病原因
該病主要發生於3~6歲、1~3胎的奶牛,5胎後的奶牛發病較少。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季節發病率為最高。臨產牛和產後3天內的奶牛發病較多,發病率與產奶量成正比例,產奶量越多,發病率愈高。當飼養管理不善、突然變換飼料或長期飼喂低劣精料也可誘發本病;飼料單純,配合不合理,優質青乾草料不足或長期過量飼喂塊根類飼料;採食過量或誤食大量易產酸發酵的精料,產生大量的乳酸,從而降低瘤胃液pH,破壞正常的消化功能,並作用於全身引起酸中毒。
②預防措施
A.在飼料中添加碳酸鹽,一般在高產奶牛精料中添加0.8%~1.5%的碳酸氫鈉。
B.在日糧中適當增加有效的中性洗滌纖維的含量,在奶牛中的含量不低於15%。
C.瘤胃接種乳酸利用菌——埃氏巨型球菌。
D.日糧中添加抗生素——莫能黴素和泰樂菌素。
E.為防治瘤胃酸中毒可以在高精料日糧中添加蘋果酸,降低瘤胃內的pH,減少慢性酸中毒。
③治療方法
A.清洗瘤胃
排除胃內產酸發酵的內容物,以1%氯化鈉溶液或碳酸氫鈉溶液用粗胃管反復導胃、洗胃,直至瘤胃液pH呈中性或鹼性為止。對呼吸困難有窒息先兆者,應緩慢靜脈注射3%雙氧水200毫升和25%葡萄糖溶液2000毫升,注射後繼續洗胃。對重症病例應立即進行瘤胃切開術,先排除瘤胃內容物,沖洗干凈後放入優質乾草和移入健康牛的瘤胃內容物,術後每天灌服健康牛新鮮瘤胃內容物3~5升,連續灌服3天。
B.對症治療
緩解酸中毒,可用5%碳酸氫鈉注射液1500~200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重症者12小時後再注射1次。尿液pH達6.6時即停止注射。補充水和電解質,可用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或復方氯化鈉溶液2000~250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病初用量可稍大。防止繼發感染可用抗生素,如慶大黴素100萬單位,一次靜脈注射,每天2次,連用3~5天。
(5)骨軟症
①發病原因
由於成年牛飼料中缺磷所引起的磷鈣代謝紊亂性疾病。主要因長期單純飼喂鈣多於磷的飼料,或鈣、磷均少的飼料,導致鈣、磷比例不平衡而發病。妊娠牛因胎兒生長的需要,以及產奶盛期,大量鈣、磷隨乳排出,均可使體內鈣、磷相對缺乏。
②預防措施
平時按飼養標准配合日糧,保證日糧中鈣、磷含量及其比例(一般鈣、磷比例在1.5~2∶1。不要低於1∶1,或超過2.5∶1),適當運動,多曬太陽。
③治療方法
發病後,要改善飼養管理,多喂青乾草或富含磷的飼料,減少蛋白質或脂肪性飼料,適當運動,多曬太陽。葯物治療,主要是補磷、鈣及維生素D,可用骨粉250克內服,每天一次,5~7天為一療程;磷酸二氫鈉80~120克內服,每天一次,連用3~5天;20%磷酸二氫鈉液300~500毫升或3%次磷酸鈣液1000毫升靜脈注射,每天一次,連用3~5天。磷酸氫鈣每次10~40克或乳酸鈣每次10~30克,魚肝油每次20~60毫升,每天2~3次混入飼料中喂給。對嚴重病例,可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200~600毫升,或5%氯化鈣100~250毫升;肌內注射維生素AD液5~10毫升,也可肌內注射或皮下注射維生素D2膠性鈣液2.5萬~10萬國際單位,每天1~2次。
(6)佝僂病
①發病原因
維生素D缺乏症,是犢牛由於缺乏維生素D所引起的鈣、磷代謝障礙性疾病。常因母牛維生素D、鈣、磷缺乏導致先天性佝僂病;或因飼料中維生素D缺乏,或鈣、磷比例不當,缺少光照等因素引起後天性佝僂病。
②預防措施
加強對妊娠牛和哺乳牛的飼養管理,經常補充維生素D和鈣;犢牛要給予良好的青乾草和青草;及時治療胃腸道疾病及體內寄生蟲病。
③治療方法
發病後,要改善飼養管理,給予骨粉及富含維生素D的飼料,適當運動,多曬太陽。葯物治療主要是補充維生素D和鈣,可用魚肝油10~15毫升內服,每天一次,發生腹瀉時停止服用;或用維生素D2膠性鈣液1~4毫升,皮下或肌內注射,每天一次;或用乳酸鈣5~10克內服,每天一次;10%氯化鈣5~10毫升或10%葡萄糖酸鈣10~20毫升,靜脈注射,每天一次。
(7)異食癖
①發病原因
由於環境、營養、內分泌和遺傳等因素引起的舔食和啃咬通常不採食的異物為特徵的一種頑固性、味覺錯亂的新陳代謝障礙性疾病。主要病因有:①飼料單一。鈉、銅、鈷、錳、鐵、碘、磷等礦物質不足,特別是鈉鹽的不足。②鈣、磷比例失調。③某些維生素的缺乏。④患有佝僂病、軟骨病、慢性消化不良、前胃疾病、某些寄生蟲病等可成為異食的誘發因素。
②預防措施
必須在病原學診斷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改善飼養管理。應根據動物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喂給全價配合飼料。當發現異食癖時,適當增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添加量;此外喂料要定時、定量、定飼養員,不喂冰凍和霉敗的飼料。在飼喂青貯飼料的同時,加喂一些青乾草。同時根據牛場的環境,合理安排牛群密度,搞好環境衛生。對寄生蟲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從犢牛出生到老齡淘汰,定期驅蟲,以防寄生蟲誘發的惡癖。
③治療方法
治療原則是缺什麼,補什麼。繼發性的疾病應從治療原發病入手。具體措施:
A.鈣缺乏的補充鈣鹽。如磷酸氫鈣。注射一些促進鈣吸收的葯物如1%維生素D5~15毫升,維生素AD5~15毫升,也可內服魚肝油20~60毫升。鹼缺乏的供給食鹽、小蘇打、人工鹽。
B.貧血和微量元素缺乏時,可內服氯化鈷0.005~0.04克,硫酸銅0.07~0.3克。缺硒時,肌內注射0.1%亞硒酸鈉5~8毫升。
C.調節中樞神經,可靜脈注射安溴100毫升或鹽酸普魯卡因0.5~1克。氫化可的松0.5克加入10%葡萄糖中靜脈注射。
D.瘤胃環境的調節:可用酵母片100片,生長素20克,胃蛋白酶15片,龍膽沫50克,麥芽粉100克,石膏粉40克,滑石粉40克,多糖鈣片40片,復合維生素B20片,人工鹽100克混合一次內服。1日一劑,連用5天。
(8)白肌病
①發病原因
由於硒和維生素E缺乏所引起的一種疾病。以骨骼肌和心肌發生變性、壞死為特徵。犢牛(1~3月齡)多發,常呈地區性。主要是因牛採食缺硒地區的飼草或不能很好地吸收利用土壤中含硒的飼草、飼料而引起硒缺乏;長期舍飼含維生素E很低的草或長期放牧在乾旱的枯草牧地,引起維生素E不足或缺乏;採食豐盛的豆科植物,或在新近施過含硫肥料的牧地放牧,也會導致維生素E缺乏和肌營養不良。此外,含硫氨基酸(胱氨酸、蛋氨酸)的缺乏,各種應激因素的刺激,也可成為誘發白肌病的因素。
②預防措施
平時加強妊娠牛和犢牛的飼養管理,冬季多喂優質乾草,增喂麩皮和麥芽等。在產前2個月,每日可補喂鹵鹼粉10克。在白肌病流行地區,入冬後每兩周對妊娠牛肌內注射維生素E200~250毫克,每20天肌內注射0.1%亞硒酸鈉液10~15毫升,共注射三次。對犢牛也可採用同樣的預防方法,劑量減半。
③治療方法
常用0.5%亞硒酸鈉液8~10毫升,肌內注射,隔20天再注一次;維生素E注射液50~70毫升,肌內注射,每天一次,連用數日。同時,應進行對症處置。
(9)維生素A缺乏症
①發病原因
由於飼料中維生素A及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不足或缺乏所引起的一種營養代謝病。
②預防措施
合理配合日糧,加強飼料保存,保證飼料中有足夠胡蘿卜素含量;注意肝臟疾病和胃腸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對妊娠母牛要適當運動,多曬太陽。
③治療方法
應立即更換飼料,多喂富含胡蘿卜素的飼料;內服魚肝油,成年牛50~100毫升,犢牛20~50毫升,每天一次,連續數天。或用維生素A注射液,肌內注射5萬~7萬國際單位,每天一次,連續5~10天。也可一次大劑量注射(50萬~70萬國際單位)。給予抗生素和磺胺葯以預防並發感染;同時,採取對症治療,如消化不良給予健胃葯,腹瀉時給予消炎止瀉葯等。
Ⅹ 牛病防治;如何防治稻草中毒
1.致病原因
水稻收割後,稻草未能晾乾,又遇天陰多雨,一些真菌(鐮刀菌)寄生於稻草專,引起稻草發霉、變爛屬,同時產生毒素。較長時間給牛飼喂霉變稻草,真菌產生的毒素會引起牛的慢性或急性中毒。
2.主要症狀
①牛耳朵尖端、尾巴尖壞死、干硬、暗褐色,與健康組織界限分明,最後脫落;②蹄趾冠部、系部脫毛,有黃色液體滲出,繼而皮膚出血、化膿、壞死、腐臭,久不癒合,蹄匣脫落;③蹄趾部有痛感,跛行明顯。
3.治療方法
①患部處理:用0.1%高錳酸鉀溶液、3%雙氧水、0.1%新吉爾滅菌液沖洗患部,塗布磺胺、抗生素(四環素、紅黴素軟膏),並用綳帶包裹。②10%~25%葡萄糖溶液1000~1500毫升、5%維生素C 40~60毫升、5%碳酸氫鈉溶液50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連續幾天。③加強病畜護理,單獨飼喂,飼喂優質牧草。④保持牛圍欄乾燥,鋪墊草或干土。
4.預防措施
收割的稻草應及時晾乾;已晾乾的稻草防雨防潮;不用發霉變質的稻草喂牛。